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士兵面孔 雷达(士兵面孔 进步),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士兵面孔 雷达(士兵面孔 进步)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士兵面孔 雷达(士兵面孔 进步)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本期采写的四名武警云南总队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琢磨、善钻研,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终创佳绩。每一次熟练地操作装备,每一张精准的战术标图,每一发精确的10环,每一次训练场上的带头冲锋,都是这四名战士在各自岗位不断钻研摸索的多年沉淀。请关注今日《 *** 报》的报道——

指缝太宽,光阴太瘦,时光悄然流逝,青春却从未远去。兵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钻研之途上下求索。

当兵打仗,是战士的使命担当;克敌制胜,是战士的永恒追求。从当兵到制胜,需要在刻苦钻研中淬锋砺刃。这条兵之路,没有捷径,唯有坚持,方可谱写出英勇善战的军旅壮歌。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今天,为这些爱琢磨、善钻研的战士,点赞!每名战士的勤奋钻研,不仅是为个人成长蓄力,更是为强军实践添彩。

——编 者

巴子流

贴实际 研战法

“01、02、03,2名‘暴恐分子’盗车后沿东南方向逃窜,现命令你迅速实施抓捕!”

对讲机里一声令下,3个战斗小组迅速前出,变换不同战术队形搜索前进。“停!”尽管队员动作娴熟,但还是有人叫停了训练。

叫停的人是集训队负责处置暴恐事件课目的教员巴子流。在他的“操练”下,集训队员在战术行动训练中吃了不少苦头。

“我们动作流畅,协同密切,为啥叫停?”一名队员不解。“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动作流畅不代表符合战法战术要求!”巴子流语气坚定。“01队形变换不及时”“02战术手语指挥不准确”……他一口气指出了小组5个问题,让在场的队员脸上 *** 辣的。

巴子流爱好广泛,但对战法研究却情有独钟。口袋里一本巴掌大的本子,写满了各例战法的要点精髓:楼房搜索抓捕要点、山林地捕歼战斗兵力配置要点……归纳虽然简短,却是巴子流在一次次近似实战的集训演练中总结出的制胜要素。

3年前,巴子流第一次参加总队某次反恐演习就遇上了“硬骨头”:“暴恐分子”盗车劫持人质,藏匿于郊区的一栋厂房中,他的任务是带领小组突入楼房,解救人质。

“‘暴恐分子’人数不详,占领厂房三楼,楼前设有两米高的铁丝网。”侦察员发现,铁丝网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直径约半米的洞口,可以突入。“前两个突击小组已经在洞口遇袭,集体‘阵亡’,这明显是‘暴恐分子’的‘套路’。”巴子流否定了强行突入的战法,盯着概略地形图,开始进行标绘。

“声东击西!”巴子流迅速定下决心。“西侧佯攻,南侧绕道突入。”受领任务后,一组迅速跃进,突入铁丝网,抓获两名“俘虏”的同时成功吸引了“暴恐分子”的注意力。

这时巴子流带领二组、三组早已悄悄潜进三楼,发现两名“暴恐分子”在楼梯口把守,屋内一侧的角落里正是被“劫持”的人质。队员们兵分两路,正当接近人质时,身后的异响让巴子流感到不安,猛一回头,一名大汉手持“砍刀”突然从右后侧掩体冲了出来,“砍刀”已高高举过头顶。巴子流顺势转身拉动枪机,“砰!”枪起刀落,一股紫色浓烟从“暴恐分子”背后缓缓冒出……

“反恐作战中解救人质固然重要,但切不可顾此失彼,放松了敌情的观察……”从那以后,巴子流愈发注重战法结合实际的重要意义。之后不论是集训还是执行任务,巴子流都会随身携带这个小本子,走到哪琢磨到哪,遇有战法心得就赶紧记下来,有时间便拿出来和战友分享。

打仗就要研战法

■巴子流

我喜欢研究战法,研究我们怎么对付敌人。不懂战法的最后结果只有吃败仗,战法在心中越熟,打赢的底气才能更硬。

柯虎

爱琢磨 通装备

南方某训练场,一场“城市反劫持”实兵实装对抗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架参与演练的无人侦察机不听“使唤”了,任由操纵员如何操纵,都无法升空作业。此时特战队员已经攻入目标楼房,突然失去无人机的侦察监视和情报支援,“红蓝”攻守之势陡然逆转。

“看看飞控和电源系统!”一个干练的身影立马挤到无人机前。“应该是飞控系统出了问题”。经过仔细检查,不到两分钟,无人机便正常升空,演练顺利开展。无人机的检查人就是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通信班班长柯虎。

