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6月29日,81岁的山东老人魏德友,在21辆摩托车组成的国宾护卫队的护送下,前往人民大会堂,接受 *** 主席的接见。
这是接待外国元首才会启用的最高规格的礼遇。这位老人究竟做了什么,被如此重视?!
用老人的话来说,相比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相比那些科学家、各行各业的功臣,自己做的事很平凡、很寻常。
只不过,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很不简单。更何况,是坚持一辈子。
魏德友和妻子在环境恶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坚守足足57年,行走距离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周,用“生命界碑”捍卫了“寸土不让”的国家尊严。
因其卓越贡献,魏德友被 *** 主席亲自授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颁奖典礼后,魏德友紧紧握住妻子刘景好的手说:“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和幸福啊!”刘景好早已激动得泪流满面:“这辈子都值了!”
不善言辞的魏德友看着已经满头银丝的老伴儿,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你的陪伴和支持,我不可能独自一人守护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这么长时间!”
“说不苦是假的,可惜我一个人走不出大草原”
1967年,山东姑娘刘景好经人介绍,认识了特意从新疆兵团赶回来相亲的魏德友。初次见面,刘景好觉得这个人挺老实可靠。在那个年代,嫁给兵哥哥是一件特光荣的事。
魏德友还对刘景好说:“俺觉得新疆好,月月发工资,生活比家里强。”就凭这句话,刘景好毫不犹豫与魏德友成亲,接着便启程赶赴新疆。
天高路远,各种换乘,颠簸了一个多月才抵达丈夫魏德友所在的兵团。那天倾盆大雨,没有汽车,两个人披着雨布,徒步向着30多公里外的“新家”走去。
眼见越来越荒凉,刘景好觉得不对劲,等到了住处,更是彻底傻眼,看起来那个老实的魏德友,没有和她说实话。
他们所谓的新房,居然是戈壁滩上挖的一个地洞,又叫“地窝子”。洞上面简单的搭了一些树枝和草席,此时正在滴答漏雨。
巴掌大的洞里,只有一张简陋的柳条编织的床,一口红漆木箱,一个土垒锅灶,能容纳两个人活动的不到两平方米。
生活条件当然就甭提了。没有电,喝的是咸的井水,交通不便买不到物资,连酱油都没有,吃上一顿大葱卷饼就是过年。
穷还能忍受,但无法忍受的是,时不时刮来一阵沙尘暴,人在地窝子里就成了土猴子;每天被成堆的巨型蚊子叮得满身是包,又痛又痒;天一黑,就听见狼嗷嗷地叫,吓得她晚上都不敢喝水,免得要外出上厕所……
刘景好内心是崩溃的,度日如年坚持了几个月,实在受不了,胡乱收拾了一下包裹准备跑路,结果走了半天也没走出草原,又累又乏,委屈地坐在大石头上大哭起来。
魏德友干完活提前回家,发现不对劲,一路追了过来。刘景好远远看到丈夫,就哭喊着说要回山东老家,打死也不在这儿呆着了!
魏德友连哄带骗:“你一个人咋回呢,这里路都没有,万一遇到狼怎么办?!”
这还真把刘景好唬住了,魏德友又承诺她说:“我们在这里坚持两三年,就可以一起离开了…”
没想到,这成为魏德友唯一没有兑现过的诺言。
我的丈夫是一位信守承诺顶天立地的山东汉子
随着两人相处越来越深入,刘景好从各种憋屈,逐渐开始理解了丈夫。
一开始她觉得丈夫又傻又固执,明明当初当兵转业复员,可以留在北京,为啥一定要跑到如此偏远条件艰苦的边疆。
原来,魏德友小时候家乡被日本鬼子侵占,他的父亲为八路军送物资,抬担架,被汉奸告密。日本鬼子把全村人的青壮年抓到一起严刑拷打。
魏德友当时只有4岁,永远都无法忘记他的父亲被砸得鲜血直流的样子。
事后,魏德友的父亲对孩子们说:“你们给俺记住了,长大后一定要扛枪卫国!”
解放后,家里分了土地,全家人都感恩是 *** 让他们当家做了主人,魏德友的父亲攥着“土地证”说:“你们一定要记住 *** 的恩情!”
对魏德友来说,当兵是对党和国家最好的报答,也是他对自己父亲的承诺。
魏德友北京当兵时期合照,第一排右一
1964年,魏德友在北京转业复员时,赶上中苏关系破裂,边境局势紧张。魏德友积极响应毛主席屯垦戍边的号召,觉得自己真正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义务反顾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进入兵团后,因为出色表现,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很快也加入了党组织。魏德友更觉得守好边疆是自己的责任使命,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在党旗下的宣誓。
还有一份承诺,魏德友默默放在心底。
他的好战友陈秀仓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恶狼咬伤,得了狂犬病,当时见人就咬,非常痛苦。只有见到魏德友时才会安静片刻,一直抓着魏德友的手喃喃说道:“老魏兄弟,国土不能丢啊!”
