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史记名句及感悟(史记读后体会),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史记名句及感悟(史记读后体会)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史记名句及感悟(史记读后体会)

一、《史记》的来龙去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二、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受学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其父司马谈立志要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无奈生年有限,遗命司马迁完成。元封三年,迁为太史令,主管文史资料和天文历法,五年后,着手撰写《史记》。

然世事难测,天汉二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 *** ,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权衡之后,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临终才搁笔。

三、《史记》的主要内容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十二篇,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十篇,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八篇,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三十篇,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七十篇,记载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风云人物的传记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情况。

四、《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五、《史记》中记载的重要人物

《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间的人物,在以王朝更替为体,按年月记录帝王政绩言行的十二篇《本纪》里,记载了五帝、夏、殷、周、秦这五个朝代的所有皇帝,以及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在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的《世家》里,记录了领导大泽乡起义的陈胜、越王勾践等三十个外戚、相国、留候的兴亡或者重要事迹;

《列传》主要是人臣列传,分为本国族群及邻国少数族群,本国族群的人物有著名的人臣如伍子胥、张仪、李斯等;历代在各个领域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诸子百家如孔孟、老庄、韩非子,千古将相廉颇、蔺相如;儒林列传则记录了有名的儒生,刺客列传记载了荆轲、专诸等有时代意义的著名刺客;少数族群则记录了匈奴、朝鲜、南越等少数民族族群的重要人物的著名事迹。

六、《史记》对后续朝代史书编写的影响

《史记》的主旨,对后世修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反映一方风土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地记接踵而出。如《华阳国志》的作者不但据东汉荀悦撰著《汉纪》的“立典五志”指导原则,而且深为先辈的治史态度所感动,注重其实地考察,对材料的网罗搜取极为重视,广收资料,去伪存真,不妄撰、不虚构。

《史记》中的“表”以记事为主,是历代的大事记,是“本纪”的补充。司马迁在《史记》里通过表格形式,把历代相传的世系,列国间交涉纠纷的关系,重要官职的更迭等繁重混淆的事项排列得头绪分明、清清楚楚。自汉而后,历代方志中,运用图表的记其事者,屡见不鲜。

《史记》是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写成的。旧方志的体例,绝大多数都沿袭纪、表、书、传。用本纪记载大事,用书志体记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类情况。用表格序列族辈,以续家谱。用列传体记载人物,并辅以图谱、汇而成编。

历代修志者仿效《史记》的体例,是因为司马迁创造性地从本纪、世家、表、书和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看似各有分工,实则又有内在的联系。分开来看,每一篇都可以单独成文;合起来看,可以显示一定历史时代的全部社会内容。这种写史方法,不仅使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及各类典章制度的沿革源流,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修“正史”的典范。

七、《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史记对于人物的刻画注重语言细节描写,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人物特点,例如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就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用有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各具的鲜明个性;按描写人物的需要,或详或略,或补或删,描写人物各具性格,记述史实则互相补足;利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深邃意蕴的叙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史记》形成一种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并富有传奇色彩。

八、《史记》中的警世名言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2、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申君列传》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6、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8、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11、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1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1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16、天下熙熙,皆为 ***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九、《史记》同外国史书的比较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从未间断的历史记录的国家,外国的历史并不像中国一样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把所有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

以欧洲的民族分布、国家分布、历史形成时间、地理生存环境,不可能有像中国这样的历史也写不了像中国这样的史书。可以说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类生存环境就是中国,所以炎黄子孙 *** 才有这样的机会延续5000年不灭!

十、《史记》的历史评价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明代钱谦益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

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文 / 许诺

更多史记名句及感悟(史记读后体会)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