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皖北萧县东南,东靠津浦铁路、206国道,西有连霍、合徐两高速公路可达,北临陇海铁路、310、311国道。北距徐州市区3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南距宿州市50公里;西南距淮北市25公里。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为皖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9种,700多种中草药,58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曾在皇藏洞中避过一难,后来战胜项羽,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皇藏峪总面积为26.5平方公里,公园内山幽林茂、洞泉百出、古木参天。景区的汉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名木众多,寺庙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景观有:锁龙桥、九龙潭、拔剑泉、马扒泉、仙人床、瑞云寺、皇藏洞、洗钵池、三仙洞、碑林艺术馆、美人洞、仙人桥、观景峰、果老洞、龙泉庵、龙泉洞、果老洞瀑布、肖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天门寺、蝙蝠洞、碑驮树、桃花洞、天门寺瀑布、异境天开、圣场寺、晒书场、洗砚池、砚墨泉、藏书洞等七十二处。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明朝两淮运同蓟门许一诚、清朝进士陈观国、民国知县赖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亲临皇藏峪。近代,“南海圣人”康有为于1917年春在徐州小住时曾专程来皇藏峪游览,寺僧以盐腌香椿芽款待他,他听说刘邦当年落难此峪时曾以香椿芽冲饥,令他感概良久,并留下“但愿香椿长春”的祝语。每年阴历三月十六景区内天门寺举行大型庙会。
管委会按照“合理开发、科学发展、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科学编制发展总体规划,精心落实旅游发展项目。景区内11.5公里旅游步道的顺利完成,使景区内游览面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观光草坪的种植、山体护坡的建设、古树名木的保护使景区的环保方略落到实处。引水上山解决了山中枯水期用水问题。景区山门、九龙潭、瑞云寺、天门寺、皇藏洞、马拔泉、仙人亭、等新旧景点的建设使景区面貌焕燃一新。游客中心、星级公厕、新购物场所、生态停车场、旅游观光车道的建成和使用使景区更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全新的无纸化办公体系使景区的资讯更加便捷。
未来几年,管委会将继续加大皇藏峪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力度,主动融入徐州汉文化旅游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力争把皇藏峪打造成皖北大地旅游业一颗璀璨的新星。
宿州市博物馆
宿州市博物馆,位于宿州市政务中心对面,占地5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2010年10月建成开放。建筑风格充分吸纳了汉文化元素,仿汉式高台大屋顶规制,大理石外墙,正立面镶嵌着取自汉化像石图案的浮雕,庄重古朴。全馆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库房、办公区域、临时展厅和民间艺术馆。其中,民间艺术馆包括地方戏曲、埇桥马戏、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和灵璧奇石5个部分。二、三层是展示宿州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人杰地灵等7个部分。展陈文物700余件,馆内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传播于一体,史料翔实、图文并茂。
宿州市博物馆是副处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陈列部、宣教部、保管部、保卫部四部一室,现有员工36名。全馆上下努力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经常举办各种主题讲座、临时展览和交流活动;精心完成展陈提升工作,充实展陈内容;尽力做好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关心支持下,宿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安徽省“十一五”十大地标性建筑、第四届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宿州博物馆已经成为研究保护、宣传展示宿州历史文化的平台和窗口,成为宿州人民的骄傲。
砀山县突山风景区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 *** 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
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突山国家AA级风景区于2008年4月28日揭牌,是砀山首家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景区。
砀山黑龙潭
在砀山县玄庙镇小寨村西南角有一片近乎千亩的水面。水面的南边是“拔水而起”、高达一、二十米的大土堤,站在堤顶,往下一看,水里黑漆漆的,这里便是有名的黑龙潭了,当地人又叫它是小寨河。
据传说,黑龙潭是1938年古黄河决口时一股大水从堤上冲下,水头刺成的。潭里的水和水域其它各处的水不同,其它各处的水清澈透明,波光鳞鳞;潭水却是黑如墨染,似乎还上下翻动,令人望而生畏。听当地老人们讲,以前这地方很少有人来,说是经常有水怪出没,可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见过水怪是何等模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个卖菜的在潭边洗手,一不小心秤砣掉进水里,可是秤砣却漂在水面上,好象有只手在下面托着似的一直向潭中心浮去,把卖菜人吓得屁滚尿流。还有一个传说,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大户人家在潭边搭了个戏台子唱戏,中午时分,戏台上下来了一群锦衣丽服的人,簇拥着一辆五颜六色的马车,车里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戏散后,有人看见这群人进到潭里去了,人说这是黑龙0来听戏了。这些传说给黑龙潭增加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解放前,每逢天旱无雨,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便成群接队跑在潭边,乞求黑龙上天告知玉皇人间灾情,急降下雨。可是善良朴实的人们的虔诚之心,依旧没有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天灾-中,不知有多少勤劳正直的民投潭自尽,那个年代里,人们简直有点“谈潭色变”了。
黑龙潭风光
现在的黑龙潭,与往年不一般。潭南岸新修的防洪大堤上,每年春天,树木苍翠,野花烂漫,百鸟啼鸣,生机盎然;站在堤顶,放眼北望,烟波浩淼,波光闪闪,小船轻悠,歌声荡漾,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潭边新添了许多水利设施,一条条渠道宛若游龙以潭为中心伸向远方,从潭里伸出的抽水管犹如一根根威严的炮筒。旱了,可以引潭水浇灌庄稼;涝了,可以将水排入潭中,旱涝保收,如今“黑龙”真的显了灵性了。
1997年,八集电视连续剧《梨花湾》摄制组选择了这里为全剧主要景点,剧组人员在此拍摄了两个余月。黑龙潭的名字随着《梨花湾》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放而名扬全国。而今黑龙潭已成为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涉故台
位于安徽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东距津浦线7KM,西至206国道8KM,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古代是一片沼泽地,故名“大泽乡”。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即发端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与九百闾左同赴渔阳戍边,至大泽乡,因雨受阻,失期当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吴广遂智杀校尉,率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筑坛盟誓,诛伐暴秦。因陈胜字涉,后人遂将其盟誓之坛为“涉故台”。
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周围绿树掩映,环境优雅。上有古柏数株,东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余米,曰:“龙眼井”,为寺庙遗存。涉故台上存有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29年四块碑记。据碑文记载,明代以前曾于此台设置过“楼台寺”。南沿有一株古枯树,树呈龙形,通体鳞甲,曰:“柘龙树”。
在南70米中轴线上矗立一座陈胜、吴广起义大型浮雕像,雕像通高9米,宽6.2米,厚1.7米,总重120吨,雕像外形为火炬形,象征陈胜、吴广点燃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陈胜右手持剑指向蕲县,左手振臂呼唤起义军,吴广怒目举棒,首冲在前。此稿样在1984年全国城市雕塑评比会上获得铜牌奖。
涉故台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史记、陈涉世家》载有相关故事。东南建有陈胜、吴广起义纪念馆“鸿鹄苑”,仿古建筑,总面积2475平方米。集碑廊、文物陈列于一处,内有名家碑刻数十方,并陈列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近五百件。
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