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最经典的一句话(永远的大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最经典的一句话(永远的大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最经典的一句话(永远的大师)

在神州大地,有一个时期,一个不是很遥远的时期,曾经出过一批人,一批才华惊人但又很不幸的歌坛才子。他们的作品,经过数十年的沧桑,依然能矗立在今天的乐坛,闪耀着耀眼的光辉,歌星们唱他们就必红,有很多作品能在世界各地流行,包括欧美地区。朋友们大概不知道他们是谁吧?是施光南、冼星海、聂耳、刘炽?统统不是!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越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民音乐家”们,但由于当时内地的政治气氛,他们的艺术立即便在大陆“绝种”!内地不承认他们,认为他们的作品不是“艺术”,而是“资产阶级低级的娱乐”,中国作曲家名单上没有他们的名字,音乐辞典提也没提他们一个字,甚至有些作品能在内地流行但署名是“民歌”!但总有一天我们能明白真理,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大师讨一个应当的公道。现在,我国进入世界潮流,接受各种类型的音乐,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些埋没了的辉煌文化搬出来,供应给大家享受、分享。这些大名鼎鼎的作曲家们是:陈歌辛,姚敏,黎锦光,周蓝萍,严折西,王福龄和顾嘉辉。

第一篇: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中国的歌神

是他,把时代曲推上了最高峰;是他,中国最出色的电影音乐大师之一,开启了歌舞片的风潮;是他,影响了今后中国流行音乐大发展;也是他的突然逝世,让当时的流行音乐界失去了精神领袖,让处于盛世的时代曲年代宣告结束!他是20世纪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出色的歌曲创作者之一,他和陈蝶衣的词曲搭档,代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最高峰!

他就是被罗大佑称赞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一代歌神——姚敏。

姚敏,1917年生于上海,歌唱演员、作曲家。原名姚振民,进播音界唱歌时,朋友为姚氏兄妹取艺名姚敏、姚莉,谐音“要名”“要利”。姚敏的夫人叶红原为新华歌剧社演员,曾与周璇同事。女儿叫梅琳,姚敏有一个常用的笔名叫“梅翁”,意即梅琳的父亲。此外,姚敏用过的笔名还有秦冠、周萍、萍戈、杜芬等。

姚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曾先后进杂货店学徒,到电影院当领票员。领票员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却可以每天看免费电影。电影里的插曲吸引了他,使他爱上了音乐。电影成了他的启蒙教师,他未曾进过专门的音乐学校,但凭爱好学会了拉胡琴、唱京戏等,打下一些音乐基础。

姚敏人如其名,天性聪颖敏慧,且勤奋好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日本作曲大师服部良一(中国笔名夏端龄),随他学习作曲,通过勤学苦练,不久便入了门。后姚敏经朋友介绍进入大同音乐社担任伴奏,并且将妹妹姚莉也介绍进去当歌手。姚敏与其胞妹姚莉常同台唱歌,认识了一些当时走红的歌手和作曲家,虚心向他们讨教,很快他便成为一位流行歌曲作曲的后起之秀。姚敏作品风格多样化,是当年后起之秀中较多产的一位。他的早期作品《我爱妈妈》、《雷梦娜》、《喜临门》、《月下佳人》等都成为名曲。

《我爱妈妈》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口气,唱出她的幸福童年和美满的家庭生活。这是一首单三段体ABA结构的歌曲,主部和再现部分相同,但中部B部分包括了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旋律和结构发展都相似,但旋律本身略有不同,而且中间隔了一段间奏。《雷梦娜》是姚敏早期的成功作品,是一首单三段体AABA型结构的歌曲,主部重复两遍,带有再现部。内容是歌唱早年上海近郊度假村丽娃河(Rio Rio)的风光,欧味十足,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中速布鲁斯舞曲。据说当年上海舞厅几乎不可一日无“雷声”,“雷声”即指《雷梦娜》歌声。《喜临门》则是一首富有喜庆韵味的结婚祝贺曲,有说有唱。前面念一段结婚祝词,后面开唱,中间用了许多“朗格朗当里格朗当”的衬字,加强了语气,也营造出了欢乐愉快的氛围,也更合乎中国歌曲的结构规律。《月下佳人》是一首富有江南民歌小调风味的歌曲,采用典型的一段式结构,每段起承转合四句共有四段,很像周璇演唱的《四季歌》。

姚敏本人也是一位歌星,在当年歌坛上阴盛阳衰的形势下,惟有他和严华两位最知名的男歌星,而且二人声线相近,演唱风格也相似。他早期演唱过很多歌曲,如他集作词、谱曲、演唱于一身的《如此上海》,还有《我的心》、《半夜三更调》、《我不能忘记你》、《青山绿水》等。另外,姚敏与其胞妹名歌星姚莉搭档的男女声对唱也非常有名,代表曲目有《苏州河边》、《月媚花娇》、《洗菜心》、《爱相思》等。与当时歌坛另一对搭档严华和周璇相比,虽然一对是兄妹,一对是伉俪,但演唱水平都很高,配合都很默契,都十分受听众的欢迎,令人难分伯仲,在歌坛上共享盛名,实有分庭抗礼之势。

在上海时期,姚敏后来的代表作品尚有《南海之晨》、《蔷薇花》、《第二梦》、《恨不相逢未嫁时》等。姚敏写好一首歌,总要先听姚莉和亲友的意见,改定稿子以后才能发表。他1950年转移到香港后仍坚持这种“先听而后定稿”的原则,对待作品十分认真。

