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情书 岩井俊二评价(情书 岩井俊二男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情书 岩井俊二评价(情书 岩井俊二男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情书 岩井俊二评价(情书 岩井俊二男主)

岩井俊二的《情书》

今天聊的是日本著名电影《情书》,导演是被影迷称作“日本王家卫”的岩井俊二,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也是他写的,相信很多观众都看过这部电影,尤其是女生,被这部电影感动的死去活来。

有的观众把这部电影看作是讲暗恋的电影,尤其是电影最后显示借书卡的背面画着那个女生的“画像”,观众恍然大悟,被诗歌一般的暗恋情愫打动。

可是第一遍看完后有的观众可能会有疑问,我们在文章后半部分会试着提出这样的疑问,然后试着从导演的角度去猜测想表达的意图,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电影的主要情节:

博子小姐在参加一个人的追悼会,从大家情绪并不沉痛来看,人应该是好久之前死去的。追悼会上有人透露名叫秋叶的人和其它几个人因为无法释怀所以不来参加大庭广众之下的追悼会,而是打算晚上偷偷来扫墓。

看到这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还是依然有人为了那个人的死沉痛着的,比如叫秋叶的人,他为什么难以释怀不想来扫墓而是打算晚上偷偷来,他和生前的逝者是什么关系?文章后面会提到。而且观众也能微微感觉到博子小姐淡淡的惆怅,毕竟电影几分钟前的第一个长镜头就是博子独自躺在广阔的皑皑白雪中,渲染了这种惆怅,这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的情节我们彻底明白了博子对于死去的人的情感:追悼会结束后博子跟着死去的人的妈妈来到死去的人的家,从对话和氛围中我们可以猜到死去的人是博子的恋人,博子翻看着恋人的毕业相册,上面显示恋人叫藤井树,博子还从毕业相册上查到了藤井树家以前的房子住址,藤井树的妈妈告诉她以前的房子早就不在了变成了公路,可是博子却把地址记了下来,她有个“阴谋”,她想给在天国的藤井树写信,这个早已不存在的地址恰好可以作为寄往天国信的地址。

接下来的电影场景观众直接懵了:博子小姐寄出的信竟然被收到了,而且还是个女的!而且就是博子本人!?

这样正好吊着观众的好奇心往下看,再往下看慢慢就能明白,其实收到信的人不是博子,虽然是同一个演员演的,但是性格不太一样,而且后者正在患严重的感冒。在两个人的书信往来中,博子知道收到信的女孩也叫藤井树(以下简称女树),在得知博子的故事后,女树告诉博子自己中学时班上有个男生也叫藤井树(以下简称男树),他才是博子的恋人。

在博子的请求下,女树讲了关于男树以往的故事,电影至此开启一个全新的故事,时间是两位藤井树的中学时代:

女树和男树开学被点名时发现彼此重名,由此经常被同学们戏弄成情侣,甚至被共同选为图书馆管理员。作为图书管理员的男树却一点活儿也不干光让女树干,还经常搞一个奇怪动作:把很多冷门书的借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藤井树。此外,两人的试卷考完后因为重名被发错,女树为了交换试卷放学等男树到天黑,男树在自行车车灯光下比对两张试卷故意拖延时间。还有,女树帮一个女同学追男树,男树因此“报复”女树,放学后把垃圾袋套在正在骑自行车的女树的头上。最后,女树因为父亲去世所以在家呆着,男树令女树意外的来找女树,男树话不多只把一本《追忆似水年华》交给她让她帮忙还书。然而,女树回到学校时发现男树已经转学。

多年以后,女树儿时中学的图书馆的管理员也就是女树的学妹们在图书馆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上发现了藤井树的名字,来给女树看,更重要的是,卡的背面是画了一张女树的画像。

至此观众们恍然大悟,原来当初男树在一本一本冷门书的借书卡上写的名字不是自己的,是女树的,原来,男树一直暗恋女树。

回过头来反思,发现导演在讲述男树和女树中学这些故事时处理的很细腻,并没有让观众看出男树暗恋女树,就算有的细心观众感觉出来,那也是一种猜测,直到最后的那张背面画着女树的借书卡出现,观众才恍然大悟,暗恋实锤,而且结合男树之前的一些行为表现确实能够讲的通。

然而,影片除了上面这条故事线,还有两条主要故事线,以及多个小故事线。我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觉得好多故事线和爱情没有关系,我甚至觉得是导演在凑时长,好比写作文时凑字数,于是我在脑海中把这些情节全部删去,删去之后确实是纯粹的爱情片了,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少了些什么,电影那种厚重感没了,感动消失了,那种影片结束后意味深长之感消失了,真的仅仅就是个讲述纯洁暗恋的校园青春电影而已了。

