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楚天都市报9月12日讯(记者陈倩 通讯员余燕)9月12日上午,省妇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汉举行“弘扬好家风 建设好家庭”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荆楚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周安秀等30户家庭当选今年“荆楚最美家庭”。
揭晓仪式现场,4户“荆楚最美家庭”代表展示了不同的家风故事。恩施的周安秀讲述了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周家院子崇文重教、坚守正道、代代相传的故事。省直的董毅、方敏夫妇真懂对方、接力 *** ,用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选择,对爱国爱家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黄冈的吕锐玲与丈夫都是科技工作者,对公婆悉心照料、对彼此理解扶持,谱写了孝老爱亲、携手并进的家庭协奏曲。武汉的王妙珍40多年,始终得到丈夫的鼓励支持,创办老年公寓,义务收养五保老人,为他们养老送终,成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文化在新时代的践行者。
2019年荆楚最美家庭
郭睿家庭
夫唱妇随,培育“五心”情怀
言传身教,打造“四字”家风
郭睿和妻子王向葵结婚后,力争做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夫妻。夫妻俩在工作之余,一起学习法学、文学、国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专业内容。夫妻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与孩子一道,用“五心”( 爱心、真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着力培养孩子阳光的性格、善良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底色行得稳,立好人生坐标走得远,共同传承“孝善勤和”的四字家风。为了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他们以身作则,共同学习,夫妻均获得经济法学研究生 *** 书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共同出版了《因为爱情》等6部长篇小说(纪实文集),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们引导孩子上小学开始学习料理家务,节假日经常看望两边老人;引导孩子用零用钱和稿费,救助失学儿童,帮助单亲家庭同学;引导孩子参加全国全省系列学科竞赛获得多种奖项,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市三好学生,高中二年级加入中国 *** ,高中毕业前夕,出版了24万字的散文集《鸟有自己的天堂》,高考后考取新加坡全额奖学金就读南洋理工大学本硕博连读;引导孩子与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
董毅家庭
情系天路,携手 *** 接力赛
医者仁心,默默献血二十年
2008年,董毅离开妻子和襁褓中的30多天的女儿,毅然报名 *** ;10年后,在科室发出 *** 通知不到一小时,妻子方敏看到后第一时间便报了名,2018年7月,方敏泪别一双儿女和年迈多病的父母,继丈夫之后登上海拔3700米的 *** 山南。促使他们夫妻接力 *** 的动力是“ *** 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听从党的召唤”。董毅是有23年党龄的党员,回汉后,董毅常常跟方敏聊起 *** 的故事和感受,那里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迫切需求,那里百姓的淳朴,那里的医护朋友。“不去,后悔一辈子。”“我也要参加 *** ”,10年后儿子才两岁,方敏也报名 *** 。方敏说,她对山南这片陌生的土地无比地亲近又好奇。2018年,她终于踏上了 *** 的征途,“没有豪言壮语,从不张扬表现,他们是平凡岗位中真正的好医生”,这是妇科主任王燕和科室同事对夫妻俩的一致评价,和声细语、笑容纯净,不管是科室同事还是病人,董毅和方敏带给人的感受都是如沐春风。帮助患者重回健康,夫妻两人都是病人传颂的口碑医生。从事医疗行业多年,夫妻俩深知生命的脆弱和无力,他们坚持义务献血20多年,累计献血逾万毫升,但这不平凡的举动若不是偶然被同事撞见,可能至今仍无人知晓,没有功利心、不求赞美,一袋袋鲜红的血液,传递着这质朴的一家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和爱。
郭广芬家庭
爱岗敬业,夫妻携手创佳绩
向善向上,家国情怀有传承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二孩家庭。郭广芬是湖北省气象局预报员,丈夫庄力伟是武汉市政施工监理,育有一双儿女,其父长年与他们共同生活。这个五口之家以家国情怀为纽带,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讲孝心、乐奉献。工作上,郭广芬承担着长江流域、湖北省旱涝、冷暖气候预测的重任。她承担的每年汛期预测都是 *** 决策水库调度的重要依据,撰写的多篇决策服务材料获得省委省 *** 领导批示。郭广芬多次获 “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局直机关优秀 *** 员”、“湖北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湖北省气象服务标兵”、和“湖北省气象科技人才——杰出青年奖”。庄力伟多次获得武汉市市政金奖、银奖,项目组多次被评为优秀项目监理部,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项目监理。生活上,为了使儿女能健康成长,初为人母的郭广芬努力学习各种育儿经验,一方面用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另一方面用爱陪伴孩子长大。郭广芬和老公两个人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率先垂范,为儿女做出榜样。注重读书,尤其是国学方面,从小就坚持亲子共读,每天和孩子背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读物。儿子刚两岁,正是咿呀学语的时候,也已经会背四五首唐诗了。他们还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学会做事,保持一颗善良阳光的心,健康快乐地长大。
