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匈牙利🇭🇺/李斯特·费伦茨(匈牙利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与“李斯特狂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匈牙利🇭🇺/李斯特·费伦茨(匈牙利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与“李斯特狂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匈牙利🇭🇺/李斯特·费伦茨(匈牙利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与“李斯特狂热”

匈牙利(匈牙利语:Magyarország)是一个位于中欧潘诺尼亚平原的内陆中等已开发国家,面积为93030平方公里,北邻斯洛伐克,东北邻乌克兰,东和东南邻罗马尼亚,南邻塞尔维亚,西南邻克罗埃西亚,西邻斯洛维尼亚,西北邻奥地利。官方语言为马札尔语,为欧洲最广泛使用的非印欧语系语言。为欧盟中型面积成员国之一。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布达佩斯,其余的大城市分别有德布勒森、塞格德、米什科尔茨、贝赤、焦尔。

潘诺尼亚平原(德语:Pannonische Tiefebene),又称喀尔巴阡盆地(匈牙利语:Kárpát-medence)及潘诺尼亚盆地,是欧洲一大平原,分属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埃西亚、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周边地区包括斯洛维尼亚和波士尼亚。地形图潘诺尼亚平原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子系统,上新世时为浅海潘诺尼亚海,沉积物达3~4千米。在马札儿人转向定居前,这里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

潘诺尼亚海(Pannonian Sea)是个史前浅海,位于现今欧洲的潘诺尼亚平原。在上新世,潘诺尼亚海的面积达到最大,并有厚达3到4公里的沉积层。1,000万年前的潘诺尼亚海的位置大约在今日匈牙利一带[历史]潘诺尼亚海形成于渐新世与中新世之间。潘诺尼亚海当时与特提斯洋相接,两者的交界处相当于今日的Rona湾、巴伐利亚、维也纳平原。在中新世,潘诺尼亚海与特提斯洋隔离,而特提斯洋逐渐消失于今日的西亚地区。

在东方的瓦拉几亚黑海地区,有个海洋,两者之间藉由杰尔达普海峡(Đerdap Strait)连接。在海平面最高的时候,潘诺尼亚海最南到塞尔维亚,摩拉瓦河河谷成为潘诺尼亚海的一个海湾,并与爱琴海连接。

潘诺尼亚海存在了约3,000万年。在更新世中期消失,约60万年前,而特提斯洋早已消失。

小匈牙利平原(匈牙利语:Kisalföld;德语:Kleine Ungarische Tiefebene;斯洛伐克语:Malá dunajská kotlina)是一片位于匈牙利西北部、奥地利东部和斯洛伐克西南部的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是潘诺尼亚平原的一部份。

在斯洛伐克称为「多瑙河低地」。

潘诺尼亚大学(匈牙利语:Pannon Egyetem)是主校区位于匈牙利维斯普雷姆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949年,由五个学院组成:艺术与人文学院、工程学院、农业学院、经济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2006年3月1日前称维斯普雷姆大学(Veszprémi Egyetem)。[历史沿革]

该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布达佩斯技术大学的一个异地校区。1951年,以维斯普雷姆化学工程大学的名义独立。1991年起更名为维斯普雷姆大学。

大学首先开设了四个化学工程领域的课程:石油和煤炭技术、电化学工业、无机化工技术、矽酸盐化学。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又开设核化学与技术、过程控制和系统工程,作为维斯普雷姆化学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后逐步开设1970年的农业化学、1973年的化学工程管理、1983年的高级外语教学和1984年的仪器与测量技术等学科。为响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借助外部资金支持和大学的理工专长,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课程的教育基础设施已经建立。

冷战后的匈牙利对外语教师的需求大幅增加。大学为英语教师开设了教师培训课程,然后为德语和法语教师以及语言学家的专业教育开设了教师培训课程:匈牙利语言和文学、戏剧科学等。同时,天主教神学家的教育以神学院的区域教职员工的形式开始。教师培训学院(现为文学院)和工程学院成立。1991年,大学更名为维斯普雷姆大学。

维斯普雷姆大学及其拥有200年历史的乔治孔农学院(Georgikon Faculty of Agriculture)于2000年1月1日合并,大学成为一个三学院大学。2003年9月1日,两个新学院成立:经济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

2006年3月1日,更名为潘诺尼亚大学,得名于潘诺尼亚平原,旨在成为外多瑙河地区的教育、知识和研究中心。

[院系设置]

●经济学院

●工程学院

●乔治孔农业学院(位于凯斯特海伊)

●信息技术学院

●现代语言与社科学院(原文学院)(匈牙利在世界上的位置)国旗、国徽

今匈牙利国土在过去千年间曾被多个民族统治,包括达契亚人、凯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匈人、西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等。9世纪后期,马扎尔人在阿尔帕德大公的带领下征服了喀尔巴阡盆地,其曾孙圣史蒂芬一世在1000年登基为王,并立基督教为国教。12世纪,匈牙利成为欧洲的地区强权之一。15世纪,其文化和政治达至高峰。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后匈牙利被鄂图曼帝国局部控制(1541-1699)。18世纪开始被哈布斯堡君主国统治。19世纪与奥地利合组奥匈帝国,并成为欧洲的超级强权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在签下泰瑞亚农条约后匈牙利失去了71%的领土和58%的人口,以及32%的马扎尔人。在其后的动荡期,匈牙利加入了轴心国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伤亡惨重。二战后匈牙利成为苏联的卫星国直至1989年。在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格罗·埃诺下台,改由卡达尔·亚诺什出任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一书记,匈牙利改行古拉什共产主义。1989年,匈牙利与奥地利互相开放边界加速了东方集团和苏联的瓦解。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成为多党议会制民主国家,但欧洲议会于2022年9月15日投票通过议案,表示匈牙利自2018年以来不再是一个完全民主的国家,并将奥班·维克多治下的匈牙利 *** 列为混合型选举式威权 *** 。

