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形的世界之中,有一句俗语:“眼见为实”,但是,眼见真的为实吗?
来看几个视觉偏差的图片或动图。
一.视觉和大脑的谬误
1.比较方格的亮度
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图中A、B两个方格那个更暗一些?
看上去,A方格比B方格颜色深多了,对吧?
那接下来,我们用动图的形式来拆开看A、B两个方格到底谁的颜色更深一些。
看完之后,是不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A、B两个方格颜色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因为周围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错觉,这样的错觉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并不可靠,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何为真实?
2.转动的绿点
当你盯着中间黑色十字看的时候,外圈紫色的圆点不再交替闪动,而是一个绿色的圆点在转动。
3.灰色还是蓝色条纹?
左上方的灰色条纹上下移动,但是如果你用眼睛盯着右下方的黑点时,左上方的灰色条纹竟然变成了蓝色!
4.消失的灰色背景
当你盯着黑点看时,周围的灰色背景就会逐渐消失,试试看,一定要聚精会神地看黑点。
二.先贤哲人的观点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读作tián,有打猎和耕种的意思)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句话的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以致相当于“盲”;各种美妙的、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以致相当于“聋”;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以致于“失去味觉”;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以致于“失去道德准则”;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以致于“不择手段”。
最后一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简单解释就是,圣人只要最简单地满足一日三餐即可,不追逐新鲜、缤纷的感官 *** 。故选择朴素而放弃奢华。
但是,老子应该有更深的思想在里面,我们可以理解为:圣人追求的是符合天地自然的“大道”,而不是去关注眼睛、耳朵、舌头等感官接触到的外界的一些东西。故选择“道”而放弃外表的事物。
这个思想和释迦摩尼的佛家思路很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古往今来,多少圣人和修道之人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摆脱“眼、耳、鼻、舌、身、意”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感觉是多么不靠谱,很多时候这些感觉不仅不会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这些感觉反而会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
三.如何看透真相,活出真实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脑自我欺骗,在这个绚烂多彩、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如何应对活出真实?
答案是了解人的本性,想办法摆脱人的动物性。
人类最大的问题是进化速度跟不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
比如说,人类目前早已经进入到经济发达的社会中,但是人的身体和大脑还没有跟上这样的剧烈变化。
人类在前面好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中,忍饥挨饿,很难吃饱饭,那什么样的人能活下来呢?只有见到好吃的就吃得非常饱的人,还有身体上脂肪含量储存高的人,他们能够扛过好多天的饥饿活下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进化出对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类食物的偏好。
而我们现在获取食物非常容易,各种各样的美食层出不穷。我们自身存在的动物性驱动着现在的现代人类也大量地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从而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各类疾病。
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人类进化出多巴胺等及时反馈机制。比如尽可能地抓住眼前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提高生存和繁衍的几率;比如看到食物要尽快地吃掉,享受每一次快乐等等。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在今天,仍有大量的人追求及时满足和享乐主义,而不去考虑未来的发展。这种短视的动物性满足会给现代人带来灾难,只有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正是因为人的动物性非常的难改变,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明确,去除动物性是我们急需要做的事情。
人的动物性是造成现代人疾病、痛苦和困惑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成年人的工作生活,能够认识到人的动物性,能够认识到人的进化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于人的动物性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阐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