姚敏所写的歌曲,如《雷梦娜》、《哈恰恰》、《夫妻相骂》、《是真是假》等,大都为反映市民生活的多棱镜,又通俗易唱,因而,一经电影放映或电台播放,便很快流传开来。姚敏的作品风格绮丽、旋律动听,颇受歌迷的欢迎。他能巧妙地融会及模仿各种中外乐曲形式,被誉为香港20世纪50年代最炙手可热的首席流行歌曲作曲家。台湾飞碟唱片公司《蔡琴老歌》CD碟的方案是这样说的:“本辑10首歌之中,竟有10首是姚敏作曲。他的作品特色是:格局完美,层次顺畅,既悦耳又容易上口。难得的是,姚敏在长达30余年的作曲生涯中,不断跟着时代的脚步走,逐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他有极典雅而中国的东西,也有现代而西化的东西。”

姚敏在1950年转移到香港后,为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一部歌唱片《桃花江》担任配乐作曲,所写插曲均由姚莉配唱。影片上映后,极受观众欢迎,姚敏和姚莉的声誉也扶摇直上,一发而不可收。其中主题歌《新桃花江》是把黎锦晖的《桃花江》稍加改动,因听众对此曲十分熟悉,所以也格外欢迎。另外,姚敏1957年在香港所创办的万象影业公司,曾以黎锦光作词谱曲的歌曲《哪个不多情》的歌名为片名拍摄的一部歌唱片,共有正续两集,其中全部插曲均由姚敏谱曲,陈蝶衣作词(署名狄薏),由当时的旷世低音歌后潘秀琼配唱,也曾轰动一时。影片《哪个不多情》正集有同名主题歌和插曲《你是春日风》、《哪个不关心》,续集有插曲《谁是有情郎》、《春雨绵绵》、《恋爱是苦酒》等插曲。

20世纪50年代晚期是姚敏事业的巅峰期,名气盖过了不少同期的作曲家。1959年和1961年他为影片《龙翔凤舞》所作的插曲和为影片《千娇百媚》所作的配乐分别获得第六届和第八届亚洲影展最佳音乐奖,后者又获得台湾第一届金马奖最佳音乐奖。除此,他还为许多当时香港的电影配乐、谱写主题歌和插曲,如《杏花溪之恋》、《小云雀》等歌曲也都非常有名。姚敏在香港时期,谱写了数百首歌曲,其中最有名的也有四五十首,如《采红菱》、《迎春花》、《情人的眼泪》、《春风吻上我的脸》、《第二春》、《我要为你歌唱》、《好预兆》、《上花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必旁人来说媒》等。

1967年3月30日,姚敏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在玩麻将牌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不起,结束了他的生命。姚敏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帮助过不少朋友,港台的大牌歌星几乎没有没得到过他好处的。在他的葬礼上,港台的大牌歌星潘秀琼、崔萍、葛兰、张露、梁萍、逸敏、邓白英、屈云云、张伊雯、韦秀娴等都站在他的灵前,齐声歌唱姚敏生前的名作《情人的眼泪》,唱到结尾,歌者和听者都泣不成声,流下了友情的眼泪。姚敏致力音乐凡三十年,所作歌曲不下数千首,他的作品基于他特有的天才,加上他继续不断的自修,因此他的创作风格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并且是随潮流演进的。在任何角落里传播着那种迷人的歌曲大多出自他的创作,风行一时,不可胜数,始终脍炙人口,家传户诵。

姚敏在早期上海流行歌曲作曲家中,算是后起之秀,但后来在1950年转移到香港之后,成为香港时期首屈一指的流行歌曲作曲家。香港国语流行歌曲在20世纪60年代末渐趋衰落,当然,这与几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关系,如欧美流行音乐的冲击,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中兴等,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姚敏的过世。可以说是姚敏支撑了香港国语流行歌坛的大半边天,他撒手人寰便塌了香港国语流行音乐的一片天。这种说法毫无夸张其辞,因而把姚敏称作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位作曲大师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当年上海流行歌坛黎锦光和陈歌辛被称为流行歌坛的“双子星座”,那么加上香港时期位居歌坛之首的姚敏就可称是中国早期流行歌坛的“三足鼎立”。姚敏的歌,唱红了几代歌星:从解放前的周璇、姚莉、李香兰、张露、吴莺音等上海歌后,一直唱到50年代以后到60年代的当时最出色的歌手姚莉、刘韵、潘秀琼、葛兰、林黛、崔萍等人。1965年,年轻的邓丽君唱着姚敏的歌曲在一次歌唱比赛得了第一名,开始了她的伟大的歌唱之旅。70年代,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等歌坛霸主,无不翻唱了他的经典歌曲。80年代,韩宝仪、龙飘飘等红极一时的酒廊派歌手,都演唱了他大量的作品,并流行一时。80年代中期,奚秀兰又在国内发表了一张以姚敏的作品为主打歌曲的专辑,成为了80年代的经典。90年代,蔡琴、费玉清、梅艳芳、林忆莲、任贤齐、齐秦、张清芳、达明一派等歌手都翻唱了他的经典歌曲。而到了21世纪,在蔡琴、费玉清的演唱会上,他的歌曲都是必唱曲目。他的旋律隽永,优美,动人,他的作品千变万化,有爵士乐,民间小调,外国舞曲,说唱歌曲等等,被公认是“歌坛不倒翁”和“歌坛巨无霸”。三十年来,所有闻名的歌星,都经过他的指导,他那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敬仰他。他为人谦虚,与世无争的风度,认识他的人都称颂他。可惜他与世长辞了,这是整个音乐界最大的损失,而且这损失是无可弥补的。姚敏虽已逝世,但遗下来数以千计的动听的歌曲,将永远流传下去,永垂不朽。

