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Sir有两条,交了10年以上的酒友。
一直觉得他俩酷,可一直没理由介绍你们认识。
仁科、阿茂——五条人。
直到他们火到现在这样,综艺、媒体、演出、时尚杂志……眼看就是电影圈。
说起来也真是魔幻。
两位街头走鬼出身的穷音乐人,一个毫无旅游热搜气质的广东小城市海丰,居然都在今夏成了热搜……“娱乐至死”此言诚不欺我。
其实Sir一直有理由聊他们。
因为电影。
他们是音乐人,但酒后聊起电影,口味屡屡和Sir撞车。
比如青年时都看《水牛城66》,一部毛病很多的独立电影,但也是陪伴了20岁的仁科、阿茂和Sir的小众好片。
喜欢它,不是冲着所谓“艺术价值”,只是相似而诚实的青年成长心路。
因为五条人,媒体给了这部小片一个机会。
也是一贯只能锦上添花的娱圈媒圈,给了小众艺术家一个机会。
他们的片单,有空Sir也想专门拉一个。
比如《没有过去的男人》《热天午后》《燕尾蝶》《死亡诗社》《南方车站的聚会》……当然也会有《水牛城66》。
因为在Sir眼里,重要的不是他们红了紫了,你才该知道他们——那只是社交时代的某种焦虑陋习。
而是。
认识了这两条友,你或许会活得更有方向,更有滋味。
说这么多,今天到底有没有料?
有。
还是,五条人最新猛料。
上图。
Wo,这是拍《重庆森林》?
再来。
Yo,这是拍《布达佩斯大饭店》?
不忙。
五条人是潮,但粉五条人请勿肤浅。
在抛出更多料前,Sir想先带你理解他们的本质——
和做编剧、写文学脚本的作者一样。
这两条人的本质秘密也是:
很。会。说。故。事。
《乐夏》最后一集的张亚东说得很兴奋。
而十一年前的《南方周末》,更早就发觉这两条人的核心属性。
“‘五条人’在其首张专辑《县城记》里舒展了原汁原味的乡野中国,在音乐日趋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它无异于“盛世中国”的音乐风景画,它所富含的原创性彰显了音乐的终极意义——吟咏脚下的土地与人。”
△ 《南方周末》2009年度“致敬音乐”颁奖词
所以,如此进入五条人才合理——
他们的歌,从小地方海丰的故事说起,说到了大广东甚至更远。
从海丰话到其他广东方言,眼下还渐渐染指其他的汉语普通话地区。
歌里一贯记录草根与小人物的真实故事,偏偏又有着被两人严格追求的虚构文学语境。
做“人设”,三两句就能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李阿伯还给我聊起他的家庭
他说他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在家务农,他不成器啊好 ***
经常去赌“暗宝”
有的时候还要跟那群妇女赌骰子
不成器啊
小儿子在广州读大学
他差不多要毕业了
将来是得依靠他的了
△ 《李阿伯》
讲故事,都是生活细节,充满了生动画面感。
《曹操你别怕》这首歌,说的是广东乡村搭台唱戏,因为一点小矛盾,前后台打成一片。一个小场景,几句白描,重叠了戏剧与现实。
喊来喊去 吼这吼那 骂爹骂娘 又跺脚荡手
十多个人 比脚比手喊道:你们敢来我乡里踏我的田 Pu母啊 嗬
阿兄这个时候 畏畏缩缩 拎着拖鞋 躲在后面
而他阿弟 慌慌张张 擦了 *** 抓着皮带 汹汹来喊
阿兄 你别怕 我在这 我在这 我在这
阿兄 你别怕 我在这 我在这 我在这
△ 《曹操你别怕》
如果你熟他们,你肯定听过更短的故事,比如只有四句词的《陈先生》。
或者更长更完整的,比如《热带》——
故事里的一个亡命徒,中过彩票,欠过高利贷,从一个普通社会人成了罪犯,成了抢劫犯、杀手和偷渡客……然后。
居然在泰国开了中餐馆,成了个会说“萨瓦迪卡”的小生意人……最后,被人民警察抓获。
你问是真是假?
