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决定恢复 *** 的职务。
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这场会议,人们期待着 *** 的复出能给中国带来崭新的未来。
次年冬天,复出后的 *** 主动约见了陈锡联,时隔今日,陈锡联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 *** 。
当见到 *** 后,陈锡联心中的亏欠瞬间涌上心头,他对 *** 说道:“这一辈子对不住的是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锡联对 *** 心生亏欠?
英雄往事
1915年,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
他的父亲为人朴实勤恳,本以为一家人可以幸福地生活,然而陈锡联的父亲在工作的时候不幸被砸伤,不久便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为了生计,陈锡联的母亲只能带着他四处奔波,依靠打杂为生,但是仅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活上对陈锡联的打击远不止于此。
陈锡联的叔叔是一个村霸,经常横行乡里,欺压村民。叔叔认为他们母子二人给陈家丢脸了,便毒打了陈锡联的母亲。
得知此事的陈锡联非常痛恨他的叔叔,但是碍于自己的年龄过小,又做不了什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锡联暗自发誓,要成为一名军人,既可以保护自己的母亲,又可以守护家园,为民除害。
1929年的一天夜里,陈锡联趁着母亲熟睡,留了张字条便从家里离开,不断地寻找红军的踪迹,他要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作为开国上将的陈锡联十四岁便参加了红军的游击队,从此开启了革命事业的生涯,十五岁的时候成为了红一军的战士。
副师长徐向前可以说是陈锡联的第一任导师,在他的培养下,陈锡联迅速地成长起来,战争的磨练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
在一次 *** 对红军围剿的斗争中,陈锡联所在的红军部队,根据地形优势以及正确的作战策略,粉碎了敌军的围剿,并活捉了敌军的师长。
这是自红军成立以来,第一次活捉敌军的高级作战长官,具有非凡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陈锡联也因此被编入到红四军,成为了红四军第三十团的通信班长。
在以后的作战中,陈锡联战功显赫,在军中的职位越来越高,他从一名通信班长逐渐成为了政治委员。
此刻的他,再也不是当初稚嫩的陈锡联了,而是一个久经战场,有勇有谋的红军指战员。
七七事变爆发后,红四军也被改编成为八路军,陈锡联就任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
就在华北地区告急之际,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之命,率领769团奔赴前线作战。
临行之际刘伯承特地嘱托陈锡联:“要抓住战机做到主动歼敌,必要的时候可以先斩后奏”。
1937年10月13日,忻口战役爆发,三天后,陈锡联率领部众抵达苏龙口村,苏龙口村位于忻口的北侧,是忻口战役的大后方。
军队驻扎在苏龙口村后,陈锡联敏锐地发现,苏龙口村附近经常可以听到飞机的声音。
他猜测附近可能会有日军的飞机场,而后陈锡联派遣一支小队在附近进行侦查。
果然如图陈锡联猜测的那样,在苏龙口村四公里外发现了日军的飞机场,这个飞机场名为阳明堡飞机场。此地之前是阎锡山为了构建晋北地区的战略防线,所建的后方基地。然而,就在忻口战役爆发前,日军占领了此地,而后简单地铺设跑道后,就派遣飞机对忻口进行轰炸。
随后,陈锡联将此事上报到了上级部门。
10月15日八路军的上级部门经过深思熟虑后,迅速向陈锡联所在的769团下达摧毁阳明堡飞机场的作战命令,接收到作战命令的陈锡联立刻制定作战计划。
19日的凌晨,陈锡联趁着日本军队休息的时候,夜袭阳明堡飞机场。
该飞机场一共停放了二十四架战斗机,经过一夜的激励战斗,二十四架战斗机全部被炸毁。
日本军队没有了天空掩护,战斗力便大幅下降,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中国军队。
阳明堡机场之战是769团的八路军战士用机枪和手雷炸毁了飞机,创造了军事奇迹,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此战过后陈锡联所在的769团被称之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
*** 与陈锡联的情谊
1938年1月,这年冬天 *** 与陈锡联相遇了。
当时 *** 担任一二九师的政委,而后经过刘伯承的介绍, *** 结识了陈锡联。
当 *** 听闻陈锡联炸毁日军飞机场的光辉战绩后,高兴地说道:“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 可以说是陈锡联的第二任导师,在他的培养下陈锡联逐渐成为了一名常胜将军。
而陈锡联本人也非常的刻苦,由于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受到学校的教育,更别说识字了。但是要想打好仗,就必须认识更多的字。
为此,陈锡联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请教战友,然后用树枝在地下写下来方便记忆。
*** 非常欣赏陈锡联的学习精神,并引用毛主席说过的话来夸赞陈锡联: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陈锡联是很讲学习的”。
同时, *** 与刘伯承经常向陈锡联传授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毛主席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熏陶了陈锡联,他曾说道: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使我思想有着极高的感悟。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这是陈锡联经历的最为艰苦的一场战争。
