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宋朝以后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扩大了其销售范围,使中国古代的草木染产品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草木染技术也传播到了日本等国。在中国古代史上,一直到清代,《雪宦绣谱》将传统绣线的颜色归为青、黄、红、黑、白、 绿、赭、紫、葱9类,又按深浅分成745色,足可见草木染的使用规模之大,技术之成熟。
草木染的方式多样,有生叶染、媒染、煎煮染、发酵染、敲拓染、套染、扎染。
茜 草 Rubia cordifolia
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媒染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红根草等,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中国古时称茹藘、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
茜草中含有大量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加入媒染剂,提取色素,套染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把茜草的根磨成粉能够染出各种红色
红 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红花是绘画颜料、也是染料,红花花瓣是最易提取的部分。
红花所染为“真红”,纤维可以直接吸收颜色,不复杂的染色过程使红花在红色染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花的红不同于茜草的红,茜草为土红,红花则为艳红。
事实上,红花具有红黄两种色素,然而黄色无法作为染料存在,黄色素易溶于水和酸性液体;红色素会在中性或弱酸性状态下产生沉淀,色淀沉积于纤维上得到红色效果。
苏 木 Caesalpinia sappan
又名苏芳 、苏方 、苏枋。苏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苏木的色素需要进行提取,将苏木树干中心,以明矾为媒染剂,进行色素的提取。
唐朝以来四品大官的官服都染自于苏木。并且苏木变化较为多样,与不同的媒染剂相作用产生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如使用二氧化铁作为媒染剂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颜色。使用氧化铬为媒染剂则可染成黑色,成为苏木黑。
蓝色(青色)——蓝草(靛蓝)
蓝 草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蓝和蓝草均为古时叫法,现在统称为靛蓝。李时珍在《草本纲目》中将蓝草分为菘、蓼、马、木、苋五种蓝。蓝草的主要染色方法是将蓝草浸泡,捣碎,然后加入石灰制作成固体的靛状,方便搬运、保存和贩售。
黑豆也能染出蓝色
有许多植物能染出黄色
栀 子 Gardenia
又名水栀子、山栀子。栀子的果实是天然的黄色染料,染出的黄 *** 相鲜艳,在秦汉时期栀子染色就已经极为普遍,在汉代宫中御服都是运用栀子进行染色。 同时栀子染色程序简易,运用煎煮法就可以提取色素,黄 *** 素的深浅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控制,如:多添加醋则可以是黄色更加明艳。但由于栀子色素抗日晒较弱,后被其他黄色染料(槐花)所部分取代。
姜 黄 Curcuma longa
又叫郁草、郁金、宝鼎香、黄姜,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姜黄的主要染色部位是其根部,染色方法简单,通过浸泡就可染色,染出的染色较槐花和栀子而言较为暗沉,但总体而言依旧是鲜亮的色调。如果使用媒染剂则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如加入灰汁和铝盐媒可以染得柠檬黄色;加入铜盐媒就可以染得绿黄色;橙黄色是通过加入铁盐媒来获得的。
槐 花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广义的槐花指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而染料的槐花主要指槐花的蕊,槐花自身带有沁人心脾的清香,染出的黄色明亮鲜艳,在宋代深受女子的喜爱。槐花色素的提取需要媒染剂,一般会选用明矾或青矾。通过煎煮后会显出红黄色的汤液,染出色度与栀子相近,且抗日晒程度高于栀子,宋代以后部分取代了栀子染色。
黑色
乌 臼 Sapium sebiferum
又名臼仔、杍树、桠臼、琼仔树等,属于大戟科植物。其染色部位为叶片,叶片是传统的黑色染料,乌臼色素的提取需要媒染剂,将其叶片和铁化合物进行媒染可以得到灰 *** 素,通过多次复染可以得到黑色的色相。但染物较为受限,适合棉麻类的织物染色。
五 倍 子 Rhus chinensis
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在古代称之为“无食子”、“栎五倍子”,五倍子色相是与蓝草深染相似的偏蓝色的黑色,五倍子的染色同样需要铁化合物的媒染,然而不同的铁化合物会产生不同的色相和色度,与栀子相同,五倍子染色的色素深浅也由酸度控制。亚铁类的媒染会使五倍子的色相偏向于蓝色的黑色,然而利用醋酸铁作为媒染剂,则会产生不偏向任何色系的灰 *** 素,经过深染后会得到黑 ***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