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陈语煊名字(陈廷友简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陈语煊名字(陈廷友简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陈语煊名字(陈廷友简介)

近日,达州文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陈官煊文集》(7卷本)首发式在达州市广播电视台7楼会议室举行,这也是咱们达州“巴山作家群”创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在将近三个小时的首发式现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要数当天主角——陈官煊。因为,这套文集,汇集了他一辈子的心血,也见证了他笔耕不辍的一生。

农家小伙 成就全国青年诗人

达城人听闻陈官煊这个名字,就算从未与陈官煊见过面聊过天,但大都会表示认识,因为这个名字太熟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的人会说,陈官煊是一名诗人、作家,这个人太有才气了。如果非要认真评价一下这位老人,那么,在陈官煊身边最近的人会说,他是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人,他的一辈子用几个关键词,蹉跎、坚持、才华、成就来概括。

已是耄耋之年的陈官煊1938年出生在原达县草坝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辈几代都是靠种地为生,但他的父母却明白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句话的道理,他们节衣缩食供陈官煊读完了中专。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算是真正的高文凭了。

1956年,毕业后的陈官煊被分配到武汉铁道部勘测设计院,一年四季的东奔西走,风餐露宿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不过当时还不到二十岁的他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比起当时家里的贫困,这点苦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也正是因为那段艰苦岁月,激发起了陈官煊的创作热情。《桥工之歌》算得上是他的处女作,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他对铁路建桥工人不畏严寒酷暑,用智慧和汗水铺路架桥的敬仰之情和歌颂之意。这首诗发表在《工地生活报》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被全国权威杂志《人民文学》转载,陈官煊的名字一下传遍全国。1958年,他的第一本诗集《勘测短笛》问世,接下来几年里每一年都会出新的作品,并不断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陈官煊成了全国知名的“青年诗人”。

蹉跎岁月 辞去铁饭碗当农民

1962年,陈官煊做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辞去铁饭碗,回乡当农民,他觉得农村的广阔天地最适合他创作,他要做一个彻底的“农民诗人”。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在农村温饱才是最大的问题,所谓的精神食粮只是一种奢侈,他甚至还被当地村民误认为是犯了错误被遣返回乡,因为没人相信会有人傻到扔掉铁饭碗而回到农村来靠挣工分生活。

陈官煊不再是闻名全国的青年诗人,而是乡亲们眼中历史成分不清,本人也有问题的“陈眼镜”。他再也无法提笔创作,因为所在公社领导向各报刊杂志写信反映,陈官煊是一个“有问题”的人,他只能每天晚上在捡来的烟盒上和废纸上偷偷写作,抒发自己的情绪。他每天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了挣那点可怜的工分来养家糊口,为了家人和自己仅存的那一点自尊,他咬着牙度过那些岁月。整整十五年,他饱受了排斥、嘲讽,甚至诬告、陷害,他创作的《荒唐岁月》诗集真实反映出在那些蹉跎岁月中的真实写照。1977年,他被调入原达县文工团当编剧,正式结束了多年的噩梦,那年,他四十岁。

完成心愿 文集见证笔耕一生

生活给陈官煊带来的磨难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片段,这反而成了他奋笔疾书的创作源泉,不惑之年的年龄和不同常人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创作达到了黄金阶段。他创作的诗歌不断在《人民日报》《诗刊》《词刊》《音乐世界》等全国性的报刊杂志上刊登发表。其中一些诗歌还被谱成曲,比如《这方土》,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还有《人在远方》《乡音》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被国内一些专业演员演唱,还有《老乡见老乡》这首歌被农民歌手组合“旭日阳刚”唱红大江南北。

1999年,陈官煊跟随女儿们旅居美国,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却更加忙碌了,他每年大洋两岸来回飞,早就已经具备加入美国国籍条件的他选择了放弃,他无法割舍自己的故土情结。这几年,陈官煊创造了两个世界纪录。一个是72岁高龄后,两年之内连续创作出版2000首爱情诗歌,被英国授予扛旗世界纪录,另一个是75岁之后,一年之内创作出版1300多首儿童诗,再一次获得扛旗世界纪录。多年来,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还纳入了国家小学教材和国外一些中文教材,被国内外众多儿童熟悉喜爱。

60年从未间断的写作,他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计其数,不过有件事一直萦绕着他多年,他想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版一部自己的文集,给自己创作生涯作一个总结。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达州市委宣传部和达川区委、区 *** 的支持。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历经数月收集整理和修改,终于在6月16日这天,这套共七卷,近万首集诗歌、散文、小说、爱情诗、儿童诗歌等不同形式作品的文集隆重问世。

“这本书也算得上是我这一辈子的心血,也是我为之付出,为之坚持、为之收获的见证。”陈官煊感叹说道。

更多陈语煊名字(陈廷友简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