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意思)

莫扎特生命结尾进行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的创作

——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

布格斯(Rafael Burgo,1933-)/英国新爱乐乐团及合唱团1968年EMI立体声版(6)。此录音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英国的合唱团整体素质之高,超出原有估计,不禁想到克伦贝勒时代的一大堆宗教音乐里出众的合唱表现。

Rafael Burgo- Requiem00:0008:24未加入话题

布格斯(Rafael Burgo)/英国新爱乐乐团及合唱团1968年EMI立体声版

倒也不光是势大声宏一路,而是始终有层层推进的动力,最终将莫扎特之魂烘托于万丈霞光照耀、万众仰望之中的高度,这迢迢之程,在布格斯意念中,走得畅快决然,虽然开首几章,尤其是《赫赫君王》威势凛然,如凶神把门,但终究挡不住上界之光的呼唤。

这张唱片虽不属于见解独到、殚精竭虑之作,但在浅显明确的感官作用层次上,毕竟有不俗的表现。

伯姆(Karl Bohm,1894-1981)/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1971年DG立体声版(7)。伯姆晚年重新录制的唱片,仿佛都有脱胎换骨之功,过去常常读到的对于伯姆学究气甚至迂腐气的论说,然而听他这张安魂曲,却是何迂之有?1956年那个录音如果看成是他理性上对此曲解剖分析的结果,要说里面贯穿的,也是人世常见的难平意气,这个1971年的录音,则明显高了几个层次。

Requiem in D Minor, K. 626 (D小调安魂曲,作品626)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öhm - Mozart: Requiem

伯姆(Karl Bohm,1894-1981)/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历史录音

莫扎特此刻所处的境地,竟然是既要安抚、平息自身的不平,又要劝慰世人,营造动人的天国景象,一面要忍受末日审判的烈焰,一面又要把一段惊世的美艳双手奉上,这就等于告知,莫扎特那颗和上苍相连的心灵至死无从平静,平静乃至空寂只是他一生未果的期待而已——伯姆在此似乎夸大了音乐里两面性的因素,同样的充满对比,他是让对比于平行中运动,而非矛盾里相互渗透,这大概是最能符合莫扎特关于和谐之境的构建理念的。

伯姆的传达,有他最擅长的理性的热情来支撑,音乐于是在吁告与浩叹的背后,呈现出思维之神殿的气象。

朱里尼(Carlo Giulini,1914-2005)/英国爱乐乐团及合唱团1978年EMI立体声版(8)。朱里尼这张,始终充盈浓重郁勃的暖意,鼓声的运用大概是所有录音里最富动感的。

III. Sequenz: 1. Dies Irae

Carlo Maria Giulini - Mozart: Requiem

2. Tuba Mirum (第2首 号角响起)

Carlo Maria Giulini - Mozart: Requiem

4. Recordare

Carlo Maria Giulini - Mozart: Requiem

朱里尼(Carlo Giulini)指挥版本的部分历史录音试听

莫扎特的绝笔到底是美艳惊世,在朱里尼看来,即使是传递死亡的消息,那声调也被赞美包裹,而那种浓墨重彩延续到中段奉献经起,就有流于平庸之嫌,我不清楚究竟是全曲后半部分苏斯迈尔笔力不到的缘故,抑或朱里尼缺乏后劲支撑,驾驭后半段少有变化中升华之功,总之,预想中的荡气回肠并未来到,我听到的毋宁说是某种意义的消亡,呼求、赞美、解脱之后,惟有空荡荡的世界留存。

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1929-2016)/维也纳音乐家合奏团、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1982年TELDEC立体声版(9)。这大概是迄今最为另类的一张安魂曲唱片。

I. Introitus: Requiem (第乐章 进堂咏)

Nikolaus Harnoncourt - Je naime pas le classique, mais avec Gaspard Proust jaime bien !

III. Sequentia: Lacrimosa (第三乐章 继抒咏:安魂弥撒)

Nikolaus Harnoncourt - Je naime pas le classique, mais avec Gaspard Proust jaime bien !