问出这种问题,取决于你到底是影迷,还是个只把电影当爆米花的外行人。
别问,问就是“真的”。
以现实为基础虚构的故事,从来都是假的,也从来都是真的。
就像Sir和他们都喜欢的美剧《冰血暴》。
每一集开头都有一句——“本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件”。
放在华语作品中也有类似操作吧?比如贾樟柯《天注定》,或者宁浩《疯狂的石头》。
都是虚构的人物,李阿伯或者马小军,但也都是千百种生活的原型。
说到底,共同点是什么?
其实就是他们的logo——塑料袋。
你可能发现了,从贾樟柯到宁浩,再到五条人,他们爱说的故事里,其实都有一股塑料味儿。
有好心人会为此贴金,整点“国际化”,比如:
△ 图源:B站up主“东林君不说假话”
但Sir觉得,其实没什么鸟意义。
塑料袋是艺术,但更是被时代养成的,被国人因循体验的最熟悉的现实。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它漂浮在70后到90后、北漂沪漂广漂的头顶,它就是一代代穷青年,或奋斗或打拼的生活原样。
如果你说这是艺术,那太多人可以说,Who cares。
所以,塑料袋只是Sir和你曾经或现在的生活象征,它被风吹着、飘着,但它其实一点也不飘,它就是地气。
而五条人如果真的,将这种故事搬上银幕。
它就可以是阿珍与阿强的爱情片,但你一定会看到背后的城中村。
也可以是古代的匈奴王穿越到现代城市的魔幻片,但你一定会看到繁华图景中的烂尾楼。
还可以是汕尾穷青年去了澳洲的公路片,但带回的“问题”,绝不是什么北京爱上西雅图。
Sir很期待五条人的电影宇宙,因为这“宇宙”里洋溢的塑料味儿,可能会比很多时尚潮流更真实。
但仔细想想,这影像宇宙早于10年前就开始了。
因为这十年来,他们的MV影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发育着。
最早一条MV,最穷。
但里面已经有“塑料袋”——
他们的本地好友,“区区500元先生”,拿着摄像机在海丰街边一镜到底地拍着。
好像什么都没拍,又好像什么都拍下了。
Sir向上帝保证,视角绝不高大上,画质绝不精致有品。
但配上歌,Sir也向安东尼奥尼保证。
这就是最忠实于歌曲和时代的MV。
“十年水流东啊
十年水流西
流晚几年行不行啊?
鬼才知道咧
旧年的番薯不比
今年的芋头呀
……
楼价四散飞”
画面里,一个个不紧不慢的行人,像街边漂浮的塑料袋。
人流和水流的意象重叠着,恍恍惚惚让你feel到人生的十年又十年,其中的变化、荒诞与相似。
在MV最后一分钟,一辆贴着可口可乐广告的破三轮开过,阿茂提着红色的塑料袋跟老板搭讪……
然后上车,融化于街景之中。
很地气,很粗糙。
但你别以为塑料味只能粗糙。
再往后,他们又升级——
开始把塑料味,玩出荒诞的浓郁色调。
《像将军那样喝酒》MV,镜头、打光和重影,都很随性迷幻。
Sir把它分成三段看。
第一段,老电影的画幅和色调。
两条人穿着白字戏的戏服,围着八仙桌,像“将军”一样聊天。
拎着酒瓶到树上喝,叫巣饮;藏在谷堆里探头喝,叫龟饮;戴着枷锁游街喝,叫囚饮……推杯换盏、半梦半醒。
第二段,画幅回归正常。
时空回到演出现场,“将军”冲上了舞台,成了狂野的歌手。
这里镜头更加肆意晃动,五颜六色的打光,刻意制造的重影,让酒鬼的梦更具虚感。
最后一段,“将军”转战街头。
几个定格和镜头跳接,戏服被一件件脱下,“将军”成了街上游荡的酒鬼。
呕吐后,抢一辆摩托车疾驰而去。画面逐渐缩成一点,又在下一镜头徐徐展开——
原来。
酒鬼睡了又醒,一切只是一场梦,梦醒一切如常。
没了音乐,没了故事,桌边端坐的人,就只是穿着戏服的普通人。
你问这是干嘛,有什么意义?
