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可口百事合体(可口和百事公司),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可口百事合体(可口和百事公司)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可口百事合体(可口和百事公司)

你喝过可乐吗?

这不是废话吗?

你喜欢喝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这问题就像是你爱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你爱吃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

咸甜之争端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谁都不服谁,谁都觉得自己最正宗正派,谁都觉得对方是异端/邪教/不可理喻。

为了一口吃的能争成这样也是大写的服,可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吃货民族呢?其他国家泛滥成灾的动物能让我们吃到濒危,需要人工养殖,吃货永不退让!

有竞争就有高下,就像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就像当时互联网团购之战的“百团大战”,总会有一个胜出者。

“自古红蓝出CP”,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对CP来来 *** 打了130多年,现在依然打的火热,毫无倦色!

真是“相爱相杀”啊,我就奇怪了,你们不累吗?

可乐在国内被戏称为“肥宅快乐水”,今天就来看一看这场“肥宅快乐水”的旷世之战。

《可口VS百事:可乐之战 Cola Wars》

可乐的诞生,最早始于1886年,有一位叫Pemberton(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发明了一种含有糖、 *** 、可卡因,不含 *** 的头痛药,而且一天只卖9瓶,有一位经常头痛的病人喝了之后症状立即减轻。

当他要将剩余的药剂混合冰水喝时,店员建议他用苏打水,结果味道竟然出乎意料的好,这就是可乐的雏型。

从此之后药店里就有了许多类似于可乐的饮料,宣称可以包治百病。

这种饮料很快就取得了群众的喜爱获得了极大成功,在经手几位投资者后,最终在1891年被美国商业大亨阿萨·坎德勒收购,并成立可口可乐公司。

阿萨·坎德勒看到了广告投放的未来,于是他参与各种商业活动,就是为了在所有的东西上面印上他们的商标,

在1902年,阿萨·坎德勒投放了超过10万美元的广告,这个数额在当时的美国,是一笔数额非常庞大的数目。

为了确保能让美国各地都能买到可口可乐,阿萨·坎德勒开发了一项极具革命的特许经营系统,就是将可乐原浆卖给各地的瓶装商,使得统一包装、统一配方的可口可乐在全国上市,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直到今天,可口可乐依然用的是这种特许经营模式。

可口可乐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各种模仿者纷沓而至;咖啡可乐、碳水可乐、糖果可乐、百事可乐等都是当时可口可乐的模仿者。

由于可口可乐用户的高忠诚度,山寨版的其他可乐品牌纷纷倒闭。

百事可乐只是当时众多倒闭企业中的其中一个,可口可乐没有把百事可乐当回事,事情的转折出现在华尔街经济大萧条时代。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位在纽约经营饮料店的商人名叫查尔斯·古斯,因为可口可乐没有给他糖浆的价格折扣,决定收购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竞争。

1930年华尔街经济大萧条时代,人们破产、失业、一贫如洗,想尽一切办法省钱,再也买不起价格昂贵的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当时的可口可乐并不便宜,他们要做的就是推出超值装。

百事可乐抓住这次机会,推出加量不加价的超值装,并首次通过电台广播投放广告。

这条史无前例的广播广告,后来被译成55种语言录制推广,堪称二十世纪最有效的广告之一,到现在依然是广告界的教科书。

正是因为这次广告,全美国的人开始喝百事可乐,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战斗正式打响,可乐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直相互竞争,直到二战时期。

日本偷袭珍珠港,百事可乐为表爱国忠心和对努力抗战的支持,率先将商标改成红白蓝三色,与国旗颜色对应。

可口可乐没有坐以待毙,迅速采取了措施。

他们找到 *** 说:“你们不能对士兵 *** 供给可口可乐,我们对士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士兵在外抗战,可口可乐应该像炮弹、炸药、食物一样无 *** 供给”。(这就过分了啊,喂!不按套路出牌,找 *** 算怎么回事,有本事真刀真枪干一架!)