魏德友红着眼眶发下誓言:“老陈,放心,我一定会守好这片国土!”
之后,魏德友好几次有机会离开草原,面对孩子上学问题也挣扎过,但魏德友都会沉默半晌说:“俺答应秀仓哥的事,也不能不算数啊!”
直到2003年,中哈两国边境的界桩围栏、国防公路等设施贯通,魏德友抚摸着173号界碑,老泪纵横地念叨:“秀仓兄,安息吧!这里已彻底归咱们中国了!”
或许是刘景好同样流淌着山东人守诺重情的血液,她对丈夫从理解到敬佩,成为丈夫守边最坚定的支持者。她相信丈夫跟着党走,她跟着丈夫走,肯定没错儿。
和丈夫一起,再无聊的日子,都有热度和盼望
每天魏德友一大早出门巡边,刘景好就安心照顾家里,洗衣做饭,等丈夫归家;
不忙时,她也会跟着丈夫一同巡边来回走上8公里,一路上,魏德友总是走在前面,刘景好就在后面紧紧跟着,一边望着丈夫山一样的后背;
魏德友知道妻子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总会将路边杂草上的露水提前蹭掉,妻子走不动时,魏德友就背着她走上一段,是草原上一道最温暖的风景;
慢慢的,刘景好也学会了在草原上判断方向、天气及边情,成为魏德友巡边中的得力助手。
等有了孩子,刘景好省吃俭用给魏德友买了一个收音机,让丈夫独自巡边时不那么寂寞。魏德友对这个宝贝爱不释手,每天都捧在手里,也成为他了解外面世界变化的唯一管道。
草原寂寞又艰苦的日子,终于有了一些滋味。唯一令刘景好不安的,是看似简单的边防守卫工作,却经常面临生死考验,让她担惊受怕。
六七十年代边境尚不太平,时不时发生中苏对峙事件。兵团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战士,在一次营救任务中,被苏军开枪击中英勇牺牲。
全兵团都愤怒了,魏德友主动请缨,加入武装民兵组成的铁牛队,在边境火线潜伏了三天三夜,以“迎着子弹上”的决心,做好誓死反击的准备。
在有争议的区域,被邻国挑衅,真枪实弹对峙的情形更是经常发生。魏德友从不退让,总是一手端枪,一手坚定比划着:“退后,退后!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刘景好虽然担心,但她理解丈夫“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可退后半步生”的信念 ,只能祈祷丈夫每天平安归来。
更让人头疼的是天气。有一年山洪爆发,河流上涨。按照国际惯例,界河是两国间的天然边界。眼看河流有向境内改道的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国土就会减少几平方公里。
魏德友和十几个战友直接跳入河中,以“人肉堤坝”硬生生坚挺了七八个小时,阻挡了河流改道的可能。所有人都坚守一个信念,属于中国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
一进入冬季,在暴风雪天迷路是常见的事,魏德友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到这个天气,刘景好也格外注意。只要魏德友到点了还没有回家,她就赶紧带着手电筒,沿着丈夫巡边的路线,深一脚浅一脚地迎着风雪扯着嗓子喊着:“老魏、老魏…”
魏德友仿佛也和妻子有心灵感应,每次都能被妻子“喊”回家。有一次他被风雪困住了五、六个小时,快要支撑不住时,看着不远处有一丝微光,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挥舞着手电筒,终于和妻子汇合。
最严重的的一次,魏德友脚趾冻伤,险些被截肢。虽然抢救回来,但需卧床休息。刘景好除了照顾养伤的丈夫和孩子,也会接替丈夫每天独自一人去巡边。只有这样,丈夫才能安心在家养伤。
一天,刘景好脚趾被尖锐石块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但她咬着牙、瘸着腿继续巡逻。巡逻结束回到家,魏德友从床上爬了起来,一把抱住她,眼泪直流。
看着妻子的付出,魏德友很愧疚。他知道如果没有妻子,他绝不可能一个人在这里完成守边的任务。但他不知该如何表达,只能默默地帮妻子烧水泡脚。
“这回赶我们也不走了,就在这里呆一辈子了。”
对刘景好来说,照顾好丈夫,守护好边防,已然成为她今生的使命。她已经死心塌地的准备和丈夫在草原上共度余生。
八十年代初期,兵团撤销,士兵们大撤离。魏德友却是唯一“抗命不从”的。他看着边境线都还没有围栏,实在觉得不甘心,现在走了,这么多年坚守岂不白干了!
