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全球第一张数字专辑(首张数字音乐专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全球第一张数字专辑(首张数字音乐专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全球第一张数字专辑(首张数字音乐专辑)

5月10日,《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由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推出。本次《白皮书》共分为三个篇章,从行业宏观回顾、行业焦点议题、年度作品、歌手等不同侧面观察并解析行业发展变化。

通过分析《白皮书》,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在新歌总量达到114.5万(2021年)后,原创音乐人群体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此前颇受争议的“热歌”与“音乐品质”,此次白皮书也专门分析道,“‘热歌’与传统知名歌手的作品共存、与从影视剧和音乐综艺中火出圈的爆款共存、与新兴的垂类流派和独立音乐共存,已经成为当前华语乐坛的一种新生态。”

全年新歌总量114.5万 平均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

在代表行业上游活力的行业生产力方面,《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歌总量达到114.5万,同比2020年增长53.1%,相当于2021年平均27秒就会诞生一首新歌。此外,新歌也成功抢夺了用户更多的“注意力”,2021年华语新歌播放量同比增长9.3%,份额扩大至24.3%。这背后是大量新鲜血液的涌入。2021年,新歌手数量同比增长41.2%,原创音乐人独立创作发行已经成为常态,“一曲成名”现象突出。

红星新闻记者观察到,在新歌数量井喷的同时,2021年的歌手数量和创作者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去年全年,发行新歌的华语歌手数量达到了25.3万人,同比增长89.9%;词曲创作人数量成功突破10万,相较往年也有明显涨幅。虽然音乐总量与创作者数量都出现了涨幅,但去年各大流派能够达到百万播放的新歌数量却出现了显著下滑。其中,摇滚乐下滑最为明显,跌幅达71.2%,而下滑最少的电子乐也降低了13%。此外,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专辑的占比在2021年出现了下跌,发行量仅占总量的7.3% ,相比之下,单曲发行的比例达到了79.4%,创下新高。

《白皮书》指出,全媒体时代,音乐、视频、社交网络的联动,让一首具备流行潜质的作品更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爆款。制造爆款的方法论也日趋成熟。2021年,随着新生代歌手发力、影视等跨界音乐营销趋于成熟、音视频玩法的推动,诞生了更多的现象级华语新歌。

“热歌”与“音乐品质”受关注 重新构建品质音乐生态

2021年末,“华语乐坛”关键词重新登上网络热搜,缘于年度“十大热歌”所引发的大众关注和争论。有人表示不理解、质疑热歌品质,也有人心态开放。这一系列讨论,指向了音乐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评判视角:音乐品质。

《白皮书》数据显示,腾讯音乐榜年度盘点中,“年度歌曲TOP 10”第一位是大籽的《白月光与朱砂痣》,而陈奕迅那首红遍全网的《孤勇者》仅仅排在第九位。同样,在“年度传唱度歌曲TOP 10”当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白月光与朱砂痣》(大籽)、《画中寻》(张云雷)、《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我》(莫叫姐姐)。

大籽

不可否认的是,“热歌”的横空出世反映了另一种庞大的客观需求。“在大众市场,往往是那些更为通俗、大众友好的内容,更有可能被广为传播和共情。而所谓‘网络歌曲’在不同年代都有着一方市场。不过,在这个数据更透明、选择更多样的时代,沉默的听众们被进一步看见了。”《白皮书》中阐述道。

陈奕迅

的确,随着行业变化,音乐品质的评价视角也在不断更新和碰撞。传统评价音乐品质的维度,一般从专业音乐制作的流程出发,包括词、曲、编、录、混等各环节的质量。而在制作门槛降低、更多的作品涌入后,当下有更多原创作品被发现和喜欢,即便它们在创作制作上未必成熟。“以唱片工业的标准来看,现在很多作品是比较粗糙的。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这种真实的东西,我是很开放的。像有些独立乐团的歌越来越茁壮,他们不需要商业的修饰、包装,直接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精神与故事给听众。”词曲创作人张简君伟表达了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虽然新的制作模式让热歌及衍生生态快速成长,但高速发展背后海量作品品质不一等问题也愈发凸显,行业上下游开始重新思考和实践如何构建品质音乐生态。《白皮书》中也提到,例如音乐厂牌由量转质,更注重好词曲的创作,从根源上提升内容质量;而音乐平台则引入智能干预、重塑专业推荐,服务差异化用户,改进推荐和分发中的导向问题,尝试在扎实服务用户与引导大众审美之间寻找平衡。二者均在努力找寻对内容生态更有益的导向和策略,尝试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何艳玲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更多全球第一张数字专辑(首张数字音乐专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