本
文
摘
要
有3位榆林人,两个小学文化,一个大专学历。一位是靠开小卖部起家,一位是卖豆腐起家,还有一位是从小包工开始,他们后来都成为陕西响当当的富豪。
一:陕西荣民集团 史贵禄(75亿)
史贵禄
提起史贵禄可谓无人不知,不认不晓。在《2016胡润百富榜》中,在《2016胡润百富榜》陕西上榜企业家仅有14名,史贵禄家族以75亿元位居陕西首富。
史贵禄出生在陕西定边毛乌素沙漠边上一个小村子,这里曾是出了名的的贫困乡。1981年,年仅16岁的史贵禄离开家乡定边,来到当时还是县城的榆林。而在去榆林之前,他一直在定边放羊、做柳编。“真正在学校上学也就2年,但是史贵禄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他的弟弟史贵林回忆。
史贵禄的经历一定程度上与多数陕北富豪吻合——很少受过完全的教育、少小离家、从学徒干起,轮转更换多个行业。
到榆林之后,史贵禄为人打工,收购贩卖葵花籽。随后,贩卖羊皮扫帚、经营小百货店、开饭店与创办五金综合门市相继出现在史贵禄20多岁的履历中。
而他创办了荣民五金综合门市,成为后来发家的基础。上个世纪末,煤炭、石油等行业在榆林已经有起色。史贵禄经营的五金店正契合能源行业带动的五金、机电和建材等产业。
1997年前后,史贵禄多家五金店积累的资产已经达到约600多万元。
目前,榆林市最繁华的新建路依然有荣民建设持有的大量物业。“半条街都是荣民的”,当地人回忆。
如果当时史贵禄继续留在榆林,那接下来的世纪之初便是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开始,他的人生多半会像绝大多数陕北老板一样,开煤矿,炒资源,命运随着煤炭市场大起大落。
然而,也许受制于榆林的发展格局。2004年,已经身价不菲的史贵禄将“大本营”搬到西安。
史贵禄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想过去不敢想,二是要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二、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 高乃则(40亿)
高乃则(右二)
在榆林府谷,高乃则的传奇经历和慷慨大方资助很多贫困人群的事,为不少人所知。此外,有资料显示,高乃则还在慈善助学、助医、救济贫困、安排社会就业和解决当地农民吃水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不过对于此排行榜,高乃则在电话中说:“上不上榜无所谓,主要是看干了啥实事。”
高乃则是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61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武家庄乡高庄则村。幼年时,高乃则身患癫痫病,加之家境贫寒,没有念过一天书。在他21岁时,他的弟弟先娶了媳妇,而许多姑娘因为他“蔫”,都看不上他。不久,高乃则母亲因积劳成疾。他为了给母亲治病,到处找活干,背石头、打砖坯,并跟着表哥去内蒙古贩牛、贩羊。据表哥杨侯牛回忆,高乃则小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那时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有一次,在内蒙古杭锦旗贩牛时,曾在一个农家借住,主人说他家一头牛也没有,耕地都是人拉,高乃则当时就给那位素不相识的人送了一头小牛。到了1982年,高乃则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黄河治理义务劳动,别人都是给牛车装满石头后,自己坐在车上爬坡,他却跟别人不一样,而是在后面推着牛车走,别人都说他傻,但有一位姓党的老汉却认为高乃则肯吃苦、有爱心,不久之后,党老汉把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高乃则。从此高乃则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由于没钱去大医院看病,高乃则的母亲在47岁时就去世了。高乃则用袖口擦干眼泪,埋藏起巨大地悲痛,从此,开始了他的人生奋斗历程。高乃则曾在府谷县城自己做豆腐,卖豆腐,用豆腐渣来养猪。由于他的豆腐做的好,讲信誉,不缺斤少两,还常常多给人秤上一斤半两,很快,府谷人就知道了街道的十字路口有个卖豆腐的,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高乃则。
几年以后,高乃则用卖豆腐挣来钱,和朋友一起买了一台旧推土机。有人说,商机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到了1988年,神朔铁路(从陕西神木至山西朔州)开始修建。高乃则找到铁路建设指挥部,承包了一段土方工程。一台推土机不够,他还跑到黄河对岸的山西保德县,租了三台推土机准备大干一番。工程结束时,他说好给人家一台推土机一月1000元,他却多给了100元。从此,高乃则也落下了好名声,他的“宽厚”之名不胫而走,黄河对岸保德县的推土机司机都纷纷来找他,要求给他打工。这也给高乃则后来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神朔铁路修建期间,高乃则和铁路工程处的一位同志喝酒,铁路工程处的同志问:“铁路修好后你准备干什么?”高乃则没有想过这件事,铁路工程处的同志便说:“你不知道,这铁路就是要把你们这里的煤运出去,我看你人好,你最好能买个煤矿干,将来一定能赚大钱。”高乃则虽然是个老实人,但人并不傻,一点就通。1995年,他就用所有的积蓄买下了府谷镇二矿的经营权。那几年,煤炭市场正处于低谷时期,许多当地的煤矿主纷纷出卖煤矿。但高乃则不悔心,他认为这个铁路工程处的同志和他是朋友,不会害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一定会大发展,能源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后来,实践证明高乃则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高乃则的煤矿企业,完成了他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人都说高乃则老实,是个傻人,但高乃则认准了自己的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位饱受贫穷之苦的农民儿子,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已成为拥有21.58亿元注册资金、旗下25个子公司、总资产上百亿的集团公司。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被当地网友津津乐道:你有菜,我有炭,看我把你烧个稀巴烂!话虽然很糙,但可见他在选材用人方面有独到的自信。
三、榆林文昌集团 张文堂(50亿)
张文堂
说道张文堂,就不得不提起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他先后利用8年的时间为该村全村建设成222套别墅,同时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免费住进村里的老年公寓里。
榆林市黄家圪崂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60年代末,张文堂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穷圪崂”里,一落地就饱受贫穷和饥饿的煎熬。更为不幸的是,他6岁时父亲就因工伤事故撒手人寰,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张文堂,初中一年级还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随村里的大人们进城干苦力挣钱养家。
1987年,刚满18岁的张文堂跑乡里、到县里,牵头组建了一个建筑队。张文堂任队长,带着这支队
伍转战周边,活比别的工队干得好,钱却比别的工队要得少,很快就赢得了信誉,在城里站住了脚。良好的信誉和可靠的施工能力,保障了张文堂的工队承包的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七里八乡的农民都慕名而来,纷纷投奔到他的旗下。
经过二十多年诚实守信、一心为人的艰苦创业,张文堂硬是把一支小建筑队发展为注册资金2.7亿元、总资产50亿元、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营业额12亿元、上缴利税1.5亿元,集房屋建筑、房地产开发、市政路桥、装修装饰、资产运营、物业管理、酒店经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他说,“我年少的时候最喜欢的歌曲就是《我热恋的故乡》,歌里唱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但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贫瘠的土地变成青山绿水,这就是我年少时的梦,今天我终于圆梦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能够像他一样,造福社会,回报家乡!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由“榆林24小时”整理发布,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