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误杀结局(误杀结局颂叔为什么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误杀结局(误杀结局颂叔为什么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误杀结局(误杀结局颂叔为什么笑)

国产翻拍片终于有一部不翻车的了!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误杀》,11万人在豆瓣上为它打出7.7分,口碑碾压了同期上映的另外两部新片:黄渤的《被光抓走的人》,昆凌的《天火》。

点开评论,不出所料几乎都是对它的褒奖:“今年看得最爽最过瘾的国产犯罪片。”“比我想象中更好,绝对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上映前的不被看好,再到如今票房和口碑的双逆袭。

《误杀》在这个寒冬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

7.7分,对于翻拍的国产电影来讲,这个分数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这是一部聚焦“反杀”案件的影片,一位父亲为了保护妻子女儿,运用了自己在电影中学会的反侦察手段,与警察局局长斗智斗勇的故事。

《误杀》相较于原版电影冗长的剧情铺垫,改编时压缩了叙事节奏,为的是能让观众更快地代入,充分调动观众的注意力,环环相扣,每一秒都蕴藏着关键信息。

当然,好的故事准备好了,那还必须要有好的演员来演绎它。

主演陈冲、肖央、谭卓、姜皓文、秦沛甚至小演员张熙然的演技,都为电影增色不少。

他们在影片中的表演用“演技炸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肖央,一改之前嘻嘻哈哈的角色形象,撕下自身“喜剧演员”的标签,用决绝的眼神画出一个孤注一掷的父亲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好的演员就是能用一个眼神就让你看出人物的命运。

特别是扮演警察局长的陈冲,失去自己孩子时的这段哭戏,真的是撕心裂肺,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扮演妻子的谭卓演技克制而有力量的,这无言的眼神,让人觉得多说一句话都觉得多余。

光影转换,眼神交锋,一个杀人于无形,一个却想要置人于死地。

电影中,最让我们惊喜的还是肖央饰演的爸爸李维杰,导演非常擅长运用镜头语言,结合肖央的演技一起,为我们所有观众编织了一场华丽缜密的悬疑网。

泰国的一个边陲小镇上,李维杰和妻子育有两女,一家四口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日子原本平安顺遂,直到大女儿平平的去参加了一次夏令营,这才悄悄改变了李维杰一家人的轨迹。

在夏令营中,当地警察局长家的儿子素察 *** 了李维杰的大女儿,害怕的平平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

之后对方再次找上门来,面对第二次侵犯,平平和妈妈阿玉与素察在仓库里打斗起来,女儿在恐惧的反抗过程中,失手杀死了对方。

“杀人”之后的平平和妈妈,一时之间方寸大乱。

在这个充斥着走私, *** 活动的泰国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着,碾压了所有公平正义。

弱势的老百姓即便是在法律范围之类的正当防卫,也会被当权者的不公所吞噬。

回到家的李维杰知道了此事,因为他曾亲眼目睹过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相信当地的法律是无用的。

已经认清社会现实,想要竭力维护家人的李维杰挺身而出,扛起这一切。

始终记得他对太太阿玉说的那句话:

“我是个没什么本事的男人,一直没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

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他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中都充斥着对子女的爱和对家庭的守护。

李维杰有两个很重要的身份。

他对电影疯狂痴迷,看过不下一千部犯罪电影,“影迷”的身份帮助了他接下来的完美犯罪,他通过模仿电影中的情节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精湛缜密的反侦察行动…

并且他还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信徒,“信徒”这一重身份,也为他最后的选择做了铺垫。

有的时候说真话比撒谎更有说服力,人最相信的就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李维杰运用自己看过的电影中有关蒙太奇脱罪的细节,制造了一场混乱时间逻辑的颠倒蒙太奇。

偷换了时间空间的概念,刻意地去加深旁人的刻板印象,由此制造了全家人的不在场证明。

听上去很复杂,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记忆“失真”。

想一想,当我们去回忆某件事的时候,如果那天是一个特定或者特殊的日子,那么这样的记忆往往会很准确。

但如果没有特殊日期来让我们记忆,我们就会通过当天发生的事去加以判断。

他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用讲述的方式打乱了听者的时间逻辑,把在3号发生的事以2号的时间向关键人不断讲述。

让他们觉得在3号发生的事,其实在2号就早已发生,让酒店前台看到他们一家人3号去退房,自然而然就会认为他们2号就已经入住。

故意制造了冲突和记忆点加深印象,他像一个导演在剪辑不同的画面给不同的人看。

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剪辑,不同的音效,每个人的记忆都变得不一样了。

一个偷换时间,利于脱罪的完美闭环就此产生。

死者的母亲,局长拉韫对着李维杰一家进行了两轮审讯。

但是她发现所有证人的证词都很真实,完全找不出任何破绽,她自己陷入了质疑:“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能把发生事件的时间记错?这么多人中就没有一个发现自己记错的人吗?”

李维杰一家就这样在素察之母拉韫的严刑逼供和重重审讯中脱罪。

前半段的瞒天过海成功之后,影片后的半段,向我们阐述了关于人性与正义的思考,其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深思的镜头。

有一场戏,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观众们一直压抑的神经终于在谭卓和陈冲这两位饰演的母亲对峙中冲向了 *** 。

两位母亲在自己的子女受到危险时所爆发出来的母性的力量,也让所有人为之一颤。

一个为了女儿,勇敢挡在女儿面前,差点被素察打死。

一个是警局高管,对法律常识心知肚明,但为了儿子,不惜滥用职权和手段,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为母则刚,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一切。

“有的孩子是孩子,可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这是一位因女儿被 *** 而身心交瘁的母亲发出的怒吼。

和同为母亲的警察局长四目相对,这个柔弱的家庭妇女没有畏惧,但是她的眼睛却在喷火。

作为一个母亲,自己的孩子被 *** 了,那种撕裂的心情真的是无法体会。

一个母亲失去了儿子,一个母亲的女儿被 *** 了。

这个悲剧的产生让两个母亲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误杀》这部电影里还有着非常多的细节和隐喻。

纵观整部影片,看完之后仍然觉得疑点重重,简单的故事中隐藏了大量值得推敲的细节。

那就让我为大家来分析一下那些隐藏在明线背后的线索和未解之谜。

素察的尸体究竟去向何方?

