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朋友问青岛哪儿有特色小吃 还有点儿说道?
每个人感觉可能不一样,但较有地域特色的还是劈柴院。
第一次去劈柴院还是1993年。那时刚下海创业,进出口业务全靠俺自个连踢带打。每个月都要跑几次青岛海关,大港,小港 黄岛 集装箱场站,兜里揣着好几颗公章,五六个证件,各种单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
2019年的青岛海关
报关 报检 报验出口发货,进口提货......混熟了就免不了请客吃饭。
那天俺说总吃饭店没意思,能不能请俺尝尝老青岛的味儿道?他们说好啊!开车七拐八拐就把俺拉进了一条窄逼的小巷。
(请注意 照片都是2019拍的 ---那时真是破烂不堪)
大老远就停了车,说那儿路不好走开不进去。沿街步行,拐进去初看很不起眼儿。那时不像现在讲究旅游经济,巷口没有标志,门脸也极少招牌装潢。但在巷口就闻到了诱人的肉香,像是大锅煮骨头,又像炖小杂鱼。沿巷两边排满吃饭喝酒的店铺,门脸虽都不大,但人流络绎。
照片都是2019拍的 ---那时真是破烂不堪)
有说有笑随着朋友往里走,朋友说劈柴院的锅饼、炉包、馄饨,豆腐脑儿,烧饼儿,羊杂儿汤最有地方特色,当然海鲜也最地道,喜欢吃啥啊?
2019年的豆腐脑
劈柴院据说始于1902年,原是个卖烧火取暖做饭劈柴的地儿,
就连大窑沟窑炉烧砖瓦也在这儿拉劈柴。刘筠诗集《青岛百吟》注释:“劈柴院近中山路之繁闹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 可见开始是穷人聚集区。
2019年的照片
在早多是随意搭建,低矮潮湿的破板房。1902年德国人在这儿督修了条江宁路,建了几个大院儿。随后有了商店、饭铺,逐渐又有了糖果店,纸烟店、酒馆、饭店,书场和游乐场 。
海鲜真不少
主街除了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多是些不起眼儿的小饭铺。北街则是卖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肝等熟食的。
市民们来逛劈柴院,都是一边买着一边吃,一边吃着一边逛。
院落中,4号院有旧书店、文具店、杂货店,8号院和10号院是娱乐场。
有家电影院叫大光明,周围有永安、共乐几家茶社。
那时劈柴院的著名艺人也不少,早在“天津卫”就享有盛名的戏法大王王鼎臣,一来青岛就扎进了劈柴院,
新凤霞在西大森演出空闲时,也到劈柴院客串。白玉霜在这儿唱过评剧《拿苍蝇》。
侯宝林在这儿说过相声,
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东路琴书”的代表,商业兴与关云霞两口子也都曾在劈柴院练过摊儿。
1932年刚出道儿18岁的马三立,与刘宝瑞 在这儿演过《对对子》《大上寿》,成名后,1984年还专程回劈柴院寻过旧。
最值得说的是1932年在10号院开泰清茶社的刘泰清,
他的西河大鼓字正腔圆,唱腔多变,形神兼备,细腻逼真,“快打慢唱”自成一家,拿手戏《残唐五代》《封神演义》等,还有《草船借箭》等段子活。解放后受到过周总理等国家领导的接见。
刘泰清是著名曲艺世家。
妻子演山东大鼓,二弟刘泰喜擅长木板大鼓,三弟刘泰盛,儿子刘吉祥、大女儿刘立琴伴奏。
二女儿刘书琴唱西河大鼓,得过山东省曲艺二等奖。三女儿刘惠琴是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唱西河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多次出国演出。前些年还在北京办过个人演唱会,唱河南坠子,山东琴书,民歌、西洋美声,一时风靡京城,被誉为“青岛刘三姐’。
劈柴院艺人中还有著名评书艺人葛兆洪、王宝亨等,1948年葛兆洪在电台连续播讲的《三侠剑》收听率颇高,他也是第一个在电台播讲长篇的演员。
2019年秋劈柴院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