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人生应有堆花时赏析?
①从生活中看,“堆花”是给我带来美感、乐趣的层层“酒花”和参加劳动时的吆喝声。
②从诗词和黛玉葬花来看,“堆花”寄寓了希望、春愁与怜惜等情感。
③就工艺或昆曲、绘画而言,“堆花”或增雅、或添俗,蕴含雅俗互为转移的辩证意味。
④就人生而言,“堆花”是融入平凡的世俗生活,在品味和体悟中获得人生境界的新高度。或“堆花”是珍惜平凡生活,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境界。
葬花吟的说说的感悟?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一句话让人深思,掩卷红楼,深深为曹雪芹震憾,他的小说中诗词意境之高,让人赞赏,作为一个写作诗词,吟诵大美风景的人,自己也写起了小说,也想把诗词融进小说里,这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期待的去践行。
《红楼梦》 原文中描写黛玉葬花的,不是诗词的片段有哪些?
《红楼梦》 原文中描写黛玉葬花的,不是诗词的片段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花朝节期,正当阳春,桃花盛开;沁芳闸桥畔,落英缤纷。此时,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惜花埋之,为落花立一花冢。而宝黛之间,是流水知音、心灵相通,正当黛玉为花立花冢时,宝玉携《西厢》于沁芳桥边也不忍践踏落花,欲使落花随流水而去,正巧与黛玉相会。黛玉言水虽洁净,却有人混污,若以绢囊之,埋于土中,随土消散则更为自然。宝玉听后,亦喜不自禁,欲放下书帮助黛玉。由此,引出红楼梦中的又一出经典片断“宝黛共读西厢”。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林黛玉由对落花的怜惜,为落花立花冢,而感悟于自身的爱情和命运,写下一曲千古绝唱《葬花吟》。黛玉为花立冢,为花哭泣,也是为自身的爱情与现实的无奈而立冢悲泣,黛玉葬花,亦是葬己。而穿插于黛玉葬花过程中的“宝黛共读西厢”、“宝黛释疑”更是成为感动千千万万有情读者的美丽绝唱。
红楼梦插曲全部歌词是谁写的?
红楼梦插曲全部歌词都是原著作者曹雪芹所写。主题曲枉凝眉是黛玉判词,分骨肉是探春判词,叹香菱则是香菱判词,晴雯歌是晴雯判词,紫菱洲歌是宝玉写给迎春,红豆曲是写给黛玉,葬花吟是黛玉心声,秋窗风雨夕和题帕三首是黛所作诗词,红楼梦因子是红楼梦序曲。
谁知道《落花辞》、《葬花吟》,是谁唱的歌?歌词是?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葬花吟》的意境很美,情景相融,托物言志,以黛玉之手写出了黛玉之心,但实际单纯以精读研究古诗文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全诗篇幅较长,主题却比较浅,从落花思及自身,产生共情,以花喻人,这种主题写个绝句七律就能表达的很好,若以长篇诗句描写下来,不免出现重复堆叠之句,且诗中语言偏于白话,通俗易懂的同时在文学性上就会有所欠缺,起承转合也不甚明显,单独拿出来看,不能说不好,只是称不上千古绝唱。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首诗广受赞誉,达到传世名篇家喻户晓交口称赞的水平呢,无非四个字,“合情合景”。接触葬花吟必然知晓红楼梦,以红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算没有看过全书的人,也大都知晓宝黛钗三人,所以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会自动带入黛玉的心境。文章诗词讲究个以情动人,好的文章需要具备可感知性,别的诗词需要通过字词句的斟酌来将读者带入情景之中,因此许多诗前一两句以写景入手,而葬花吟不需要,只要看见这首诗,自然便会入了那情景之中,所以在第一步,它就赢了。
其次,葬花吟用词极美,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悲春悲己又有一丝傲气,情感简单却及易动人,完美地体现了一个寄人篱下心思细腻又多愁善感的小姑娘的心境,很多人在悲伤的时候都会产生类似的感觉,能够感同身受。黛玉写葬花吟时年纪很小并没有达到文豪诗圣的境界,只是恰好受了些委屈,又见落花红消香断无人怜,故成此诗,所以上面所说的它的缺点带入书中就会变得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最后,葬花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闺中女儿伤春悲秋,最后有一个主题的升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即便是死,也要干干净净!此等气节断非一般闺怨诗可比。“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虽然悲伤,却也通透,更是与黛玉的个性相吻合。黛玉从来就不是只会多愁善感哭哭啼啼的一般女子,她心中有宁折不弯的气节,看透一切超脱出来的能力,她嘴上从来不饶人,常常一针见血,她感性又理性,这般个性与此诗是绝配,人物与诗句相互成就,故而达到现在这般地位。
用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普通诗句就像发行的单曲,还是没配mv那种,只有旋律和歌词,歌中想表达的感情只能通过旋律和歌词来体现,而葬花吟等一众书中诗句就像电视剧主题曲,在接触它的同时就已经知道了具体情境,每当响起就会让人想到剧中人物情节,所以传唱度和口碑都会比较容易提高。
所以我觉得曹公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写出来这么多诗句,而是书中每一句诗,每一处景,甚至每一道菜都能与人物情节相辅相成,两相增辉。正如木心先生所说“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此语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