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三)
三、中国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情况
(一)大城市人居舒适相对较低
1.常住人口密度
通常来讲,大城市具有人口虹吸效应,但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居住拥挤和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因此,标准排名将常住人口密度作为城市人居舒适系数的关键指标。
从标准排名监测的数据来看,2020年,在中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约有2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超过了1000人/平方公里,在监测城市中的占比为12.5%。其中,深圳市常住人口密度最大,约为8793人/平方公里。
此外,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2000人的城市还有6个,分别是中山市(每平方公里2484人)、佛山市(每平方公里2506人)、广州市(每平方公里2511人)、厦门市(每平方公里3404人)、上海市(每平方公里3923人)和东莞市(每平方公里4164人)。
常住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城市,还有天津市、常州市、西安市、海口市、北京市、嘉兴市、南京市、珠海市、武汉市、成都市、苏州市、无锡市、郑州市和宿迁市。
据正态分布图显示,2020年常住人口密度处于26~903人/平方公里的城市数量最多达146个,其次,处于903~178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数量较多,约为16个。通常来讲,城市常住人口过高,在住房、交通等方面成本越高,居民生育率越低,城市发展不健康。
而常住人口过低的城市,通常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相对较差。因此,标准排名综合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得出常住人口密度最佳值为1000人/平方公里,南通市965人/平方公里最接近该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常住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绝大部分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这也说明了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对人口虹吸效应显著。针对该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通过落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人口分布,改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断推广林荫道路、立体绿化、绿道绿廊和郊野公园等建设,使中国城市绿色空间得以全面拓展。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4.7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42.06%。
从标准排名监测的数据看,2020年约有96个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了全国平均值,在168个城市中的占比为57.14%。
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城市有11个,分别为东营市(26.6平方米)、滨州市(23.8平方米)、广州市(23.3平方米)、邢台市(23.1平方米)、泰安市(23.1平方米)、德州市(22.9平方米)、珠海市(22平方米)、临沂市(21.2平方米)、江门市(20.2平方米)、承德市20平方米和扬州市(20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位于前三甲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超过23平方米,且这3个城市都比较注重绿色人居环境的建设。
此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14.28平方米~16.04平方米之间的城市数量较多,约为51个,在168个监测城市中的占比为30.36%。其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12.52平方米~14.28平方米之间的城市数量约为28个,在168个监测城市中的占比为16.67%。
其中,2020年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仅有两个,分别是 *** (9.30平方米)、上海(9.1平方米)。
综合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土绿化工作还需把握新时期推进国土绿化的原则要求,不断提高国土绿化的质量效益;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大工程带动国土绿化工作大发展;义务植树工作还要进一步深化,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城乡造林绿化发展依然不平衡,需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创建绿色生态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资源管护有待加强,绿色产业还需加快发展。同时,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二)深圳和北京公共交通最便捷
随着城市机动化发展,小型汽车数量攀升,由此带来的环境和交通拥堵问题都引起人们的重视。“绿色交通”是指为减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标准排名通过汽车保有量、公共汽(电)车拥挤度、城市轨道交通拥挤度、人均道路面积四个指标对绿色交通系数进行阐释。
1.汽车保有量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和空气质量都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标准排名选取该指标作为衡量绿色交通的关键指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8亿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4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93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4亿辆,增加1758万辆。据测算得出,全国人均汽车拥车量约为5人/辆。
标准排名监测的168个城市数据显示,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有84个。其中,呼和浩特市的汽车保有量最高,为2.73人/辆,平均不到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的城市还有东营市(2.76人/辆)、银川市(2.86人/辆)、苏州市(2.88人/辆)、太原市(2.96人/辆)。而平均10人以上才拥有1辆车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内江市(10人/辆)、黄冈市(11.06人/辆)、达州市(11.43人/辆)、孝感市(12.93人/辆)和鄂州市(13.39人/辆)。
