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李玮颢在大学篮球赛场磨砺了5年。图/CUBA
6月18日的CUBA全国半决赛,北京化工大学男篮不敌北京大学男篮,李玮颢赛后伤心落泪。1个月后,这位北化工男篮明星球员在CBA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7顺位被北控男篮选中,少年时的职业梦想成真。10月8日,在踏上新秀赛季征程前,李玮颢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回顾篮球生涯的一路成长,憧憬即将到来的新赛季。
大学
从低谷到4强,CUBA生涯收获成长
今年6月在苏州举行的CUBA巅峰四强赛,首次出现了北化工男篮的身影。在外界看来,这支算不上CUBA传统豪门的球队能创造历史,“双子星”李玮颢和张殿梁功不可没。作为球队核心,李玮颢却谦虚地表示:“能和队友共同打进4强,还是团队的力量,因为只有我们两个人不可能赢得那么多场比赛。这个团队中的每名成员,包括学校的支持,大家团结一致,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8年,北化工男篮建队7年以来首次闯入CUBA东北赛区分区赛。这一年,上大二的李玮颢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奥集训队。次年,他在北化工男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率队首次打进全国大赛,最终在今年将北化工男篮带上巅峰四强的舞台。
在李玮颢眼里,5年的CUBA生涯是成长轨迹中极其珍贵的经历。“CUBA见证了我们从低谷到4强,与球队共同成长的过程,对我职业生涯的前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很可能到了CBA也会是这样艰难的起步。有了这5年的历练,我会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努力适应职业赛场。”
李玮颢在与山西队的教学赛中。图/社交媒体
轨迹
加盟北控圆梦,留守京城很开心
李玮颢高中就读于名校清华附中,不仅全国高中联赛的霸主地位近十几年几乎无人能撼动,更培养出郭凯、王少杰等CBA职业球员,也是北大、清华等CUBA强队招生的重要选材库。在清华附中接受系统训练开始,李玮颢就埋下了冲击职业赛场的梦想。因为出众的天赋,他高中时期就收到多家职业队青年梯队的试训邀请。不过,他最终选择进入大学征战CUBA。
那时CBA选秀制度刚刚建立,校园篮球尚未进入大众视野,因此李玮颢实现梦想的路并不顺利。“这个过程确实有些曲折,包括我高中时就遇到过伤病,陷入过迷茫,但最后发现只能自己去克服,慢慢走出低谷。”小伙子告诉新京报记者,能够挺过低谷期,说到底还是不想放弃,不甘心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随着近年来体教结合越发受到重视,不少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CBA,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站稳脚跟,李玮颢也更加坚定了逐梦之路。通过CUBA这个平台,他尽情展现天赋,获得许多关注。之后,他专心准备CBA选秀,接受职业队的试训和摸底。“更加看清了自己与职业球员之间的差距。比如之前在大学里还算身体条件各方面比较不错,去试训之后发现,人家都比我更壮、更快、更准,所以就意识到首要的任务是适应CBA的强度,尽快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他说。
今年选秀大会,李玮颢加盟北控的“剧情”出乎大多数人预料。不过,对这名年轻人而言,能在北京开启职业生涯无疑是美好的,正如他在选秀大会现场所说的:“从清华附中到北京化工大学,我一直都在北京打球。能加盟北控,继续为北京这座城市效力还是很开心的。”
进入CBA,李玮颢开启篮球生涯新篇章。图/社交媒体
备战
教学赛摸底,新秀赛季一步一脚印
北控男篮本赛季提出了重返季后赛的目标,同时明确提出要充分锻炼年轻球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玮颢向球队报到后,度过了两个多月充实的夏训,带着满满的收获抵达赛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秀赛季。
李玮颢加入北控男篮时,球队已经开练了近两个月。每天边学习边追赶队友的脚步,对他来说难度不小,所有人都在帮助小伙子别掉队。这一过程中,他体验了主教练马布里训练场上“魔鬼”般的严厉,以及富有 *** 的感染力;也感受到了大哥们的关爱。“比如长栋哥、桐林哥不管训练场上还是场下,经常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还有侯逸凡侯哥,因为我们都是锋线球员,他的很多场上经验都会跟我分享,对我非常有帮助。”李玮颢说。
怎样做好从大学生球员到职业球员的转变?清华附中师兄王少杰向李玮颢分享了经验。“王少杰和孙思尧,我们都是一个高中的,他们比我大一点,也更早进入CBA。关于转变的过程,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李玮颢说,“王少杰和我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都算是大学时期比较出色的,但到了职业赛场还是要从最基础的一点点做好,一步步来。”李玮颢说。
北控男篮休赛期与吉林队和山西队共打了3场教学赛,李玮颢得到了可观的出场机会,展现了个人天赋,特别是在篮板争抢和防守端给予球队的帮助,每一场都有进步也得到马布里的认可。
小伙子对新京报记者表示,3场教学赛算是给新秀赛季摸了摸底,“毕竟不是正式比赛,但已经很接近了,暂时感觉还可以。”展望诸暨之旅,李玮颢要求自己首先完成好教练布置的任务,“第一个赛季,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和完善,所以也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希望每一场比赛都能总结进步,日积月累,变得更好。”
新京报记者 刘晨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