国名

字源

一般人直觉上都会觉得匈牙利之所以会称为匈牙利(拉丁语:Hungaria)是由于匈人曾定居当地有关,但从语源学来看,Hungaria这个字其实是希腊语Oungroi(Οὔγγροι)的拉丁化借词,而希腊语Oungroi(Οὔγγροι)又是古教会斯拉夫语ągrinŭ的希腊化借词,而古教会斯拉夫语ągrinŭ本身却又是乌古尔语Onogur的斯拉夫化借词。在乌古尔语中,Onogur是十个最后加入保加尔联盟并在阿瓦尔人没落后统治了今匈牙利东部的部落的总称,并非指单一的民族或部落。

匈牙利的地名在该国主体民族马扎尔人的母语马扎尔语中是Magyarország,意思是「马扎尔人的国家」。在土耳其语和波斯语中都是以「马扎尔」称呼该国,只是会在字尾加上自己语言的后缀词。而「马扎尔」(Magyar)这个字则是取自7个半游牧民族组成的部落联盟的盟主Magyeri。Magyeri的前半部份Magy很可能来自古乌高尔语中的Mäńć,意思是「人」,这个字同样也在曼西人的族名中找到(Mäńćī、Mańśi、Måńś)。后半部份的Eri是指「男子」、「血统」,这个字在马扎尔语后来变成了Férj,是「丈夫」的意思。与这个字同源的还有曼西语的Erge(儿子)和古芬兰语Yrkä(年轻男子)。

汉字文化圈

日韩两国语言与中文相异,将匈牙利国名译作「洪牙利」,简称「洪」。日语另有假名词「ハンガリー」(与「洪牙利」发音相同)。至今日,汉字写法已少见,于日本,假名词「ハンガリー」成为主流,韩国则改采音译「헝가리」。

历史

895年之前

西元前9年,罗马人征服了当地的原住民达契亚人并建立了潘诺尼亚行省。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各民族陆续地迁移至此。5世纪中,匈人在阿提拉(434-453)的领导下建立了匈帝国。453年阿提拉死后,匈帝国灭亡,多个日耳曼部落如格皮德人、歌德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先后接管此处近百年。匈人的前附庸格皮德人先在此建立了格皮德王国,其后各个斯拉夫部落亦开始进驻当地。560年阿瓦尔人建立了阿瓦尔汗国并在这地区实行霸权统治达200年之久。790年,阿瓦尔汗国被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所灭。9世纪中,附庸于法兰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在多瑙河西岸建立了巴拉顿公国,而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则征服了多瑙河东岸并接管了当地的斯拉夫部落和残余的阿瓦尔人。

中世纪(895年至1526年)

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9世纪时,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人从乌拉山西麓和伏尔加河一带、今巴什基尔,向西迁徙,于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马扎尔人的到来结束了此一地区的纷争。传统上,马扎尔人国家被认为由阿尔帕德大公建立,他于9世纪末期带领马扎尔人来到潘诺尼亚平原。

1000年,匈牙利大公圣史蒂芬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并以基督教为国教,并且获得教宗加冕成为首任匈牙利国王,建立匈牙利王国。其早期历史同波兰和波希米亚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教宗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影响。

1241年至1242年,拔都西征的攻击下,匈牙利曾经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匈牙利逐渐成长为中欧中一个强大独立的王国,既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同西欧其它文明联系密切。匈雅提·马加什于1458年至1490年统治匈牙利。他进一步地加强了匈牙利国力和 *** 的权威。在他的统治下,匈牙利(特别是北部,今斯洛伐克一部分地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个艺术文化中心。

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1526-1918

政治

经济

匈牙利国家银行跨越多瑙河东西两岸的布达佩斯远瞰图匈牙利T-72战车

该国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产是铝土,蕴藏量居欧洲第三。全国2/3的地区有地热资源。农业占重要地位,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和甜菜。工业以机械制造,精密仪器,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葡萄酒酿造非常出名。

自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新成员之一,匈牙利经济增长继续表现出强劲势头。目前私有企业已贡献占该国80%以上的GDP。

2007年以后,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匈牙利经济迅速衰退。据统计,匈牙利是本次全球经济危机的重灾国之一。

为了实现2022年加入欧元区的目标,该国需要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以增强市场自由化程度。

ING集团(荷兰语: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ep),亦名荷兰国际集团,是一个国际金融服务私营企业,成立于1991年,由荷兰最大的保险公司Nationale-Nederlanden,与荷兰的第三大银行NMB PostBank Group合并而成。ING集团以象征性的1英镑收购已经破产的英国著名投资银行霸菱银行。2005年,又卖给了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MassMutual)。

在香港艺术中心天台的ING企业标志牌ING集团的服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核心业务是银行、保险及资产管理等。ING集团的全球职员大约56,000人,顾客5320万人,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 *** 及其他等,例如基金组织。

[历史]

ING Group 的历史可追溯至荷兰的两家主要保险公司和荷兰 *** 的银行服务。1991 年,Nationale-Nederlanden 保险分行与「NMB Postbank Groep」银行分行合并。NMB 代表「Nederlandsche Middenstands Bank」。

ING集团的历史组成■保险业务

1845 年,火灾保险公司Assurantie Maatschappij tegen Brandschade de Nederlanden van 1845(「1845 年荷兰火灾保险公司」)成立。它成长为领先的荷兰保险公司,在荷兰以外设有分支机构(到1900 年在全球拥有139 家分支机构)。后来它更名为「De Nederlanden van 1845」。二十年后的1863 年,人寿保险公司Nationale Levensverzekerings Bank(「国民人寿保险银行」)在鹿特丹成立。这两家保险公司进行了多次收购,并于1963 年合并组建了Nationale-Nederlanden 保险公司。