他打算用放羊巡边的方式继续完成任务。组织想请刘景好来做工作,她却回绝道:“你还不知道咱们家老魏的脾气吗?”
等整个兵团完成撤离,偌大草原只剩下他们一户人家,魏德友心里空落落的,想到妻儿要忍受更艰苦寂寞的生活,也很纠结,问妻子是不是还是算了…
没想到却被刘景好怼了回来:“不是你一天到晚和我叨叨,和首长保证,一定要在边界上干一辈子,哪也不去了嘛?!万一你跑了,人家怎么办?你怎么面对你的良心!”
魏德友吃了一颗定心丸。紧接着一个突发事件,更是坚定了夫妻俩留下来的决心。
有一天魏德友照常巡边,那天雾很大,他隐约听到头上有轰鸣声,经验丰富的他感觉不对劲,循着声音小跑过去,拿起望远镜一看,是一架邻国的飞机一直低空盘旋,好像在探视着什么。飞行员也看到了魏德友,赶紧掉头飞回。
魏德友意识到,如果他们也走了,大家出入这片无人区就随便了。如果他们不走,大家会传这里还有人守着,不敢随意越境。
刘景好说:“这回赶我们也不走了,就在这里呆一辈子了。”夫妻两人决定继续做好边防的眼睛。
就这样,魏德友和刘景好组成了草原上不换防的流动夫妻哨所,放羊守边已经成为日复一日的一部分。也因为守护国土的使命感,条件再苦日子再漫长也无怨无悔。
最后悔的是没要照顾好儿女
唯一觉得对不住的,是他们的儿女。每每提到儿女,硬汉老魏也会落泪。
因为守边,儿女们从小只能生活在最偏远的地方跟着吃苦;
因为守边,儿女们到了读书的年纪,只能送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县城读书。
什么时候开学,什么时候放假,魏德友从没有过问过,更别说去学校看望一下孩子了。
有一年放寒假遇到风雪天,还在读小学的姐妹俩要独自走回家。两个人又冷又饿,走到一半,妹妹魏霞实在走不动了,就想躺在地上不起来了。
姐姐魏萍掏出唯一一块话梅糖,一人一半,硬拉着妹妹往前走。等天黑走到家中,两姐妹的裤腿都已经冻得梆硬,双手都没了知觉。刘景好抱着两个孩子痛哭,只觉得太对不住孩子。
当儿女们长大成人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哽咽,埋怨爸爸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魏德友全家福
但他们也逐渐理解了爸爸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党员,理解父母更深沉坚固守护的爱情,理解父母对党和国家坚守的信念。
尤其是当各种采访报道突然纷沓而至,他们更理解父母平凡为国巡边50多年,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又有多么不平凡!
面对各种荣誉,夫妻俩有些惶恐,他们觉得自己做得实在微不足道。但他们也明白,荣誉勋章已经不属于一个人,承载的更是所有当年兵团人和边防战士的奉献。他们只有不断付出,才能对得起“七一勋章”的分量。
或许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遗憾,夫妻俩决定,将存款3万元全部捐出资助在校贫困学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将把这件事继续到底。
当魏德友夫妇的故事被更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只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改变。
只要走得动,魏德友还会带着他的望远镜和收音机,挥着羊鞭赶着羊群继续巡边。
同样雷打不动的,是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草原,魏德友和刘景好来到土屋前,一边清唱国歌,一边在自制的旗杆上升起国旗。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魏德友会庄严的行军礼,他的妻子依然习惯性站在身后,向国旗行注目礼。
近段时间,这句话很火:“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草原上的这一抹红,同样令人心潮澎湃。
因为这一抹中国红,让无数平凡的魏德友和刘景好们,不忘初心信守诺言,日复一日的坚守,甘之如饴的付出:
四川藏区福利学校的胡忠谢晓君夫妇,坚持支教20余年,用自己的爱心和最美好的时光陪伴引领孤儿们幸福成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肺炎,自己却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因为”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江西南昌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创办“抗癌厨房”,18年来坚持炒1个菜只收1块钱,用炉火和爱心点亮癌症病患和家属的心灯;
贵州草王坝的村支书黄大发,带领乡亲们历时36年,靠着锄头、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成功脱贫…
都是平凡的人,做着看似简单的小事!
可这一件件小事,都因为融入了一个人的青春,融入了一个人坚韧的一生,让我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小事不小,岁月不长,人生如此,万千荣光。
. END .
【文| 刘璐璐】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刘邦驾崩,冒顿单于写信公然调戏吕后,吕:我年老色衰不陪你了
从温柔千金到独掌朝纲,刘邦做了什么,把吕雉逼上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