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当代建盏工艺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的重点发展下逐渐由断烧800年的局面走向复兴。在长达40年的复兴之路上,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陶艺家。其中,有三位「资深前辈」因为卓越的研究成果而赫赫扬名。他们都曾是国家首批复原建盏技艺研究小组中的一员,也是如今建盏界仅有的「3位国大师」!
第1位 ▎孙建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礼建盏制作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建兴,1952年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40年,先后开发出黑釉、兔毫、异毫、油滴、虹彩、鹧鸪斑、铁锈斑、玳瑁、柿红等系列作品。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获国家专利十余项。在(ISAC)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1979年,当时已是工程硕士的孙建兴被 *** 选中,加入了建窑建盏“兔毫釉”恢复科研小组,并以主要工艺负责人的身份,来到建阳水吉参与恢复工作。
作为国内“首批”建盏技艺复原工作者,意味着当时毫无前人的成功经验可借鉴。于是孙建兴的“复原之路”,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地展开了。研究过堆积成山的碎片标本,经历过数百次的配方试验后,终于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了与宋兔毫盏基本无二的仿制品。
△ 80年代初,在古窑址上考察的孙建兴
在成功复原兔毫釉之后,孙建兴并没有停止对建盏的探索。他多管齐下,又连续仿制出了各色油滴、各色兔毫、茶叶末、柿红、铁锈、虹彩、金缕鹧鸪等40多种釉水。
几十年间,他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大型艺术机构收藏,且作为代表福建省最高水平的陶瓷技艺在上海世博会隆重展出。2017年,他的建盏作品“星空油滴”被选为金砖五国国礼,让中国当代建盏的艺术魅力,再次惊艳世界。
△ 金砖国礼礼盒
多管齐下的釉色研究,对精力、财力、物力都是巨大的消耗。外人大多只看见孙建兴头顶多项荣誉,却鲜有人能够体会在这些荣誉背后的艰辛。
△ 孙建兴老师拉坯
复兴之路难,难在既要追求古法,又要克服伴随古法而来的种种当今社会不兼容的缺陷——比如成品率低下、柴烧不环保等。为了促进建盏形成产业化,孙建兴首创“往电窑里扔松柴”的做法,不但保留了还原焰的关键作用,还大大提高了建盏的稳定性,环保又节能。
△ 孙建兴独创的分式龙窑
解读 ▎孙建兴作品
孙建兴老师作为顶级建盏大家,胸中一直怀有全面复兴建盏技艺的大格局。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在宏愿之下也有对国民切身的体贴。他曾表示,他最终的夙愿是要让建窑建盏能够融入到寻常百姓家。因此,其作品的价格水平多年来一直体现出超高的性价比,“一流的品质,二流的价格”就是对其作品最好的注解。
△ 孙建兴作品-束口油滴盏
油滴作品,最忌浮于表面的艳光四射。孙建兴的油滴作品,器型经典,瓷胎似铁,斑纹自然。油滴本身自带幽微的金属彩光,滴滴璀璨,却能不流俗、不浮夸,反而流露出一种天然典雅的质感。这种介乎雅与俗之间的微妙把握,最能反映出大师的功力几何。
△ 孙建兴作品-束口油滴盏
市面上油滴作品千千万,耐人寻味值得一看再看的却并不多。孙建兴老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摹古而不执古,在现代技术和传统审美之间取得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世人皆谓,追求极致,方是大师。对于孙建兴而言,敢于舍弃,才能千古。
因为他要做的,不仅仅是烧好眼下这一只盏的事。他着眼的,是这只盏的千秋万代,是可持续的产业和可流传的文明。
第2位 ▎李达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理论与实践」双绝、最低调的建盏名家
李 达,1955年生。被誉为当代中国陶瓷科学和艺术新领域的开拓者,是集建盏理论与实践之大成的一位大家。曾成功仿制出失传近千年的鹧鸪斑建盏,为人类文化遗产册续上了珍贵的一笔。作品入选为 *** 紫光阁收藏陈设品,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李达为人十分低调,极少在大众视野中露面,在互联网上几乎看不见关于他的影像资料。他几十年如一日,只专注于建盏的研究和创作部分。至于一只建盏被烧出来之后的事,他都不甚关注,更别论建盏之外的事。他是一位纯碎的艺术家,正是因为这一份隔绝尘世的纯粹,才造就了他手中那一只只辨识度极高的建盏作品,也才成就了他如今泰山北斗的大师级别。
△ 李达作品-束口鹧鸪