谁说中国流行音乐比不上国外!我们不如国外的只有一点,就是缺少对流行音乐历史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年轻人永远只知道当今最流行的,对于过去的好东西,他们都不会去关注。所谓的怀旧,大多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东西,这就叫怀旧?为什么国外20年代、30年代的歌手至今为人熟知,我们中国难道过去就没有流行音乐?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过去不但有流行音乐,而且还是真正中国的音乐,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

以下是姚敏先生的部分经典歌曲及原唱:

《春风吻上我的脸》姚莉

《情人的眼泪》潘秀琼

《卖馄饨》李湄

《三年》李香兰

《泥娃娃》于飞

《诉衷情》周璇

《总有一天等到你》崔萍

《忘不了的你》詹小屏

《我有一段情》吴莺音

《大地回春》吴莺音

《何必旁人来说媒》潘秀琼

《一年又一年》姚莉

《我是一只画眉鸟》潘秀琼

《初一到十五》刘韵

《采红菱》刘韵,夏丹

《站在高岗上》姚莉,杨光

《情人桥》潘秀琼

《小羊儿要回家》张露(杜德伟的母亲)

《梅花梦》金溢

《梦里相思》邓白英

《杏花溪之恋》林黛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潘秀琼

《东山飘雨西山晴》华怡保

《卖汤圆》方静音

《恨不相逢未嫁时》李香兰

《知道不知道》刘韵

《茶叶青》华怡保

《加多一点点》刘韵

《夫妻相骂》吴莺音,逸敏

《红花襟上插》于飞

“明知道我不该爱你,为什么好像有联系?我也曾决意想忘记,一转眼偏又想起你!”

1917年11月13日,即民国6年,在上海一个平常的姚姓家庭,一个健康的男婴在清脆的哭声中诞生了。这一声哭,仿佛就意味着他将来就会在他的国家和这个世界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不久这个婴儿有了他的名字,他叫姚振民。紧跟着小振民的是他的大妹妹姚秀英。5年后,姚家又添加了一小成员,是一个女婴,父母随后也给了她一个特别好听特别悦耳的名字——姚秀云。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阀内战,列强的蹂躏,使得她满目疮痍,人民贫困潦倒,生活苦得不能再苦。正是因为如此,姚家的幸福好景不长,1930年姚父因病与世长辞,留下了三个天真聪明的孩子,提早地结束了他们本应无邪快乐的童年。

姚家本来不富裕,父亲之死,无疑是雪上加霜。三个小孩连学都无法再上了,温饱都几乎成了严峻的问题。但,有时候上天总会有他自己的意愿与安排,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到事情是会往意想不到的方向进行。姚家几代人,和音乐这两个字从来没有任何的瓜葛,是典型的“音盲”家族,但小振民和小秀云兄妹一生来就具备超凡的音乐悟性,对所有的声音都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的敏感。妹妹秀云天生一副漂亮的嗓音,听到歌声或乐声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哥哥振民的强项却是记旋律,一般听过一遍就能熟记了。虽然没有受过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兄妹俩对音乐的灵性足可以让每一个音乐学院的人所羡慕。

小秀云的唱歌天分吸引住了当时在电台拉小提琴的舅父,于是他便请她到电台去播唱。姚振民内心对音乐的吸引,有时候连自己都难以逃脱,一些乐句或者某个音符可以在他的脑海里缠绕好几天。为了既经济而又有效地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他只好用“海边拾贝”的办法,在街上到处拜师,借用乐器,民间歌手江湖乐师样样不放过。所谓“处处留意皆学问”,姚振民由于超人的天赋与不凡的努力,很短时间并学会了记简谱、拉二胡、拉曼陀铃、吹口琴等音乐形式,还记起了好多好多地方性的民歌。可是由于家境贫苦,姚振民还不得不打起好几份工作:航海员,店员,电影院带位。

1937年,姚振民,姚秀云和姚秀英三兄妹第一次在音乐上合作。他们仨组织了“大同社”在上海的华兴电台播音。这第一次的合作,令他们仨意外地发现,竟取得了十分满意的回馈。但很快姚秀英就外嫁,并退出舞台。初期的成功,无疑对于刚20岁的姚振民来说是很有力的鼓励,他在此才确立了他的人生目标,他要用音乐的力量去唤醒人间的美。

在这时期上海的音乐有着几个不同的面目,有传统的戏剧和民乐,有鼓动民族热情的抗战歌曲,但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就是来自湖南的一名音乐才子黎锦晖先生开山的“海派时代曲”。所谓“时代曲”就是今天概念中的流行歌曲,在黎锦晖以前中国是没有流行音乐的,除了几千年的民乐戏曲,最近期的就是从日本、沙俄等地来的“学堂歌”和“群众歌曲”。“海派时代曲”的出现,给中国音乐带来了空前的震撼。在30年代上海“十里洋场”中,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服装都随着阵阵的洋流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很多原始的中国传统开始被城市的速度所淘汰,同样,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已经满足不了这些上海的“新新人类” 了。

黎锦晖先生很快地意识到这点,他用敏锐的艺术触角和使人佩服的胆量创作了至今都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的《毛毛雨》。从《毛毛雨》里就可以看清所谓“时代曲”的几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节奏上史无前例地引用了很多西方的节奏体裁,尤以舞曲节奏为主;西方流行的探戈,伦巴,foxtrot,flamingo,恰恰,华尔兹,虱跳步等等最时髦的舞蹈,时代曲样样接纳。第二,旋律上多了许多空间。音阶上既可以保存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也能用西方的大、小调音阶(major and minor scales)。第三,歌唱的技巧方面取纳了西方通俗的唱法,包括最为流行的布鲁斯(蓝调)的唱腔。最后,旋律的结构上也有了极大的改造,西方音乐的AB,ABA,ABACA等乐式,时代曲也毫不客气地用上了。但是从大体来讲,时代曲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她可以立刻地抓住听众的心,使人一听并喜爱,而且琅琅上口,旋律美妙动听。鉴于此,时代曲就占领了上海各大舞厅,各国各肤色各行业的人都喜欢上了她。

