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不管是铜元还是银元,还是别的藏品或者是任何行业里面都有排名,虽然有些时候很不喜欢,但是却感觉这种排名有时候会更好的使得大家的了解它们的来历和历史,对于收藏有更好的分类,也使得我们其中的收藏乐趣也大大提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十种铜元的故事吧,这里如果知道的朋友就不要看了,因为这些我也是从网上和别人告诉的,如果有错或者冒犯之处还望理解。铜元本身材质并不珍贵,所以它们的价值只是在历史价值和本身的纪念意义不同所给人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第一、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作介绍之前,首先应说明,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由于“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故本文沿用该名。安徽九星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史料失载,但是,从一些间接线索和资料上,还是能够找出一些相关信息来的。首先,根据币面所铸的“开国纪念’四字来看,此币当为民国元年(1912)铸造。其次,它的驻地并不是安徽省。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 *** 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安徽省造币厂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民国期间,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币厂。因此,安徽省铸造此币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另外,根据实物资料来看,使用类似图案设计的尚有江西和湖南两省。按地理分布来看,湖南省与安徽省距离较远,而江西省与安徽省接壤,所属南昌造币厂和九江造币厂与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类图案设计又是江西省首创。因此,将安徽九星铜元定为江西省代铸,也许是较为合理的。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二、安徽方孔十文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系安徽铜元中的初铸品。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在现存档案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不过,根据它存世极稀及制作精美的特点,人们便将其定为试铸样币。它之所以未被发行,很可能是因为中间凿有方孔,制造时容易损坏机器和颇费工时的缘故。这一点,在直隶总督李鸿章《机铸制钱亏损工本无法筹补》的奏折中,可以获得间接证明。其奏略云:“查阅造成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惟机器时有损坏,极费工力。缘西洋造钱,系属平面,中无方孔,压成较易。
第三、江南甲辰二十文
据资料记载,江南省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西厂开铸铜元。翌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东厂也开始铸造。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建一厂,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中厂,增铸铜元。次年七月,复于扬州设一分局,鼓铸铜元。同时,还就上海制造局内附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归并扬州、上海两局,将机器移至江宁(今南京市)另建一厂,于第二年竣工,名为江宁户部造币厂。上列各厂所铸造的铜元,币面上缘均铸“江南省造”。因此很难准确断定江南甲辰二十文为何厂所铸。不过此币干支纪年文字为“甲辰”,表明它是光绪三十年(1904)所铸。
第四、吉林辛丑二十箇
历史上,通常在正式铸钱之前,都有提前的试铸期。而光绪辛丑年,是公元1901年,是正式开铸铜元的前一年,属于试铸的时间区间。在此期间,吉林银元局试铸了“光绪通宝辛丑中心花篮”铜元,其最独特的,不仅是辛丑年、光绪通宝、中心花篮这三处,更为显眼的,是使用了“箇”字(通“个”或“枚”字),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唯一现象。由于此币币面有干支纪年“辛丑”,因此,简称吉林辛丑铜元。该铜元,就迄今为止的发现来看,其币值分别有“二十箇”、“五十箇”、“一百箇”几等,存世皆极罕少。其中,“二十箇”铜元是最早发现并有名家收藏记载的,故而,其因极珍罕而被评为中国铜元十大珍之一,名声显赫。
第五、奉天中花十文
据史料记载,奉天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造币厂,铸造光绪元宝铜元。另据传世实物来看,在奉天省铜元中,干支纪年最早的是癸卯。这一年是奉天造币厂落成的一年。如果前面把奉天中花十文铜元定为初期试铸币的推断是合理的话,那么,它的铸年应与奉天癸卯纪年铜元相同,而试铸时间当更早些。换句话说,它是奉天省最早铸造的铜元。
第六、四川当三十铜元
四川当三十铜元,是未被获准发行的试铸币。未被获准铸发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三十的币值不符合户部关于铜元铸造的规定。中国的铜元,在初创阶段,各省是各自为政的,成色、图案参差繁杂,币制十分紊乱。清 *** 曾不断对币制进行整顿,力图划一。虽然收效不大,但还是显现了渐趋统一的趋势。四川当三十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间,已处于“光绪元宝”铜元的后期阶段。根据户部的要求,当时各省铸造铜元,须援引广东成法,成色、图案及面值以广东省铜元为标准。广东省铜元的币值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等。显然,四川当三十铜元的铸造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此外,在清代的铜元铸造中,面值当三十者,唯有四川一家。
第七、广西光绪十文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估计约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共四枚。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藏有一枚。侨居上海的德国籍铜币收藏家汉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侨遣返,汉南先生将其中国铜元藏品悉数转归张璜先生,其中包括这枚广西光绪十文铜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据传系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转让。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系上海某机关单位移交。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西巡抚李经羲奏准在广西筹建铜元局。但是,由于当时正值铜元泛滥,民间折价使用,十文铜元减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为维护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铜元流通,致使一国之币不能畅行一国之内。且各省铜元,成色参差,形制各异,币制紊乱。
第八、江西辛亥大汉
“辛亥革命”爆发后, 全国各省相继响应起义。江西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并建立政权,制造了全国最早体现革命政权建立的铜币,其面文与封建王朝的大清铜币针锋相对,为“大汉铜币”。因1911年是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辛亥”年,所以在币面的右左两侧有“辛亥”二字。“大汉铜币”在辛亥革命政权刚建立才两个月多,它便从造币厂里造出来了,并且在当时的社会上流通使用,由于发行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加上清廷的查禁流通,铸期极短,铸量甚少,弥足珍贵,被钱币收藏界视为“铜元十大珍品”之一。
第九、袁像大面型十文
1912年3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并有根据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计,红铜质地有五枚左右。
第十、哈尔滨军舰壹分
哈尔滨兵舰壹分铜币为红铜质,直径:23.5毫米;厚度:1.4 毫米;重量:4.4 克。正面中央铸 *** 党徽图案,外环铸双线连弧形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九年”,下缘铸纪值文字“壹分”二字,左右两侧各铸一五角星;背面主图为一兵舰图,上缘铸“哈尔滨”三字。此币设计新颖,制作规范,其形制与东三省一分铜币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