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屈原投江的故事50字?
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
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投江的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伟大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 *** ,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刘罗锅跳湖遇见屈原第几集?
刘墉跳河自尽是第12集。
相关剧情:和珅到牢里请刘墉出来,刘墉要和珅把奎海换进牢来。第二日和珅带礼探望刘墉本打算求情,不想乾隆也闻讯来探。名为探望其实也是为再睹霞儿美颜而来。刘墉趁机奏了三本,下了个套斩了奎海。乾隆一怒之下也命刘墉去死,刘墉巧计死里回生,乾隆也哭笑不得了。
屈原为什么投河自尽?
屈原投河自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家内忧外患面临灭亡,君主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自己的才华不仅得不到施展还反遭诬陷,报国无门。极度失望中选择了跳河自杀。他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人格蒙受世俗的玷污,宁愿投身长流的江水,葬身鱼腹,也不愿意让自己高贵纯洁的人品受到世间的污秽玷辱。
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怀沙赋》,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后人感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将他死日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以记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死而有知,也当有所安慰了吧。以此壮举来得后世敬仰,是个可歌可泣的悲剧。
扩展资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坚贞不屈,星火燎原指的是哪个人?
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后因楚国首都被攻占,悲愤跳河而死。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 *** ”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有关屈原的事迹125字。?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他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后来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故事 屈原跳河自尽简单故事
故事二
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
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