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指挥版本的历史录音

从乐队发出的音响来看,我怀疑是否用了仿古乐器。这是被精简了的举行于生死之间的一场仪式,快速段落处理之利索,让我倍觉不适应,例如赫赫君王一节起首合唱唱出Rex,其他的录音无不情绪深沉地往下潜,惟恐表情不足,但哈氏演来,只是一阵风从虚空吹过,绝无要令听者心坎沉淀的意思,这场仪式因此而变轻了,甚至说不出它勾起了我何种情思。换言之,哈氏传达的也许真是上界之音,这就必然的和人间情怀远了。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1987年DG立体声版(10)。虽然它不见得会引发我太多的思索,但我一直觉得这个录音带来的是最具冲击力的感动,那种印象似乎可永远定格在壮别天涯的层面上,它的干净决断和超出常人想象的恢宏气势令莫扎特安魂曲成为一件被神灵高举着的圣物,四海之内的一切生灵都从它的光耀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这里,“安魂”并非针对死者的安抚,它是对于生者的一次激励。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从宗教的角度体现了卡拉扬对死神的终极理解,我只知道这个时候仅仅说卡拉扬老当益壮是远远不够的,不如说是勘破生死之前,带着他无法释怀的诸多欲念,做给自己看的最后挣扎,当然,极人世之盛惯了的卡拉扬,到头来还是放不下,这就是此录音感动我的地方。

1. Introitus: Requiem (第1首 进堂咏:安魂曲)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2. Kyrie (第2首 垂怜经)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3. Sequentia: Dies Irae (第3首 继抒咏:震怒之日)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4. Sequentia: Tuba Mirum (第4首 继抒咏:号角声起)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5. Sequentia: Rex Tremendae (第5首 继抒咏:赫赫君王)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6. Sequentia: Recordare (第6首 继抒咏:求你垂怜)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7. Sequentia: Confutatis (第7首 继抒咏:受判之徒)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8. Sequentia: Lacrimosa (第8首 继抒咏:流泪之日)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9. Offertorium: Domine Jesu (第9首 奉献经:圣主耶稣)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10. Offertorium: Hostias (第10首 奉献经:牺牲祈祷)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11. Sanctus (第11首 圣哉经)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12. Benedictus (第12首 降幅经)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13. Agnus Dei (第13首 羔羊经)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14. Communion - Lux Aeterna (第14首 领主咏:永恒之光)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Wiener Singverein - Mozart: Requiem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 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Requiem《安魂曲》全集

如果以莫扎特止笔处分此曲为前后两半,那么卡拉扬的录音精彩处在后半段,他令持续而壮烈的合唱将全曲一气而推向 *** ,其中并无朱里尼那样出现虚空之象。这时,说卡拉扬的指挥没有体现莫扎特性格,实在近乎无聊。

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1960-)/伦敦爱乐及合唱团1988年EMI立体声版(11)。这张廉价的唱片中庸之极,我倒不是一味的厚古薄今,莫斯特的 *** 第四我就觉得可列入最佳范围,但这张安魂曲,实在乏善可陈。也许是这个指挥界的后辈面对莫扎特的绝笔,终究不敢造次,只是老实平凡的完成任务而已,虽然音乐在轻盈细密一路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总归难入大手笔的殿堂。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巴伐里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1989年DG立体声版(12)。我所看到的唱片评论都大谈封套上的照片以及幕后的故事,看得多了,不免想到,如果没有这个花絮,这张唱片的质量是否就会打折扣?或者说伯恩斯坦会不会有全然不同的演绎?

如果听过对他晚年在DG的一堆唱片,那么基本上可得出结论,伯恩斯坦只是再次作了他个性化的表演而已,把音乐中浪漫化的表情因素放大,营造出特别的效果,而那段掌故只是卖点,伯恩斯坦在DG的莫扎特,并不独有这张安魂曲精彩。

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 Instr. Franz Beyer (Ed. Kunzelmann) - Requiem (Introitus)

Marie McLaughlin;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Leonard Bernstein;Cho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 Mozart: Requiem

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 Instr. Franz Beyer (Ed. Kunzelmann) - Lacrimosa (Sequenz)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Leonard Bernstein;Cho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Wolfgang Seeliger - Mozart: Requiem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巴伐里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历史录音

