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怎样自制豆酱窍门图解(如何自制酱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怎样自制豆酱窍门图解(如何自制酱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怎样自制豆酱窍门图解(如何自制酱豆)

清朝《调鼎集》有这样一段话:“每豆三斗,晚间煮熟,停一时搅转再煮,盖过夜。次早将熟豆连汁取出,放缸内,用面粉一担拌匀,于不通风处将芦草铺匀,楮叶厚盖,七日,上黄,刷尽晒干。每黄一斤,用盐一斤,入熟水七斤。浸透半月后可用。又,黄子十斤,盐三斤,水十斤,伏日下缸。又,黄豆一担,面粉一担,半(拌)水十六担,用火日下缸。又,先晒水,后晒盐,入黄子,日晒夜露,一月可成。”

无意间看到之后,发现这里和老家的酱豆制作过程几乎是一样的。

老家地处安徽江淮之间,靠近江淮分水岭,每年梅雨来临之际,就是老家人民开始筹划制作酱豆、甜酱等美食的时节。

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云“梅子金黄杏子肥”,梅雨的得名来自于此时黄梅成熟了,另一方面,此时空气中饱含着水汽,湿度大,东西容易发霉。所以老家人民选择此时霉制酱豆和甜酱。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的老百姓们往往借助于制作的酱豆完成了自己的一日三餐。

一、准备

老家制作酱豆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洗干净的簸箕,竹筛等等,用来在后面存放煮过黄豆。

采集高粱树叶,并擦拭干净,用来遮盖煮过的黄豆,用老家的话说,保持水分。

二、煮黄豆

清洗黄豆前,要把生虫的,坏掉的黄豆择出来,之后到池塘里洗干净,回家再用井水冲洗一番。

洗好黄豆之后,就放在乡下人家特有的柴火锅里加水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黄豆煮透,大概有八分熟的时候,就需要用漏勺盛到竹篮里,一是让水漏出来,二是让黄豆冷却下来,为后面做准备。在这里,不煮透的原因是为了让以后的豆瓣不至于化成豆泥。

三、拌面

煮好的黄豆冷却之后,就开始拌面了,这里要做到均匀一些,不能太厚或者太薄,接下来就要把拌好的黄豆均匀地铺撒在竹席上,然后在上面覆盖上高粱叶子,老家的农村通常会选择一个阴暗不怎么通风的环境。因为后面的发霉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一些。

四、发霉

若干天以后,当黄豆上长出厚厚的绿霉来,意味着黄豆发霉成功。如果长出的是黑色的霉,那就意味着失败。

五、晾晒

长出绿霉的黄豆从竹席上取下来,还需要再用清水洗一次,接下来才能掺上适量的盐,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添加盐,最后再放入酱缸里。

酱缸上放一块玻璃,一样红砖压一下,避免被大风吹走。在烈日的照射下,酱缸的黄豆发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时不时传出一股特有的酱香味道。用老家的话说,得等到其中的黄豆全部被晒熟了,才能够食用。

还有一种制作酱豆的方法,不是放在太阳下暴晒,而是放在阴暗处闷,这里需要的是一种窄口带“脖子”的坛子,上面放一层塑料袋,用橡皮筋扎住坛口,之后就是等待其中的化学反应。

很难想象这样的制作技艺是如何被人们发现,并得到那么多人支持的。

六、食用

酱豆可以翻拌辣椒,调节辣度,喜辣的人多放辣椒,不喜辣的人不配辣椒,一道美食经过这些程序,就做好了。

油盐饭配酱豆

小时候上学的学校离家较远,母亲起得很早,为我们炒上一碗油盐饭或者摊上一锅馍馍,配上一勺酱豆,就是我们的早餐,这样的经历让我理解了后来学到的古诗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锅巴配酱豆

小时候,每逢周末,中午柴火灶煮饭之后,锅上有一层锅巴,这个时候,我会迫不及待的再次点火再热,再淋上几勺酱豆。在猛烈的火势下,美味是掩盖不住的。

烧饼配酱豆

老家的烧饼炉子有两种,不管哪一种烧饼炉子出的烧饼,出炉之后,浇上一勺酱豆,卷起来吃,是大街上吃烧饼的标准姿势。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搬离了村庄,来到了城市,再加上现在提倡的低盐饮食理念,霉制酱豆的过程也渐渐被遗忘了,餐桌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瓶瓶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酱豆。也许有一天,老家的酱豆制作会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的场合才能见到它曾经的存在。

更多怎样自制豆酱窍门图解(如何自制酱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