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实验原理
如果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v=s/t,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器材:方木块、长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2.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同理计算出小车小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3. 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4. 推论:此实验也可以证明v1≠(v2+v3)/2,即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各段路程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5. 注意事项
(1)斜面坡度不可过大,也不可以过小。
原因: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坡度过大,小车运动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时间。
(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
更多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视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