这是电影最后留下的一个伏笔,片中其实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印度的原版电影中,尸体最后是被男主埋在了警局底下,也代表着底层人民对专权势力的一种反抗,极具讽刺意味。

而《误杀》中却把交代尸体去向的剧情摒弃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其他的细节,隐喻的告诉观众藏尸在何处。

李维杰曾接了个工程项目,需要他在新建的房屋里铺设地下线路。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李维杰看着地面上还未铺上地砖的大坑,陷入久久的沉思。

李维杰应该是将素察的尸体,转移到这所房屋的地基里。

总的来说,电影不明着交代这个谜底,或许是不想让观众觉得电影的重点偏移。

尸体藏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没有谁是绝对的善良,也没有谁是绝对的邪恶。

就算再善良本分的人,也会因为犯下谋杀罪行而掩盖事实。

就算再作恶多端的人,也会因为寻找亲子而痛心疾首。

善与恶的对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论断。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羊有何寓意?

《误杀》整部电影,“羊”这一动物总共出现过4次。

不同时间的出现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羊,是祭品,也是受难者。

第一次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羊代表着底层人民。

以李维杰一家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权力的碾压,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乖乖就擒,就像是待宰的羔羊。

第二次,羊代表着罪恶。

在西方文化里,“羊”被当做恶魔的化身,可以理解为素察是始作俑者的恶魔,如果没有他对平平的步步紧逼,可能就没有之后一系列的纷争了。

第三次,它代表着替罪羔羊。

警察将棺材打开没有发现素察的尸体,取而代之的是一只之前被警察失手射杀的羔羊,这只羊就是替罪羔羊,而素察的恶则是原罪。

第四次出现,出现在寺庙里的羊代表着救赎。

李维杰结尾的时候去寺庙,这是身旁有一只羊路过,他深感忏悔,之后就代替家人去自首。

羊的意象贯穿了电影,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也代表了导演对于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己对于人性的思考。

正义与罪孽,善良与恶念,永远相伴起舞。

它们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彼此对立不可或缺。

影片的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群”,也就是失去公信力的 *** 统治下的民众。

影片中,李平平在上课时,老师也讲到“羊这种动物视力很不好,所以只要脱离了群体,单独行动就很可能被杀掉”。

电影中的恶人说道:“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

这些“待宰的羔羊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敢去相信法律的正义,所以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李维杰”的悲哀。

李维杰最后为何选择自首?

很多观众一直纳闷的就是:电影的最后,恶势力被惩治,受害人也被无罪释放,再也没有人会来追究真相了。

为何李维杰还要投案自首,自毁前程?

其实电影开头就有过交代,他是一名虔诚的信徒。

曾经他会对路过的僧侣布施,但当他双手沾上鲜血后,他的布施却不再被僧侣接受。

即使瞒天过海,但他的心灵却永远无法安宁,背负着痛苦和焦灼。

很多人说,《误杀》的最后自首的结局差强人意多此一举,是整部影片最大的败笔。

其实我觉得这反倒是对整个电影主题的升华。

在“误杀"发生后,李维杰就笃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女儿,保护家人。

可他慢慢发现有些事情和他最初的想象逐渐背离。

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李维杰对着自己的小女儿说,要是考试拿到一百分就给她买一个口风琴。

但是他忘了,两个女儿的年龄都很小,正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

那关乎着公平,道德,法律的对抗,让她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受到冲击。

小女儿为了得到奖励,开始学会欺骗父母,自己修改了考卷分数,把70分改成100分。

当李维杰看到考卷才恍然大悟,是自己的做法让女儿受到了错误的教育。

当他用一套又一套的谎言保护了家人的同时,也让涉世未深的孩子学会了欺骗撒谎。

李维杰是一个好父亲,好父亲不应该帮女儿逃避,而是帮她勇敢面对。

选择去自首,这是他对于家庭的责任。

影片当中,因为警察滥用死刑,民众集体 *** ,导致了动乱。

曾经李维杰的好友也对他说过父亲就死于动乱。

看着满目疮痍的街头,人心涣散的小镇。

李维杰想用自己的自首,来换取社会的安宁。

选择去自首,这是他对于社会的责任。

影片中,当他最后一次向僧人祈福时,僧人对他说:“无相布施”。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只有心中的魔障清除,才会成佛,才能解脱。

至此,故事到这里画上了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肖央在影片里的最后一个镜头。

他直视镜头,看着前方,好像在与坐在电影院里的我们对视。

神似韩国影帝宋康昊在《杀人回忆》中最后的那个眼神。

尽管他没说一句话,却已胜过千言万语。

也让我们猜想:他是否会出来呢?

不得而知,因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

就像上文说的,《误杀》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

实际上,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之下。

最典型的便是网络暴力,人言可畏。

言论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言,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冷嘲热讽甚至侮辱谩骂。

单独一个人的言论或许尚不足惧,然而众口铄金,那么言语就会堪比刺刀。

我们被他人“误杀”的同时,其实也在“误杀”他人。

电影《误杀》结尾处充满了哲学意境。

忏悔塔的钟声悠扬响起,群鸽掠过天空却永远无法抵达。

有罪之人终于决定放下执念,走向救赎.....

更多误杀结局(误杀结局颂叔为什么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