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有什么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有什么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有什么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歌...?

歌荒看现在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及满足

歌荒,这是个最近流行的网络词语,与灾荒类似,指的是没有歌曲听造成的心理方面的焦虑。在百度的各个音乐主题的贴吧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歌荒帖子,大体上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手机里的歌曲全都听腻了,不愿意再循环甚至不愿意再听了,想让网友推荐一些新的作品;二是手机格式化之后,懒得自己找好听的作品,想求助网友的力量直接提供好听的作品;三是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作品,然后在痛苦中煎熬,企图希望有人能够挽救自己。然而,中国目前拥有这么多音乐制作者、这么多歌手、单位时间内产生了这么多作品、百度酷狗QQ多米等音乐网站的乐库那么丰富,又有及时作品更新或者每日新曲及类似物,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数不胜数的歌荒现象呢?

恐怕解读歌荒现象不能仅从表面分析问题,还得从根本入手,必须搞清楚一系列根本问题才行。这些问题包括: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需求有什么关系?现阶段中国流行音乐有什么问题?众多歌迷们又有什么问题?

我们首先从听众出发,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听众作为人而言具有各个方面的需求,而听音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情绪/情感需求。音乐作为人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现,直通一个人内心的灵魂深处,其对人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满足人本身的情绪/情感方面的需求,比如疏导情绪、寻找存在感、建立归属感等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简而言之,情绪存在时间短,相对变化较大;情感持续时间长,相对稳定。

音乐的海洋博大精深,其包含了种类数量巨大的各种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对应的特定的情感特点和情绪类型,所满足的需要也各不相同。那么流行歌曲在满足人们需求上面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流行歌曲作为歌曲的一类,必然具备了歌曲的共同特点,即包含了歌词和伴奏两个主要元素。歌词作为语言的解读,具有唯一解。换句话说,一首歌的歌词确定了,其表达的情绪/情感状态基本就确定了,举个例子就是你不可能把一首失恋歌曲当成热恋歌曲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歌词所表达的意思。而伴奏方面,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旋律(包括音符的时值、频率、组成)、节奏、速度、强弱关系、配器等。就流行歌曲而言,在这几方面都是很简单的,比如配器方面除了架子鼓、钢琴、电贝司、吉他之外很少还能见到其他的乐器,而且乐器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流行歌曲的表现能力非常有限,所能满足的需求也仅限于情绪方面(短时间),而对于绵延不绝的情感长河还是显得鞭长莫及。

然而流行歌曲本身还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歌词的内容。我做过一个统计,流行歌曲的主题内容80%以上是爱情,在这80%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失恋,其余20%的内容包括了少有的励志歌曲,写景抒情歌曲,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口水歌。这就决定了,目前的流行歌曲只能在爱情,主要是失恋方面满足人们情绪方面的心理需求。那么流行歌曲能否在这个方面完成任务呢?

以失恋歌曲为例,我们不排除好作品存在的情况,但是情况仍然不甚乐观。从歌词创作来看,还是会给听者造成相当多的麻烦。例如非诚勿扰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可惜不是你》中的努力为你改变,却变不了预留的浮现和被疼是一种运气本身就是爱情中错误的认知。这样的歌词被成千上万遍的循环会对听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旋律上看,问题似乎更为严重,失恋原本是悲伤情绪状态,旋律不够悲伤甚至还很欢快的作品比比皆是,这里我就不举例了,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吧。长此以往,听者的正常情绪反应会被扭曲到什么程度呢?

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流行歌曲尚且能满足听众浅层次的心理需求,即唱的和我想象的很类似,但是这无疑是一种精神 *** ,吸多了不但成瘾,而且伤的是自己。同时,没有人能够否认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爱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听众不但具有爱情方面的情感需求,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情感需求,然而这些情绪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歌荒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知道了歌荒的根本原因就能清楚地看到目前遇到歌荒的人通常所作出的偷懒行为根本无助于解决歌荒这一问题——包括等新专辑,求网友推荐歌曲,听播放软件的最新榜单等等。这些行为看似是在找新的音乐,事实上那些新的音乐根本于事无补,新鲜感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歌荒。

到这里,一定有人想问:究竟如何根治歌荒呢?能满足人情感需求的作品又到哪里去找呢?流行乐坛有没有人写过这样的作品呢?

