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给出两个选择(为什么是两种基本选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给出两个选择(为什么是两种基本选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给出两个选择(为什么是两种基本选择?)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周全浩工作室,作者:原振衣

中美博弈绝不仅仅是大国经济实力之间的斗争,在文化方面也有看得见、看不见的种种掐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人就变成文化塑造成的样子而不自知,一首歌如果成为了“耳虫”,会在耳边自动的萦绕,一篇文如果成为了训诫,就会在心中自然的反复,听一听时下流行的这首歌《2035去台湾》,还有这本书《2034全面开战》,我们格外能够感到文化的影响力的巨大和我们需要对此保持的正确选择与警惕之心。

先说《2035去台湾》,这首歌大胆预测了未来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之后的情境,听听这样的歌词内容,“坐上了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彭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了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听歌的同时,脑中似乎也就播颂着另外的《外婆的澎湖湾》《日月潭》等等歌曲,于是感到心中祥和。换了台湾同胞来说,会听到“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无论是不是老革命,“东方红,太阳升……”此类歌曲也似乎萦绕在耳际,挥之不去,有多少的祥和美好和美丽憧憬是宛在眼前的,或曰:这还不是现实!但如果用心去想、去创造,那全体中国人就有一天会拥有这样的现实。

同样,再看看10月27日在台湾出版的美国军事小说《2034全面开战》,小说中的中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美国对中国种种反击无效,不得不动用核武器将上海夷为平地,3000万中国人死亡,似乎中国崛起是以挑衅、战争为代价的,书中充斥着种种对于事实上的中国的“大国和平崛起”的扭曲、误解,仿佛美国的道德高地是无往不利的,可以随意裁判一切的,就算有点反思,也是为了继续美国式消费的铁血剥削与财宝的维持,以及美国对世界霸权的隐隐追求,而丝毫不考虑美国自身的广大人民的福祉、利益。而书中其他的某东方国家,则是作者臆想中的和平调节者,最后以什么促发“和平协议”为全书画上句号,书中充满了恐惧感与妄想狂似的狰狞面目,望之可怕,正常人的心态,只怕皆为不取。

事实上,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相依为命、共同发展的地球上,一首歌可以唱出多少的世界大同和共产主义追求啊?在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对抗情形下,达到了两岸和平统一之后,这是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 总书记更针对两岸分歧智慧性地提出了“聚同化异”!在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式古典情怀,绝不是美国政客所提的那一类“美国优先”政策对民生、他国的涸泽而渔的思想境界所能比。

看《2034全面开战》,只觉得美国的“印太战略”得到了一个假想敌的毁灭之满足,YY背后满满的邪恶设想,从而使人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境地,这是美国 *** 的全球极端竞争方式里强调国与国、文化与文化对抗思维的体现,使人想起爱因斯坦的话,“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四次世界大战,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类所用的武器是石头。”

实际上,这首歌与这部小说体现的是两国领导人对当今世界的三观判断,尤其是价值观,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美国的零和博弈思维是根植于西方哲学、文明的对抗思维,是其二元性的假想敌设置产生的妄想症创作。

事实上,现在的全人类正处于危机当中,无论是导致五百多万人死亡的新冠疫情,还是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科技、数码科技带给人类的种种困局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根本不是强调二元性对抗的时候,而是全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种种生存和政治对抗困局的时候,但是以小窥大,我们从一首歌和一本小说看出了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在对未来想象上的重大不同,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未来?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选择怎样的文化影响和领导力这应该是不言而喻了的吧?谁愿意抱着整个地球,毁灭在核武器当中呢!

更多给出两个选择(为什么是两种基本选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