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强五—艰难岁月中的传奇(2),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强五—艰难岁月中的传奇(2)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强五—艰难岁月中的传奇(2)

1968年的强五,在空军当时一众“平头仔”中显得尤为出众。作为当时人民空军颜值最能打的一位,它的存在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结合历史背景,我们简单聊一聊。

歼七显然也是“平头仔”中的一位(虽其激波锥设计还算顺眼,但私以为仍比不上尖机头的现代感)

“雄鹰302”项目于1960年代初期短暂下马,理由是国家经济困难,航空工业亦在反思“跃进”所带来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加之试制的歼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下马风”铺天盖地而来。最终航空战线决定“整顿质量,缩短战线”。

50年代末,沈飞曾提出1959年年产量翻6翻的目标,这一过程中生产的歼六由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交付,导致大量积压在工厂中贺龙元帅一直很关心国防工业的发展。在其视察沈飞和黎明厂时,对其中混乱局面提出了批评。

由于其时我国恰与苏联交恶,双方关系从战略上亲密的盟友逐步变为冷淡的“敌对国”,北方边境霎时面临极大的国防压力。若如两国开战,彼时我们必然会面对苏联的坦克集群如洪水般从边境线上涌来。此时,近距离地在战术层面阻拦苏联装甲集群的攻击,成为我军作战的重点。

此时的人民军队高层决策者们发现,空军几乎没有能用于近距离打击苏军坦克集群、摩托化步兵集结地域、指挥节点、后勤枢纽等重要地面目标的作战飞机,即我们缺少一款能堪重任的强击机。

查阅文献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在1961年“雄鹰302”项目下马,但陆孝彭总师“见缝插针”,继续试制强五样机。

最终在1962年,强五的样机被制造出来。消息传到北京,我们的先辈决策者们,惊喜地发现这款战机有如此大的进展,北京的贺电纷纷发来。有关部门联名向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报告,批准这款强击机继续以国家名义研制。毕竟,我们当时很需要这款“争气机”去对抗我们北方的敌人啊。

冷战时苏联陈兵北方边境,其装甲部队不仅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威胁,对彼时的欧洲,亦是悬在其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至于在1966年时,北京南苑机场,特地安排了强五的试飞表演。 *** 元帅等共和国的将帅,云集机场,观看了这次表演。超音速试飞、超低空试飞、打靶等项目都实现一次成功......

研制过程几经挫折,强五最终于1968年投入批量生产了。

强五的初始型,从1965年开始,连续进行了4年多的试飞。杨国祥等试飞员最终认为:该机是一款理想的强击机,可以满足作战需求。曾有外军飞行员说到,强五在20-30米的超低空,以及1000千米/小时的大表速飞行时,可以操纵自如。同时,该机跨、超音速飞行正常,且起飞、着陆操纵十分简便。

但也有美中不足:为了与歼六飞机有较高通用性以保证研制进度,以及增加内置弹舱以满足对地攻击的同时满足良好飞行性能的需要,强五的航程与作战半径比较短。由于时代技术的限制,强五机载设备相对简陋。在这之后,强五的改进工作也大都围绕这几个弱点展开。

甩投战术氢弹的强五甲

由于对苏备战的时代背景,投掷战术核武器以遏制北方潜在攻势的需求催生了强五的首个重大改进型——强五甲。

我国于1967年试爆了第一颗氢弹,但核武器要实现实战价值,就必须有相应的载具投送。除了导弹搭载的方式,飞机投掷也是一种较优解。后续的氢弹实验,亟需一款飞机执行战术核弹投掷任务。

当时空军装备的轰炸机如轰五、轰六可以执行此项任务,但轰炸机在面临敌军时,极易受到拦截。作为战术核弹的载机,轰炸机显然不合适。而对于歼五等飞机,由于有效载荷不达标,亦不能搭载战术核武器。这样经过广泛调研与评估,作为强击机的强五显然是不二选择。

1970年4月,空军方面下达了将强五改进为核武器运载机的任务,并将该机命名为强五甲。

为满足运载核弹要求,强五的内置弹舱被取消,被设计成一个凹进的部分,用于搭载半埋式战术氢弹“狂飙一号”。同时采用了带有推脱装置的弹架,设计以甩投的方式投掷氢弹。该机还搭载了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