很不幸,这类作品确实存在,但是多数都是非常老的作品,当下新创作的作品里面我不敢说没有,但是少得基本能让你找不到!可是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少呢?

首先还得说这种类型的作品创作的本身就少。可是为什么流行音乐的作品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方面,而很少涉猎其他方面呢?爱情作为人类最容易误解和迷茫的话题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关注恐怕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即使这样,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和歌手们恐怕也没把爱情是什么搞清楚。看看他们写的歌词和他们自己本身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恐怕情感世界一塌糊涂、情感生活一团糟的人不少吧!如果真的搞清楚了爱情的规律何至于这样?!其次,情感长河的其他部分要么由于过于敏感,ZF不让创作,要么是被这些创作者们忽视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原因我们后面分析。

从演唱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了急于出名和赚钱,显然没有把演绎好音乐作品当成自己首要的任务。很多歌手的唱功和表演实在不敢恭维,就拿台湾著名歌手周某某来说吧,很少能听到Ta把歌词清晰地唱出来,平时ta的风格就是满嘴磨磨唧唧,半天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说只有音乐是做不了假的,你的情感不真实、态度不认真一下子就能被听出来。周某某这样的例子从本质上说就是自己对音乐艺术的亵渎,本身就不负责任。相信这种人的粉丝应该不少,肯定有人会出来说,这就是明星的风格。如果音乐的风格是这样糊里糊涂、酱酱合合,连歌词都不能让听者听清,这算什么东西?要知道德国的声乐训练连ch, t, p这样句尾的辅音都要唱得很清楚!说话清楚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唱准每一个音节是艺术的基本标准!别拿那些先天不足说话口齿不清的人说事,如果你偏要这么说,我告诉你,那些连歌词都唱不清楚的歌手和这些先天不足的人就是一个档次的!你如果喜欢这样的风格,你和他们就是一个档次的!这没什么可说的!

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打开你自己播放器中的播放列表看看,里面的烂货有多少?口水歌有多少?就拿最近流行的《小苹果》来说,有多少人在听,有多少人在循环?可是如果我问你你能循环多久,能超过1年么?10年?20年?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像当年的《老鼠爱大米》一样销声匿迹了吧!这种歌除了节奏比较快,能适合跟着一起蹦跳,歌词朗朗上口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还能满足人的什么需求?在一个人的情感长河中恐怕连一个点都不算!当你觉得歌荒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循环你的《小苹果》啊?可见我们这些听众们的审美水平有多差!这也怪不得为什么中国自己创造不出来什么好的东西,只能去仿造;为什么中国人生活在环境那么恶劣的地方仍然不当回事;为什么这些口水歌仍然横行于世而不绝!歌单上有这些东西的人,你们记住了,你们就是帮凶之一!请记住下面《史蒂夫•乔布斯传》中的一段话:

只要把你的iPod交给一个朋友、你初次约会的人,或者是飞机上那个坐在你身旁的陌生人,你就像一本书一样被打开了,所有人只需要用转盘浏览一遍你的歌曲库,从音乐角度上说,你就 *** 了。(音乐)暴露的不仅仅是你的喜好——而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就是说,你的品味,你遇到的歌荒,从你的播放列表就能直接知道原因,直接看到后面的结局。

自从上次分析了中国人歌荒的原因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又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不妨拿出来分析一下。

经过长期跟踪调查、直接访谈,我发现天天吵吵着歌荒的这群人并不都是真正歌荒,这些人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真歌荒的,一类是伪歌荒的。我们先讨论真歌荒的这些人。真歌荒的人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以下用ABCD来表示):A类人只喜欢特定歌手/词曲作者/歌唱组合/音乐团体,由于这些特定的单位出新专辑或者新作非常慢,所以这些人由于听不到新作而焦虑。B类人往往看着一大批音乐发憷,不知道该听什么,什么对自己的胃口也不知道。C类人比较惨,自己经常听的听腻了,别人给推荐的也觉得不好听,各大音乐软件榜单上的也不想碰,好音乐又不知道去哪找。D类人想找某一种特定特点的音乐,但是苦于自己不知道,而且周围的人给胡乱推荐。这些人各有各的问题和纠结。