肖秧家庭
尽善尽美,工作力求无可挑剔
有情有义,相守才是最美承诺
肖秧的家庭是一个孝老爱亲、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肖秧的家庭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秉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家训,用一家人勤奋耕耘、朴实无华、风雨同舟诠释着平凡而伟大的家庭之美。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就是肖秧的真实写照。肖秧198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省总工会机关、财政、基建、职工服务中心等账户的会计工作,业务能力优秀,工作态度端正。先后被评为“2019年省直部门先进个人”,“2019年优秀 *** 员”。肖秧一家堪称和谐家庭的典范,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出行的照片,夫妻俩对双方的老人尊敬关爱有加,悉心照料,尽责尽孝,从无怨言。他们的女儿在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从小便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也懂得严于律己、目标明确。现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就读。肖秧家庭夫妻关系和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2018年,肖秧的丈夫高空作业时不慎从7米高空坠落,导致右腿和膝盖多处粉碎性骨折,造成脑部、肺部脂肪栓塞。事故发生之后,肖秧家庭面对困难、能够风雨同舟,不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坚韧与乐观为身边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童秋华家庭
不屈服不放弃,相夫教子,苦中作乐
有梦想有担当,顽强拼搏,勤俭持家
身残志坚,不畏艰辛一家育成两硕士。童秋华,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冯铺村人,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婚后与丈夫生下汪难喜、汪难聪两个儿子,一家人虽然生活艰苦倒也充满欢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丈夫在修葺自家房屋时不慎从屋顶掉落,摔成残疾失去劳动力,全家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童秋华身上。虽然日子很穷苦,但是童秋华依然坚强地撑起这个家,不让孩子辍学。尽管夫妻俩都残疾了,也没有什么手艺,但是她们不等不靠、凭着勤劳和毅力,风里雨里摆摊维持生计。她们起早贪黑什么都贩卖,绿豆汤、豆浆、绿豆丸子、莲蓬米……,什么季节什么东西好卖就卖什么,夫妻两人每天凌晨起床为出摊作准备,天蒙蒙亮,童秋华就开着三轮车去菜场摆摊,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贫困家的孩子早当家, 童秋华的两个儿子都特别懂事, 特别优秀,他们知道父母的艰辛,父母的付出,也曾想过放弃学业回家帮助父母承担家庭的重担。可是父母却总是教育他们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努力读书,学习知识,学习本领。大儿子汪难喜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毕业,目前就业于武汉市协和医院,二儿子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目前在读研二。每次跟人谈起自己的两个儿子,童秋华都特别地骄傲,她说虽然家里苦,但是她从来都不灰心,将来总会有改善的一天。
夏清良家庭
琴心剑胆,解难济困抒大爱
冷面柔情,默默奉献有真情
“民警爸爸”夏清良一家关爱民族青年,维护民族团结。57岁的夏清良,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调至铁箕山派出所担任中南民族大学责任区民警。
18年来,夏清良从关爱民族青年、维护民族团结的角度,引导学生互相尊重民族习惯,相互包容、和睦共处。工作中,他守护安宁。工作之余他与家人默默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十堰山区的土家族学生王涛,父亲很早过世,母亲是癌症晚期患者。从妈妈生病那天起,王涛的生活就没了着落,常常一天只吃一个馒头。因为冬天里王涛还只穿一件单衣,引起了夏清良的注意。夏清良在主动了解情况后安慰王涛,并鼓励他努力学习报答妈妈。从那时起夏清良每月给王涛300元生活费,每次塞钱给王涛时都宽慰说:“这钱是借给你的,等你以后有了再还吧!”夏清良还陆续帮助了壮族女孩黄素珍,维族小伙帕鲁克的,藏族女孩巴桑卓玛等。
妻子唐祝英因病35岁就在家病休,她说尽管过得并不宽裕,但一家人也会全力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受夏清良一家资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多达26人,资助金额达10万余元。他们还从生活、学习上多方关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除夕、大年初一,夏清良夫妇俩总会邀请学生们到家里一起过年。
范成芬家庭
相濡以沫,四十春秋不言弃
大爱无言,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街吴家湾社区的解甲苑小区里面,只要是说到汪琪祥和范成芬夫妇,总会成为街坊邻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一个一直都十分和睦,时刻都充满了活力的家庭。自从夫妻二人结婚以来,两个人相敬如宾,在共同走过的四十几个春秋岁月之中,他们没有被平淡的生活消磨掉深藏在彼此内心之中的那份热烈的感情,而是用一份真爱诠释着属于他们的相濡以沫。