刘伯承与 *** 率领八路军将日军包围,但是日军凭借着有利地势坚守不出,导致我军伤亡惨重。同时,日军的增援部队很快就会赶到,面对这一局面,刘伯承打算暂时撤军。
正所谓:兵贵神速。陈锡联一向擅长打仗,并且打得都是硬仗。
随后,陈锡联率领八路军战士对坚守不出的日军进行了十余次的猛攻,歼灭了众多敌人,陈锡联的勇猛让前来增援的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爆发,中国 *** 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理想,誓要解放全中国。
*** 非常器重陈锡联,他认为陈锡联是军队的中坚力量,于是,让陈锡联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此时的陈锡联还不到三十一岁。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得知此事的蒋介石慌忙调集二十万军队围剿刘邓大军。
次年,陈锡联奉命从大别山转移,向北横渡淮河。
10月下旬淮海战役爆发,此战是陈锡联最为辉煌的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陈锡联总是亲力亲为并且指挥得当,歼灭了蒋介石的王牌部队。
战后,陈锡联说道:
“自己可以指挥这么多的军队,是 *** 同志对我的信任,是 *** 给了我独当一面的机会”。
*** 对陈锡联的器重可见一斑,二人也因此积存了友谊。
而对于陈锡联来说, *** 不仅仅是朋友也是他的老师,是人生旅途上丰富心灵以及点燃希望之光的人。
由于陈锡联的军队节节胜利,有不少士兵难免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而 *** 同志深知“骄兵必败”这个道理,为此,他叫来了陈锡联。
陈锡联以为 *** 叫自己是要对自己进行表扬。殊不知,当陈锡联见到 *** 的时候,连他的手都没有握上,更不要说表扬了。
陈锡联心里顿感不妙,因为,如果 *** 心情愉悦的时候,见面是要握手的;而如果 *** 要批评人的时候,他就不会握手。
果不其然, *** 对陈锡联说道:“不要因为打了胜仗就起了骄傲之心,更不要沾沾自喜,违背军纪”。
陈锡联谨记 *** 的批评教育,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他认为 *** 的批评教育可以让自己进步,变得更加优秀。
解放战争结束后,陈锡联便投入到建设国家的工作之中。
1951年,陈锡联就任中国人民 *** 炮兵司令员。为了可以学到更好的炮兵技术,陈锡联前往苏联进行深造学习。
在此期间,陈锡联获得了众多勋章,这是他荣誉的象征。
学业有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炮兵的综合实力,国家决定开设炮兵学校,由陈锡联担任校长,负责培养炮兵部队。
1959年10月9日,周总理任命陈锡联为 *** 的司令员。
1975年1月,陈锡联升任为军委常委以及国务院副总理...
陈锡联的仕途之路可谓是扶摇直上,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陈锡联出众的才华以及 *** 的栽培。
“今日犹悔当年事”的陈锡联
就在陈锡联升任为军委常委的次年, *** 再次离开领导岗位,但陈锡联并没能帮助 *** 。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陈锡联一直觉得是自己亏欠了 *** ,成为了他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
陈锡联非常思念老上级 *** ,因此,在局势稳定后,陈锡联与 *** 便于第一时间去看望在西山养病的 *** 。
当时由于 *** 刚做完手术还在恢复当中,在看到昔日的老首长安然无恙后,陈锡联等人便离开了。
1978年秋冬,复出后的 *** 主动约见陈锡联,陈锡联得知此消息后还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见了老上级,他担心 *** 会怪罪自己为什么没有伸手援手。
当二人见面的那一刻, *** 握住了陈锡联的双手。
陈锡联还记得 *** 握手的习惯,他瞬间明白,原来自己的老首长从来没有怪过自己。
为此,陈锡联对 *** 说出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
“在我的一生之中,我最对不住的就是老首长您啊!”
随后, *** 说道:
“这件事情不怪你...”
*** 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或许保持沉默就是陈锡联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听到这句话后,压在陈锡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而后,他与老首长开始回忆起往事...
一个是意气风发敢打仗的少年,一个是饱读诗书的领导者,并肩作战奋勇杀敌。
然而,在一些场合有些人依旧认为,当年陈锡联不援助 *** 太过于“自私”。
*** 得知后,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陈锡联:
陈锡联做人是有底线的,他不是出格之人,更做不出出格之事来。
从这就可以看出 *** 一直把陈锡联看作是部下,谁都不可以无故栽赃于他。
而陈锡联也被 *** 保护下属的长者风范深深的吸引,使他铭记于心中,难以忘却。
结语
1997年, *** 同志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一代伟人陨落了,陈锡联得知中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而后,陈锡联写下了关于 *** 的回忆文章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两年后,陈锡联逝世,享年八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