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欢迎来到音乐评论人董小姐的专栏
分享经典音乐,笔耕原创评论
喜欢音乐的你,加个关注吧
董小姐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这个是非圈里,流传的也尽是爱恨情仇的传说,有爱就有恨,有情就有仇。董小姐在前文中讲了华语乐坛教父罗大佑与张艾嘉的一段“情”,顺便提到了罗大佑与刘文正的合作,今天再来谈谈罗大佑和刘文正的一段“仇”。
刘文正这个名字,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可能会觉得陌生,但他却是书写华语流行音乐史避不开的一位重要人物,只不过他在最为鼎盛的时期,选择激流勇退只身远走他乡,至今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要说当年刘文正有多火,比起时下粉丝们对“小鲜肉”和“韩星”的疯狂追逐,一点儿也不逊色。刘文正出道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他乘着台湾乐坛上民歌运动的春风,掀起校园歌曲的热潮,与天后邓丽君比肩,在80年代成为乐坛公认的超级偶像巨星。
流行歌坛上“男学刘文正,女唱邓丽君”,肇始于两人。刘文正俊朗的外形让他成为当时少女心中标准的白马王子,以致于高凌风自己打趣得说,当时人人都爱刘文正,他把自己比成了了“青蛙王子”。刘文正师从台湾音乐大家刘家昌,自己还一手提携了巫启贤、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静等年轻歌手。
他的代表作《兰花草》《乡间的小路》《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湾》《小雨打在我身上》,清新洒脱阳光向上,真正意义上把校园歌曲引入主流流行音乐,并在华语乐坛上迅速形成席卷之势。
刘文正掀起的校园歌曲热潮,横扫港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在当时,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刘文正的歌声”来形容他的影响力,一点儿都不为过。
他的歌声,甚至冲破海峡两岸的政治藩篱,在大陆禁唱邓丽君“靡靡之音”的敏感时期,流入中国内地。刘文正引导的校园歌曲潮流,以赏心悦目积极向上的曲风,打开了国人沉寂已久的心扉,得到官方和歌迷的一致首肯。
不仅是他的歌曲,就连他的台风、服装和唱法都成了大陆第一代歌手们纷纷效仿的对象,引得年轻人们纷纷视能哼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穿着发型为流行时尚。在这个时期,刘文正引导了华语流行乐坛的走向,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弄潮儿”。
风云际会间,刘文正与另外一位时代的巨子相遇了。
1977年,罗大佑这位日后声震华语乐坛的一代教父,彼时还是一名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副业是出于爱好搞搞音乐创作。刘文正已经声名鹊起,除了出唱片之外,他还主持电视节目,参演爱情电影,尤其是同年发行专辑《小雨打在我身上》风靡一时,为他攫取到事业腾飞的第一桶金。
刘文正和张艾嘉这对当时的俊男靓女,搭档出演台湾电影《闪亮的日子》,罗大佑经乐队鼓手推荐,为这部电影创作《闪亮的日子》《歌》《浮萍》《飞翔》《神话》5首歌曲,由此与两位主演结缘,这也是罗大佑迈入商业创作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刘文正以《闪亮的日子》之名,推出音乐专辑,其中收录了罗大佑创作的4首作品。在台湾乐坛引起很大震动,刘氏唱腔在此期间正式成形,为他日后与邓丽君并驾齐驱,成为台湾流行乐坛的两大至尊唱将打下基础。
电影《闪亮的日子》上映之后,票房“扑街”,但是罗大佑的创作才能获得业界认可。1979年,刘文正与林青霞主演电影《情奔》再度邀请罗大佑操刀配乐,创作了《情奔》《风儿轻轻吹》《旅程》和《九月风起时》4首歌曲。
刘文正把《情奔》和《风儿轻轻吹》唱成为了当年台湾乐坛的流行金曲,他认为《九月风起时》也是一首很好的作品,但是自己没办法把它发挥到淋漓尽致,出于对艺术的完美追求,此后他再也没有唱过这首歌,直到后来他的弟子巫启贤演唱,刘文正才表示满意。
此后,刘文正签约东尼唱片,成长为华语流行乐坛的偶像巨星。而罗大佑与滚石合作,推出自己的创作专辑,走上了殿堂级的音乐教父之路。两位时代骄子经过短暂的甜蜜合作,渐行渐远。
1981年,罗大佑帮张艾嘉操刀制作专辑《童年》,其中的《童年》《光阴的故事》,更是成为传唱到每一个华人角落的经典,这张唱片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和意义自不必待言。
随后,刘文正翻唱《童年》,而且在流行程度上要远远超过首唱张艾嘉的版本。翻唱之前,刘文正并未征得创作者罗大佑的同意,而只是单方面取得了张艾嘉所属唱片公司滚石授权,但罗大佑与滚石只是合作关系,并没有像其他艺人一样签约“卖身契”,他是独立的个体。
刘文正的这一举动,极大的冒犯了罗大佑。要知道《童年》这首歌,可是罗大佑呕心沥血、逐字逐句斟酌、创作了整整三年的心水之作。
罗大佑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一代年轻人共同拥有过的珍贵记忆,在罗大佑的内心深处,他想藉《童年》表达一种时代割裂的痛楚,是带有批判性的。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都曲解了《童年》,也忽略了这首歌深层次的意义。
当然,这全要仰仗刘文正的翻唱,他把这首歌演绎的轻快自然,重现我们纯真童年的同时,而掩盖了罗大佑想要表达的本意,看到这里,你说秉承着批判精神、脾气火爆的教父,他能不生气吗?