范成芬与老伴汪爷爷育有两个女儿。原本,一家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本应到了享受天伦的时候,却因老伴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让范成芬的晚年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了让老伴活得体面、干净,15年里,范成芬边照顾老伴边改造各种功能性的照护产品10余种。2015年,范奶奶的两项发明:智能纸尿裤和约束手套均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范成芬的发明提高了老伴的生活质量,也让自己省心不少。在首届认知症照护师公益培训班上,范奶奶也受邀为护理员和病人家属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发明。“希望我的发明更够帮助更多生活不便的老人。”
王妙珍家庭
创业进取做公益,事业风生水起
同心协力树家风,幸福地久天长
王妙珍和丈夫唐昌明自1978年结婚以来,俩人相敬如宾,夫妻和睦,工作中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优秀 *** 员,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993年,43岁的王妙珍从国企单位改制下岗回家,凭借在国企工作的经验,勇于担当的干劲,组建创立纺织品公司。带领一群下岗的姐妹们用真诚和敬业、以创新和汗水,把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当时的纺织品行业颇有影响。作为民营企业的先进代表,她被推选为江岸区第十届,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十余年来,王妙珍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言献策,发挥着光和热。
2009年夫妻俩创办了慨念新老年公寓。他们把老人们当自己的亲人,悉心照料、义务收养五保老人,自费组织空巢老人过春节,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养老送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会安排最好的房间,免去水电杂费。为了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化精神生活,2010年夫妻二人组织老年人成立了慨念新艺术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老年人、残疾人慰问演出。2012年艺术团参加央视中老年人《 *** 梦想》大赛获多项金奖,参加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节目获得周冠军,2015年慨念新合唱团赴香港参加国际合唱节获得最高金奖。
万兰香家庭
身体力行,倡导移风易俗
志存高远,引领乡村文明
万兰香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夫妻恩爱、 儿孙满堂、婆媳和睦。她和丈夫、儿子、儿媳都是党员,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每年社区的文化活动,万兰香和儿媳雷静都会带着家人一起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
2008年、 2011 年星光村分别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倡导、监督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婚丧事宜有了承办者和监督者。为了快速推进星光村移风易俗工作,万兰香主动当起了“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新风尚”宣传员。她走东家入西家,为村民一遍又一遍地宣传婚事新办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的思想理念。
2014年村民左成患白血病,万兰香带领家人第一时间到村委会捐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村里平常有什么公益活动,他们都积极带头参加,村民有困难,他们就会力所能及地帮忙,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2018年6月, 儿媳雷静被选为蔡甸区“三风网红主播”, 她把星光村动人的“三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故事,通过她的声音,以年轻人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传播到全世界。
徐秋莲家庭
热心快肠,开展文明劝导
殚精竭虑,推广志愿服务
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 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他们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他们弘扬美德、传播文明;他们邻里团结、服务为民。他们的一举一动,不经意间把家营造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他们的一言一行,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人,深受单位、社区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徐秋莲、门连锁夫妇。
2018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在社区的鼓励下,徐秋莲夫妇带动社区几十余名退休老人组建了“徐大姐文明劝导队”,加入到城市文明建设大军当中,成为美丽的志愿者,积极劝导社区中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充分发挥了“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2018年还获得了“大冶好人”的荣誉称号。同时徐秋莲的儿子门锋以及儿媳徐媛媛也是领导同事口中“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恩爱夫妻和敬业工作能手,都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辉,同时为了让老人能够安心公益,夫妻俩人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老人分心。
朱海南家庭
平凡之家,创造爱的奇迹
危难之处,方知亲情弥珍