在通往国大师殿堂的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天的精进都变成进步的阶梯。当被问及刀工如何能达到他那般娴熟简练,李达笑言:“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坚持每天拉坯。”长达几十年的坚持,在日日的重复中磨练,才成就了他手中或金、或银、或彩,万般变化的鹧鸪斑盏。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精艺近乎道,出品的作品少之又少,导致整个收藏界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
△ 李达所著的研究论文
李达大师不仅建盏烧制功力深厚,而且在学术方面也多有建树。长期致力于传统铁系釉的研究,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曾经多次发表建盏专业论文。理论与实践双重造诣下,他的作品不再只是单纯技艺的产物,而是蕴含着深刻文化底蕴,且拥有着强烈个人灵魂的艺术品。
解读 ▎李达作品
黑底银油滴的鹧鸪斑盏一直是李达的代表作品,可谓建盏油滴典范。其胎骨似铁,釉色古朴典雅,枯高幽玄,静谧脱俗。釉面斑纹天然形成,立体分明,富于变幻。斑纹晶莹清晰,金属感强,自然光下能散发出瑰丽的光芒。甚至乎每个斑点都是多层次的,李达称之为“四维层次”。
△ 李达作品-束口鹧鸪
“灰斑,银斑,银蓝斑。而所谓的第四维就是时间。一只盏背后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差一点点,就难以烧出这种层次的斑纹。”
就如李达大师所说的,“正是因为三层斑纹的存在才能体现立体的面,就像天上的星星,有暗淡无光的,有光辉明亮的,这样才能形成美丽的夜空”。
△ 李达作品-鹧鸪斑纹细节
因为李达老师独特的第四维创造,使他的作品宛若群星璀璨,深邃神秘——不均匀,自然,简素,静寂,深邃,枯高,幽玄,神秘,脱俗。高贵而不艳丽,表面很沉静,实质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第3位 ▎陈大鹏
中国国家工艺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会员
陈大鹏,1945年生。躬耕建盏40载,成功仿制出兔毫釉、油滴釉,使失传数百年之久的名瓷重见天日。多次获邀赴海外天目陶瓷文化交流大会,建盏作品被日、美、英、新、韩、澳等地区名家收藏,被中国文化部永久收藏。
陈大鹏是中国当代最早进行建盏研烧的陶艺家之一。他身上集中了中国老一辈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是德艺双馨的建盏名家。1958年,他进入南平市陶瓷厂,从一名小学徒做起;1979年,他成功研烧油滴建盏,让宋代油滴盏重放异彩,被当时主流报纸媒体争先报道继而轰动全国;2000年,受邀参与日方NHK《中国陶艺家•建窑》专集录制……
▲《福建日报》的报道
他是当代建盏工艺的奠基者和见证人。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陈大鹏,仍然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创作。陈大鹏老师表示,虽然因为年纪和身体的原因,创作的脚步不可避免地会慢下来,但不会停止向前。
▲ 创作建盏时的陈大鹏老师
作为唯一一位获终身成就奖的建盏大师,在陈大鹏老师身上看不见一点所谓大师的架子。眼前这位亲切的老人家,开心地拉坯、烧盏、试验,几十年如一日热情地忙碌着关于建盏的一切。作品即人品,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只大鹏盏看起来都如此“神采飞扬”的“独家配方”吧!
解读 ▎陈大鹏作品
直至目前,陈大鹏老师仍然采用“小窑炉烧制法”。这种小窑炉在业内极为罕见,几乎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每次只能容纳1-2只盏。对建盏烧制过程略有了解的盏友会知道,建盏成品率非常之低,相较于业内常见的龙窑、砖窑、气窑那种一次几百上千只的大基数烧制,一窑的精品率一般也不会超过两位数。由此可知,陈大鹏老师的精品盏是多么珍稀。
▲ 陈大鹏作品-撇口红鹧鸪-16cm大口径
红鹧鸪在黄鹧鸪基础上二次烧制而成,难度极高,精品罕见,又是大盏,可谓一盏难求!
▲ 陈大鹏作品-撇口油滴-16cm大口径
40年的烧盏生涯,他将鹧鸪釉水演绎得出神入化,被誉为“鹧鸪建盏第一人”。在这样的盛名之下,大众难免以为他只会烧制鹧鸪盏。殊不知,他在建盏器型之外的鹧鸪釉水演绎,方谓为奇观!
名称:黄鹧鸪天球瓶(绝版收藏重器)
背景:80年代 *** 为表彰特别 *** 定制
时间: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发烧制
数量:制作量不超过5只,存世量仅1只
属性:通体施黄色鹧鸪釉,一次烧制而成
▲ 陈大鹏作品-黄鹧鸪天球瓶-局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瓷器本是易碎品,但因为此瓶得到了妥帖的珍藏和呵护,虽历经30年世事变迁,依然完好如初,并反而因岁月凝聚出一种莹润的光辉。乍看不觉十分惊艳,简单擦拭后,即刻光彩照人。
▲ 陈大鹏作品-黄鹧鸪天球瓶-局部
▲ 陈大鹏与黄鹧鸪天球瓶(绝版)
鹧鸪斑作为陈大鹏老师最擅长的代表技艺,瓶形器型又属于老师特别少见的创作类型,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收藏以上或更多作品,欢迎加V:jz65999,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