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时隔八十载红岛八景今安在 记者实地探访,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时隔八十载红岛八景今安在 记者实地探访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时隔八十载红岛八景今安在 记者实地探访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姜瑞胜 郑成海

说到红岛和红岛蛤蜊,相信许多青岛人都非常熟悉。可说到“红岛八景”,不仅市区居民知之甚少,就连很多红岛当地居民也是头一次听说。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红岛八景的下落。连日来,半岛全媒体记者赶赴红岛调查发现,随着城市变迁,昔日红岛八景,如今只有青云晨钟(位于青云宫内)、鹰嘴听潮(俗称鹰嘴石或鹰嘴岩)、虎首古洞(俗称老虎洞)等少数景观依然还在,其他多数景观已难寻踪迹。

鹰嘴石依然屹立。

文史专家挖出经典

公开资料显示,红岛街道位于胶州湾北部,东、南、西三面被胶州湾环抱,海岸线长35.2公里,陆地面积28.7平方公里。据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红岛是胶州湾内的第一大岛,因形如莲花,故有“莲花岛”之称。红岛曾被称为“阴岛”,1967年1月更名为红岛。红岛原与陆地相分离,1913年红岛北部盐田与上马之间填海筑成土堤,后来盐田逐步扩大,红岛与陆路完全连接,成为一个半岛。

鲁海早在多年前就对红岛八景十分感兴趣。七年前,他专门为此去过红岛,寻找到了红岛八景中的“老虎洞”(虎首古洞)的下落。根据他的考证,上世纪初,红岛就已是青岛地区一个景点众多的旅游胜地。据《青岛概览》记载,1936年,青岛曾组织“红(阴)岛八景”评选,胜出者为:青云晨钟、虎首古洞、东山晨曦、千佛观雪、万丈远眺、西岭归帆、草场银海、鹰嘴听潮。而在1947年出版的《青岛指南》一书中,也对红岛八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八大景观多数难觅

青云宫。

80多年过去了,这些昔日的经典还在吗?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赶到红岛进行走访调查。到达红岛后,记者的第一站是“青云晨钟”。据韩家民俗村负责人韩平德先生介绍,“青云晨钟”中的“青云”指的就是青云宫。记者驱车来到红岛街道高家社区附近,见到了整修一新的青云宫。这里正处一座山顶上,面朝胶州湾,四面风光尽收眼底。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青云宫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昔日院内有东西钟鼓楼各一座,“青云晨钟”由此得名。青云宫本身也有很多传说,民间流传的“没尾巴老李”、“龙母坟”,不仅在红岛当地家喻户晓,在整个胶东半岛也广为流传。2011年,当地筹资对青云宫进行了修缮,现在的钟鼓楼也是后来重新修建的。如今,每年农历九月山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来,盛况不亚于当年。

从青云宫下山后,沿着岙东路一路南行,记者来到西大洋社区,向这里的居民打听“鹰嘴听涛”中鹰嘴石的位置。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记者在紧靠着胶州湾大桥的一片海域找到了这座奇石。历经岁月洗礼,鹰嘴石依然屹立。一些见过我国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像的游客一睹红岛鹰嘴石真容后,在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惊呼:从一定角度看,鹰嘴石与女王头像颇为相似。

然而,接下来的寻找之路显得颇为艰难,记者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草场银海”等景观的踪迹。

扫码看视频,半岛全媒体记者带你探访“红岛八景”。

■说法 城市变迁致大部分景观不复存在

红岛曾被称为“荫岛”或“阴岛”,这是韩家民俗村内收藏的地图(上南下北)。

调查中,记者也走访了当地多位居民,多数人对“红岛八景”知之甚少。在西大洋社区,提到鹰嘴石、青云宫,一名小伙子很快就指出了大致方向,但被问及“红岛八景”时,他一脸茫然。一名跑运输的中年男子对此也称,他知道海边有块鹰嘴石,但是不知道“八景”的来历。即使是咨询了几位上年纪的当地居民,也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红岛八景”。

红岛韩家民俗村工作人员刘女士曾深入研究红岛文化,她向记者证实,随着城市变迁,当年的“红岛八景”大部分景观已经不复存在,比如“西岭归帆”,现在出海作业的大多数是大马力渔船,当年千帆归来的场面已是很难一见了。

韩家民俗村负责人韩平德告诉记者,红岛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红岛八景”也是红岛深厚的海洋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他认为,随着城市的变迁,这些往日的经典有可能逐渐淡出历史。为此,韩家民俗村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保护力度,一方面,他们邀请了专家学者参与发掘,另一方面,他们下一步也会加大民间资料的收集力度。

红岛街道办事处科教文卫部门工作人员孙女士告诉记者,“红岛八景”如今只剩下青云宫、鹰嘴石等少数景点,街道方面也正在设法保护这些景观,有些也在考虑申请非遗,今后也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她认为,文化的保护,需要多方联手,目前红岛的多个社区在开展乡村记忆行动,如果韩家民俗村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把“红岛八景”重新展现,这对游客、对当地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编辑: 张珍珍]

更多时隔八十载红岛八景今安在 记者实地探访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