朱海南,是黄石市下陆区委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因为有父母弟弟妹妹的照顾,从医生宣判最多只能活半年,到现在已经奇迹般地活过了近三年。
2016年11日6日, 朱海南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 当医生告诉她顶多还能活半年时,她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刚刚读大学,年迈的父母还等着她养老送终,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
就在此时,她的父母站了出来,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一定要活下去,不要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定不要放弃,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父母还想了很多法子,给她找偏方,给她煨汤熬药,给她做好吃的。三年来,父母成了她最为坚强的后盾。父亲只要知道什么东西能抗癌防癌,就千方百计的寻求,听说红苕能抗癌,便在浠水找乡邻借了一块土地,每天往返黄石浠水,疲惫不堪的父亲却从无怨言。她的弟弟、弟媳先后花费十几万元,四处购买珍贵的药物,给予经济上的支援。妹妹在整个化疗期间对朱海南无微不至进行照顾,连自己儿子的高考都没能好好地陪伴。
治疗期间朱海南经历了11次化疗、两次腹水,两次复发,四次病危,在医生一次次放弃她,劝她回去修养的时候,是她的家人把她拉向生的希望,是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让朱海南挺过一次次痛苦的化疗。
王莹家庭
志同道合,争做环保卫士
相濡以沫,堪称模范夫妻
201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王莹和胡玉,放弃南方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投身环保事业。为专注钻研环保科研技术,胡玉放弃公职加入汉江师范学院成为一名教师,承担了南水北调入库支流治理科研项目,撰写的《南水北调入库支流不达标成因分析报告》得到地方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带领大学生发起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民间河长计划”和“小手拉大手”儿童生态教育项目,荣获省市级微公益等各类大赛多项奖励,年均组织开展大型公益环保活动10余场。发起土城中学公益扶贫励志奖学金。王莹,在市生态环境局尽职尽责。
夫妻二人工作是环保, 生活谈环保, 教育孩子也是环保。夫妻二人每天像照镜子一样,提醒彼此保持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为了生态环保事业不懈努力。2014年和2016年,夫妻二人分别被授予十堰市第二届、第四届“环保卫士”称号。
乐衡秀家庭
扎根大山,不负韶华,一辈子无怨无悔
守望生命,治病救人,两代人同心同德
一家两代人三名医生,扎根山区悬壶济世。 1986年,还是恋人的乐衡秀和邱敬国就响应国家建设山区的号召,踏进了保康。因为条件艰苦和生活习惯差异,与他们同去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却坚持了33年,成了当地的名医。
2011年,在家人的支持下, 乐衡秀远赴非洲支援当地的医疗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冒着被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每天至少做4台手术。在一次手术过程中,她的手指被划破,在吃抗艾药物的情况下,乐衡秀依然选择坚守。2013年1月,乐衡秀罹患乳腺癌,至此她才含泪离开了非洲。
在丈夫和儿子的鼓励和陪伴下, 乐衡秀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乐衡秀,争相推介她的感人事迹,她也因此入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正式候选人。
2013年8月,乐衡秀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国家主席 *** 的亲切接见。当医学专业的儿子邱乐可以优先在襄阳市五家大医院中任意挑选一家任职时,邱乐却说:“保康的大山栽培了我的父母,更养育了我,我要像父母那样为大山为国家建设奉献我的一生。”
郭大荣家庭
眼盲心亮,牵手同奔致富之路
身残志坚,相扶共写人生传奇
郭大荣,不等不靠不要,2016年和妻子黎荣梅主动向村干部要求从贫困户出列。这个盲人汉子,凭着一股倔劲,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每年纯收入10万元,更是将本村的贫困户请到自己家务农,仅每年支付劳务费就达8万多元。
20年前,郭大荣因为一场意外事故,成了盲人。为治病,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绝望中,他想自杀。是妻子说:这辈子我只认定你,这一生我都是你的眼睛。因为妻子的爱,因为对家庭的责任,郭大荣站了起来,他学养猪,从1头到40多头,学种烟叶,从一亩到80多亩,眼盲的他依然是能手。在郭大荣一家的感召下,周围的贫困户也纷纷鼓起斗志,加入到勤劳致富的行列中来。
潇洒在于心境, 在于意境, 在于处境, 不在于高矮胖瘦, 健全与否。郭大荣这个残疾人当中的硬汉子,以富强为目标,以责任为动力,以诚信为立足之本,以友善为活力源泉,活出了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是新时代的模范、标杆。
蒋琦家庭
签协议偿夙愿,不愧军人后代
捐器官献厚礼,彰显医者仁心
2018年7月1日,蒋琦家族中11口人,共同签订了器官捐赠协议,这是一个军人家庭、党员家庭向建党97周年的特殊献礼。“我想应该是我们这个家族为民的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吧。”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蒋琦的外公是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军医,他一生践行感念党恩,践行“医者仁心”的承诺。蒋琦的父亲从医几十年,加入首批 *** 医疗队,创建了琼结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和心电图室。1999年,蒋琦又主动参加湖北省援非队伍赶赴阿尔及利亚,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家族中其他人,有1年365天参加汉江义务救援的,有退伍军人一直坚持做公益的。在父母和家人的影响下,蒋琦13岁的儿子也自愿加入到器官捐献的队伍中来,蒋家人:“讲奉献、为社会”的好家风正在一代代地传承。