随着黎锦晖后,上海本土一些具有天赋的年轻音乐家也开始崭露头角了,例如印度贵族的后裔陈歌辛,黎锦晖的七弟弟黎锦光,刚从宁波来还操着不标准国语的新秀李厚襄等。而担任绝大部份编曲配乐和演奏的,都是外国来的乐师,其中以菲律宾裔和白俄乐师为首。

这时候,一间很著名的越洋唱片公司EMI(即百代唱片公司)在上海开了分所。时代曲的辉煌可以说是从EMI开始的。当时最有名的歌星、作曲家、作词家、唱片监制都聚集在了百代。姚秀云在这时候经过作曲家严华和名歌星周璇的推荐就进了百代,那是1938年,而她灌录的第一首歌曲、和严华合唱的《卖相思》成了大热门。姚秀云立刻从默默无闻的小歌女摇身一变成了“周璇第二”的红歌星。可是,此时爱音乐如命的哥哥姚振民还在当海员和电影院带位,但不久妹妹还是帮他成功地进军了EMI。

能进百代,对这位21岁的青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经过一些乐师们的指点,加上日积月累的经验,姚振民已经能够熟悉地弹奏钢琴和认识五线谱了。我想今天我们所讲的无师自通,这就是最佳的例子吧!

姚秀云在百代已是人气急升的歌星,还有,她同时已经以另一个名字——姚莉,于舞台上出现了。陈歌辛、黎锦光、严折西等作曲家已经开始为她创作一首又一首谐美动听的歌曲,没错,那首驰名中外的绝世名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就是陈歌辛先生为她写的;几乎一夜之间,姚莉就成了与周璇、白虹等人齐名的上海滩天后。

姚振民此时知道自己的音乐能力比起陈歌辛他们还是有很长的距离,虽然天生聪敏,但毕竟他的音乐基础还是十分薄弱的。他很快就暗地里下决心去追赶,拼命实现在百代成为音乐支柱的梦想。他除了边为其他歌手(当然包括他妹妹)合唱和伴奏之外,还见缝插针地跟乐师们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他学完了就记,记完了就练,把自己全部的能量投进音符里,经常练琴练到手指发麻,一有时间就分析著名的中外乐曲和歌曲,并非常留意收集中国各地民歌的特点。

惊人的毅力常会得到上帝最好最多的回报。1940年,姚振民的作曲终于得到百代的承认,此时此刻他也用了另一个名字——姚敏,出现在唱片的“作曲”一栏。一般来说,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新秀们(我们广东话说的“新仔)往往会受到老行尊的无理挑剔,任人喝来喝去,可姚敏不然。作为百代作曲阵营的新秀,而又是经验最少的一位,他居然能够稳坐钓鱼台,差不多第一首作品就得到同行以及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位才智过人的青年人立刻受到了上海歌坛的注意,也引起了同行的亲切关注。刚从日本来的著名音乐家服部良一,即白虹《苏州夜曲》的作者,毫不犹豫地收了姚敏为徒弟,无私地传授乐理、作曲技巧、东西方音乐。有了名师,高徒的出现就指日可待了。

姚敏,这个名字随着一首一首使人刮目相看的歌曲而在上海歌坛浮起:妹妹姚莉的《得不到的爱情》,两兄妹的《马来风光》,周璇的《诉衷情》,吴莺音的《大地回春》,周璇的《别离三年又相逢》,周璇的《月下佳人》,吴莺音的《送郎一朵牵牛花》,张露的《小小羊儿要回家》,金溢的《梅花梦》,白虹的《莎莎再会吧》,吴莺音的《美丽的归宿》,姚莉的《秦淮河畔》,佩妮的《良夜不能留》,佩妮的《哈哈镜》,周璇的《合家欢》,李香兰的《第二梦》,白虹的《河上的月色》,金溢的《恋痕》,李香兰的《恨不相逢未嫁时》,姚莉的《风雨交响曲》,《相思泪》,《黑天堂》,龚秋霞的《木偶寄情》等等。

美,是音乐艺术最主要的成份。美,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气质。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可以体现个人情感的最高尚的形式,它可以用来诉内心,可以用来传达一些信息,可以用来鞭挞社会某些现象。其中音乐是最为方便最为有效的艺术,因为它可以在人间任何的角落传播,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注入人的心灵,令一曲好的旋律能立刻停留在脑海,怎样甩都甩不掉。

姚敏的作品,把“美”这个字作为了一个多面体,他所要制造的美,和以黎锦晖为代表的第一代时代曲甚有不同。姚敏平时拼命留意着外围出现的所有音乐,无论是中国民歌或是新来的西方爵士乐,每样都不放过。他利用他敏感的艺术灵感把他所接触过的不同类型音乐的韵律反复推敲,然后想方设法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新鲜的,又有时代感的声音。如果说黎派时代曲是第一代时代曲的话,那么以姚敏的风格为基础的时代曲的确可以称为第二代时代曲。黎派时代曲,多以歌舞形式问世,以轻盈欢快的节奏提起人们的舞欲;姚派时代曲则在基本时代曲之音乐特点上多添了个人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无限柔情,像春水一般荡漾,荡漾到你的身旁,你可曾听到声响?”周璇的这首来自电影《花外流莺》的插曲《诉衷情》,听第一句就能感到艺术的美,音符仿佛像流水一样抚慰着听者的心。《诉衷情》的旋律起伏十分自然,起承转合得使人极其舒服,听起来简直是享受。中段的“我总是那样盼望,盼望有一个晚上,倾诉着我的衷肠,让你添一片惆怅,惆怅是情感的波浪……”把一个人的所有的感情都翻了出来,那种浪漫,那种情调,那种音韵,足够让人听完之后荡气回肠。

