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何军林
我们可以跳过王行水其他的诗篇,直接进入他的组诗《赶一次秋日的墟场》。
诗是从标题开始的,一个诗人的才气往往从标题就能窥见一二。应该说,这组诗的标题很有质感,甚至很具体,能直接给人带来一种阅读的渴望。不过,如果仅从标题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组叙事诗,结果肯定会大吃一惊。虽然标题的指向有一种叙事的味道,但其内容却几乎与叙事无关,甚至与人无关,而是和秋天的一些事物有关,诗人其实希望通过咏物的方式呈现哲思和情感。如此设置标题,应该是诗人的预谋,让你在期待与渴望中进入他的圈套,在反差中获得一种阅读的 *** ,获取一种意外和惊喜。
这组诗没有明确的背景。它只和秋天有关,和灵魂有关,和情感有关,和思想有关。诗人完全避开了尘世的嘈杂与喧嚣,完全挣脱琐事烦扰,让自己干干净净地直接与秋天进行一场诗意的对话。他在选材方面应该说是颇具匠心的,围绕“秋”这个总的意旨,从《秋思》《秋黄》《秋旅》《秋阳》《秋雁》《秋晨》《秋风》《秋草》《秋雨》《秋梦》《秋月》《秋雾》等多个层面和向度去演绎秋天的意境。可以说,这组诗不是情绪型的抒写,而是意象型的诗篇,有一种或浓或淡的意境追求在里面,让人隐隐能感觉到中国古代咏物诗的神韵。
“秋天是一个高地/一头阻止夏之炎/一头阻止冬之寒……”秋天在普通人眼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季节而已,但在诗人笔下,秋天却变成间隔在夏天和冬天之间的一处“高地”,秋天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具体。“在这不冷不热之间/我猫腰穿过巍巍雪峰/去发动一场/心灵的偷袭……”此处所用“偷袭”一词,大胆得令人吃惊,同时又叫人在瞬间感受到一种语言的 *** 。
其实,诗人并不是在语言上游走,他把这首《秋思》作为组诗的开篇,有一种很明显的意图,以此为这组诗定下一个基调,确定一个切入点。作者在诗的结尾写道:“世人谁不憧憬未来/却忘了今天也曾是昨日的未来/真正了却人生夙愿/只有把握现在/让今天变得更美一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真正的意图:他不是为了写景、咏物,而是希望呈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那一声声的雁呜/那大写在空中的人字/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秋雁南飞/只在歌曲和儿时的记忆里风干……”南飞的秋雁让作者想起了什么?也许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落寞与感伤。从聆听,到眺望,到追问,再到自言自语的回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诗人指出的方向去回望一下自己的岁月和记忆。
“布谷鸟又开始催春了/知了似乎未曾放弃夏日的聒噪/是不是秋天的雁群飞得太高太远/在时空的熔铸下已化为悠悠白云”,作者又一次追问,很难说清是针对天空,秋雁,还是自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秋天因雁阵的隐遁/多了多少阴沉/少了多少神韵”,作者以此作为《秋雁》的结尾,可谓一问三叹。不仅从感情层面上,更是从思想层面上,道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多种情结。无论是落寞还是感伤,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思索。
作者在《秋雾》中写道:“雾是风中未晾干的水/越在远处越看得清/请借我一副老花镜/我要找到雾中那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在这里,完全可以把“雾”理解成诗人的道具或者隐喻,他要借“一副老花镜”找到“雾”中的“眼睛”。那双眼睛绝对不是看自然风景的“眼睛”,而是看人生的“眼睛”。“走过的路山环水绕/经过的事冷暖自知/来时有雨去时有雾/奋进中更与心底的日出共舞”,表面写的是雾,实则写的是人,大雾过后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日出。
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里的“雾”可以理解成人生路上的“迷雾”,只要拨开“迷雾”就一定能看到日出,因为雾和阳光总是相伴而行。“道一声再见/与旅途的山水作别/回眸的泪花时/有雾一样/不肯散去的祝福”,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地给人一种温情与感动,把浓雾当成是不肯散去的祝福,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
王行水的这一组诗表现了他作为诗人最纯粹的一面,虽然许多时候他都在和乡村和土地对话,许多时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情愫;但只要他愿意,或者说生活能给他以片刻的宁静,他完全可以隐入沉思与冥想,进入一种纯粹精神层面的思考。而且,他可以借助多年写诗练就的敏锐触角以及语言驾驭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演绎思想和哲理的光芒。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他在用诗去表达某种哲理的时候,居然能够做到灵动而不呆板,具体而不抽象,使诗歌的质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组诗中的每一首都很简短,但也正因如此,这组诗才显得那么干净、精致,而且韵味无穷。
在这组诗中,不管是“咏物言志”,还是“以物言情”,他都真正进入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的纯净境界。
【作者简介】
何军林,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