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十大元帅:罗荣桓曾是聂荣臻的下属,为何元帅排名高于聂帅?
十大元帅中,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各有各有辉煌,没有哪两个人是类似的,如朱德是三军总司令,彭德怀副之,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陈毅的部队歼敌最多, *** 作为“参谋元帅”在关键时刻多次立下大功……
但罗荣桓和聂荣臻却不一样,他们两人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出自红一军团,都是115师将领,又同为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两人的贡献和特点也非常类似,都是著名的政工元帅,同时也是根据地建设大师!
两人革命生涯早期,聂荣臻曾是罗荣桓的上司,地位长期高于罗帅。
三大起义之前,聂荣臻已经是军界的知名人物,他曾是黄埔军校教官,很多后来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神级人物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叫声“先生”,那时的罗荣桓还只是一名学生。
从十大元帅的资历和背景在看,罗荣桓无疑都是最浅的那个。
1927年,25岁的罗荣桓追随 *** 参加了秋收起义,是军中一名基层干部——特务连党代表;而在此之前,聂荣臻则作为南昌起义的军委书记,负责筹划起义,成功策划敌军两个团加入起义部队,后任第11军党代表。
可以说,那时的聂荣臻职位远在罗荣桓之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都进入中央苏区。所不同的是,罗荣桓一直和 *** 、朱德等人战斗,他是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而聂荣臻则由上海辗转来到瑞金。
当时的聂荣臻身居高位,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和红一军团政委等职。红一军团是当时中央苏区的绝对主力之一,实力更在彭德怀和滕代远(滕代远后来由杨尚昆代替)领导的红三军团之上。
和聂荣臻不一样,罗荣桓并非空降干部,他是跟随红军一路从井冈山打到瑞金的,短短数年,他从一个基层干部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经历了营党代表、纵队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最后做到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和政委聂荣臻同为军团高级干部。
但此时,罗荣桓的地位仍在聂荣臻之下。政治部主任是政委的助手,如果说政委是头脑的话,那政治部主任就是手足,政委是兵团级将领,政治部主任只能算是准兵团级。
时间来到抗日战争,当年红一军团的“铁三角”再次聚首,101,聂荣臻,还有罗荣桓。
这一次罗荣桓拉近了和聂荣臻的距离。
在八路军115师中,聂荣臻的职务是副师长,罗荣桓担任政训处主任,那时八路军还没有政委一职。
两个月后,聂荣臻改任政委,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春,101受伤离任之后,聂荣臻率独立团为骨干的2000多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了著名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华北是日军最为猖獗的地区,敌军势力也最大,聂荣臻能够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无中生有”创建晋察冀根据地,足见他的胆识、魄力还有惊人的顽强。
在所有抗日根据地中,晋察冀的名声最大,也有很多传奇故事,特别是白求恩的事迹就发生在了晋察冀,经过 *** 的《纪念白求恩》,这个故事更是变得家喻户晓。
在聂荣臻开创晋察冀根据地的时候,已经担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则率部开赴山东。
山东的情况比较复杂,这里既有日军的势力,也有 *** 的军队。之前已经有不少我军将领在山东工作,包括著名的徐向前、郭洪涛、黎玉和朱瑞等,这都是军中的精英人物,但最终山东的局面是罗荣桓打开的,他用了数年时候,协调各种关系,调配不同资源,终于把山东建设成为一个最富庶、兵源最广的抗日根据地。
如果说所有抗日根据地中,晋察冀是名声最大的,那山东根据地就是质量最优的。
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和罗荣桓都大放异彩,他们创建的根据地各有所长,都对后世的战争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相比之下,山东的影响更大,毕竟后来的东北野战军的一半、华东野战军的三分之一,都是山东军区提供的兵源!