易从梅家庭
厄运连连,弱肩撑起全家希望
铁骨铮铮,大爱赢得“中国好人”
易从梅, 远安县鸣凤镇北门村村民。 20年前,丈夫患上渐冻症,14年后,女儿因同样的病症在婚后溺水身亡,还未从丧女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在广州工作的22岁的儿子甘宏铭也查出患上了渐冻症。20年来,面对生活的不幸,易从梅用坚强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瘦弱双肩扛起了父子俩生的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支撑着命运多舛的小家。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好家务,为丈夫和儿子做好早饭,照顾他们吃完早饭后,就到田间劳作。农闲时,她在附近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整日忙碌的她,每天晚上还要给父子俩烧水洗澡,料理家务到深夜十二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63岁的她,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家人。
她不离不弃, 不等不靠, 不向命运低头,顽强坚毅的精神享誉乡里。易从梅先后当选“荆楚楷模”,光荣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荣获2018年“宜昌最美家庭”称号。
周丽萍家庭
军警之家,比翼双飞,事业红红火火
铁血丹心,幸福伴侣,相思暮暮朝朝
周丽萍既是一名基层民警,也是一名军嫂,丈夫驻守边防长年不在身边。她既要干好公安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兼顾女儿的教育。参加公安工作10年以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基层公安工作岗位上。作为派出所副所长,无论是在风雪夜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现场、浓烟滚滚的火灾事故现场,还是在农村邻里矛盾的调解现场、困难群众帮扶慰问的村落和户籍办理的窗口,到处都留下了她“闪光”的足迹。10年的基层公安工作,她共参与接处警513起,协助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38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58名,抓获逃犯13人。
他们夫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听从党的指挥。结婚10年来,夫妻二人忠诚履职,爱岗敬业,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帮助贫困孤儿上学,关爱罪犯女儿成长,小家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周丽萍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洪湖十大人物、第六届荆州最美警察,并当选为荆州市第四季度荆楚楷模。丈夫夏俊,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优秀警官,多次荣获嘉奖。他们的事迹多次被《人民公安报》、《人民法制网》、《湖北日报》、《荆州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覃现荣家庭
严以律己,从平凡处超凡脱俗
热心助人,在琐事中发热发光
覃现荣,原松滋市罐头厂退休人员,身患癌症。妻子孙智凤,育有二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一个手写的通讯录用了4、5年,字都模糊不清了也舍不得丢弃。“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起来越好了,但勤俭持家是传家宝,传统不能丢”,覃老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教导儿女,让勤俭节约成为全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社区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会长,覃现荣带头作表率, *** “人情风”。孙子结婚不摆酒席,老伴和自己七十大寿不摆寿宴,在他的带动下,社区两年无一家大操大办。他和他的家庭用节俭之举刹住了社区人情风,也成为社区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孔祥斌家庭
献身公益,不计名利得失
传递爱心,秉承责任担当
夫妻共筑大美公益事业,夫妻俩志愿服务时长近4000小时,荣获“优秀志愿者标兵”“优秀志愿者”“十佳义工”、“最美京山义工”“五星级义工”称号。从2014年9月领取义工证起,作为工薪族的孔祥斌多次参加现场和网络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从校园故事到公益故事再到钱场声音,他的宣传报道从今日京山到湖北文明网、荆门日报,他的图片从“美篇”到“志愿汇”, 温暖了一群又一群。2015年,妻子刘先梅成为了钱场义工联一名红色义工,暑期她忙前忙后照顾留守儿童;她的足迹踏遍京山全市14个乡镇,开展走访回访贫困学童爱心活动,为孩子们送助学款,送温暖包,成为孩子口中的“刘妈妈”;她还经常为困难老人们洗头理发、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打理菜地、量血压。
龚晓梅家庭
报效祖国,一腔热血
敬亲孝老,两处相思
龚晓梅是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检察官。她为了办理中央专案一天婚假都没休,工作五年来没休过一次探亲假。她曾获省检察院表彰个人二等功一次,还曾多次参加省、市级各类业务竞赛获奖。她的丈夫是一名驻扎三亚的外科军医,执行不定期外派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医疗保障的任务,一年只能回家一次。龚晓梅怀孕生产前十天,丈夫难得休假,直到宝宝快两个月才离开。这是婚后丈夫在家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如今宝宝两岁半,全家在一起的时间累计不超过4个月。这种夫妻异地、两地分居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常人家庭,但也有着自己的温馨与快乐,其中离不开婆婆发挥着家庭粘合剂的功劳。婆婆慈祥而睿智,品德高尚、生性豁达、积极乐观,她对儿媳妇像亲闺女一样。当然,温馨的家庭氛围也不离开公公的辛劳付出,她的公公曾荣获2006年全市劳动模范,如今五十多岁的人了,仍然非常忙碌和卖力,依旧保持“劳模”本色。每天早晨6点多就出门将新鲜的蔬菜、鱼肉买好送回家。他还包揽了家里的主要家务。龚晓梅的家就是如此,生活也许不易,但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相互体谅、宽容、理解,便更显得珍贵、温暖。