■银行业务

荷兰邮政储蓄银行(Rijkspostspaarbank)后来演变为荷兰邮政银行,后来变成ING集团的荷兰安智银行。

ING Direct在北美、欧洲有储蓄业务,其在美国的业务2013年开始被Capital One并购;在加拿大的部分被加拿大丰业银行收购并于2014年改名为tangerine,在各大城市有ING DIRECT Café处理一些简单业务。

[近期发展]

2000年ING以约77亿美元代价收购Aetna旗下全球人寿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即Aetna International和Aetna Financial Services

2008年10月20日,荷兰 *** 向ING集团注资100亿欧元(134亿美元)ING集团将会向荷兰 *** 发行10亿股优先股,并提供8.5%的派息率,同日,ING以6亿美元出售台湾ING安泰人寿予富邦金控。富邦金控以每股约15.2元(单位不明)购并ING安泰人寿,包括发行普通股4.06亿股,占发行后股本5%。

2009年1月27日荷兰 *** 接手ING的277亿欧元(358亿美元)不良资产,承担其中最多80%亏损,约合220亿欧元,ING则将每年付给 *** 约6亿欧元费用。

2009年9月26日澳盛银行集团(ANZ)以15亿美元(17.6亿澳元)现金收购(ING)在澳洲和纽西兰寿险与财富管理合资企业ING澳洲(ING Australia)和ING纽西兰(ING New Zealand)持有的51%股权

2009年10月8日ING集团,落实出售旗下瑞士私人银行业务予Julius Baer(宝盛),完成交易后,ING可套现5亿美元(约39亿港元)5.2亿瑞士法郎现金

2009年10月16日ING集团出售亚洲私人银行业务予新加坡第三大银行华侨银行,涉及的金额14.6亿美元(大约为113.88亿港元)。

2009年10月17日ING集团出售旗下美国再保险业务ING Reinsurance US给Reinsurance Group of America, Inc.(RGA)。涉及的金额1亿欧元

2009年10月27日ING集团与欧洲委员会达成协议,将集团分拆成银行和保险两部分,四年内将转型成以欧洲市场为主的较小型银行,将供股集资75亿欧元(112.5亿美元),当中50亿欧元用作偿还荷兰 *** 的五成贷款。该公司未来将透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出售或与其他公司合并来处分所有保险与投资管理事业股权,目前与欧盟执委会的协商已结束,同时可望于11月25日特别股东会前正式获得批准。协议亦包括,ING会在2013年前出售旗下在美国的网上银行业务ING Direct USA荷兰的Interadvies与消费融资部门。

2011年6月16日Capital One Financial以90亿美元收购ING旗下的美国网路银行事业ING Direct 。将以62亿美元的现金与价值28亿美元的5590万股股票融通这笔交易。交易完成后,ING 将成为第一资本的最大单一股东。据ING Direct最近向美国储蓄管理局(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拥有近820亿美元存款和920亿美元的资产。

2011年7月25日ING将旗下拉丁美洲大多数保险业务售予哥伦比亚大型财团和投资管理公司GrupodeInversionesSuramericanaSA,交易总值约27亿欧元。ING在智利、墨西哥、乌拉圭、秘鲁和哥伦比亚的养老金、寿险和投资管理部门,但不包括ING持有的巴西最大的保险公司Sul America 36%的股权

2012年8月30日ING以31.6亿美元出售加拿大ING Direct给加拿大丰业银行 并于2014年改名为Tangerine,在各大城市有ING DIRECT Café处理一些简单业务。

2012年9月6日ING以大约30亿美元出售所持Capital One Financial的全部股权

2012年10月10日友邦保险宣布,其全资附属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以13亿欧元(约135亿港元),向ING保险亚洲购入ING马来西亚全部股本,但不包括ING Investment Malaysia股份,

2012年10月11日招商银行及招商证券将共同接手荷兰国际集团(ING)出让的招商基金股权,招行及招商证券将共同持有该基金33.3%股权,涉及金额9800万欧元,折合约9.76亿港元。

2012年10月19日盈科拓展以21.4亿美元(折合166亿港元)现金收购ING位于香港、澳门和泰国的保险业务,于交易完成后易名为富卫(FWD)。ING预料可录得交易利润10亿欧元(折合约101亿港元)。

2013年5月2日ING集团美国业务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发行6520万普通股,每股19.25美元;集资12.7亿美元,持股比例减至75%。ING US于2014年1月9日开始改名为Voya Financial,该公司主要提供保险、退休金及投资服务,VOYA 拥有超过5250亿美金的资产, 并在全球服务超过1300万的客户。VOYA 在美国仍然是超前排列的最大财务保险公司之一, 特别是Voya retirement solutions 仍然是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13年7月8日ING将所持中国合资保险企业中荷人寿50%的股权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保险子公司BNP Paribas Cardif巴黎保险集团。

2013年7月10日ING出售南韩投资管理业务予澳洲麦格理(Macquarie),无披露作价,有关业务管理资产值约170亿欧元(约1,689亿港元)。完成交易后,麦格理将成为南韩最大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2013年8月26日荷兰国际集团(ING)同意以1.84万亿韩圜(17亿美元)12.4亿欧元(约128亿港元),将旗下韩国寿险业务ING Life Korea,90%股权出售予私人股权投资集团安博凯(MBK Partners)。交易料录亏损9.5亿欧元。交易完成后, ING在南韩保险业务仍有一成股份, 价值约1.07亿美元。

2014年1月10日ING集团将出售台湾资产管理事业体「安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给日本野村资产管理公司为主的投资团队。安泰投信为台湾前10大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3年10月底的管理资产约52亿欧元。

2014年7月ING分拆旗下欧洲保险业务NN集团(英语:NN Group),以每股20欧元,发行7,000万股,集资15.4亿欧元(即21亿美元),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当中包括向三间亚洲公司出售价值1.5亿欧元的NN股份,该三间公司亦将认购11.3亿欧元的可换股债券,债券可兑换为NN股票。占28.6%。