《诉衷情》的音阶虽然用了西方的大调(major),可她蕴含的东方之美比很多由五声音阶的旋律要神秘动人。作品的意境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江南晚上,在湖边的杨柳下,一位东方佳人弹着琴,诉说着她的心事。同样缠绵同样抒情的佳作还有《三年别离又相逢》、《第二梦》、《河上的月色》、《恨不相逢未嫁时》、《良夜不能留》等。

在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之下,姚敏要寻找着一份能够真正挖掘内心世界的音乐,他要使时代曲“艺术化”。他写给李香兰的《第二梦》和《恨不相逢未嫁时》就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最为情深的肺腑之言。“冬夜里吹来,一阵春风,心底死水起了波动。虽然那温暖片刻无踪,谁能忘却了失去的梦?”姚式的“浪漫曲”艺术性和亲和力极为浓烈,仿似咏叹调的旋律配上陈歌辛的美词,把没有得到真爱的无奈和悲伤描绘得有血有肉,可以感受到歌曲溢出的眼泪。同样是陈歌辛作词,姚敏作曲,李香兰演唱的《第二梦》,比起《恨》曲更为梦幻,意境更凄美。“你说过忘了我,忘了我吧,为什么又回到我的梦中来?恨只恨梦儿无凭,醒来只空留泪满腮……”,这样子的旋律所提起的感觉不但在40年代极为超前,现在听也会觉得再难有人能谱写音乐到如此境界了。

《恨不相逢未嫁时》美妙,《第二梦》迷人,还不够,《河上的月色》更是没有语言可以顺利表达。“河上的月色,一样的明朗,我对着它想念,想念我的情郎。有这样一个夜晚,隔岸的歌声,使我们的心荡。我们偎着吻着,羞看漫烂的波光……”

一幅美丽的夜景随着波澜似的音乐展开在听者面前,神秘的夜晚,静静的河边,因微波而摇摇晃晃,欲碎欲合的月光倒影。《河上的月色》采取了ABBA的格式,每段都描写了不同的心情,A段“河上的月色,一样的明朗……”是描述环境,第一B段“有这样一个夜晚,隔岸的歌声,使我们的心荡……”回忆着过去恋爱的美好时光,第二B段“有这样一个夜晚,隔岸的歌声,使我们的心伤。我们愁了,泣了……”则倾诉着目前离开了情人的苦楚。歌曲层次分明,真情动人,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

时代曲源于中国,因此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音乐。既然是中国音乐,就得含有一部分的中国特色。民歌就是中国歌唱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我们来看看这首:“红红的太阳下山啦,咿呀嘿呀嘿!成群的羊儿回家啦,咿呀嘿呀嘿……”很纯朴的乡村民间小调,仿佛就是从村民口上唱出来的“顺口溜”。但这绝对不是什么“顺口溜”,这是姚敏笔下的《小小羊儿要回家》,由当时还是新秀的张露(没错,呵呵,就是杜德伟的母亲)演唱。她还有一曲琅琅上口入耳难忘的“拿起了锄头来锄呀锄野草,锄呀锄去野草呀好长苗……”即《锄头山歌》。很显然,此时姚敏式的民歌已经走向成熟。姚式民歌,以比较分明的层次和旋律结构不同于一般中国民歌,以更接近民间土壤特色不同于黎派时代曲。即使在大都市里,姚敏创作的民歌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过时,这就是魅力的所在。其他同时期的优秀姚式创作民歌包括吴莺音的《送郎一朵牵牛花》(送郎一朵牵牛花,愿郎不是牵牛郎……),周璇的《月下佳人》(冰轮乍升放寒光,月下佳人暗嗟伤……)等。

姚敏此时的音乐追求的是探索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和妹妹姚莉的合作也在《相思泪》、《秦淮河畔》、《得不到的爱情》、《风雨交响曲》、《黑天堂》、《马来风光》等作品拉开序幕。《秦淮河畔》一曲是既古典又现代的早期杰作,如果说中国音乐有什么是可以成功地把现代生活与传统古典艺术结合,那让我告诉您——这就是!

“今夜有酒今夜醉,今夜醉在秦淮河畔。月映波堤,灯照堤岸……歌的歌,舞的舞,声声相思为谁诉?步步爱怜为谁踱?蜜意柔情为谁流露、为谁流露?” 穿越时光地将古代秦淮河畔的歌女、舞蹈融入了20世纪的都市生活,作品艺术性之高,想象力之强,叫人有“一鸣惊人”的感觉,无酒即醉。

《得不到的爱情》(我得不到你的爱情,像冬夜里没有光明……)至今仍被公认是上海最经典的爵士原创作品之一,《马来风光》是姚敏初步尝试东南亚音乐题材的男女合唱歌曲。艺术的本质是“源于生活”,那首表面上趣味十足的《黑天堂》就是当时上海社会的缩影。“摩登的Ladies & Gentleman,个个都时髦地巧装扮,萍水相逢一见恨太晚……”绘写了上流社会奢侈的“Ladies and Gentleman”富贵的生活,但在另一面,“谁知道遍地痛哭号啕,他们衣食无靠!忍饥寒到处徘徊流浪,生活如煎熬!” 这是社会最大的对比,作品通过流畅悦耳的旋律带动了充满鞭挞信息的歌词。