罗大佑毫不客气的把刘版《童年》斥为“盗版”,自此,两位音乐巨子分道扬镳。
80年代风起云涌的台湾乐坛,罗大佑和刘文正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巨星,他们一个用批判的理念和摇滚的态度进行革新,一个把校园歌曲引入正轨发扬光大,但是因为理念和追求的不同,两人再也没有携手并肩的合作过。
1989年,罗大佑推出音乐专辑《闪亮的日子》,他把之前写给张艾嘉、潘越云、苏芮、江淑娜、张学友、甄妮等人的歌曲,重新编曲之后自己演绎。70年代末写给刘文正的《闪亮的日子》《歌》《神话》《旅程》《风儿轻轻吹》,他也收录其中。
并且在这几首歌的歌词下面,加入了一段旁白式的文案
“那几首歌曾经被那种精湛的演技与扮似真诚而会说话的大眼睛内所隐藏的污秽心灵的欺骗给沾染过。我小心的,耐心的擦拭它们。直至它们终于闪出那原有的金属光泽。”
这段意味深长、意有所指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影射内容和刘文正联系到了一起,罗刘矛盾再度浮出水面,成了华语乐坛的一段公案。
此时的刘文正已经退出歌坛,转入幕后工作,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了,两年之后,也就是1991年,刘文正结束所有在台湾的工作,移居美国,彻底的销声匿迹,仿佛人间蒸发。刘文正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过这件事。
2002年,罗大佑做客北京某媒体,有好事的网友追问及此事,罗大佑首度开腔回应
网友: 《闪亮的日子》《歌》《神话》《旅程》《风儿轻轻吹》。在歌词下面有这么一段文案:“那几首歌曾经被那种精湛的演技与扮似真诚而会说话的大眼睛内所隐藏的污秽心灵的欺骗给沾染过。我小心的,耐心的擦拭它们。直至它们终于闪出那原有的金属光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罗大佑: 这些是送给唱片公司的,那时候台湾的版权不确定,是送给唱片公司的,是唱片公司欺压作曲者。
网友: 13年前,你在唱片的文案中似乎影射了刘文正,13年后,你对他说声抱歉吗?
罗大佑: 应该没有,刘文正是我的朋友.请问网友哪一张影射了刘文正。
时隔13年,教父早已不像之前那么尖锐,他把那段话的内容归咎到了唱片公司的身上,在那个年代,歌曲创作者没有版权,而版权则全部在唱片公司手上,这也是当时的现状。
随后,罗大佑又在一篇题为《闪亮的日子》的创作背景文章中,旧事重提
包括《闪亮的日子》在内,我刚开始写的五首歌都是免费的,给电影公司当主题曲,他们付了我一万块,但是唱片公司却一毛也没有给我,我也没有力量跟他们要。
这样的经验让我体认到,一个有制度的环境对音乐创作者是很重要的,创作者只有个人,他们的力量往往都是很小的。
罗大佑出于一位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他向来提倡做一个独立的音乐人。从他前期创立的果实音乐,再到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与滚石唱片合作,再到后来跑去香港创立音乐工厂,都能看出他的态度,对“独立”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珍视。
他对事不对人的秉性,也就体现在了与刘文正的矛盾中,刘文正未经他的授权翻唱《童年》,他就要站出来叱责之。
当年,唱片公司用了他的歌没有给到一分钱,此后自己出唱片再收录这些歌,当然要为曾经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鸣不平。只不过那时候唱他歌的那个人,恰好是刘文正罢了。董小姐相信,即便是换作其他人,未经授权唱了他的歌,以罗大佑炮火连天的性格,也不会善罢甘休。
时人仅用“追求音乐理念的不同”来搪塞,其实无益于揭开这两位乐坛带头大哥的分歧,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表里互相依存,罗刘矛盾,歌曲版权之争在“表”,而更深层次的“里”,才是矛盾根源。
罗大佑是重创作的华语教父,刘文正是偶像派的流行天王,殊途不同归,这就是矛盾“里”的一面,也是两人“追求音乐理念不同”的真正原因。罗大佑融合多元音乐风格,走的是带有批判性的实战路线,而刘文正刮起的的校园歌曲偶像风,正是他要“革命”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父与天王的纷争也早已泯灭。《闪亮的日子》里,他们都曾唱道“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抛开争论,站在公允的角度,罗大佑如是评价刘文正
他是一位天生的巨星型偶像,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的偶像。他对自己的魅力非常清楚,有强烈的自恋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他觉得环境不好的时候,他宁愿完全消失。
他真的完全消失了,这又成了另外一个谜。有关刘文正离世的消息不知道传了多少遍,罗大佑也曾经通过媒体发布寻人启事
“我觉得那些大家共同拥有的记忆是最重要的!假如有朋友碰到他,就请告诉他,罗大佑想他,请他回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