2015年4月7日,ING投资管理(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全球同步更名为NN投资伙伴(NN Investment Partners),旗下由野村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野村投信)担任总代理之ING(L)系列境外基金,亦同步更名为NN(L)系列境外基金。

霸菱银行(英国商人银行)

霸菱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在伦敦开业,创办人为法兰西斯·霸菱爵士(英语:Sir Francis Baring, 1st Baronet)。

霸菱银行因从事国际贸易融资而致富,在英国担当重要的角色,英国女王伊利莎伯二世亦曾经为其客户之一。霸菱银行从来未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资产所有权全在高级管理层及慈善基金会的手上。

[历史]

法兰西斯·霸菱爵士(左)霸菱银行由法兰西斯·霸菱爵士(英语:Sir Francis Baring, 1st Baronet)创立于1762年,当时该银行名为「约翰和法兰西斯·霸菱公司」,法兰西斯·霸菱爵士是约翰·霸菱的儿子,该家族起源于德国的不莱梅,却居住于德国及英格兰两地。

1806年,法兰西斯·霸菱爵士的儿子亚历山大·霸菱加入该公司并与Hope & Co的伦敦办事处合并,改名为「霸菱兄弟公司」(Baring Brothers & Co)。当时,亚历山大·霸菱在Hope & Co与Henry Hope一同工作。

在亚历山大·霸菱领导霸菱银行时期,该银行参予了一宗非常重要而深远的交易:向英国 *** 提供融资对抗拿破仑。从1798年至1814年间,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战争,亚历山大·霸菱为英国首相小皮特提供担保,使国家有足够的军费来支持漫长的战争。

同一时间,1803年,霸菱银行曾提供融资协助美国 *** 向法国进行路易斯安纳购地。这笔交易间接资助了拿破仑的军费。技术上,美国并非向法国直接购买,而是向霸菱兄弟公司及Hope & Co.。美国以国家债券方式付款给霸菱,而拿破仑则以每$100有87.5%的折让卖给霸菱。结果,拿破仑在这宗交易获得现金$8,831,250。亚历山大·霸菱先与法国的国库署长François Barbé-Marbois在巴黎协商,再到美国取债券并回到法国付款。在此事件上,亚历山大·霸菱虽被指责为法国筹募军费,但他的原意是为新建立的美国总统汤玛斯·杰佛逊扩张领土。

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战败后,霸菱银行认为欧洲经济将有赖于法国的财政状况,因此在与英国外交大使商讨后,霸菱银行决定向法国提供巨额赔款的贷款。法国首相黎塞留及外交大臣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均认为该贷款是对欧洲和平的保证。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的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及俄罗斯的代表均认为没有霸菱银行的担保,就没有一条具持久影响力的和平条约。

在19世纪初期至中期,霸菱银行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如日中天。在1830年代后期至1840年代的欧洲,经济萧条,霸菱是欧洲大陆中规模最大的银行。1839年,英格兰银行陷入财政危机,霸菱银行的汤马斯·霸菱协助支撑着央行。在1847年,该银行在同样情况下拯救了法兰西银行。但是,霸菱银行在美国也有许多具影响性的交易。霸菱成为了当时联邦 *** 及许多州 *** 的主要来往银行。霸菱资助了美国银行(当时美国的中央银行)及许多当地的私人公司,以及当时发展中的美国铁路事业。1848年,墨西哥战争后,霸菱安排融资协助美国向墨西哥 *** 购买德克萨斯州。在美国内战期间,霸菱也协助美国 *** 向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州。虽然这宗交易被取笑为苏厄德的愚蠢。(威廉.H.苏厄德为林肯的内政部长),霸菱也预计到这笔收购的巨大潜力。

其后,霸菱银行由于较为冒险的政策而过分认购阿根廷及乌拉圭的债务,致使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促成英国的1890年恐慌(Panic of 1890)。该银行后来得到英格兰银行行长William Lidderdale所组成的财团拯救,危机得以化解。

自此,霸菱银行作风变得严谨,并逐渐成为英国统治集团的一员。该行曾与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建立联系,开展了与英国皇室的紧密关系直至倒闭。(威尔斯王妃黛安娜正是霸菱家族其中一支的孙女。)霸菱家族的5位男性祖先更被追封为贵族,各人名号分别为:雷夫尔斯托克男爵、诺斯布鲁克伯爵、亚希伯顿男爵、格伦戴尔的豪伊克男爵及克罗默伯爵。在这段时期,该银行的严谨作风虽然阻碍了其在财经界的发展,但也因此作风而得以拒绝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元的德国提供融资,避开了在经济大衰退中其他英国银行所经历的巨额损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 *** 籍著霸菱银行拍卖在美国及其他地方的资产,以应付军费的开支。

1988年,霸菱更获得伊利莎伯二世女王颁赠杰出成就奖。

1995年2月26日,霸菱银行倒闭,其原因是一名在霸菱新加坡分行任职交易员的尼克·李森在衍生性金融商品进行超额交易投机失败,导致损失14亿美元。霸菱倒闭后,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的ING集团,并成为该集团成员之一。霸菱银行及后改名为「霸菱资产管理」,继续在金融业立足。

1996年,ING集团宣布不再使用<霸菱>此一名称,因为会造成不利效果。

2009年6月30日,上海霸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中国上海成立,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与咨询服务。

2016年,美国万通将Barings 与多家金融公司合并,成立霸菱资产管理公司。

人口

人口大约有973万,马扎尔族占94%,使用马扎尔语(即匈牙利语)。首都人口有175万。

——匈牙利 音乐 ——

匈牙利对民谣音乐的世界有相当多的贡献,包含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匈牙利民谣音乐同时也是匈牙利人自我认同中相当重要的支柱与象征,也持续在邻近地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像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波兰南部,尤其是在南斯洛伐克及川西凡尼亚的罗马尼亚人所在地,因为这里也是许多匈牙利人的故乡。另外在索博尔奇-索 *** 尔-贝拉格州区域,以及紧邻克罗埃西亚的外多瑙( Transdanubia)地区西南部,同样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每年固定在莫哈奇市(Mohács)举办的Busójárás Carnival是当今匈牙利民谣界的大事,以往是以历史悠久并享誉国际的Bogyiszló orchestra作为活动的代表团体。

