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主笔:双儿】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歌唱家朱逢博的声音一响起,就勾起了我们的回忆。
在这个特殊时期,朱逢博演唱的这首歌在网络上被重新传唱,它唱哭了无数在他乡拼搏的游子。
经典歌曲总是有这样的魅力,无论何时,都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这首《橄榄树》是华语流行乐坛的殿堂级曲目,收录在同名专辑《橄榄树》中,原唱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
朱逢博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出道以来,朱逢博演唱了1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左边李谷一,右边朱逢博)
她的音色甜美、吐字清晰,声音极具辨识度,演唱的歌曲通俗易懂,传唱度很高,《橄榄树》、《满山红叶似彩霞》、《雁南飞》、《阿里山的姑娘》等歌曲堪称经典。
朱逢博一辈子都在为艺术奉献自己,她的人生经历也像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曲子。
1.建筑系毕业转战歌坛,被誉为“东方夜莺”
朱逢博出生在山东济南,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妹子。
生得一副好模样,打小就很讨人喜欢,朱逢博的声音条件很好,小时候就爱唱歌,不过,她最初的志向是当建筑师。
朱逢博很好学,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同济大学,学习建筑,大学毕业之后,朱逢博没有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而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进了上海歌剧院,从一个学建筑的高材生变成了歌剧演员。
朱逢博在上海歌剧院工作了5年,主演了《红珊瑚》、《刘三姐》等经典的歌剧曲目。
由于工作出色,朱逢博被调到上海舞蹈学校,给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喜儿”一角当主伴唱。
由于朱逢博的声音十分独特,对角色又有自己的理解,在她的塑造之下,女主人公“喜儿”变得鲜活了起来。
朱逢博凭借在《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一炮而红,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歌唱明星。
走红之后,朱逢博登上了更高的舞台,成了中国艺术团的“台柱子”,随艺术团出国演出,享誉世界,被称为“东方的夜莺”。
在西方人的眼中,夜莺是鸟儿中“唱歌”最动听的,给朱逢博“夜莺”的称号,可见大家对于朱逢博的声音十分喜爱。
2.用一封信倒追施鸿鄂,相伴41年成佳话
事业开花,朱逢博的爱情也开了花。
在上海歌剧院工作那会儿,朱逢博与施鸿鄂相识。
朱逢博是1960年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的,施鸿鄂比她晚两年进单位。
1962年,施鸿鄂在芬兰的某个声乐比赛中拿了金奖,为国争光,回国发展。
到上海歌剧院工作的时候,施鸿鄂已经小有名气,朱逢博的歌唱事业才刚起步。
朱逢博被施鸿鄂的歌声和气质吸引,对他心生好感。不过,由于施鸿鄂是歌剧院的高人气演员,身边有不少优秀的女孩环绕,朱逢博一直没有对施鸿鄂表明心意。
唱《白毛女》出名之后,朱逢博就像是一颗明亮的星星,愈发自信,施鸿鄂也注意到了这位有着银铃般嗓音的女孩。
二人对彼此都有好感,不过都处于观望的状态,谁也没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后来,还是朱逢博先“下了手”,她给施鸿鄂写了一封信,约他见面。
朱逢博非常直接,一上来就说:“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八月一日和你结婚。”
施鸿鄂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拥抱了对面那位勇敢的女孩。
从告白到结婚,不过6天时间,朱逢博和施鸿鄂还挺时髦,搞了个“闪婚”。
支撑他俩做出“闪婚”决定的,是对音乐的共同追求,以及可以彼此陪伴一生的信念。
3.淡出歌坛培养人才,丈夫去世她独自坚强
朱逢博和施鸿鄂一牵手就是41年,让人好生羡慕。
婚后,朱逢博和施鸿鄂继续在音乐事业里燃烧自己,互相切磋,特别有意思。
他俩亦师亦友,就像是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
施鸿鄂主攻意大利美声学派传统唱法,朱逢博主攻传统民歌唱法,在施鸿鄂的指导下,朱逢博把西洋传统发声的方法和中国戏曲演唱技巧,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朱逢博为中国的现代流行乐做出了杰出贡献,开创了一代歌风。
她也培养了不少歌唱人才,她创建了上海轻音乐团。
2000年,朱逢博淡出歌坛,给年轻人让路,之后主要以声乐教学为主。
原本,朱逢博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直到施鸿鄂离世,朱逢博的生活才又一次掀起了波澜。
2008年,施鸿鄂因病去世,留下朱逢博一人,痛失至爱,朱逢博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据知情人士称,朱逢博目前和儿子儿媳住一块,安享晚年。
如今,朱逢博已经83岁了,施鸿鄂离开她已经12年,朱逢博一直把施鸿鄂放在心上,想念丈夫就听听他的歌。
朱逢博和施鸿鄂合唱的《鸽子》,就是他俩爱情故事最好的见证,浪漫、深情,余音绕梁。
【结语】
朱逢博用一封信、一句话追到了施鸿鄂,在那个年代里,本就是稀奇事,但正是朱逢博的勇敢,才有了这段佳话。
在朱逢博的大半辈子里,一半是对音乐的热爱,一半是与施鸿鄂的相濡以沫,这两样东西,都是支持朱逢博过好每一天的动力。
“爱人含着眼泪悄悄对我讲,亲爱的不管你去到什么地方,我要像鸽子一样飞到你的身旁……”
这就是属于朱逢博与施鸿鄂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