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更新:
评论里有盆友问到关于林志炫近年来对“我寻找大海的尽头”中“海”的调整,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并详细说说。
我觉得他这一调整可能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他近几年的喉位变化,从鼻子手术后他的喉位就越来越低,从13年到现在又有比较明显的变低,更低的喉位可以使声音听上去更“厚”,给听者带来更多的震撼,可以看出,林志炫其实一直非常追求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而降低喉位则可能是为了弥补自身声音比较“薄”的不足,而《没离开过》这样一首大歌,也确实需要更“厚”的声音支撑起来。
第二点,和歌曲本身的表达与连贯有关。英文版原曲中这一句是“A thousand dreams I still believe”,而与A段副歌不同的是“I”这一音节,在英文的语言习惯以及结合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对于“I”这一主语的强调,是无可厚非也是非常能理解的,或者套用鄙专业的术语,这是一种“主体性”的高扬hhhhhh。
但中文版则不同,中文中这一句是“我寻找大海的尽头”,而相比A段副歌,做改动的是“海”。如果我们把歌词转变为日常对话的话,强调一个“海”字是不是有点奇怪呢hhhhh可见从很大一定程度上讲,林志炫已经不再处于一种为了炫技而唱歌的阶段了,对于歌曲本身他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表达,在曾经被人颇为诟病的语感问题上也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在其很多2013年及以后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第三点,这可能是一种节省体力的策略。在KTV唱过这首歌的朋友都知道,这首歌在KTV一般都叫《没唱完过》。而且林志炫现在的唱法决定了本身降低喉位后就需要更多的体力。在这一段副歌后还有“推着我走”中“走”字的渐弱—渐强长音,以及“Right here,right now”这两句开头的怒音,为了歌曲整体的完整度和最后这一段的情感表达,这个“海”似乎也就没有那么那么的重要。
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和猜测,不代表老头的观点。
可是我还是要很客观却很肯定地说,这首歌他是在不断进步的。“没有现场就没有真相”这是老头常喜欢说的,欢迎大家有时间有机会,去看一场林志炫的One take演唱会,你一定一定不会失望的。
毕竟林志炫,是live的信徒啊。
他是一个很有格局的人。
给大家看一段林志炫在访谈里面说的话,图源是如图所示的微博,侵立删。
——————————————————————————————————————以下是原答案:
利益相关:六年林粉,声乐专业通俗唱法特长生。
先不谈恶心的宣传,和是否标注了“原唱:林志炫”,和楼老师是否知道这件事,就只谈歌曲本身。
勇气可嘉,值得肯定,但问题很多,太多了。
层次感不好,没有情绪递进和足够的渲染,没有强弱之分,没有怒音处理,没有喉位高低的调整,断句奇奇怪怪,咬字有一种“黏腻感”,根本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中所体现的坚决、坚定。
在歌曲本身也做了许多调整,包括但不限于降调;最后“right here,right now”之前那个减弱再渐强的“走”没有了
“忧愁你忧愁”那个林志炫一口气唱完的近30秒的“愁”也换气了
最致命的是第二段副歌最后一句的“走”,也就是“喜怒哀乐”之前的长音也不存在了
难度降低了太多,不过对于一个薄嗓子的女孩子来说,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客观地说,张韶涵的嗓子不太适合这么大的歌,她的气息也架不起来这么大的歌。
再一次证明,华语乐坛,目前还没有比林志炫更好的《没离开过》。
这首歌林志炫唱了十几年,一次次打磨、雕琢,绝非一日之功,林志炫对这首歌倾注的感情,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比拟的。更不要提这首中文版的歌词根本就是楼南蔚老师为老林量身打造的。对于林志炫来说,这首歌已经融进骨血,融进灵魂了;对于林志炫来说,《没离开过》早就不仅仅是一首歌了。
你问我张韶涵这歌唱得怎么样?不错,还可以。
你问我她这歌和林志炫有没有可比性?没有,因为,对于张韶涵来说,这是她众多优秀作品之一。
但对于林志炫来说,这首歌是他的“唯一”,是他的“正宫”,是他的灵魂。
某种意义上讲,是他的生命。
林志炫说,唱一首歌就是在和这首歌谈恋爱。这样来说的话,《没离开过》大概是林志炫的“妻子”吧。
关于林志炫与《没离开过》,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34448/answer/6209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