19世纪初 石版印刷depicting a recruitment with 音乐

在19世纪维尔补恩克斯是在匈牙利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这是种具有节奏的舞蹈音乐形式,是由一种由快速舞蹈延伸出的慢舞形式所组成。这种舞蹈音乐有快慢交错的两种形式,也曾被视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类型」。维尔补恩克斯源自于新兵加入军队宣誓时,在军队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表演形式。后来有部分曲式成为了进行曲,也形成音乐家李斯特与埃克托·柏辽兹作品中重要的一部份。当时没有太多人知道它的起源,推测其来源可能是一些传统的古老舞曲,像swine-herd dance及Heyduck dance,还有来自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与黎凡特(Levantine)的音乐元素影响,还有义大利与维也纳的上层文化音乐,而洛马音乐家最后汇集了上述的音乐曲风。维尔补恩克斯日渐受到欢迎,但不只是在贫苦农民之间传唱,也在上层贵族流行了起来,他们认为verbunkos 是真正代表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维尔补恩克斯的演出形式中包括了:bokázó (敲击鞋跟)、终止式音乐形式(cadence-pattern),并使用二度增音程(augmented interval)、三连音,有着宽广的音乐幅度、即兴且无歌词的韵律、快速交替的变化、缓慢节拍与弱拍节奏。在18世纪末期Verbunkos 被应用在歌剧、室内乐、钢琴音乐及歌词文学当中,并且被视为「古匈牙利舞蹈与音乐的复兴,此种音乐的成功象征了大众艺术的兴起。」

当时19世纪著名的音乐家有享有盛誉的小提琴家Panna Czinka,而乐团领导人雅诺斯·毕哈里(János Bihari)则被誉为「提琴界的拿破仑」。毕哈里、Antal Csermák与其他作曲家更使得verbunkos能「表达出最深刻的匈牙利音乐浪漫主义。」,并且使其在「民族特有音乐中占有重要角色。」Bihari 在推广并创新verbunkos 上有着特殊巨大的贡献,被誉为「狂野想像里音乐魔鬼的化身」。Bihari 与后继者创造了nota这种流传后世的乐曲,这是种由作曲家如Lóránt Fráter、Árpád Balázs、Pista Dankó、Béni Egressy、Márk Rózsavölgyi与Imre Farkas 所谱写且广泛流传的乐曲形式。这几位现代匈牙利音乐大师皆为演奏verbunkos 的团体Lakatos的家族成员,这团体中也包括了Sándor Lakatos和Roby Lakatos等人。

洛马音乐

虽然洛马音乐(如verbunkos)基本上被认为是匈牙利的表演风格,但其仍有自身专属的民谣音乐形式(特色是多半没有乐器伴奏)。虽然他们的名声也在洛马社群外流传,但洛马音乐倾向于呈现周遭人群所使用的特殊音乐。然而因其并未修饰过的「曲折和颤音」变化,反而创造出崭新、具有特色的洛马风格。尽管没有乐器伴奏,音乐家仍用棍棒快速敲击地面以产生节奏声响,搭配一种称为口发低音(oral-bassing)的仿效乐器声的特殊技巧。一些现代洛马音乐家,例如Ando Drom、Rota与Kalyi Jag在洛马音乐中加入了像吉他之类的现代乐器。此外Gyula Babos主导的Project Romani更在其音乐中添加前卫爵士的音乐元素。

匈牙利的音乐在外国的发展

从种族上看,匈牙利民族居住在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美国 与世界各地。位于罗马尼亚的匈牙利民族(分布于在川西凡尼亚及桑格(Csángó)区)在音乐的部分反而最多是受到匈牙利的影响,在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则组成一个称为Ghymes的正统乐团,专门演奏传统的táncház音乐。位于伏伊伏丁那塞尔维亚地区除了大批匈牙利少数民族的所在地之外,在其他区域匈牙利音乐则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攻击的对象。

川西凡尼亚民谣音乐在现代川西凡尼亚人的生活中仍占有最重要的部分。巴尔托克和高大宜发现川西凡尼亚地区是能够采集丰富民谣歌曲的区域,更是丰腴的处女地。这类型的民谣团体往往是三人组的弦乐团体,包括了小提琴、中提琴及低音提琴,有时亦有钦巴隆的加入。通常由第一提琴手或primás演奏主旋律,搭配着其他伴奏音乐与节奏演出。川西凡尼亚同时也是当齐斯( táncház )的发源地,此种音乐类型也在匈牙利广泛的流传。

当齐斯(Táncház)

当齐斯(舞蹈屋)是种在1970年代开始流传的舞曲形式,是作为对抗国家所支持的民谣音乐而出现的产物,也被描述成一种介于谷仓舞(类似波尔卡的农村舞蹈)与民谣之间的过渡音乐类型。这种音乐通常是以节拍缓慢的verbunkos 或Lads Dance(一种男子舞蹈音乐)作为起始,紧接于后的是快速的czárdás。Czárdás 是种融合许多地区特色且相当受欢迎的匈牙利舞曲,特征是节拍上的改变。当齐斯是民谣歌曲的综合体,音乐家Béla Halmos与Ferenc Sebő与舞曲收集家György Martin与Sándor Timár,搜集了大量在城市绝迹的民间演奏及舞蹈音乐。特别的是这些歌曲的源头虽然是来自罗马尼亚的川西凡尼亚,但此地的人口绝大部分却是由匈牙利人组成。这些团体用于演奏乐器的形式是以提琴为主,小提琴及低音吉他为辅,有时也加入钦巴隆,而这种形式是源自于居住在川西凡尼亚与南斯洛伐克的匈牙利社区。