同样是描写生活的《大地回春》把角度换去了更乐观的景点,吴莺音大姐用略带鼻音而又清脆天真的声音唱出“欢迎大地回春,枝头儿朵朵花如景,原野层层草如茵,燕子归来寻旧巢,双双呢喃诉衷情……”展开了一片春天美好的画面。这歌的轻松活泼意境令人想起1942年姚敏以化名“吕莎”写给白虹的《莎莎再会吧》,这首穿梭中西音阶的奇特作品 *** 了当时时代曲艺术所有的技巧,把白虹的歌唱事业带到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使时代曲从音乐理念角度中得到新的发展方向。

40年代中后期是上海时代曲的高峰期,绝大部份上海滩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这也是姚敏在上海的作曲事业突飞猛进的时段,除了已经成为鼎鼎大名的天后如周璇、姚莉、李香兰、白虹等,许多战后崛起的新秀如张伊雯、佩妮、金溢、璐敏等都特喜欢演唱姚敏作品。古典的《梅花梦》(寒风儿吹,雪花儿飘……),缠绵的《恋痕》(我再也不愿提起,这创痛的回忆……),忧伤的《落花飘零》等等优作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在抗战胜利后,时代曲艺术日益强大时,中华大地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49年,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共产主义为理想的中国 *** ,打败了腐朽的蒋介石国民 *** ,红潮席卷了全中国。10月1日红色政权正式宣布中国新 *** 成立。此时有人激动欢呼,有人忧心忡忡。

时代曲是东方现代都市酿成的特产,当然受到了外国最时尚音乐很深的熏陶。歌词内容也大多数描写个人情感或社会最真实的现象。这一切在新 *** 眼里代表着腐朽的殖民主义思想,是颓废的、不健康的文化。因此,时代曲的命运就和其他“洋”文化、产品、企业一样,被盖上了“黄色音乐” 及“靡靡之音”的帽子,罪不可赦,该赶尽杀绝。顷刻间,“夜上海”的音乐在东方小巴黎逐渐消失了,换来代表农民文化的红色旋律。在上海舞台创造过无比辉煌的歌星、作曲家、作词家、乐手、唱片工作者意识到了风云的变幻,时代曲艺术已经在上海无法生存了。但是,像姚敏这样有远大艺术理想的青年,怎能忍受停业这样痛苦的想法?加上国家政局的不稳定,什么不乐观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出现,这一批艺术家决定迁移到位于国家南方的英国殖民地香港。

1950年初,上海以及其他城市各界人士连锁反应似的纷纷南下香港,其中当然少不了在上海滩缔造时代曲繁荣的艺术家们。歌星如白光、张露、姚莉、李丽华、梁萍、张伊雯、陈娟娟等,作曲家如姚敏、李厚襄、梁乐音、刚读完书的王福龄、姚敏的老师服部良一,词作家如陈蝶衣、李隽青、陶秦导演等带着他们珍贵美好的音符来到了香港,准备在此地落地生根,继续他们的音乐事业。

至于其他的艺术家们,一代天后周璇50年代初来港拍完几部影片后就回了上海,陈歌辛也一样,他则是出于爱国之心回去的。鼻音歌后吴莺音因为家庭的关系,在港录了几张唱片并取得版税后也立刻回上海。在香港短短的日子里,她灌录过的《我有一段情》(我有一段情啊,说给谁来听?知心人儿呀出了门,他一去呀没音讯……)就是姚敏专门为她而作的。作曲家黎锦光、黎锦晖、严华、严折西、严个凡等留在了上海。这些没有选择香港之路的艺术家们后来命运大多都很心酸,令人落泪惋惜。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上海时期的姚敏已是风格成熟、艺术素质高尚的作曲家,年纪轻轻,所取得的成就已经绝不亚于陈歌辛、黎锦光两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经是超越了他们两位。到了新的环境,有了新的生活,姚敏开始寻找一个崭新的艺术方向,要寻找一个在上海的基础上超越上海的一个目标。这个时候才算是姚敏音乐生涯的开始。

1950年李厚襄、李中民兄弟俩创办了“大长城”唱片公司,把白光、李丽华和龚秋霞收罗旗下,灌录了《叹十声》、《小喇叭》、《祝福》等时代曲名作,反响非凡。1952年,百代(EMI)公司从上海撤离移居香港,姚敏、陈蝶衣、姚莉等作曲家、作词家、歌手立刻收到了EMI的邀请,然后签约重新成为了EMI的成员。

在任何一个专业或领域,竞争必是推动其健康发展之最巨大的力量。当上海最优秀的音乐人如洪流般地入港之际,所成立的两大阵营“大长城” 和“百代” 造成了在香港空前的乐坛竞争。在时代曲之前,香港歌坛的主流是粤曲,可是这一大迁徙后,新音乐的新潮,平易近人,曲调优美,思想前卫很快地取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粤曲的地位可说一夜之间被代表现代都市的时代曲代替了。

姚敏在接任新的工作下立刻动笔,香港的姚敏,比上海的姚敏乐思更丰富,风格色彩更斑斓、更浓烈。香港的姚敏,创立了中国音乐家史无前例的强烈浪漫主义个性。香港的姚敏,创作的题材之广是当时中国作曲界甚至是世界各地作曲界的极限。香港的姚敏,制造了数不尽的红透半边天的歌星、影星,可以说是华人歌坛从未所有的盛世。

除了早在上海已经成名的歌星如白光、姚莉、龚秋霞、张露、李香兰等,时代曲的新秀潘秀琼、邓白英、葛兰、刘韵、静婷、崔萍、叶枫等也源源不绝地出现在舞台。在唱片业欣欣向荣的同时,东南亚以及本地的各大电影公司也趁机摩拳擦掌,各自都盼望着能闯出一片天地。“电懋”、“邵氏”、“亚东”、“新华”等影视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招牌影片。