几个独唱的类似于抢戏的表现,只能说是被煽动甚至纵容的结果,考虑到伯恩斯坦的指挥,历来喜欢把音乐过程搞成情感之旅,这样的结果也可接受。比较起来,卡拉扬是大处着墨的写意,伯恩斯坦是细微温情处见风华,让音乐于悠长的呼吸中绽放情韵之花,其中尤以痛哭流涕一章竭尽摧伤之能而无法自拔,那背后自有美丽只为丧失而存在的大感叹在。

索尔蒂(Georg Solti,1912-1997)/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1991年DECCA立体声版(13)。这张唱片记录的是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纪念音乐会(也许更应该叫纪念仪式)上的现场演出,之所以更像仪式,是因为唱片第一轨首先传出的是录制地点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钟鸣,然后到音乐过半,在圣哉经和迎主曲之前,均有祷告之声,前后又分领读和齐读,又以钟鸣收尾,气氛庄重肃穆。

Requiem in D minor K.626:Lacrimosa

Wiener Philharmoniker;Sir Georg Solti;Konzertvereinigung Wiener Staatsopernchor - The Worlds Greatest Mozart Album

索尔蒂(Georg Solti)/ 维也纳爱乐及合唱团-Requiem《安魂曲》第八乐章

但是平心而论,它对我心灵的触动并不强烈,主要的问题,似乎是缺少从人性化方面对作品进行发挥,也没有唤起听者多大的宗教神秘感,而这两方面是迄今各家名演的侧重所在,索尔蒂似乎想取得两者的平衡,终究流于两方面皆为成色不足的境地。

切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慕尼黑爱乐及合唱团1995年EMI现场立体声版(14)。若论莫扎特音乐安抚人心,把向死而去但仍有大牵挂大冲动的感情慢慢抚平,乃至于在最后的平静里获得大安慰大超脱,这个层面的解读,没有人能比切利做得更到位。

01 - Mozart, Requiem in D m00:0007:51未加入话题

切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慕尼黑爱乐及合唱团1995年EMI现场立体声版

我甚至觉得他诠释此曲所采取的视角,是对尘世的大俯视,第一部分进堂咏,听之如见长天漠漠之外,一群天使注视、陪伴时的奇异眼神,那合唱所传达的,仿佛已是过滤了人间情怀的别样感受,即便是有满腔的不平之情行将喷发,在那样的眼神逼视之下,也如同受到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的暗示而归于心气平和。

其他的指挥家,多在开头就有较大的情感释放甚至宣泄,但切利只是淡化,消散,把属于空间的容量化为时间的延续,人的普遍情感于是也稀释为尘世之外的某种存在,否则,似乎音乐后半的对于另一世界的称颂和赞美就缺少一种神力的依傍。

比较起来,像卡拉扬,在安魂曲里神游一番,依旧回归于人间,伯姆当然有升华,但未免严肃有余,谢尔欣的宗教感对于沉重的肉身而言,首先总是敬畏,但切利可以把这个精神之旅尽可能的自然化,要说结局如果有什么念想形成,那也是没有外界意志强加的自然唤起。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柏林爱乐乐团、瑞典广播合唱团1999年DG立体声版(15)。又是一个纪念仪式,但这次是为了纪念逝世10周年的卡拉扬。

我想到9·11周年纪念,也是大唱莫扎特安魂曲,看来此曲的意义已被置换为传达全人类某种共通理念的绝佳形式。但阿巴多这个录音是否有全新魅力,似乎也不见得,我听到的音乐,平凡而淡泊,只能说这是离期待有距离的一次演出,一个走过场的仪式。

Claudio Abbado - Requiem00:0004:29未加入话题

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柏林爱乐乐团、瑞典广播合唱团

不过,如果从聆听时将指挥忘却,而只被平和含蓄的音乐吹拂这个角度来衡量,它仍不失为典型。

搜罗唱片的过程永远包含着未知的乐趣,而我的莫扎特安魂曲之旅该告一段落了。一直觉得听此曲,既是一趟情感之旅,又是一趟精神之旅,听完以后,头脑里有什么东西好象达成了某种飞升。

上面的文字很大程度上无异于梦呓和妄说,但我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聊表芹意。如果没有碰到这部作品,我生命里聆听它的那些时间肯定是虚度的。让我们记住这几个指挥家的录音吧——弗里乔依、谢尔辛、伯姆、卡拉扬、伯恩斯坦和切利毕达克,这就行了。

【阅读原文聆听原版唱片】

更多魂来枫林青的下一句(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