许多当代匈牙利音乐家,都是在当齐斯蓬勃的时期崭露头角,像Muzsikás与Márta Sebestyén。其他团体还有Vujicsics、Jánosi、Téka与Kalamajka。歌手的部分有Éva Fábián与András Berecz。著名演奏家包含提琴家Csaba Ökrös、钦巴隆演奏家Kálmán Balogh、小提琴家Félix Lajkó (来自于塞尔维亚的苏博蒂察),还有演奏家Mihály Dresch。

古典音乐

在全世界的古典音乐中,匈牙利贡献最显著的音乐家就是李斯特,这位创作了匈牙利狂想曲与 前奏曲的大师,是19世纪备受尊崇的钢琴家与作曲家。李斯特生存的年代,也是寻找自我本质的现代匈牙利古典音乐成型之际。除了李斯特之外,同时期的费伦茨·艾凯尔制作的义大利及法国风格的歌剧,也搭配着匈牙利语的台词,另外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大师Mihaly Mosonyi,他们都替日后的音乐发展铺下一条大道,其所带来的影响是后继者望尘莫及的。这不只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天份,更因为他们努力将洛马音乐的精髓融入作品中,以热情将传统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斯特·费伦茨

(匈牙利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李斯特·费伦茨(匈牙利语:Liszt Ferenc [注:生前拼法为Ferenc。1922年匈牙利语正字法改革将cz简作c,因此又拼作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又名法兰兹·李斯特(德语:Franz Liszt),匈牙利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钢琴演奏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在1841年掀起了李斯特狂热席卷整个欧洲,其所创作的钢琴曲难度极高。

Capucine in The Pink Panther (1963)

李斯特作品列表

以下是李斯特·费伦茨的作品列表,预计分别以作品编号、曲类排列,以供查找之便。

概说

作曲家李斯特的一生堪称多产,其大部分的作品为钢琴所作,技术水平极高。他有改编自己及他人作品的习惯,许多作品都有不只一个版本(或钢琴,或乐团),在他最出名的作品中,则展现了其天赋与原创性。此外,李斯特参考了既有的变奏曲曲式,以及华格纳提出的「主导动机」,使他在主题变形、发展方面的创新手法堪称前无古人。

承上,李斯特的改编作品甚为可观,这包括了校订与释义、重新配器,甚至以其他作曲家的原创主题发想的幻想曲作品等。为舒伯特艺术歌曲(如《魔王》)、白辽士《幻想交响曲》,贝多芬全本交响曲,以及巴哈管风琴作品的改编,甚至部份的华格纳作品改编等,都是出自李斯特之手。事实上,自过往作品中找寻「灵感」,并不是李斯特的专利,而是行之有年的音乐写作手法,举凡巴哈、莫札特、贝多芬,甚至时代相当的罗伯特·舒曼,都有类似的纪录,而李斯特却特别因为这点而受到《音乐广讯报》批评:

如此的天分,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然而为何他始终不能创作属于自己的,比那些仿作更有价值的作品呢?杰出的艺术家不应留恋过去,而应该超越。

李斯特并没有忽视这些意见,而是承诺他很快会写作新的作品。《但丁》、《浮士德》以及B小调奏鸣曲都是应运而生的杰作,但李斯特其实未曾停止改编的习惯,直到他逝世前仍继续写作这一类作品。在过程中,李斯特也经常「修正」了他人作品的「陋习」,他自旋律、和声等方面着手,力图使改编后的作品更加动听。

其创作的另一特点,便是显著的「标题音乐」特性,以其交响诗作品为代表。李斯特实际上是标题音乐的响应者,而非发明者,在自己执笔的文章中,曾以贝多芬、白辽士、孟德尔颂等人的作品为例,主张标题音乐是历来既有的一种手法。「标题音乐」的主张与手法在当代为爱德华·汉斯力克所反对,李斯特曾为文回应:并非所有的音乐都是标题音乐,然而若能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应该为作品加上一标题。

按编号

注:李斯特本人曾使用作品号(Opus)指陈特定作品,但现已罕用。目前最为常见的,是1960年代的汉弗莱·希尔勒(英语:Humphrey Searle)系统(为格罗夫辞典所撰,以S.代表),另外还有1931年完成的彼得·拉伯(英语:Peter Raabe)系统(以R.代表)。

按曲类

独奏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英语: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作品S. 141

○第三曲《钟》

《巡礼之年》

○第一年:瑞士,作品S. 160

○第二年:义大利,作品S. 161

○补集: *** 与拿坡里,作品S. 162

○第三年,作品S. 163

匈牙利狂想曲,作品S. 244

○第2号,C ♯小调

B小调奏鸣曲

管弦乐

第3号交响诗《前奏曲》,作品S. 97E ♭大调第1号钢琴协奏曲,作品S. 124A大调第2号钢琴协奏曲,作品S. 125

李斯特狂热

(与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有关的歇斯底里情绪)

李斯特狂热(英语:Lisztomania),又称李斯特狂(Liszt Fever),是指在匈牙利作曲家法兰兹·李斯特的粉丝之间发生的狂热现象,这种狂热在1841年于柏林首次发生,后来海因里希·海涅在1844年4月25日写的一篇关于同年的巴黎音乐会演出季的文艺专栏(英语:feuilleton)中创造了这个词语。李斯特狂热的特征是歌迷们的极端集体歇斯底里状态,类似于当代音乐界名星的待遇,但在19世纪初期这种因音乐而造成的狂热并不常见。

1843年的李斯特

背景

李斯特自七岁起便受其懂得演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且与约瑟夫·海顿、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相识的父亲(英语:Adam Liszt)指导,开始学习钢琴。11岁时,他已经开始作曲和在音乐会上表演,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斯特的钢琴技巧亦越趋成熟。

