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武术配音乐气势磅礴的歌曲(武术配乐震撼纯音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武术配音乐气势磅礴的歌曲(武术配乐震撼纯音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武术配音乐气势磅礴的歌曲(武术配乐震撼纯音乐)

导读:

一、前 言(视频与文字稿)

二、全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郭兆胜先生的评论文章。

三、天津广播电台著名高级编辑谷世乐的评论文章。

四、12首《中国武术震撼音乐》。

五、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与徐彩桐教授的简介。

六、好友的评述。

前言:

十年前的2011年,我有幸与天津理工大学的武术教师徐彩桐合作,为该校的武术队即将出访欧美等国进行中国武术交流演出,创作了一组极其震撼的武术音乐。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支享誉海内外的高水平的武术队,历年曾经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武术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自1997年至今,在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及各类全国性武术赛事中获得金牌300余枚。 这里选编了12首音乐。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具有动作表演的艺术舞蹈不但以优美与刚健的舞姿,华丽的服装、以及现代的舞台美术灯光、布景道具,尽情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喝彩。

中国武术与音乐结缘,在古典的民间表演中并不多见。而如今武术作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不断地在比赛场馆、舞台上表演,逐渐衍生出来武术与音乐的结合,这也是人们希望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试听享受。

武术音乐的创作,必然是首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这就要求作曲家创造性地汲取中华古典音乐中的精华,在作曲技法、和声、配器上面多下功夫。

多年的音乐创作实践,我们注意到,中国的音乐是以主调旋律音乐为主的,即我们常说的大齐奏、很少有和声的支撑,因此感觉音乐的柔美华丽有余、而宏大震撼的张力不足。这正是我致力于民族民间乐器与西洋交响乐器的完美结合的一次尝试。

这组武术音乐的旋律主要是中国民族风格,其中借鉴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以及现代有关武术的中国功夫歌曲的一些旋律片段。配器的手法更是多种多样的,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器的结合,有些需要展示强烈节奏感觉的地方,甚至用到了爵士鼓。如此多种乐器的结合,塑造了如此震撼的武术音乐。欣赏一下吧。

作者 李木林 2022 /9/18

全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郭兆胜先生的评论文章。

就李木林《中国武术震撼音乐》组曲而说的话

作者 -郭兆胜

近日,有幸欣赏了友人李木林先生为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表演的《中华武魂》而创作的一组配景音乐,深受感动。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参加某市体委与市音协联合举办的一次关涉武术与音乐如何结合的学术研讨会时的情景及当时我所提及的“古与今”、“中与外”、“柔与刚”等几个节点。古今、中外、柔刚,它们之间有着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关系,记得那次会上对此有过争论也有着认同。今天,有必要对此观点结合李木林的这组音乐作品加以重新简要的阐述。

武术,在中国有着几千的历史,早已被确定为中华民族十大国粹之一。经历了从防卫到争斗到健身到表演、从个人技艺到体育项目到舞台艺术的转化过程。但凡转化到了舞台化、表演化的阶段,就已然浸染了浓郁的艺术成份而成为艺术行为了。这从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型舞台表演并荣获百余次奖项事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既然我们可以认定它为体育加艺术的一种形式,那么,与之紧密配合的音乐(可称之为“武术音乐”),便一定会存在与武术相涉的古与今、中与外、柔与刚的即对立又统一的种种关系。

古与今。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还不古吗?我们用音乐去表现它,能脱离“古”的元素吗?就如我们欣赏唐诗、宋词,不了解唐宋诗人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社会语言等,能解透诗词中的深意吗?所以,我们今天的人在编创武术音乐时必须做到循古依古思古念古。我想,李木林先生之所以选择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曲作为创作的依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这也成了其作品感人动人、依情依理的元素之一。

不可否认,我们毕竟是站在今天的立场、演给今人看奏给今人听的,所以又绝不能一味老腔老调。还是以古诗词为例,为什么中央权威部门规定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字的古写古读古音古韵一定要依今日的普通话,这就是时代的需求,符合时代的审美习惯。同理,武术音乐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合理的或成套的丝竹组合历史上不尽如人意,今天已然尽善尽美了;系统的西洋管弦组合,唐宋时不可能出现,今天可以尽情使用了。木林先生为什么连爵士鼓都用上了,这是为了增强节奏气势。唐宋时有一种鼓叫羯鼓,很响亮,连皇帝李隆基、宰相宋璟都抢着演奏它,但那气势比起电声化了的爵士鼓来,还是相差太多。

还是南北朝时的大艺术评论家刘勰说得对:“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语)。唯古太旧,弃古断根;唯今太俗,弃今失众。木林正以自己的胆识,做着“参古”“望今”的实践。

中与外。武术纯属于中国的,要用音乐去表现它,必须是中国人习惯了的民族音乐元素。李木林在其中大量运用传统戏剧的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既加强了武术的刚劲、勇猛、对抗的气氛气势,又凸显了节奏感,增加了疏密、强弱、松紧、快慢的对比度。

中国的传统武术既然已成为以舞台、场地为主的表演项目,那就表明它已扩展到全国或国际上了。天津理工大学武术队可以到法国、波兰等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表演并获奖,说明武术已然获得外国人的广泛认可。所以,与之相辅的音乐如果还在一味地使用土腔土调就未免有些脱节了。正是基于此,木林先生才选择了民族民间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相结合的方式,和声、复调、调性,无不处处体现现代西洋音律体系的规范样式。

柔与刚。武术初始功能的防卫、打斗是刚,但也有柔,如太极;武术对抗性强,枪刺刀劈、拳打脚踢、闪躲腾挪、跳跃翻滚,这都是刚,一旦转化到舞台上,就必须给人以时空的美感,一味地快、一味地刚,势必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戏剧中才有“亮相”、影视中才有慢动作、舞蹈中才有瞬间的静场。相对于武术音乐,才有间或的抒情、插入的柔情。“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宋·王安石《致论》),才是张弛相济的至理名言。木林先生是个智者,在他的这组乐中,多出出现了以旋律为主的抒情乐句、乐段,听之使人心神入境,虽然节目很长,但人们并不感到疲倦,并不感到厌烦。

木林是我的朋友,听到他写出成功的音乐作品,不免心情激动,一激动就容易浮想联翩,本想简单评上几句的,心不由已就啰嗦地说多了,就此打住吧!壬寅年深秋。

作曲家感言:

郭老师的艺术评论绝妙至极,绝妙之感觉是如果只听了音乐而没看到这篇文章,那就等于什么也没听到 什么也没感觉到。郭老师的文章不仅是对于乐曲的剖析,而是引经据典就中国武术的精髓与当今音乐人对它的理解,分析得十分透彻。可以说郭老师的文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中国武术震撼音乐” 本身的价值了。我这才是抛砖引玉的呀。

更多武术配音乐气势磅礴的歌曲(武术配乐震撼纯音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