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品管圈实际演练法(QC Circle Practical Activity Training Method),是作者为推广台湾品管圈活动,特别开发设计出符合台湾特点的一种品管圈教育训练模式,是结合教育与训练为一体的方法。
以现场实际需要改善的问题为工具,来进行教育现场第一线人员改善与改革手法,当训练完成时,就能同时显现出活动成果。
1.Q-PAT的教育训练做法
Q-PAT的教育训练课程,每周只上一次,每次上课及演习、发表共4小时;训练内容依专案 *** ,每周进行一个进度,以实际活动为主题提出讨论,并以一边上课一边实际解析的方式进行。Q-PAT教育训练的 *** 共需12周,每周的课程内容如下:
第1周 成立品管圈,决定圈名、圈长,并向总部登记。
第2周 决定活动题目。
第3周 决定评价特性,分析原因。
第4周 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第5周 收集数据,观察现场,把握事实。
第6周 把握影响较大的原因。
第7周 对策提出,工作分担,实施对策。
第8周 对策实施,效果确认。
第9周 对策实施,效果确认及改善提案
第10周 对策实施,效果确认及标准化。
第11周 成果比较及资料整理。
第12周 参加发表会的准备。2.Q-PAT法的进行方法及其特点
本法特点是因应台湾各企业的特别共同背景,有效地实施教育训练,使在完成教育训练后能自动自发地推行品管圈,而且能够永续性地发展下去。
而要达到不中断,必须依照下列原则进行:(1)每次上课有一名主讲讲师、一名助理加以辅导
这种教育训练法可收到小班制与大批训练(每班40名)的效果,特别是在台湾企业员工水准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讲师的辅导非常重要。(2)以热心的班组长带领部属3~4名组圈参加
这种方式可达成同一工作性质组圈的目的,同时可与现场管理体系配合,回到现场时工作容易推动,班组长训练后更能发挥力量。(3)以实际演练为推动的助力
开始时一般企业均保守封闭,不易自动自发开会,所以把圈会纳入演练课程,可使圈会顺利举行,并有讲师辅导,可事半功倍,有问题时可立即获得解决。(4)以发表实际演练结果训练员工表达能力
因为每一位圈员都要发表,所以圈员都有机会训练自己的发表能力,讲师不厌其烦纠正其表达缺点,故可训练员工知识能力,同时又可训练其表达能力,更可借此发现每次实际演练的效果和优缺点。(5)负责品管圈的干部列席旁听,并学习如何辅导
一方面可以鼓励员工情绪,一方面负责推行品管圈的干部也可习得有用的手法,达到的效果是大家一同来学习、改善。尤其在第八周陷入低潮期时,更有效果。(6)品管圈圈歌教唱
品管圈圈歌教唱,使气氛活泼而热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7)活动主题
①选取活动主题,依重要度评价并采取投票方式。因过去职场人员缺乏收集数据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都只凭经验,因此推行品管圈初期,采用此种方式,较易选取出全员认同的活动主题。
②活动的题目经上司批准,可以与公司、上司的方针配合。但不以上司的指定为主,以免失去自主性,而流于被动和形式化,并能使上司亦有一份关切和责任感。(8)上课以实际演练作为辅助工具
为协助员工立即吸收所授知识与应用,采用实际演练作辅助最能收到效果;若未能采用实际演练,只采取讲课方式,当回到工作职场想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因遇到问题无人协助,而使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效果极不明显。(9)特性要因图与推移图
将特性要因图和推移图等张贴在现场,有助于提高员工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增进其责任感和荣誉感。(10)分析和解决问题,应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每次有了要解决的问题,经开会后决定细部负责分析或负责下对策的人,其他人则为协助者;这样做的好处除了集思广益外,不至于开会开得毫无结论,而每一对策的实施也有一名负责人,不至于演变成没有结果的情形。(11)对策实施前皆有一个计划,并经上级同意
计划的好处是可作为推行和检讨的依据,同时可使考虑更周密;需经上级的同意是为了避免局部改变而影响其他工作流程变坏,有全盘的考虑。(12)对策的分段实施
对策的实施采用分段实施法,可以确认或识别每一对策的效果。(13)改善提案的结合
改善对策与提案制度配合,以奖励有贡献的改善提案。(14)成果发表会
举办发表会,由干部以上参加,并由高层亲自颁奖,发表者均有奖金。
由于此种发表会,高层产生对基层人员的信心,并产生推行品管圈的决心;基层则受到无形的鼓舞;而中间阶层真正了解品管圈的意义后,就人人都有自动自发的改善精神。(15)第8周、第9周、第10周仍以实施对策和确认效果为主,在现场继续实施
主要是让圈员有充分的时间去实施对策及确认效果,使对策能切实实施并产生效果;另一方面,在第5周未能收集数据或数据不适合的圈,也可利用本周的时间赶上进度。钟朝嵩 著
来源:本文摘编自《品管圈实践法QCC》,宁波出版社,本文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