向辉明家庭
知恩图报,用真情迎娶后母
不忘初心,斥巨款建设家乡
兄弟四个找后妈,行孝重义传佳话:2003年,家住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高安村向家大湾的向辉明的老伴病逝了,那一年,他59岁。四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小家,在外打工,向辉明成了空巢老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三年后,孩子们竟然鼓励他再找个老伴。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不同意再找,可是孩子们却十分坚持。孩子们觉得,父亲一个人独居,太寂寞了。虽然父亲本人倒是豁达开朗,每次回去看他或打电话,都说“我很好,你们放心,你们都很忙,不要回来了。”但是,每当看到父亲冷清的家,想到他每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守着电视,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孩子们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孩子们回到家里,都会发现家里摆了很多方便面、咸菜,到处乱七八糟,冰箱里都长了毛,父亲饱一餐饿一顿地混日子,让孩子们很心酸。如今,老伴齐慧玲来这个家十二年了,一大家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兄弟四个发家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小儿子向志良带头并带领本湾建筑大户37人捐款180余万元,义务为湾里修水泥循环路、建便民桥、装路灯、修垃圾池、挖塘扩堰、建设农田水利排灌设施,改善父老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当地传为佳话。
魏国强家庭
保家卫国,前赴后继投身军旅
忠于信仰,脚踏实地奉献青春
三代从军热血铸忠诚。安陆市赵棚镇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1939年原国家副主席 *** 曾率部队在这里驻扎,并以赵家棚为中心开创了以安陆、应山、孝感三县为接壤区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无数英雄儿女抛妻弃子,舍小家顾大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投身军营,为保家卫国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赵棚镇腊梅村魏国强家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家庭祖孙三代参军卫国,谱写了一曲红色家庭铸忠诚的壮丽诗篇。魏国强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鲜血浇筑了两个字“忠诚”,16岁的他参加了抗日游击队,随 *** 的部队辗转在安应县、京安县打游击。1976年,魏国强受父亲影响从戎,在保家卫国血与火的考验中,展示了一个中国好男儿应有的尊严。魏国强的儿子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兵,这既是响应祖国号召,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1998年,魏国强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兵,儿子魏永富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负责任、敢担当的优秀士兵。谈起参军服役,魏永富深情地感慨道:“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和骄傲。”
吕锐玲家庭
克难攻关,立志科研,成就卓著
爱亲孝老,勤俭持家,有口皆碑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提起职工吕锐玲一家,熟悉她的同事们都说,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公婆,下有一双儿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然而美满的家庭背后,是他们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奉献与付出。2007年,吕锐玲未来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当时还在和丈夫谈恋爱的吕锐玲,选择了和丈夫一直守在医院,每天轮流照顾,昏迷了1个多月的婆婆终于醒了过来,虽然保住了命但也落下了偏瘫,当时很多人劝她,分手吧,这样一个婆婆,结婚后会吃很多苦头的。但吕锐玲为了爱情,甘愿奉献,甘愿付出。结婚10多年,吕锐玲从不嫌弃婆婆,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相处得像亲母女俩。2015年公公出了车祸,吕锐玲每天下班忙完孩子和婆婆,再去医院照顾公公。吕锐玲夫妻俩在工作五年后双双考取博士研究生。吕锐玲先后育成水稻新品种5个;获批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4项;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3项;申报国家专利3项;获得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6项;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丈夫育成棉花新品种4个,获批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3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获批国家专利2项;获得市级奖励2项;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二人均获得黄冈市“五四青年”奖章。