现存于博物馆之中的强五甲和狂飙一号核弹模型。可以看到强五的内置弹舱被取消,被设计成一个凹进的部分

同时为满足强五可以从试验基地起飞抵达试验场并返航,该机增大了燃油量携带量。此外,为了避免核爆产生的强光损害飞行员的眼睛,设计了座舱遮光罩,当投放核弹时,座舱遮光罩将自动关闭。

在进行一系列模拟投弹后,有着多年强五飞行经验的杨国祥于1971年12月30日进行了首次战术氢弹投放试验。由于推送装置电路短路造成氢弹连投3次没能投下,杨国祥驾机携带氢弹返航并安全着陆。

最终在1972年1月7日,试飞员杨国祥驾驶11264号强-5甲甩投氢弹试验成功。

70年代末以后,国防政策开始调整,虽然核战争的阴云仍在,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方针成为了过去式。强五甲以及“狂飙一号”战术氢弹项目,最终还是归于沉寂。

“CI工程”——中意合作的强五M

随着强五在国内外军队中大批量服役,该机的弱点不断被暴露出来。其航空电子系统和载弹量的弱势尤其明显。

1982年3月,当时中国空军抽调军、师、团三级飞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歼6、歼7、强5、轰5、轰6这五种空军主力机型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当时认为强五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控电子设备过于落后,造成飞机对地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不具备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70年代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考虑引进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武器,来提高强五的作战性能。之后,国内相关单位和国外武器设备提供商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谈判。两年之中,相关细节和引进内容基本确定。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却被航空工业部终止。这其中的考量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强五在80年代初期失去了一次提高战术性能的良机。

同时,在巴基斯坦军队中服役的强五也收到了反馈的问题:

巴基斯坦空军购买装备强五Ⅲ飞机后,同幻影、F-16等战机进行过多次模拟格斗,互有胜负。巴空军对强五Ⅲ的中低空飞行性能和品质非常满意,但其机载电子设备基本都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严重影响了实际作战效能。于是巴方希望中国能够更多的使用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对强五飞机进行彻底改造,提升战机战斗力。

在巴基斯坦空军中服役的强五,主要任务是攻击敌军机场、道路等目标

80年代后期,由于我军和外军都反馈了强五的问题,同时该机有进一步升级的潜力以便于进一步生产和出口,强五的中外合作改进终于再次被提上日程。

中航技公司、南昌飞机工业公司、意大利宇航公司电子设备分部在1986年7月签署协议,合作研制强五M型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采用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方式。由南昌飞机工业公司的的雍正球担任强五M的总设计师。其中由意方提供机载电子设备和地面测试设备并负责航空电子系统设计、综合和试验,而中方则负责飞机结构的改型设计、样机试制和飞机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采用中外合资方式来研制军用作战飞机。

当时合作研制项目代号为“CI工程”,其中的C代表中国,I代表意大利,意为中意合作。

当时我国军用飞机有三大合作项目,分别是CI工程和改进歼8的“和平典范”工程以及改进歼7的“超7”计划。

“和平典范”项目(又称“和平珍珠”计划,国内称82工程)是冷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航空对外合作项目之一。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最终中途未成,但其对中国歼击机的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I工程”中,由意方提供航空电子设备。根据谈判结果,意方最终提供17项电子设备。其中包括惯性导航设备、平视显示器、雷达测距器、中央计算机等。该系统使用中央计算机、数据总线技术进行综合,可以实现自主导航、武器瞄准等参数计算、显示等功能。

对地攻击中,强五M可以采用11种炸弹、4种火箭弹。航空炸弹可以采用水平、下滑、俯冲、俯冲拉起、上仰、和偏置等多种轰炸方式进行投放,对地轰炸攻击时可采用连续计算命中点和连续计算投放点两种瞄准方法。新增的偏置轰炸方式还可以攻击威胁大的或飞行员看不见的目标。

此外,强五M搭载了以色列生产的EL/M-2001B测距雷达,可以配合更先进的PL-5、PL-7等空空导弹使用。该雷达是西方70年代性能较好的测距雷达。同时,该机装备了美制APX-102型敌我识别器取代了国产的YD-3型敌我识别器,以及930型雷达护尾警告器和914-4(乙)型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