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就是文章一开始我们所说的疑问。

在把电影又看了一遍零一半遍,并把原著小说读完后,我发现导演把多条大小故事线穿插成一部电影后不是想表达爱情主题,或者不仅仅想表达爱情主题,而是想表达“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放下”。

“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放下”。

其中“逝去”在这部电影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死亡”,男树的死亡,女树父亲的死亡;爱情的恋而不得也是一种“死亡”。

我们来梳理一下其它故事线,并且看看它们与“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告别”这个主题的关系。

其中一条故事线与女树回忆中学时代这条故事线同样明显,那就是博子在与女树往来信件中逐渐追忆男树的过往,于此同时新男友秋叶一直在陪伴帮助博子,终于有一天,博子对着夺走爱人男树的生命的山峰,大声喊出了告别。

另一条比较明显的故事线是,女树得了肺炎,因为父亲当初是得肺炎死去的因此她不敢去医院看病,到最后高烧被爷爷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后躺在病床上,死里逃生的她嘴里在告别着父亲或者男树(这个地方到底是在告别谁我其实没看懂)。

此外还有很多小故事线也在加持着“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告别”这个主题。

女树的爷爷当初在抢救得肺炎的儿子时把儿子背到医院可是抢救失败,虽然不是他的错,但是他这么多年心里应该是有道坎的,这次孙女同样的状况他还是坚持把孙女背到医院,抢救成功,一直隐忍丧子之痛的他现在应该可以好好和过去告别,救赎自己了。

秋叶作为男树的好友,一起登山时目睹男树的死亡,并在营救无果后放弃了营救,他因此再也不去登山,以这种方式追忆着好友。

山上救助站里的“熊“先生也是男树生前一起登山的好友,因为男树的死亡,之后一直留在山上的救助站,救助登山时遇到危险的人。

秋叶的女徒弟(叫什么来着我忘了)喜欢秋叶,但是因为知道秋叶和博子在一起所以衷心祝福他们,得不到的爱情何尝不是“逝去的美好事物”。

就连一直给女树送信的邮差一直表达对女树的喜欢却一直被远离,同样,得不到的爱情何尝不是“逝去的美好事物”。

我们会发现,电影中出场的每个人都有故事,人物形象相对都很饱满,都不脸谱化,都不呆板。

正是这些故事线增加了电影的厚重感,在同一个维度中拓宽升华了电影要表达的主题,让人在看完电影后觉得意味深长。那么,回过头来看电影的名字,“情书”,仿佛也不再是我们最初理解的“情书”。

此外,前文提到过,博子和女树两位角色导演用了同一个演员。这不仅在电影一开始吊到了观众的好奇心继续看下去,最重要的是,用这种“视觉线”的方式把“博子&男树”的故事线和“女树&男树”的故事线连了起来,在中间打了个结,但如果博子和女树用两个不同的演员来演---博子如今一步步告别男树,女树和男树上演着多年前的中学时光---各自的故事线就会很割裂。

当用了同一个演员来扮演博子和女树,给观众是同一个女孩的感觉,具体是这样的感受:一个女孩,在一个过去的时空被一个叫藤井树的男孩暗恋着,同时在一个现在的时空在痛苦的告别着她深爱的藤井树,那份暗恋如今揭晓却永远发生在过去,这份如今的深爱也指向过去,暗恋她的人和她深爱的人都成了过去,因此,暗恋显得更美好珍贵,深爱也显得更浓烈深邃。

整部电影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镜头节奏,缓慢恬淡,渲染了美妙诗歌般的氛围,和时不时出现的舒缓的钢琴曲插曲融为一体。画面风格和配乐共同渲染,助力电影要表达的“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放下”的主题。

当然,作为一部典型的文艺片,电影前半程舒缓的节奏没有明显冲突的情节,加上博子和女树用的是同一个演员,会把第一次看此片且没有多少耐心的观众看的云里雾里,很容易看睡着。等到电影过半,开始展示两位藤井树的校园时光时才真正把观众有代入感,同时前半程的一些困惑才会一一解开。所以对于喜欢的电影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绝对不能只看一遍。

就写到这里。

我也没想到这篇文章会这么结尾:电影里的姑娘每一位都漂亮极了,我的呼喊不亚于女观众们对男树的扮演者柏原崇的迷恋。

更多情书 岩井俊二评价(情书 岩井俊二男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