音乐是影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俩自有艺术以来就是一对连体姐妹。直到今天我们每一部电视剧、电影、纪录片都可以找到好多的背景音乐、主题曲、插曲,虽然现在这些影视音乐大多水准已大大下滑,但人们亦没有太大的怨言,毕竟有几首插曲好过什么都没有。可是在50年代,对影视音乐的要求是特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同时期在美国正在风行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就是音乐剧或舞台剧,英文称为“musical comedies”或“musicals”。这些musicals就是以歌曲和音乐推动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心情的戏剧,在创作的过程中词作家和作曲家必须很细腻地根据剧情的进展和每个角色的特点来塑造相应的歌曲。英美最为有名的音乐剧作曲家为30-40年代的Cole Porter,40-60年代的Richard Rodgers,Frederick Loewe,Lionel Bart还有后期的Andrew Lloyd Webber等,他们的音乐剧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一个标志,很多歌曲更是久传不衰。因为这些musicals几乎都是在曼哈顿Broadway大街的影院上演,所以后来人们统称这一派的音乐剧为“Broadway musicals”,即百老汇舞台剧。

香港取代了上海作为东方通往西方的窗口,很自然地就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西方最为时髦的艺术、服装、消费品,当然Broadway musicals也不例外。姚敏在上海时期就已经对西洋音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剖析、收集,所以到了香港之后他对西洋音乐的写作和运用已是游刃有余。外国的各种舞曲,各派别的爵士音乐,样样都难不了他。另外,在上海EMI公司工作的经验及熏陶下,姚敏对声乐亦都颇为熟悉,和每一个歌手合作时都可以根据她(他)们的声线、个性、音域来写合适的作品。

此时香港的影视公司都盯住了音乐剧的市场,加紧了收罗最有资历最有天赋的作曲家、词作家、编剧家、导演,开始了香港乐坛历史性的一幕。1956年,“新华”公司准备拍一部以一首旧上海时期黎锦晖写的歌为片名的电影《桃花江》,并要求姚敏写作音乐,作词、编剧为陈蝶衣,幕后演唱为姚敏的妹妹姚莉、邓白英、方静音和夏丹,锺情主演。姚敏接受了任务,一口气完成了影片的12首歌曲,分别是改编自上海时期黎锦晖的主题曲《桃花江》,插曲《采茶歌》、《我睡在云雾里》、《月下对口》、《花儿比姐儿》、《野猫》、《春天不见了》、《擦鞋歌》、《布谷之歌》、《龙灯与风筝》、《我说东来你说西》、《为什么》。

《桃花江》的上映,立刻在香港成了一个导火索,这是人们第一次看过以音乐为主的本地影片,而原创音乐又是那么的出色迷人。一股狂烈的歌舞片热立刻燃烧整个香港及东南亚,《桃花江》一时已成了香港社会的一个现象,片中的插曲更是传遍整个亚洲华人世界,主角锺情一夜成名。《桃花江》发疯似的成功一连引发了一部又一部美不胜收的歌唱片,其中80%以上都是由姚敏作曲,作词方面则由好几位担任:陈蝶衣、李隽青、易文(杨彦岐)、司徒明(冯凤三)、王植波等。这些歌唱片曾让数不清的影坛、歌坛天王天后红遍港台,红遍亚洲,红遍世界。

我们不妨看一看继《桃花江》之后姚敏为整个50年代香港影视事业写作过那些经典音乐。《一夜风流》中的《三年》,《十里洋场》,《小时候》;《秋娘》中的《马来风光》;《歌迷小姐》中的《歌迷小姐》,《好花不常开》,《偷偷摸摸》,《诗情画意》,《我有个好家庭》;《葡萄仙子》中的《葡萄仙子》,《何必旁人来说媒》,《一家八口一张床》,《我要为你歌唱》;《采西瓜的姑娘》中的《瓜棚小唱》,《采西瓜》,《捉虾歌》;《哪个不多情》中的《春风吻上我的脸》,《摇船歌》,《月下情歌》,《紫丁香》,《我要歌唱》,《一个莲蓬》,《哪个不关心》;《空中小姐》中的《我要飞上青天》,《我爱卡力苏》,《庙院钟声》;《曼波女郎》中的《我爱恰恰》,《今宵乐》;《关山行》中的《一条心》,《等天晴》;《阿里山之莺》中的《月桃花》,《站在高岗上》,《爱的涡流》,《山地之春》,《都是一家人》,《昨夜梦魂中》;《龙翔凤舞》中的《雪人不见了》;《酒色财气》中的《静静的月夜》,《恭喜发财》,《爱情保险》;《一代歌后》中的《惜春光》;《落马湖》中的《知道不知道》,《初一到十五》,《好收场》;《姊妹花》中的《猜不出是什么情意》,《疯狂的周末》,《奇形怪状》;《 *** 》中的《兰闺寂寂》,《乌鸦配凤凰》;《桃花运》中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桃花运》,《家花哪有野花香》;《菊子姑娘》中的《雪山盟》,《东瀛风光》;《二八佳人》中的《心心相印》,《初恋滋味》;《杏花溪之恋》中的《杏花溪之恋》,《陌上花开》,《小村姑》;《娘惹与峇峇》中的《娘惹与峇峇》;《恋之火》中的《第二春》;《雪里红》中的《雪里红》;《特别快车》中的《特别快车》,《伴侣哪里找》,《新天地》;《风雨桃花村》中的《卖汤圆》,《人面桃花》等。

