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下暴雨时地表径流形成较慢,河流的径流量增加慢,即河流的洪峰到来较晚,洪峰期水位低,因此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减轻河流的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的含沙量较小,下游泥沙淤积慢。
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河川径流的变化。
2.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下垫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植被、湖泊和沼泽等。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响降水的多少,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坡地影响流域内汇流和下渗,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涨陡落。
流域内地质和土壤条件往往决定流域的下渗、蒸发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断层、节理和裂缝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丰富,河川径流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
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3.人类活动。例如,通过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调水增加河川径流量;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筑沟开渠调节径流变化;通过修筑水库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改变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植被破坏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如果,河流流域内,特别是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植被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那么就会使得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得雨季时会有更多的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抬升丰水期河流水位;
而当干季时由于降水稀少地表水分含量极少,从而降低枯水期河流水位,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变大。
流域内缺少了植被的覆盖,径流的“脾气”将会变差,也更容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另一方面,径流内植被的大量破坏,还会使得流域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从而使得地表的土壤很容易随着流水冲走,从而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对于径流来说,缺少了植被的覆盖,就会有更多的泥沙进入河流,使得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河水变得浑浊。而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将会在中下游地区沉积,抬升河床的高度,使之成为地上河,比如我国黄河的下游河段就是著名的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