李光铎家庭
著书立说,抱病完成宏篇巨制
勤耕苦读,热心弘扬家训家风
咸安区官埠桥镇郭李湾是一个有五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湾。该村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郭李湾走出1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出生于此的李光铎老人,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退休后萌发了通过写书来记载传承郭李湾良好的家风家训的念头。在65岁之际,开始四处调研、查阅,收集、整理该村的历史掌故、地理沿革、风土民情等。李光铎老人在2006年就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手脚经常不由自主地发抖,长期失眠,难受的时候就好像有千万只蚂蚁在骨头缝里钻,痛不欲生,在整理书写的过程中,他多次因疼痛难受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家乡父老的期望,想到自己的初心,就一次次说服自己,一次次重新振作起来,给自己定下了“书不出版,死不瞑目”的目标。5年间,李光铎老人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30余万字,1600多个日日夜夜,70多文不取,全部注入郭李教育基金会,用于鼓励郭李子孙发奋读书。2019年李光铎家庭被评为咸宁市第五届最美家庭。
顾娟家庭
甘心付出,大家小庭主心骨
乐于奉献,志愿社团掌门人
提起顾娟,熟悉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既特殊、又幸福的家,公公婆婆是重组家庭,兄妹4人同父异母,但她在工作、生活和公益上的付出汇聚起爱的河流,呵护着家庭,呵护着幸福,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生活中,她是丈夫口中难得的贤妻良母,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整理家务,每天从早上起床做早餐、洗衣服,常常忙到深夜,但她从无怨言,默默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工作上,家人也成为了她的坚强后盾。2012年进入何店镇王家河居委会工作后,丈夫、公婆的支持与理解让顾娟没有了后顾之忧。2017年,她带领着妇联执委们,把广大妇女群众从“牌桌”上、“电视机”上、“淘宝”上拉回来,组织妇女组建新风志愿社团,组织社团成员不定期地开展义务巡逻、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扶贫帮困、巾帼 *** 等活动。2017年,新风志愿团队荣获湖北省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三等奖,“魅力志愿者·绚动新生活”获得项目创投资金4.6万元,社团实力也日益壮大。2018年顾娟开创河道治理新模式,带领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河道治理系列活动,并组建新貌志愿社团,号召居民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提升品质生活,并成功争取项目资金4万元,湖北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给她们点赞。
周安秀家庭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为一方表率
敦亲睦邻,爱国敬业,倡文明新风
周家院子坐落于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周姓人聚居的六代同堂大家族,现有8户88口人。就在这个不到百人的院子里,已经走出2名博士、2名企业家、22名国家公职人员,其中有5名是 *** 员。 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多从事行政、教育等工作。周安秀就是来自周家院子的家庭代表,她今年5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 员。周家院子有“崇文重教、励志笃行”的家族文化,家家户户恪守祖训——“正直廉洁”“尊卑有礼”“勤俭持家”“取财有道”,世世代代都是贤惠子孙,坚守正道、勤俭节约、团结协作、讲大局重孝悌、讲作为重清廉,数代周家人无一人违法犯罪。劳动是周家院子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周家院子鼓励孩子们从小就要体验劳动,启迪孩子勤奋求学。周家人将团结友爱视若珍宝,长辈们从小就教育下一代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年的寒暑假周家人聚得最齐的时候,老人会将大家召集起来开“家族会”,这样的家庭会,在家人面对困惑和苦恼时,集聚大家的智慧和意见。一番讨论下来,大家心里愈加亮堂,前进的方向更加明晰。因此周家院子的人从未红过脸,更别提吵架闹矛盾。整个院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周家院子是鹤峰县首家家庭助廉教育基地,是2017年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参观地点。
张晴家庭
互敬互爱,相守相知,最美是军嫂
遵守公约,倡导平等,家和万事兴
与许多军人家庭一样,仙桃张晴家庭是一个踏实朴素的普通家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平凡中践行着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幸福的家庭、得法的家教、优良的家风,缔结出臻善臻美、互敬互爱、理解包容、甘于奉献的最美家庭。这是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三口之家。一家人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在言传身教中,始终秉持优良的家风家教,塑造出家和万事兴的最美形象。妻子张晴是仙桃市农业局土肥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自2011年到岗至今,工作兢兢业业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2012年、2018年两次获得“农业先进个人”,发表论文多篇,工作期间参与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绽放色彩,同时也在演绎边防军嫂的精彩人生。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丈夫裴袭扎根内蒙古边防12年,从一名地方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中级士官,业务骨干。服役十二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优秀士官两次,8次被原内蒙古军区边防第五团表彰为“勤思敏学先进个人”。夫妻俩相互体谅、相互包容。丈夫对妻子的坚守心存感激,妻子对丈夫的坚守充满敬畏。他们家有自制的家庭公约,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充分的自由也有对应的约束,家庭会议总结与反省让这个家庭不断进步,更和谐更健康。
