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定有人救你(有人救了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定有人救你(有人救了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定有人救你(有人救了我)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严重的重症,即临床死亡,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心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以恢复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为目的的抢救措施,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这三部分是互相连接的不间断流程,采用规范化流程和关键技巧在4~5min 黄金时段给予及时救治是CPCR 成功的关键。

心肺脑复苏流程总结如下:

具体来讲,当遇到此类情况时,需要给予以下基本生命支持:

1.判断意识及紧急呼救,启动EMSS

轻摇患者肩部并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果认识患者,可呼叫其姓名。注意只要发病地点不存在危险应就地抢救;摇动患者不可过度用力,以免加重原有损伤;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要避免造成脊髓损伤,对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EMSS 是包含院前急救(120 急救中心)、院内急诊(医院急诊科)和危重症监护(重症监护病房或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一体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其目的是求救于专业急救人员,并快速携带除颤器到现场。

2.复苏 ***

呼救的同时,迅速将患者摆放成仰卧位,翻身时轴线翻身,保护颈部,使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平卧于病床上的患者应垫心脏按压板。

3.判断呼吸和脉搏

通过直接观察胸廓起伏来确定患者呼吸状况;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鼻部、口部有无气流或在光滑表面产生雾气等方法来参考判断。对于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建议判断呼吸的同时应该判断患者的循环征象。循环征象包括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搏动和患者任何发声、肢体活动等。同时判断呼吸、脉搏的时间限定在5~10s。非医务人员只判断呼吸即可。

4.建立有效循环

目前主要是胸外心脏按压。

(1)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诊断心搏骤停后立即开始,每耽误1min 生存率下降3%~4%。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端1/3 交界处,按压点位于双 *** 连线中点。

(3)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

(4)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 但不超过6cm,婴儿约4cm,儿童约5cm,按压后胸骨完全回弹,保证有效泵血。

(5)按压分数:即胸外按压时间占整个CPR 时间的比例应≥60%。

(6)按压/通气比:在建立人工气道前,成人单人CPR 或双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 次/分。

(7)实施标准: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双足分开同肩宽,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但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

(8)减少中断:双人操作过程中,救护者相互替换(每2min 或每5 个周期),复苏抢救中断时间不超过10s,人工呼吸、判断心律、气管插管时均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5.畅通气道

迅速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呕吐物、义齿等,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异物,开放气道以保持气道通畅。

(1)仰头抬颏法:最常用,完成仰头动作应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处,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勿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以免可能造成气道阻塞。

(2)托下颌法(双手抬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托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此法更安全,不会因颈部活动而加重损伤。

6.人工通气

(1)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捏闭患者鼻孔→口对口→平静吸气→缓慢吹气(1s 以上)并胸廓抬起→松口和松鼻→侧头观察且抢救者耳廓靠近患者口鼻→气体呼出并胸廓回落。每30次胸外心脏按压进行2 次人工呼吸,呼吸频率为6~8 次/分。

(2)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口周外伤或张口困难者。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4)面罩-球囊通气: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球囊通气。如果气道开放不漏气,挤压1L 成人球囊1/2~2/3 量或2L 成人球囊1/3 量可获得满意的潮气量。

(5)尽快建立高级气道:以支持充分通气并降低口腔和胃分泌物吸入肺的风险,包括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入、喉罩插入等。

7.电除颤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心室颤动,电除颤是救治心室颤动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心室颤动患者每延迟1min 除颤,抢救成功率降低7%~10%,因此早期电除颤是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

(1)除颤电极位置:胸骨电极置于胸骨右侧锁骨下方,心尖电极在左乳外侧腋中线位置(或心前区左侧)。

(2)电击能量:直线双向波首次120J,双向方形波150~200J,单向波360J,不清楚厂家提供的除颤能量范围可选择200J。

(3)除颤步骤:打开电源,粘贴电极板,选择能量,离开患者按电击按钮。

(4)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施救者。当可以立即获得AED 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搏骤停,或不能立即获得AED 时,应先做5 个周期CPR(大约2min),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8.复苏效果的判断

(1)复苏有效: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皮肤色泽由发绀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可有知觉反射、 *** 等;肱动脉收缩压≥60mmHg;经心电监护显示有效波形。

(2)终止复苏

1)复苏成功:经积极复苏后自主呼吸及心搏已有良好恢复。

2)脑死亡:①有明确病因,且为不可逆性;②深昏迷,对任何 *** 无反应;③无自主呼吸;④脑干反射消失;⑤心电图呈一直线或任何方法证明无脑血流;⑥不可逆性心搏骤停。以上脑死亡诊断标准第1~4 条加上无心搏且正确CPR 持续30min 以上无反应者,可以考虑患者死亡,终止复苏。

本文摘自余剑波、宋晓阳、王英伟主编《麻醉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与解析》一书。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更多一定有人救你(有人救了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