有人说过,艺术,其实是一种终极关怀。
而五条人的关怀,就在歌里——
它里面唱的人,可以是任何一种(与你有关的)身份,贩夫走卒、酒鬼、小姐、流浪汉……
而任何小人物身份,难道就不值得被讲述?
和将军、国王、富豪一样,“他们”,都值得成为故事。
如果你嫌不够,往下看。
五条人的影像,还在持续进化着——
《晚上好,春天小姐》,是个擦得锃亮的塑料罩子。
说它锃亮,因为它画面开始考究,甚至,有点王家卫了。
色彩柔和瑰丽,加上迪斯科球和彩色玻璃窗,脏兮兮的小巷也变得华丽梦幻。
人字拖low吗?
人字拖就是故事。
主角“春天小姐”,是专辑《梦幻丽莎发廊》里的人物设定——发廊小妹。
这首歌,描述了她忙碌的一晚上。
去烟店买烟,等待,和各色男人跳舞——
大腹便便的肥腻官员,浑身夸张撞色的金色假发青年,穿花衬衫的典型广东麻甩佬。
男人离去,聚光灯收起,春天小姐剩下一身疲惫和寂寥。
人来人往,她没得到任何爱。
MV用了很多大特写,来表现春天小姐的美,她的笑唇、吐出的烟、覆着男人手的腰,越热烈,越寂寞。
笑是假笑,烟是劣烟,手的主人只是个过客。
哦对,别忘记两条人。
他们的演技,在这条MV一改轻松戏谑,反而开始正经深沉。
阿茂吹着口哨,眉眼忧郁。
额上的汗珠和耳旁流转的灯光,城中村的小巷,被他走出了十里洋场的虚脱感。
这演技不是Sir为朋友吹水。
你看网友怎么说。
好了。
十年倏忽已过。
到了2020的今年。
前面说的猛料,现在Sir可以细细为你打开——
前面曝光的,是两条人最新主演的微电影。
有名有姓有主题,叫《叁佰秒》。
虽然不是他们自己编的故事,但五条粉必能一快朵颐。
色调、音乐、抽帧,都是大片质感。
女主角明显也升级。
竟然是……
文淇妹妹。
△ 新生代实力小花,不用多介绍吧?
说卡司没意思。
咱说剧情……哈哈,这满满的塑料味儿:
仁科爱上一个来小卖部充电的女孩,用各种方式想引起她的注意。
别说抄张国荣,只能说是“戏仿”和改编——因为仁科的手段太拙劣,连阿茂都看得牙酸。
终于,仁科为女生打开汽水瓶,满以为关系可以近一小步。
可姑娘手机已经充好电……马上就要走。
这爱情有戏吗?
还是茫茫都市里,又一个塑料味的迷梦?
你自己看。
这应该不算五条人正经作品,但却和他们的气质高度吻合。
再往下,它还会致敬多个影史经典。
比如前面给你看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人家的正经片名叫《一加餐厅指南》。
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个性在于“强迫症”,近乎偏执的构图,独特的色彩运用,甚至镜头里的人物都匀速运动……
五条人这场戏,也很偏执。
人物位置、窗户、壁灯……甚至仁科和阿茂桌前的餐具,都是对称构图。
但又不是完全对称,比如文淇面前的餐具,不是两套或摆中间,而是和谐地堆在一边。
因为即使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也不是所有都对称,还得兼具视觉美感。
下一个《还撑得住》更复杂。
致敬昆汀的《杀死比尔》。
继续。
这个开后备箱的画面,致敬昆汀的《落水狗》。
这一幕,你熟的。
鲜血浇花……
没错,换成了棉花就是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
微电影的细致,连文化背景都顾及到——
《姜戈》背景是美国南方种植园,所以才是棉花。
可微电影是现代背景,白玫瑰象征爱情或纯洁的含义,更容易被现代人感知其中的毁灭感。
行了Sir不啰嗦,想看的,慢慢欣赏。
要我说,值得看好几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