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任和平(右一)在艺术馆讲解
壬寅年八月十五,又恰逢第38个教师节,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在郑银光的联系下,吕秀林(河北森海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老总)驾车,我们一行三人,到成安县北裴里村,参观了任和平老师的乡间艺术馆。
任和平,1962年生,邯郸市电视台编委,新闻工作者协会书画院院长。从2012年起,他利用北裴里老家的宅子,陆续投资了几十万元,建立了这个古朴、典雅、书香味十足的“秀园”。
秀园自建成以来,已迎接许多书画、文学、摄影等艺术爱好者来此采风,学习交流,现在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目前,十几个社团、学校在秀园挂牌,作为活动、游学基地。任老师也利用自己周末的时间,在这里办了多次儿童和成人书画培训班,吸引了周边村子里许多人,还有一些城里慕名远道而来的爱好者。
任老师说门口一副对联,“春风化雨和为贵,云高水长心更宽”,镶嵌了父亲(任喜春)和母亲(刘同云)的名字,弟弟说必须把继母的名字也加上,于是便有了横批“秀园”,因为继母的名字是王秀珍。任老师13岁上亲母去世,弟弟刚4岁,对继母很感恩。听到这里我很感慨,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应该让那些为了几尺父母留下的宅基地而兄弟阋墙的人,万分汗颜。
进门是“迎宾厅”,一个学员正在学习。任老师说,今天是中秋节,停课一天,在群里发了通知,他没有看见。西墙上挂了好多字画,下面摆了一排沙发,中间有一个崭新的乒乓球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东边是“丰艺厅”,中间是两排书写台,可供40多人同时练习书法。任老师说,有硬笔有毛笔。桌面上的垫纸斑斑驳驳,砚台里还有墨汁,一阵风吹来淡淡的墨香,不禁让人心胸大开。有任老师这样的默默耕耘者,何愁中华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
出来右拐,是任老师的收藏品,雅称“珍藏馆”。我总认为保存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时间长河中衍生出的种种物品。比如,看到那个竹篮子,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每天一放学就跑回家,搬凳子扒屋梁头上挂着的篮子,里面有能充饥的红薯或者窝窝头;看到那个理发用的铁推子,让我想起上高中时,班里勤工俭学买了把推子,互相推头的情景;看到那个单卡录音机,让我想起刚进入老师这个行业时,每个英语老师经常手提一个录音机时的风采。
这些藏品的收集,不仅需要细心地了解,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结果往往是买了一堆废品。但我想,有收藏爱好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人,他们为了留住曾经的时光记忆,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永葆自己的初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千金散去还复来,而有些时间,一旦遗失了,会留下永远的缺憾。
我们在任老师的住处休息时,满墙的书画让我坐不住沙发,仔细端详。我不懂书画,但喜欢看笔墨浓淡转换的美妙,还有结构布局的精巧。上面有几任邯郸市书画主席的墨宝,甚至还有王玉西老先生的题字。要知道1962年的电影《锦上添花》,其中著名的主题曲《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就是王老先生作的曲,原唱是大名鼎鼎的郭兰英。
成安作协主席周志鹏等也参加了座谈。大家聊了好多身边的故事和熟悉的文友,互加了微信等联系方式,周主席更是每人送了他自己出的书籍和《成安文学》,让我们此行收获沉甸甸的,无比的充实。
任老师挽留我们吃饭,但吕总晚上还有重要活动,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辞行。路上我们三人畅谈了下一步的计划,趁着还能支配自己,都表示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痕迹,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