他们说服了 *** ,可是想要把内地的可口可乐送到大西洋彼岸的战场,在战争时期可以想象是何等的困难。

于是,在时任盟军最高司令、美国未来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建议下,可口可乐公司直接将瓶装厂建到了各大战场的后方,在军队中形成垄断销售。

百事可乐上诉可口可乐的行为是垄断市场的行为,可是并没有得到美国 *** 的支持。

加上欧洲人民长期被限制糖的供给,喝到可口可乐这种含糖的饮料让他们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自由的象征,是美国精神的代表。

这样一来,可口可乐不仅迅速走出美国、受到欧洲人民的喜爱,还成为了自由、民主等美国精神的象征。

这一战,可口可乐赢了。

战后百事可乐开始创新,通过换包装、换广告语等方式来突出自己的特色,可惜效果都不明显,依然撼动不了可口可乐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为较小企业的百事可乐,不得不做出更灵活更冒险的尝试。

二战后出生的婴儿们逐渐长大踏上社会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让百事可乐意识到是个机会,他们把目光人群瞄准在了当时年轻人身上。

百事可乐提出调整方向,针对这部分年轻人拍摄特殊的广告,喊出口号“酷酷的年轻人喝百事可乐,老古板父母喝可口可乐”。

这个创意非常有效,很快百事可乐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以至于到60年代中期,美国25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都选择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开始反击,他们从全世界召集了2000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年轻人,

他们穿着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手拿可口可乐站在意大利山顶上唱歌——《我想为全世界买可乐》。

此举又巩固了可口可乐原创可乐的地位,并无意间开创了音乐广告的潮流。

百事可乐为了将百事与年轻的流行文化建立起来联系,甚至邀请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站台。

可口可乐像一个沉稳且经验丰富的老者,有文化有底蕴、追求深情,是厚重和传统的代表。

百事可乐像是一个玩世不恭的 *** 更具年轻和活力,有想法有创造性,是年轻和潮流的代表。

就这样,两个可乐品牌代表着两支不同的思想文化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百事可乐声称自己比可口可乐更好喝,并掀起了一个火遍美国大街小巷的街头测试:

邀请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盲饮”两种不同的牌子可乐,并说出哪种口感更好,同时整个实验过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

最后的试验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

这次国民级的街头测试之后,让更多的人选择百事可乐,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直接撼动了可口可乐的地位。

为什么人们更多地选择百事可乐,除了营销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原来人类的舌头可以感知四种基本味道,即咸、酸、苦、甜,人们天生会被甜味所吸引,所以在味道差别不大的前提下,比可口可乐稍甜一点的百事可乐,会在这次测试中更占据优势。

这让可口可乐自乱了阵脚,他们开始自我怀疑,误以为消费者更喜欢甜味,便宣布修改配方,推出新可口可乐。

推出了新口味,可口可乐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胜利,而这恰恰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抗。

可口可乐换了新口味,大家感觉到了背叛,甚至认为内心的某种神圣情结受到了玷污,因为可乐可乐很大程度上象征着美国的思想和文化;于是大家纷纷 *** 新可口可乐。

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只得宣布回归原版,重新命名为“可口可乐经典口味”。

百事可乐利用这次的冲突,顺利的占领了市场。

这一战,百事可乐赢了。

可口可乐回归之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迅速重新占领了市场,成为行业第一,记者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回到行业第一?

可口可乐的总裁高鼎诺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其实我们没那么笨,也没那么聪明。

无论是代表经典传统的可口可乐还是代表年轻潮流的百事可乐,人们选择的都不仅仅是一款汽水一瓶饮料,更多的其背后代表的文化。

两家公司并没有因为相互对抗而造成恶性竞争,反而扩大了整个碳酸饮料的市场。

随着现在人们提倡健康生活绿色饮食之后,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这对“相爱相杀的CP”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他们其中一个专注饮品,转型成为全品类饮料公司,不断借助科技创新和收购补强,升级旗下的产品品类组合,推出零度、健怡、百事极等无糖产品;

另一个则选择扩张产品种类,转型为健康零食企业,来解决碳酸饮料销售额下降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不论产品如何升级,这场持续了130年的可乐之战,还会在未来持续下去。

就像是甜粽子和咸粽子、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之争,不一定有高下,但是一定有争议。

战争既然开始,就会一直持续。

不过研究表明,人类摄入过多的糖类对身体是不好的,看到近几年糖尿病患者激增,吓得我赶紧喝了一口手里82年的可乐。

回到最初的问题:

你喝过可乐吗?

你喜欢喝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

更多可口百事合体(可口和百事公司)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