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花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所有报告之后总结出来的十个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因此,这篇文章所选取的角度,是经过慎重筛选的,是在众多矛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从1955年到1956年,正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 时期,而该文章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明确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这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文章说明,提出十大关系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主席在文章末尾说“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大关系体现了毛主席的辩证思维。在十大关系中,毛主席把国家建设的关键方面,都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首先看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在这层关系中,毛主席首先肯定了重工业的重要性。重工业依旧是投资的重点,但同时强调要更多的发展轻工业与农业。因为轻工业与农业可以使基础更加的稳定,先确保稳定性,活下来,再寻求发展。重工业是发展的目的,轻工业致力于维稳,农业则代表保证劳动力。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需求是主要矛盾,影响经济的原因是次要矛盾。在这个方向下,发展重工业是主要矛盾,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是次要矛盾。但是在此时次要矛盾已成为解决主要矛盾的限制因素。因此,此时要抽出一部分精力来解决次要矛盾。这样,才能以轻养重,更好更快地发展重工业。而且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重工业的发展更为稳固。
在讲清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之后,就全国的均衡发展,说明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的工业,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大部分都在沿海,只有一小部分在内地。应该平衡发展内地和沿海。但是,因为要发展内地而放弃沿海地区已经存在的优势,这是不对的。废除一切的改革,虽然见效快,但是成本太大。用力过猛,反而要花时间去补。所以为了均衡发展,要先逐步转型,既发挥过去的优势,也要弥补弱势环节上的不足,即利用沿海的优势为内地发展积累经验和财富。
紧接着,毛主席指出第三大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要是真的想要,十分想要原子弹,你就少花些军费,多发展经济。如果不是十分想要,你就按照老章程办”。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要想发展国防,就需要先发展经济。而裁军也需要逐步办,分层次办,不可一步到位。在这里,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制约因素,国防建设是被制约因素。所以应先发展制约因素,制约因素发展好了,才有空间去容纳受制约因素。
以上是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关系。
以人为本,毛主席十大关系中的第四大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个人认为这是十大关系中最为精彩的一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到底要如何协调。三者互相的关系都要搞好,不能有偏私,必须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三个方面。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三层次结构,三者的增长比例要一致,如果某一层次发展太多或太少,整个体系就会失重,以致坍塌。中央要给工厂放权,充分调动工厂的多样性和积极性。从原则上,是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关系,是一种与统一性相关联的独立性。先统一,统一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再鼓励独立性。集体带路,带到一定程度之后让各个内部集团自然发展。总之,三者都必须兼顾,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第五大关系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的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但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这种特殊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加强全国统一所必要的特殊。在强调解决这一矛盾统一体,又突出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原则。总之,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强调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发扬中央和地方积极性。
以上是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关系。
接着便是涉及政治生活方面的四大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应分清楚优劣势的内属和内在联系。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各民族交融历史悠久。我们应促进融合。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关于党和非党关系,毛主席的主张是一向明确的。认为几个党要比一个党要好,今后也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站在积极的态度上,不作为也是一种反对派。但是到底谁是站在反对派立场上,这件事很难确定。我们不能只想着消灭他们,要想着把他们争取过来,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不可把自己与所有“非我族类”隔绝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处理革命反革命的关系上,要求是先严后宽。反革命是有害因素,一定要消灭,能争取的争取,不能争取的一定要消灭。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做事不可从头到尾都强势。前期强势,到了中期要缓解强势的程度。一直强势下去,不反的都要被逼反了。所以要先严后宽。就像兵法上所说的围城必缺。
是非关系上,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对于犯了错误的人,要帮助他们,光看是不够的,还要帮。而且要给人家改错的空间和余地,这样就把人争取过来了
涉及思想文化方面有一大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出了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学习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客观批判。接一下并进一步提出并确立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
如果你真的想要发展某项事业,就不要忽视它的支撑事业。这是《论十大关系》中谈的最多的一个观点。
《论十大关系》中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毛主席处理问题的一贯方式。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找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再进行解决。调查不够不摆立场,准备不足不动手。
文章最大特点便是充满了辩证思想,针对不同关系,即描述了其劣势一面,也描述了其有利一面;即描述了眼前矛盾关系,也描述了远期的前瞻性判断,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充分的论述。整个文章全面客观,逻辑清晰,说服力强,具有卓越的指导意义。而最重要的是,对各种关系的描述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总之,《论十大关系》是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 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为 *** 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它是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