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原标题:打造700平米房顶生态菜园引关注
大叔种菜自己吃不卖 邻居吃菜直接摘不收钱 现有10间房对外接待
王玉洪在打理菜地
近日,河北农村一大叔将自家房顶打造成700平米生态菜园引发关注。10月29日,当事人王玉洪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打造房顶菜园,建房时就把承重、防水和排水问题考虑进去了。“现在猪肉、鸡肉、鸡蛋和菜都是自给自足。一开始我也不会种菜,就跟村里的菜农请教,别人种什么我就跟着种,边种边学,辣椒、茄子、西红柿、生菜、韭菜、白菜、萝卜、豆角、玉米等都种。这些菜不卖,都是自家吃,吃不完的可以送亲戚朋友,喂鸡喂猪,也不浪费。”王玉洪在网上晒出房顶菜园,有网友被吸引后上门吃菜,为此,王玉洪将自家库房改造成民宿,接待那些上门吃菜的客人。
55岁农村大叔
打造700平米房顶菜园引关注
今年55岁的王玉洪住在河北保定山后村,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理自己的房顶菜园,喂喂鸡喂喂猪,早晚有空的时候也做直播给网友看看他的菜园,跟网友聊聊天。这样的生活王玉洪过了三年多,是他喜欢的。
说起房顶菜园的由来,王玉洪告诉记者,他原本在大城市卖电器,以前一心都扑在生意上,又很喜欢吃垃圾食品,几年前患上了肾病,肌酐超标严重之后,他开始注重健康饮食。“我在老家有三块宅基地,我妈的、我的和我儿子的,共850平米。2018年,我们用宅基地自己建了房子,当时就想着要充分利用空间,在房顶打造个菜园种菜。”
刨除一百多平米的院子,王玉洪最后建成的房屋有700平米房顶,有的是平房有的建了两层,最后,他在房顶修建了专门种菜的水泥池,还修了花架、凉亭、玻璃暖房和鸡舍、猪舍、鸽舍,留出了过道,在比较空的地方也放了种植箱,形成了一个生态菜园。“2018年下半年,我的菜园就开始种上白菜了,2019年开始养鸡养猪养鸽子,目前有41只母鸡、1只公鸡和四五十只鸽子、两头猪,都是养来自己吃的。公鸡已经吃了3只了,原来有4只,猪也杀过好几次了,一般是过年前杀猪,过完年再买小猪崽回来养,母鸡下的蛋也会孵小鸡继续养。”
建房时考虑过房顶菜园的
承重、防水和排水问题
把菜园从平地挪上屋顶要考虑的问题不少,王玉洪说,当时他自己也查了很多资料,考虑怎么解决房顶的承重问题、防水和排水问题。“当时找了建筑施工队我也跟他们说了我要在房顶上种菜,建房时钢筋混凝土框架都加粗加密了,还加了暗梁,防水用的是两层油毡外加五厘米的水泥保护层,排水也都没问题,我还建了三个化粪池,收集人畜粪便,经过发酵沉淀处理后把这些肥水用来浇菜。”
王玉洪平时就住在二楼,推门出来就是菜园,有网友担心其养鸡养猪会又吵又臭。对此,王玉洪表示,其实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养鸭,“母鸡下蛋就会咯咯叫,公鸡还会打鸣,但在农村这种声音很正常,不算吵,这就是乡村生活。我在鸡舍猪舍里填了田园土,比如动物的粪便也会用田园土埋上,算是堆肥,猪舍和鸡舍堆的粪土越来越多了,每年元宵节后我会清理一次,把这些粪土清出来种菜用,给猪舍鸡舍又铺上新的土。这样处理后其实猪舍鸡舍都很干净,不会臭,有一点味道也是能接受的。”
有网友被房顶菜园吸引后
上门吃菜
有了这个菜园后,王玉洪喜欢上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干脆全心侍弄菜园,把生意交给儿子。“一开始我也不会种菜,但村里很多人都种菜,我就跟村里的菜农学,人家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我也跟着种,一边种一边学,慢慢地就会了。现在就根据时令和自己的喜好种菜,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玉米、生菜、韭菜、香菜、萝卜、白菜、豆角等,都是自己吃,不卖,邻居谁家想吃点菜也会直接来我这儿摘,不收钱。吃不完的时候,也送给亲戚朋友,用来喂鸡喂猪,甚至番薯叶和一些菜秧子我还用来堆肥,都不浪费。冬天天气冷了,露天的菜园子我就不种菜了,在玻璃暖房里种,暖房长8米、宽3.4米,基本上种的菜也够自家吃。”
王玉洪告诉记者,2020年,他把房顶菜园的视频传到网上,没想到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还有不少网友过来吃他自己种的菜,后来他把原本囤货的库房改造成了民宿接客。“一开始就有一些退休的大城市网友看了我的视频说想吃我种的菜,过来后也不想住旅馆还住我家。当时有个老太过来,我和老伴还让出房子打地铺呢。”
2021年改建后,王玉洪现在有10间房可以对外接客。“大多是看到我的菜园被吸引过来后又介绍朋友过来的。我这里也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来的人就按人头收费,一人100元住一天一宿,除了酒水、肉和厨师我不提供,可以在这里自己采摘、做饭吃,米、面、油、蛋都有,也有厨房。不会做饭的我可以找村里人帮他们做,只要给人家工钱就行,一顿几十元。”
目前,王玉洪的短视频账号有38万粉丝,大家叫他“房顶哥”,平时,除了种菜、直播,也有不少网友请教他如何种菜,他也很乐意教。“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这个菜园就跟花园一样,相当于我就住在花园里,环境很好,我平时浇水摘菜也都很方便,菜都是现摘现吃,都是绿色蔬菜。有了这个菜园,我基本上能自给自足,需要买的东西很少,直播、做民宿也能赚些零花钱。”(记者 戴幼卿)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