1987年6月,强五M改进设计工作完成,1988年8月,该机首飞成功。9月,飞机模型在英国范堡罗航展展出,被评价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重要的攻击机之一。

涂有A5M字样的强五M,看涂装我们看出,显然当时有出口该机的考量

由于8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的军事蜜月期结束,一系列武器禁运和制裁让意大利暂时推出了此合作项目,中方仍没有放弃这个项目。最终,中方于1991年初完成了所有试飞鉴定项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强五M项目最终还是由于一系列原因流产。此次合作的成果虽然没有令强五M量产,但西方技术的引进,还是对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带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强五系列的进一步改进印证了这一点。

强五D等后续型号——老树开新芽

*** 曾计划以强五M代替大批量的强五早期型号。可能由于经费等原因,该计划最终没有执行。

90年代初期, *** 大部分歼击机只装备了测距雷达等简单电子设备,大批量的强击机要安装火控雷达,显然在当时并不现实。

强五D主要改进内容在于:改进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强五M项目中的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测距雷达等现代化设备得到保留,其机载设备大都已经实现国产化。

1997年7月,强五D首飞成功。1998年,强五D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图为强五D四机编队,强五D廉价并且可以批产,曾在空军中发挥重要作用。绿色涂装夹杂黄色图案的强五一般都是强五D

但强五D并不是强五系列的最终形态。此后,在21世纪最初10年,强五系列飞机仍在进一步改进。

强五E,是强-5型的激光制导炸弹投放平台。该机外挂点减少到7个。但重要的是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可挂2枚中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与强五E搭档的强五F,搭载有光学吊舱系统,用于为强五E提供目标指示。

用于精确制导作战的强五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强五,均为单座型。按照我国战机发展惯例,一般单座型机都会有双座型与之配套,我国三代机歼十s便是由歼十改装而来,甚至四代机歼20的双座型也出现在宣传片之中。

而强五是例外,其长期以来仅有各种单座改型,强五教练机长期由双座型的歼教六担任(强五毕竟是由歼六改装而来,歼教六可以承担强五飞行员培养工作)。由于歼六在21世纪初期大量退役,歼教六的寿命也即将到期,强五一时没有了对应的教练机。

最终,双座型强五还是出现了,虽然有点迟到的意思:2004年11月,双座强五亮相于珠海航展,引起关注。此后的2005年2月,被称为强五J的双座型首飞成功。它在强五单座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座舱,舱内的仪表布局与强五单座基本一致,后座升高286毫米,获得5度的视野,但燃油、载弹量、航程因此而减少。

图源2005年兵器知识杂志

2008年的军事报道中,甚至出现了装备有火控雷达的强五改进型。

2012年,最后一架崭新强五于南昌下线。这意味着,强五未来将不再继续生产新机。

2014年,出现了强教5的相关报导,据称该机可以由强五单座型改进而来。

近几年来有关强五的军事报道逐渐减少,随着被誉为“炸弹卡车”的国产歼16多用途重型战斗机的批量服役,可以推断,强五这款50年前的“老爷机”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被誉为“炸弹卡车”的国产歼16多用途重型战斗机的批量服役,可以推断,强五这款50年前的“老爷机”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写在后面

从服役的那一天开始,强五的“一生”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国内经济困难让它的试制生涯一波三折,北方的钢铁洪流又让它重生。之后陆陆续续的改进型,让强五系列飞机成为一个大家族。

在那个形势严峻的年代,它只能凭借那羸弱的身板,孤独地面对北方数百万的钢铁洪流,设想那场战争中每一次出航,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但强五,没有选择,因为在那机翼之下,便是祖国和人民。

饱受质疑的它,却捍卫共和国领空近半个甲子。

夜间的强五机队:它凭着羸弱的身板,数十年面对着各种强敌。武德充沛中夹杂着无奈与心酸

有人说它只该如B-58一般昙花一现,因为属于它的时代早已过去。有人说它有存在的价值。毕竟,直至20年前,我们也哪有如此廉价的大规模机群用来舔地呢?

我想,它存在这60余年岁月,便足以告诉我们最后的答案了吧:

强五,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唯一一款强击机,更是中国人民在最艰苦岁月中的精神图腾。

强五不老,因为,它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更多强五—艰难岁月中的传奇(2)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