正态分布数据显示,汽车保有量处于2.90~4.06人/辆的城市数量最多,为49个;城市数量排名第2的区间为4.06~5.23人/辆,为37个。
汽车市场存量规模巨大并持续保持增长,任何一辆汽车都是巨大的“污染源”,希望未来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内有更绿色、智慧的技术助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
2.公共汽(电)车拥挤度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中国正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倡导绿色出行。标准排名将公共汽(电)车拥挤度作为衡量绿色交通系数的另一关键指标。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70.44万辆,比上年增长1.6%;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70643条,比上年增加491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48.21万公里,增加14.6万公里。
在标准排名监测的168个城市里,深圳市以460人/辆公共汽(电)车成为公共交通最便捷的城市,西宁市以546人/辆公共汽(电)车位居第二,昆明市以558人/辆公共汽(电)车排名第三。公共汽(电)车拥挤度低于1000人/辆的城市还有宣城市、北京市、宁波市和珠海市等城市。
同时还有城市公共汽(电)车高于5000人/辆,遂宁市5574人/辆、邯郸市5869人/辆、咸阳市5955人/辆、滁州市6769人/辆和保定市7143人/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间的公共汽(电)车实有营运量存在较大差异。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在公共交通方面,提出打造多模式便捷公共交通系统。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大城市形成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重要客流走廊快速公交。
中小城市提高城区公共交通运营效率,逐步提升站点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推广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联动控制,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推广在电子公交站牌、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发布公共交通实时运营信息,优化换乘引导标识,普及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等服务,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随着城市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 *** 购买城市公交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和落实取得实质进展;城市公交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服务针对性和精准性显著提升,优选公交成为出行习惯,广大群众的出行也将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更便捷。
3.城市轨道交通拥挤度
与公共汽(电)车拥挤度相似,城市轨道交通拥挤度也是绿色交通的关键指标。到2025年打造多模式便捷公共交通系统,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超大特大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快速公交网络,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未来轨道交通建设,也将成为超大特大城市绿色出行的亮丽风景线。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26条,增加36条;运营里程7354.7公里,增加1182.5公里,其中地铁线路189条、6595.1公里,轻轨线路6条、217.6公里。已建成轨道交通购置车辆数为39603辆,在建轨道交通购置车辆数为23182辆。
数据显示,标准排名监测的168个城市中,建成、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为48个。其中,北京以2037人/辆轨交车成为公共交通最便捷的城市,南京以2800人/辆轨交车位居第二,武汉市以3408人/辆轨交车排名第三。上海市(3432人/辆)、成都市(3463人/辆)、杭州市(3502人/辆),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拥挤度低于5000人/辆。
轨道交通拥挤度低于10000人/辆的城市还有沈阳、合肥、深圳、青岛、苏州、天津、厦门、长沙、乌鲁木齐、南昌、无锡和宁波。
此外,轨道交通拥挤度高的城市均高于10000人/辆, *** 市121094人/辆、温州市138942人/辆、湘潭市170344人/辆、淮安市175354人/辆、嘉兴市317700人/辆、连云港市1533667人/辆。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越便捷。
未来,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城市公共交通将迎来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行业前景也更加明朗。
4.人均道路面积
人均道路面积又称“人均道路占有率”,最能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拥挤程度,是标准排名衡量绿色交通系数的最后一个指标。
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均道路面积提升至18.04平方米。在2020年约有110个城市人均道路面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亳州市人均道路面积最大,为41.93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大于40平方米还有滁州市(40.43平方米)。
此外,有5个城市2020年人均道路面积不足10平方米,分别为郑州(9.61平方米)、朝阳(9.2平方米)、深圳(9.11平方米)、北京(7.67平方米)和上海(4.76平方米)。
从中发现,城市经济发展越快、规模越大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越低。一定的城市规模,需要一定的交通强度来支撑;一定的交通强度,需要一定的道路密度来满足需要。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当前,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普遍超过了交通拥堵水平下的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导致城市“交通病”愈加严重,行车难、停车难的症状不断加剧,给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能有效缓解城市居住环境拥挤现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但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着力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