在分析这4类人之前,还需要说明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单曲循环,他们在求音乐的时候也经常求能单曲循环的作品。其实,单曲循环恰恰反映了这个人当前的情感状态。比如一个人刚刚失恋,ta可能会选择和自己情感经历一致的失恋歌曲反复循环,在循环中反复重新体验之前的经历,在重新体验中疗愈伤痛。那么这个人可能一直不断循环这首作品到永远么?我推测不会。当ta的情感向前发展的时候,这首作品便不能再与ta的情感状态相对应,这个时候ta就需要新的音乐了。很多人总认为单曲循环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这句话的逆否命题是如果一首作品不是好作品,那么它不会被单曲循环,这个结论对么?),从人的角度来看,与当下情感状态相对应的作品才可能被单曲循环,但并不是说除此之外的作品就没有好作品。如果从作品的角度来说,能禁得住单曲循环的作品一定不是简单作品,因为简单作品听的长了容易腻,容易失去新鲜感,而相对复杂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咀嚼。可是话说回来,复杂的作品往往是人们不容易有耐心听下去的。

对于A类人来说,歌荒无解。因为你要知道创作一首新作的时间是多长,这还不包括排练录音的时间。现在的词曲作者不是Johann Strauss和他的弟弟们,创作天赋和创作速度跟不上,就算把他们打死都满足不了A类人的需求!可是,A类人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永远都不会歌荒的——听古典音乐的。本人正式这个类型中的其中一个,这个小群体之所以不会歌荒的原因有以下几条:喜欢特定指挥家的人因为该指挥家录制的唱片数量相当多,根本就处于一种听不完的状态;喜欢特定作曲家的人因为该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成千上万的版本,而这些版本又是风格各异,给人带来的感受千差万别,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歌荒;至于乐团控的人,比如在下控的BPO和WPO,这两个团从成立到现在的录音根本也属于根本听不完的情况!而对于古典音乐作品根本不可能单曲循环,因为一首曲子的情感实在太丰富而且时间太长,而且听完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回味和消化,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歌荒的情况!所以对于A类人来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眼界放宽呢?世界原本是非常大的,而且是非常丰富的。A类人实际是自己把自己的出路封死了。

B类人歌荒往往很有意思,他们一方面不知道该听什么,另一方面却害怕万一听的音乐是自己不喜欢的怎么办呢?往往你给他们推荐一首或者几首的情况下,他们会去试着听听,如果你给他们推荐一片很大的世界,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尝试,并且抱怨麻烦。要知道面对一堆人每人推荐1首的情况和面对一个人推荐一堆风格不同的音乐结果是没什么差别的!你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作品的概率没什么差别。这些人的根本原因就是想省事,想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这些人从根本上讲是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想不费力听到好作品和淘汰大量不好听作品需要花费努力之间的冲突、想知道自己真正爱好的音乐和不愿花费努力探索自己内心的冲突。那么哪个是他们真正所希望的呢?这个恐怕我也不知道,当你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他们原本的自我时,他们往往采取回避、否认的态度。如果无法接纳自己,恐怕永远都不能解决自己的困难。B类人实际上宁可处在这种难受的境地也不愿意花费努力来改变自己。

C类人在不愿意花费努力上面和B类人有交集,这部分不用赘述。他们往往是愿意接受新的风格和新的作品。如果教育好了,品味应该能够提高,实际上这些才是各大音乐软件真正的用户,不过国内各大软件的劣根性我就不分析了。但是相比前两类人,这类人确实要少得多!

D类人才是真正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的人,可惜人数太少,比C类人还要少!

说完这四类人,下面该说说伪歌荒的人。这些人打着歌荒的旗子,实际上并不歌荒,如果进行了深入沟通,这些人实际是社交荒。换句话说就是想求得更多的人关注ta的帖子并且能够给予回复,不管最终目的是讨论还是混经验,这些人实际上不缺音乐听。从研究歌荒的角度来说,就是在捣乱。

更多有什么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