说起柯虎,知道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电脑操作、无人机、通信设备……所学专业样样精通。当兵5年多,他利用工作间隙自学Java编程语言,先后考取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等级证书。

柯虎爱琢磨,这在全支队都是出了名的。2016年,某新型装备配发到支队,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多数通信骨干在等着上级配发的操作规范。柯虎毛遂自荐,带着几名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围着新装备便琢磨开了。

新装备有数千个电子元器件、数百个操作按钮、几十种通信设备,要想摸通摸透,困难可想而知。夏日炎炎,车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待上一会就大汗淋漓,柯虎就在车外放上一桶水,在车内操作一会,就出来擦擦汗,然后再钻进去研究。

为了错开下午的炎热天气,周末早晨,天刚蒙蒙亮,柯虎便悄悄钻进车里研究装备。早饭的时候,战友为了不打扰他工作,于是给他打了早饭放在车旁的台阶上,柯虎嘴巴上答应会尽快吃饭,却一门心思地沉浸在装备的研究摸索中。快到午饭时间,战友过来叫他吃午饭的时候,才发现他的早饭还在台阶上放着,丝毫未动。

“你不叫我还不觉得,这下肚子真有点饿了。”战友钻进车里,叫他吃午饭的时候,柯虎才忽然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

凭着这种爱琢磨的劲头,不到1个月的时间,柯虎便摸透了新装备的所有操作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还带出了一批技术骨干。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教材进入高中课堂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热议,柯虎自行购买了《人工智能基础》和《科技周刊》,空闲时间,便一头钻进书里。参加总队“魔鬼周”,听说兄弟单位带来了“蛇眼”,心痒难耐的他趁着大家休息的时候借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准备探亲休假,一见新配发的无人排爆机器人,又在单位“磨蹭”了两天……如今,随着新的特种作战装备陆续列装到部队,柯虎想“盘”的知识越来越多,想要较真的事也越来越多了。

爱琢磨是一种生活态度

■柯 虎

喜欢琢磨较真的我,其实怀揣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一颗不服输的心,扑下身子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环境中,努力寻找与自身契合的成长点,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普鹏贵

讲科学 善组训

“射手准备!”

南方某训练基地,普鹏贵神情紧绷,听到现场指挥员下达“一发射击,开始”的口令后,他迅速出枪、拉枪机、瞄准、击发,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拉枪机时……这种方法大概能节省0.3秒的时间。”随后,他又将刚才的讲解进行慢动作讲解。争分夺秒的“0.3秒”教学让在场的官兵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堂课不仅接地气,更有技术含量!”

作为支队射击教员,精明干练、有想法是普鹏贵给战友们留下的深刻印象。3年前,单位组织特战集训,普鹏贵正是集训队的射击教员。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神 *** 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参加那次特战集训的队员都有不错的射击基础,对这句话更是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每次实弹射击,普鹏贵却抠得要命,每节课只给每名队员15发子弹,打完即结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队员们都无法理解,觉得是普鹏贵存心想“整”大家。一次课上,一名队员跟普鹏贵杠上了。“普教员,你这种抠搜的方法是培养不出狙击手的!”该队员说出了大多数集训队员的想法。本想普鹏贵一定会生气,可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每节射击课都给每位学员发60发子弹。队员们暗自窃喜,终于把教员“搞”服了。

在接下来的射击训练中,大家刚开始还能集中精力,慢慢地,潜意识里觉得子弹多了,打的时候开始变得漫不经心。有时候还没好好瞄准靶心就抬手发射,到后面测试的时候,队员们发现,练习的子弹是多了,可是成绩却下降了。在讲评环节,普鹏贵并没有批评大家,而是告诉大家,要学会“用脑子”打枪。从这之后,队员们才想明白,喂子弹是打疲劳战,打枪还真得靠“脑子”,对普鹏贵的组训方法也不再有异议。

“用脑子打枪,就是要让学员对每次射击进行详细分析、仔细思考、认真总结。为什么打得好?为什么没打好?为什么偏左或偏右?”普鹏贵说。每次授课,参训学员每打完一轮,普鹏贵就会 *** 队伍,轮流谈射击体会,比如:心理怎样变化、心跳节奏怎么把握、据枪动作如何纠正。入伍十年,普鹏贵潜心钻研射击技能,一心琢磨射击组训方法。休息时间,战友们总能看到他一个人在图书室研究组训教材、观看射击教学视频,整理教学笔记。