何本超家庭
立身为先,妙手仁心,艺无止境
读书为本,勤学苦练,术有专攻
和蔼可亲、精明干练,年近五旬的何本超,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26年来,他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凭借一把柳叶刀,用妙手仁心诠释医德医魂,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患者,用真情点燃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之灯。一路耕耘一路歌。他先后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天门市“拔尖人才”、“局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 *** 员”、“群众最满意医务人员”等荣誉称号。夫妻俩以书香、孝悌、仁爱传家,家庭藏书1000余册,涉及医学、文学、历史等10多个领域。何本超在国家级等各级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获天门市科学技术成果20余项、天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主持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9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与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张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默默地支持丈夫的工作。他俩夫唱妇随地为患者撑起了一片爱的绿荫。书香的陪伴,父母的熏陶,女儿自信、阳光、善良,现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曾获得全国业余大学生乓乓球赛三等奖,古筝达到十级,画画多次获奖。2018年何本超家庭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湖北省提名家庭奖。
刘春平家庭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爱亲孝老,发自内心
刘春平是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从教32年,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深受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她的父母都是优秀教师,也是崇德崇善之人,耳濡目染铸就了她孝老爱亲的美德。她的公公婆婆是观音庵村的农民,与丈夫结婚近三十年来,她视公婆为父母,相处和睦,从未红过脸。她服侍公婆、孝敬父母、培养女儿的亲情故事一直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十年前,公公年老多病,经常住院,她坚持下班后做好饭菜送到医院。公公去世后,婆婆又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她将婆婆接到自己身边住,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婆婆临终前半年已经走不动路了,整天躺在床上,刘春平就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饭、喝水,给老人收拾,直到老人去世。刘春平是公婆家中的长媳,又是娘家的长女,要照顾公公婆婆,也要给父母关爱。她的父母现在都已经70多岁了,虽衣食无忧,但最需要的还是陪伴。只要有时间,她就和爱人一起回娘家,陪父母住上两天,让老人的老年生活有滋有味。为了让喜欢热闹的父母不孤单,她还号召姊妹们凡双休日和节假日都要带着孩子们来父母家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她也经常关爱帮助有困难的老人,在学校里,她也不忘教育学生们善待父母,尊敬长辈。
卢芳家庭
胸中有百姓,立脱贫致富鸿鹄志
平生重感恩,存爱亲孝老菩萨心
2006—2018年期间, 卢芳一直神龙架兴隆寺村工作。 在工作中,她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得到单位同事的普遍认同。在家庭中,她与丈夫王鹏祚互敬互爱,相互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而卢芳同志和她的家人却将这种爱延续到邻里之间,成就了一种大爱。卢芳同志一家人为回报社会,一直在默默付出,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夫妻俩总是积极主动提供帮助。身边有了困难的人都会主动帮助,卢芳每年都会用1万元左右的资金帮助留守儿童和困难的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生活所需。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卢芳家庭先后资助下谷小学学习用品资金1000元,板桥小学办公桌桌椅4套,下谷春节晚会5000元。2017年9月8日,下谷乡神农小区受到暴雨灾害影响,山洪沟洪水暴涨,大水随时都有灌入居民家中的可能,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破坏,丈夫王鹏祚迅速安排自己的挖土机挖沟排水,疏通沟渠,灾后又购买沙石修复沟渠,共计花费4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