李斯特在1839年以28岁之龄开始在欧洲进行大型巡演,并持续至1847年才完结。这八年间是他作为钢琴家最辉煌的时期,收获了许多荣誉的赞赏。多位学者皆称他在这段时期举行了多场「超凡的表演」。在此期间,李斯特歌迷间的强烈反应首次被提及。李斯特在1841年圣诞节的前后抵达柏林,他到达的消息很快传开,当晚,30名学生为其演奏由他所作的其中一首歌曲。同年12月27日,李斯特在高尔基剧院内为热情的观众举行了其首场独奏会,这场表演被认为是李斯特狂热的开端,此现象随后在1842年后席卷全欧。

特点

李斯特狂热的特点是对李斯特及其音乐会的歇斯底里反应,其演奏据说将观众的情绪上升至一种神奇的欣喜若狂层次,他的崇拜者会接踵摩肩地围绕争抢其手帕和手套。粉丝们会将李斯特的画像放在自己的胸针或多彩宝石浮雕上,女性们会试图取得他的头发,每当其弄断钢琴弦时,崇拜者亦会尝试获得它以制作手镯。一些女性崇拜者甚至会随身携带玻璃瓶,希望收集他使用过的咖啡渣。一篇报道指出:

李斯特曾经在一位痴情的侍女的注视下,在街上扔掉了一枝旧的雪茄烟蒂,希望她履行宫廷职责,却没有意识到其身上散发出的病态气息。然而这位音乐家会虔诚地从街沟里挑出令人不悦的杂草,并将它放在以钻石镶边的小盒子内。

术语创建和使用

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创造了李斯特狂热一词,以形容受李斯特及其表演影响的情感流露。他还在多个不同的音乐会演出季撰写了一系列的文艺专栏(英语:feuilleton),讨论李斯特演奏时的境况。海涅在1844年4月25日假巴黎的音乐会演出季期间,首次使用李斯特狂热一词:

当我听说德国,特别是柏林发生集体性的突然昏厥,而李斯特刚好在场时,我怜惜地耸了耸肩,心想严守安息日的德国基督徒们应该不想失去他们应有的锻炼机会吧……就他们而言,我想这是看在奇观的份上发生的一件奇人奇事而已……所以我将这现象称为「李斯特狂热」,并将其视作存在于莱茵河之外的政治不自由状况与征兆。但我终究还是错了,就在上周的义大利歌剧院内,李斯特在那里举办其首场音乐会,我才注意到这一点……这真的不是柏林,更不是德国的观众较为多愁善感,而是李斯特在他们面前演奏的时候,完全是孤身一人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天才伴着左右。然而李斯特的外表对观众们的影响是多么令人震惊!迎接他的掌声是何等的热烈!这欢呼的程度简直难以想像!真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错乱,即使在如此疯狂的编年史中亦是闻所未闻!

音乐学家兼布朗大学音乐系教授达纳·古利(Dana Gooley)认为海涅对李斯特狂热一词的使用与披头四狂热,一在20世纪被用来描述对披头士乐队产生的强烈情感现象不同。与之相反的是,李斯特狂热有更多的医学观点佐证,原因是「躁狂症」(Mania)一词在1840年是一更为偏激的术语,而到了20世纪,该词则变得可指诸如新的时尚热潮一样温和的事物。此外,李斯特狂热在当时被某些人认为是一种真正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评论家们甚至建议采取措施让群体免疫(英语:Immunization)。

当时的一些评论家认为,李斯特狂热主要反映柏林和北德人的生活态度,而居住在德国南部的人们则不会因为民众体质的差异而「患上」李斯特狂热。正如1843年刊在慕尼黑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所述:

李斯特狂热,一种在李斯特所到访的每一座城市都会爆发的传染病,无论男女幼小还是上智下愚都无法幸免,在这里(德国南部)却似乎只有零星的案例,像北方首都经常出现的昏迷个案亦然,我们有着强健的体质,根本不必担心。

成因

李斯特狂热没有任何已知的成因,但有许多人试图解释这种情况。海涅在其第一次使用该词的同一封信中,试图阐释李斯特狂热的病因。他在那封信写道:

造成李斯特狂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显然需要病理学人士解答,而不是艺术领域的。我请了一位专攻女性疾病的医生,以解释李斯特到底向公众施了什么魔法,他却面带着一个奇怪至极的微笑,讲述关于磁、流电(英语:galvani *** )和电力的各种事情,诉说充斥着无数蜡灯和数百个散发着香水味和汗味的人的密闭大厅有多高传染力,又大谈历史上的癫痫症、搔痒现象、凭音乐产生的斑蝥素(英语:Cantharidin),以及其他淫秽的东西,我相信这些都与良善女神的谜团有关。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深埋在如厮惊险的海渊内,而只是漂浮在平淡无比的水面上。有时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魔法都可以用这样一个事实来解释: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井然有序地了解他的成功,就算是「场面调度」和法兰兹·李斯特都解答不了。

达纳·古利表示当时的人们会根据各自的政治倾向,以不同的方式定性发生在柏林人身上的李斯特狂热成因。此外,进步主义者认为柏林人的情感流露很大程度上是高压统治下的副产物,李斯特的热潮对他们来说是缺乏 *** 机关及公众参与的虚假替代品,亦即是一种「补偿」。采取正面看法的人们则认为李斯特狂热是对李斯特本人慷慨就义的回应。这一观点的解释如下:

腓特烈·威廉四世的乐观、广得民心的政治辞令与就自由社会方面的改革承诺,使得柏林人民倾向于感激李斯特支持慈善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各种举措。当他们看到自己和其君主时,李斯特的仁慈与他们相呼应。但更为重要的是,李斯特的捐献、个人坦率、表演风格以及对观众的行为,都成为了其「仁慈宽厚」的象征。

李斯特狂热的其中一个促成因素是李斯特年轻的英俊外貌。

Adam Liszt

Adamus List (Hungarian: Liszt Ádám) (16 December 1776 – 28 August 1827) was the father of composer and pianist Franz Liszt.

