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两年凡是跟“网红”挂钩的事物,似乎都自动被蒙上了一层blingbling的小X书滤镜,如今“网红”全面覆盖“文化”,就连乐队也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网红乐队”。
还有网友甚至调侃,“听他们的歌就能在抖音上找对象”。
1
到底什么是网红乐队?
其实直到今天,网红乐队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提到这个词汇,相信每一位熟悉独立音乐圈的乐迷都会在脑海中冒出一些乐队的名字,和一个大概的概念。
我们可以先看看一些媒体对网红乐队的界定和评论:
音乐自媒体“摇滚天堂”的作者杨子虚曾在一篇《我为什么反对网红乐队》的文章中提到了包括但不限于:“彩色文胸、橘子海、华北浪革、蛙池、回春丹”等乐队,并将其概括为“网红乐队”,逐一进行点评。
而“大麦音乐”一篇名为《你如何看待“网红乐队”?》的讨论则概括了网红乐队的一些本质特征:“大多以梦幻复古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好蹦’”。
在这个基础上,“音乐先声”的作者范志辉又在《试论网红乐队的财富密码》中试着给“网红乐队”做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定义:
“泛指游离于综艺,流行乐坛之外的新生乐队,通常每三个月一换,以朋友圈刷屏,音乐平台日推,专场秒空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前,但因为没有全长专辑、演出现场粗制滥造放vlog而为人诟病。”
在这些乐迷与媒体共同勾勒的“网红乐队”形象中,我们不难对“网红乐队”的风格形貌有一个大概的感知。
2
网红乐队是怎么走红的?
传统的单一听歌、淘歌模式,已不再是主流。今天,或许在短视频作者与up主的剪辑作品中,就能惊喜地碰到符合你胃口的歌。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乐队如今也能通过短视频的桥梁走向大众。
例如成立于2007年的麻园诗人,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但是一直没有太多的关注度。一位音乐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翻唱的《泸沽湖》登上抖音热榜,原唱麻园诗人也获得了更高的曝光度。
再者如以闽南语为主要唱词的乐队茄子蛋,乐队成立于2012年,六年后斩获“金曲奖”。奖项的加持有了些许曝光,进而在抖音爆火,一首《浪子回头》配上电影剪辑画面便有了几十万的点赞量。
再比如告五人的《爱人错过》、棱镜的《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回春丹的《艾蜜莉》......搜索以上歌曲,会看到它们作为bgm被无数剪辑作者们所使用。
在数字化的当下,比起专一的去听歌,大多数人更喜欢音画结合。而视频相对于音频来讲,演唱者的神情、动作能将感染力扩展到最大化。
3
网红乐队到底有多红?
网红乐队到底有多红?谷雨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2021年上半年音乐节的音乐人出场次数排行,排名前十的乐队里,回春丹、麻园诗人、夏日入侵企画和棱镜,都是坊间传闻里的“网红乐队”。
2020年疫情稳定以来,无论是Livehouse专场或者拼盘,还是音乐节阵容名单,网红乐队出现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在回春丹乐队的现场,你会被无数个旋律轮番洗脑,忍不住扭动起来;总有人想在棱镜乐队唱《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的时候对心爱的女生告白或求婚,烘出天花乱坠的浪漫;总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康姆士的现场并配上一句:"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在网红乐队被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4
“网红乐队”是个贬义词吗?
从字面意思来看,“网红乐队”本身是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倾向的,但如果仔细研究上文中各位媒体和乐迷对网红乐队的定义,就会发现言语之间都对网红乐队的某些缺点提出了批评。
所以,许多人认为“网红乐队”一词的使用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常是乐迷用于抱怨新乐队音乐质量不佳、创作迎合大众、只会营销,也有部分行业人士担心网红乐队的泛滥将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事实上,也许并没有哪只网红乐队抱着要成长为“网红乐队”的心态来做乐队的,这些年轻乐队的“网红”其实更像是新一代音乐人与互联网之间的互相选择。
很多所谓的“网红乐队”在成名之前,并没想到自己能那么红,如果听橘子海或脆莓的第一张专辑,会发现他们最初的风格和现在都是一致的,并没有试图迎合时下的流行,只是赶上了年轻人喜欢。
不只是乐队,就算是之前流行过的嘻哈、民谣、以及两千年左右的后摇、90年代的朋克,都曾经历过大众流行的阶段,只要是那个类型的音乐,在当时都会备受欢迎。
在乐队走向大众之时,大众也在选择与拥抱乐队。
5
小众音乐如何出圈?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听歌渠道愈发宽泛。胡彦斌在《为歌而赞》节目中感慨时代的变化:“现在音乐走红只有三个渠道,一个综艺节目、一个OST、一个抖音”。
老乐队需要蛰伏20年才能出圈,而如今新乐队似乎更容易凭借网络打响知名度。短视频、音乐综艺、OST、跨界等,都是打开观众认知的有效窗口。相比于之前漫长的巡演积累粉丝,通过这些途径获得人气则显得轻松不已。
高虎说:“摇滚乐在中国就像是亚文化里面的小三,你永远不能在正式场合出现,即便出现也得遮遮掩掩。但这十年,摇滚乐从压抑、对抗和自我表达正走向一个相对更轻松和开放的氛围。”
音乐综艺在近些年来也层出不穷,突破传统,垂直类细分,让观众看到了音乐风格的参差,打开了对不同种类音乐的探寻。
《乐队的夏天》作为首档乐队类垂直节目,在第一季便迎来了炸裂的口碑,第二季热度也持续了很久。新裤子、旅行团、痛仰、五条人等各种新老乐队携手齐上,在观众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
在节目中彭磊曾说:“国内好的乐队非常多,但命运好的乐队非常少。”
的确如此,受制于环境影响,长期生长于地下的乐队不愿意向商业与市场所低头。登上综艺,受制于打分、做一些与初衷背道而驰的事情,对这些老牌乐队而言则“有失风骨”。故此,诸如野孩子之类的乐队,他们依然坚守着自我的价值观。
跨界也未尝不是一个出圈的方式。二手玫瑰主唱梁龙做美妆博主的奇异大胆的跨界引来了众多目光。
梁龙在《吐槽大会》上说:“我花了几十年,做这个乐队,一共攒了三十万粉丝,我一共做美妆,两个多月,就涨了七万多粉丝,这个事让我很尴尬。”
鹿先森乐队则利用众筹做出了《春风十里》,依托媒体时代红利,在音乐平台上打开自身热度。乐队懂得为自己做营销,并不是一件坏事。打响知名度,人们才有继续深入了解的途径。
凭借OST出圈的,也不在少数。八三夭乐团凭借台剧《想见你》闯进人们视野,一首《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响遍大街小巷。
除了乐队,还有很多小众音乐人也就此被挖掘。由此可见,互联网极高的传播能力,通过各种媒介让本是小众的作品也能曝光于众。
年轻乐队需要新的出口,综艺节目门槛相对较高,互联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给了他们新的“出口”。
国内不乏好乐队,可也需听众的赏识,好的作品被埋没着实令人惋惜。乐队们需要新的渠道,新的展现方式。听众在成长,也需要新的音乐。
无论资历,无论风格,任何乐队都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然乐队除了在线上“网红化”,重要的是走向现场,因为这样才是衡量一支乐队的终极标准。
乐队再怎么网红化,归根到底还是“乐队”,罗曼蒂克总有消亡的一天,但好作品是永恒的。
你如何看待“网红乐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