这个阶段,罗荣桓在军中的地位和聂荣臻已经相差无几,但并未实现反超。
罗荣桓排名高过聂荣臻是在解放战争。
事实上,聂荣臻和罗荣桓在115师分手之后,见面的机会几乎没有,毕竟一个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大山里,另一个远在苍莽沂蒙山中。
进入解放战争之后,罗、聂二人继续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已经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的罗荣桓奉命率领山东精锐六万人进入山海关,成为东北野战军(前身是东北人民自治军和东北民主联军,因为多次更名,为叙述方便,以东北野战军呼之,简称东野)最初的基本班底,再加上黄克诚带来的新四军第三师的三万多人,以及各地来援的部队,东野最初11万人,罗荣桓的队伍占了大半。
而山东军区留在原地的部队则和陈毅的新四军组合成山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后来又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所以说,罗荣桓的山东军区为华东野战军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绝非妄言。
罗荣桓在山东已经成就了自己“爆兵”大师的美名,三年时间山东军区拥兵近五十万(包括正规军及各级民兵),成为各战略大区之冠,但进入东北之后,他的“爆兵”才真正成为传奇。
当时的东北是真空地带,我军没有根据地、没有后勤基地、没有百姓支持,更没有兵源,真是困难重重。敌军则接收了苏军撤退时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和物资,又占据铁路和公路交通干线,机动能力远优于我军。打了几仗,101先胜后败,被杜聿明追着后脚跟一路撵过松花江,再退就进苏联了。
这时罗荣桓面临极大的困难,虽然重新把战略重心放回农村之后,有了一些根据地,也进行了土改,动员了农村一些青壮年参军,但这些人不同于革命老区的新兵,革命老区的新兵一般都当过民兵,有觉悟,有基本军事素养,心理素质也过硬——东北地区的新兵一上战场就麻爪,听到敌人的重机枪“通通通”扫射,立马崩溃,甚至有在战场上投降敌军的。
对此,罗荣桓想了很久,最终上报了“二线兵团”的规划。
所谓二线兵团,就是把新兵先编入二线兵团进行实战演练,由经验丰富的老兵进行传帮带,特别是在实战演习、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上进行强化训练,等训练合格之后,再充实到一线兵团进行真刀真枪的战争。
罗荣桓的“二线兵团”规划实际就是以练代战、以战养练。
短短几个月的时候,罗荣桓募集和训练超过150个团的兵力投入战场,东野之所以在东北战场由弱到强、由被动到主动,罗荣桓居功至伟!
我军刚进东北的时候,七拼八凑也不过才11万人,等东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的时候,林罗刘手下已经有百万大军,短短三年时间增兵百万,罗荣桓是第一功劳!
与此同时,聂荣臻也在华北与强敌对峙。
聂荣臻的华北军区是由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合并而成的,晋冀鲁豫原本由刘伯承和 *** 开创,但他们要执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因此军区几乎全部精锐都随刘邓走了,剩下的多是民兵为主的非正规军,这支队伍就交由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带,徐向前之前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不过徐向前的精力都放在山西,山西的情况相对独立于华北,基本就是一个战略大区。徐向前的能力,应付阎锡山的区区30万晋绥军不是问题,因此也不必让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过多操心。
让聂荣臻操心的是傅作义。
傅作义是解放战争中最能打的 *** 将领,水平不比战神白崇禧差。这两个人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给我军带来了严重损失。
聂荣臻在跟傅作义交战的时候吃了不少亏空,而且在之前的裁员中用力过猛、过早,一下子裁掉了十万人,从而严重影响了华北军区的战斗能力。
傅作义打仗很狠,特别有韧性,用兵也特贼,华北军区在大同-集宁战役中战败,首府张家口不久又丢失,局面比较被动。
辽沈战役后,东野百万大军入关,和华北军区联合起来,准备进行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总前委组成,由101、罗荣桓和聂荣臻组成,101为前委书记。在总前委的排名中,罗荣桓排第二,聂荣臻第三,这是罗荣桓首次在正式排名中超过聂荣臻。
平津战役主要依靠东野打的,东野的战斗力太过强悍,重武器也带劲,一顿炮轰,29小时拿下天津——傅作义原来还以为天津能撑个把月呢!
天津一丢,傅作义乖乖坐回谈判桌前,他的老本都丢光了,没有资格再讨价还价。谈判本来就是战争的延续,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就更得不到。
平津战役胜利,北平一枪没放,和平解放,古建筑完全无损,人民没受任何惊吓,华北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解放,傅作义60万大军覆灭,胜利的根本完全可以追溯到罗荣桓的“爆兵”。
而与此同时的聂荣臻,先是把晋察冀的军队复员十万,然后又在大同-集宁战役以及张家口战役中连败,完全可以说华北军区的被动局面,一直持续到东野大军入关才得以彻底扭转。
1955年,十大元帅授衔,罗荣桓和聂荣臻都因为他们卓越的军事贡献而名列其中,只是,长期居于下属地位的罗荣桓在元帅中的排名超过了聂荣臻:罗荣桓居于陈毅之后,徐向前之前,名列第七;聂荣臻则在徐向前之后, *** 之前,排名第九。
在聂荣臻之前,也有一位曾是他的下属的将领,他就是曾在聂帅的华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如前文所说,徐向前在解放战争大放异彩,率领由民兵升级的六万部队打遍山西无对手,阎锡山30万精锐竟拿他毫无办法,最后眼睁睁看着山西全境被徐向前解放。
十大元帅排名中,徐向前名次比聂荣臻高一位。
从历史上看,红军时期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职务的重要性比聂荣臻略高一些。
当然,徐向前在元帅中的排名之所以高过聂荣臻,主要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授衔前徐向前的军职比聂荣臻高,徐向前是总参谋长,只不过他因病不能视事,由聂荣臻代行其职。
罗荣桓第七,徐向前第八,聂荣臻第九,这三位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军事家存在很多交集,研究他们的生平,学习他们的事迹,本身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