Adam Liszt

Family background

As the second child of Georg Adam List and Katharina (née Baumann) he was born in Nemesvölgy (today Edelstal, Austria), a village close to the Austrian border in the Kingdom of Hungary. His family was of Danube Swabian German descent. There are Germanic, Slavic and Magyar claims of the Liszt family. They lived in Márcz, Nagymarton and Malacky (Slovakia.)

Georg was in service for the Hungarian Nikolaus II, Prince Esterházy and both he and his son, Adam, were Hungarian citizens. The family lived mostly in the German-speaking parts of Hungary, which is why they had only rudimentary knowledge of Hungarian. Franz tried to learn the common tongue of his kingdom in the 1870s, but in spite of his great language skills he couldnt reach a fluent level.

In his youth, Adam changed his surname "List" to the spelling "Liszt", according to Hungarian pronunciation. In his lifetime, Latin, not Hungarian, was the administrative language of the multi-ethnic Kingdom of Hungary, hence the recorded Latinised name "Adamus". After the great success of his son Franz, the father Georg also started to use the surname Liszt in the 1820s. Other family members also adapted this form, e.g. Adams brother, Eduard, father of Franz von Liszt.

Youth with musical career

As a teenager, Liszt played cello in the House of Eszterházy summer orchestra under the direction of Joseph Haydn. He was also an *** pianist, and played the organ and violin and sang in a choir. His brother Eduard and one sister Barbara also showed great musical talents, as did their father Georg, who worked as an organist and played the piano and violin, but they had few resources for musical education other than within the family.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Archigymnasium Regium Posoniense (today Gamča, Slovakia), in Pres *** urg (Pozsony, todays Bratislava), Liszt entered the Franciscan Order, but two years later, by his petition in 1797, was released from the order. He still kept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rder, which probably gave him the inspiration to name his son Franz.

Adult work life

An attempt by Liszt to continue as a student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Pozsony ended in the first year due to financial reasons. He had to look for a job, and in 1798 became a clerk at the Esterházy estate in Fraknóváralja (today Forchtenstein, Austria). After two years, Liszt was transferred to Kapuvár where he was missing the musical atmosphere at Ki *** arton (today Eisenstadt, Austria). He started to compose music and dedicate it to the Prince in order to be transferred back to the Western part of Sopron County. Only in 1805 did he finally succeed in getting a job at the court in Ki *** arton. The years in Ki *** arton were his happy years. In his spare time, he played cello in the orchestra led by Johann Nepomuk Hummel, the successor of Haydn, and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many musicians who came to Ki *** arton to perform, including Cherubini and Beethoven. This happy time ended when Lisz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Esterházy estate of Doborján (today Raiding, Austria) in 1809, as an overseer of the herd of about 50,000 sheep (Rentmeister der Fürstlich Esterházyschen Schäferei). Doborján, only 30 miles from Ki *** arton, was a rather provincial place.

Marriage

While visiting his father in Nagymarton (today Matter *** urg, Austria) in the summer of 1810, Liszt met Anna Lager who had recently moved from Vienna to Nagymarton. Their marriage took place in the parish of Lók (today Unterfrauenhaid, Austria) on 11 January 1811.

The only child of the couple, Franz Liszt, was born on 22 October 1811. Liszts father Georg wrote to prince Esterházy in 1812 that Adam had 3 more children, but there is no other documentation about this, and it seems unlikely.

Raising Franz Liszt

At his house in Doborján, Liszt staged chamber concerts. When Franz was 5 and his musical genius revealed itself, when following his fathers musical work, Liszt started to teach him music. When his fame grew, sponsors could finance private education in Vienna for the young Franz. Franzs father stayed close to his son throughout his travels to Vienna and Paris, where they settled in 1823. The purpose was to let Franz study at the famous Conservatoire de Paris, but Cherubini told them that foreigners werent admitted. (Long after this piece of unintentional satire, Liszt would always scorn the conservatoires and their products). So Liszt continued to teach his son, with a rigid schedule of practising Bach and other composers on the piano, with transposition of fugues and other daily technique improving exercises. After resigning from the Esterhazys service Liszt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s the manager of his sons career, with tour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Franz found his fathers supervision quite demanding. (He may also have become the main breadwinner through giving lessons and concerts). Liszt was a skilful business manager.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father wanted the opportunities for his son that service with the Esterhazys had blocked for him. Liszt secured him lessons with Paer (composition), Salieri (singing) and, mainly, Czerny (piano). Liszt had known Czerny and Beethoven from his own musical days. Through Czerny, Liszt secured his son a meeting with Beethoven and Czerny seems to have persuaded his master to go to a concert where the young man was playing. Franz was devastated by his fathers death and withdrew to a monastery for a time. His mother, Anna Lager came to look after him in Paris where she remained until her death in the 1860s. He soon became an established performer and teacher who was able to introduce Chopin to the musical world on his arrival in Paris in 1830.

The elder Liszt was the main influence on Franz in his early years, as both teacher and manager. Franzs full musical maturity was reached after his father died, when he heard the works of such composers as Mendelssohn, Schubert and Schumann. The big influence on his performing style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came from his meetings with the forty-year-old Paganini. Though he always honoured the memory of Adam Liszt, who had been accused by the French gutter press of exploiting the child prodigy, he never visited his grave at Boulogne-sur-Mer.

The last time

Liszt died in 1827 in Boulogne-sur-Mer at the age of 50 when Franz was 15 years old. The two were staying at a retreat centre for Franz to rest after a physicians order; however, the father became fatally ill with typhoid fever, died, and was buried there. Franz composed a funeral piece for his fathers funeral service.

The house in Raiding, birthplace of Franz Liszt.Maria Anna Lager, Adam’s wife (portrait made by Julius Ludwig Sebbers between 1826 and 1837)

更多匈牙利🇭🇺/李斯特·费伦茨(匈牙利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与“李斯特狂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