“要想战时打胜仗,就得平时有本事。”这是普鹏贵写在自己床头上的格言。他不仅践行着这句格言,更练就出一身的绝活本领。

唯有苦练,方能打赢

■普鹏贵

既然穿上了军装,就要爱军精武;既然身为教员,就要当好士兵的领路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朱其武

带着练 想实招

“朱班长在哪?大队长有事找他。”教导队预提士官训练场上,新来的文书拿着文件,一时半会儿没找到班长朱其武。“你看那边,训练带头,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老朱。”训练场上,找老朱不难,人群中一眼看去,带头练得最猛的十有八九就是他。

战士们聊到朱其武,总绕不开两件事——带着练、爱挑战。带着手底下的战士在训练场摸爬滚打,一言不合就喜欢发起挑战。朱其武始终相信:班长是什么样,他的兵就是什么样。

今年3月份,朱其武带领所在中队9名战士参加支队应急班比武集训。教导队高手云集,空气中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

“班长,真爬不动了!”上等兵蒋坤悬在大绳中段,向上爬,感觉手上没力;滑下来,又觉得丢了面子。“我和你一起爬,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说话间,朱其武左手用力拉直另一条大绳,双腿一收,跃了有半个身体的高度,如猴子一般向上爬去,几次收腹就到了大绳中段。“双腿用力收到胸口,左手换抓……”朱其武慢慢给蒋坤做着分解动作,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一会就浸湿了帽子。眼看蒋坤快要接近终点,朱其武格外兴奋,仿佛比自己爬到终点还要开心,他腾出左手继续指导动作,右手紧紧抓住绳子,手臂上突出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分叉的河流。

滑下大绳的朱其武累得坐在地上,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有人不解,都老班长了,有必要这么拼吗?朱其武却说:“这小子单杠能拉20多个,不是手上没劲,只是缺乏激励,我是班长,得带着他练。”

这不,在朱其武的带领下,蒋坤成绩一天一个样,这可乐坏了朱其武。朱其武琢磨着怎样进一步激发蒋坤的潜能,于是二话不说,和蒋坤发起了挑战。“咱就比比400米障碍!”训练场上,朱其武的话才抛出来,有人就劝他:万一输了,脸上多挂不住。朱其武却说:“带的兵超越了自己,那才是真带好了兵。”

障碍场上,当爬过低桩网时,朱其武一个不注意,被铁丝网碰掉了帽子。“糟糕,得输给那小子了。”出了低桩网,朱其武一路猛追,三次换手就过了云梯。最后100米冲刺时,两人互不相让,咬紧了牙关向前冲。最终,朱其武以1秒险胜。“这次只差1秒了,下次就能超过我,继续加油!”朱其武拍着蒋坤的肩膀说。

从军十年来,朱其武每带一批兵都会写下自己的带兵感悟,如何带好兵、怎样带尖兵是他最爱思考的问题。在朱其武看来,研究带兵之道,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带兵就要带着练

■朱其武

我始终认同一句话:班长是什么样,他带的兵就是什么样。班长作为一线带兵人,就是要带着练,多想想招,只要用心,没有带不好的兵。

图片摄影:陈源昊 葛国通

干一行 精一行

■彭泽壮

《庄子》里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牛。庖丁熟练的解牛技术让文惠君大为惊讶,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会得心应手,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本期采写的四名武警云南总队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琢磨、善钻研,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终创佳绩。每一次熟练地操作装备,每一张精准的战术标图,每一发精确的10环,每一次训练场上的带头冲锋,都是这四名战士在各自岗位不断钻研摸索的多年沉淀。

“兵专家”柯虎,为研究装备埋头苦干,数百个操作按钮、几十种通信设备被他一一征服,终成装备“大拿”;爱好广泛的中士巴子流最喜欢研究战法,每次演训都是他研究战法的“磨刀石”,打一仗进一步,多年探索出的一套套战法,为官兵打赢添加了底气;百步穿杨的普鹏贵“吝啬”子弹,不断苦研射击本领,将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成为一代“枪王”;上士班长朱其武带兵十余载,总结出的带兵方法简单而质朴,在他看来,身先士卒就是最好的带兵方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四名战士所在岗位不同,但身上富有的那股钻劲儿,却引领着他们攀过一座座高峰,迎接一次次挑战。前进道路上,他们不怕坎坷和困难,始终用一种钻研到底的韧劲和拼劲向困难发起挑战,诠释着对岗位的热爱和对部队的忠诚。强军路上,他们必将阔步前行,把自己的职责使命研究得更深,在不断研战中砥砺前行。

更多士兵面孔 雷达(士兵面孔 进步)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