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将孩子送出万里之外,家长们的表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家长会长舒一口气:可把他送走了,我终于可以清静清静了!一类家长则是更加地忧心忡忡,但凡孩子去的那个国家有一点风吹草动,家长都禁不住要大惊小怪一番:宝贝,咋样啊,你没事吧?
虽然我不至于像第二类家长那样神经脆弱,但我对于女儿也是十分挂心的。留学第一年,我便语气坚决地与女儿约定:每天不论多晚,睡觉前一定报个平安啊!否则我不放心。
女儿很乖,一年多了,天天报到。
直到有一天,我和好朋友,美国人卡尔通电话,我兴致勃勃地告诉他,女儿每天都要越洋跟我签到。绅士有礼的卡尔听到后,在电话里提高了声音对我说:为什么要每天和你签到?她是成年人了,她有自己的生活。你这样紧盯着她不好。
一言惊醒梦中人。我糊涂啊!还整天码字和家长朋友探讨育儿经呢,自己这点事都没整明白!
被爱冲昏了头脑,就是我这样子吧?
当即,我就视频了女儿,告诉了她我和卡尔的对话。女儿笑了:不签到你能睡着觉啊?
从那一天开始,女儿不再每天报到了。但我们约定好,无论她有什么为难事、不开心的事,我和爸爸都是她的第一听众。山高水远,我们没能力替她排忧解难,但是,心宽的爸爸、体胖的妈妈,足可以做女儿的大垃圾桶。异国他乡,二十岁的年轻人,独自一人面对学习、生活以及金钱上的压力,怎么可能没有坏情绪?有了坏情绪的垃圾怎么办?我和她爸爸希望她第一时间把垃圾倒给我们。卸载了坏情绪,打点心情,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时至今日,女儿已经到美国三年了。三年的时间里,我和她爸爸从未去看望过她,但是,我们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生活的烦恼她会和我们叨唠;学习的困惑她也会与我们讨论。她虽然不再每日签到了,但真诚顺畅的沟通,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就在上周,思塾分享了一位老朋友的人生体验:青春期,谁没抑郁过?家长朋友们反响热烈。于是,我想到了用今天的故事作为“留学”话题的终结篇:儿行千里母担忧。解忧,不是每天碎碎念,而是真正“心”的沟通。心太大的家长,切忌把孩子送走便一了百了。吃喝玩乐之余,一定记得关心一下孩子,对孩子的喜怒哀乐要心中有数,不要等到孩子抑郁了,才呼天抢地;而心太窄的家长,则要切忌动辄小题大作,大惊小怪,凡事都放不下,都要替孩子做主,为孩子出头。要知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注视。
思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