歌唱片一部接着一部,每一部都是“插曲十八支,支支动听”,每一曲都能轰动全城。主演这些歌唱片的女主角都具有惊人的实力,她们在荧幕里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出众的气质和艺术的天赋,很多也是挺漂亮的。她们包括能歌善舞的葛兰、林黛、尤敏、张莱莱、蓝娣,野性迷人的钟情,神秘貌美的叶枫,小周璇董佩佩,影坛长青树李丽华等等。唱歌方面一部份由女主角、男主角胜任,一部分由其他歌手幕后代唱,例如姚莉、静婷、刘韵、江宏、杨光、邓白英、逸敏、潘秀琼等等。其中以姚莉代钟情演唱,陈蝶衣作词的组合最具代表性。因此姚敏连同陈蝶衣和姚莉结成了乐坛无敌的“铁三角”,姚敏、陈蝶衣(笔名有:陈式,方忭,狄薏,洪流,文流,叶绿,方达,郎泼来,佩琼等等) 这个曲、词组合就是中国的Richard Rodgers,Oscar Hammerstein II。

为了艺术触角可以延伸得更远,1956年开始姚敏便开始往世界各国旅行,同行的还有妹妹姚莉、妻子叶红。当他到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时候,姚敏都会用他敏锐的音乐灵性捕捉当地的人文,地理,艺术,语言特色,然后去思索如何把这些不同的灵感插上音符的翅膀。无论是欧洲的庄重,美国的潮流,东南亚的热情,日本的典雅,姚敏全都不放过,每时每刻脑子里都充满着乐曲。这段时光无疑是他一生最快乐最难忘的,也同时给予了他更为强烈的创作力量。

60年代起,姚敏对电影音乐的成就更上一层楼。《哪个不多情续集》中的《我是一只画眉鸟》,《你是春日风》;《心心相印》中的《不管你是谁》;《喋血贩马场》中的《小窗相思》;《小鸟依人》中的《小鸟依人》,《春天的假期》;《桃李争春》中的《卖馄饨》,《我爱你Cha-Cha》,《好预兆》,《海上彩虹》,《多情世界》,《不唱睡不着》,《好地方》;《入室佳人》中的《人生就是戏》;《野玫瑰之恋》中的《爱情像气球》,《稀奇真稀奇》;《燕子盗》中的《待嫁女儿心》;《铁臂金刚》中的《神秘女郎》;《六月新娘》中的《六月新娘》,《海上良宵》,《迷离世界》;《莺歌燕舞》中的《俏女郎》,《三百六十行》,《甜蜜在心头》,《莺歌燕舞》;《星星,月亮,太阳》中的《七夕》,《送别》,《光明的前程》,《好儿童》,《打胜仗》;《有口难言》中的《有口难言》,《幸福的家庭》,《山顶的奇迹》;《千娇百媚》中的《祝福JaJambo》,《千娇百媚》,《蜘蛛网》,《昨夜的怪梦》,《万里长城》,《心花朵朵开》,《孟姜女哀歌》,《何日再相逢》等等。

据前辈的口中回忆,那时候香港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幼无时无刻不在哼唱这些影片的歌曲,连走路做饭的时候脚尖都是跟着舞拍去扭。可以见得好的音乐可以足够令一个社会为之倾倒,走火入魔。

姚敏的电影音乐在把握住影片的情节,气氛和人物特点的同时,他还能在音乐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家,没有受过学院派的理论教育,就是因为如此,他的音乐才体现出学院派人士没有的奔放和自由,再加上他善于吸纳中外音乐的优点。因此在同一部电影里,甚至在同一首歌曲里都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色彩,每一首歌曲都可以抓住听众的耳朵,今天我们形容流行歌曲的所谓“混血音乐”,我想姚敏的音乐是混血音乐的最佳典范。他在研究外国音乐剧的时候也注意中国小调的风韵,所以他的作品听起来既中又西,既现代又古典的奇妙的听觉效果。担任配乐的,一部分由姚敏自己执行,一部分则由他的御用乐师,菲律宾裔的葛士培(Vic Cristobal)完成。菲律宾乐师的水平是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所承认的,他们对音乐的敏感,视奏的能力,配乐编曲速度之快,至今亦成为乐坛的佳话。葛士培先生的配乐风格洋溢着美国流行音乐和西班牙舞曲的混合味道,足以迎合亚洲人的音乐口味,缔造了“东方Broadway Musicals”的时代传奇。

姚敏的浪漫主义在他的影视音乐中普遍都可以看到。在1956年《秋娘》中尤敏演唱的插曲《马来风光》(不同于上海时期和妹妹合作的那首),轻柔的节奏和富有岛国风情的配乐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浪漫的热带海滩之夜。《马来风光》吸取了东南亚民歌的很多元素,包括全曲许多次将第四音升一个半音阶,例如在“晚风阵阵吹散了浮云”中的“散”和“我们俩静静在沙滩上”中的“俩”,节奏方面有着言情民谣的纯真和休闲。另一首以东南亚主题为题材的是李丽华、杨光演唱的《娘惹与峇峇》,歌曲是通过叙述的手法讲出了一对在马六甲的情人的恋情,歌词中的椰子树,童年的回忆到最后相逢重燃爱火,构成了一个健康及浪漫的故事。

妹妹姚莉在同年影片《龙翔凤舞》中演唱的《雪人不见了》,虽代表了片中的冬景,却童真沸腾。歌曲旋律简练精致,把雪中欢乐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姚敏通过仔细分析外国圣诞歌曲的成果。《雪人不见了》的作词者就是他的最佳拍档陈蝶衣,“雪人原来不坚牢,只怕太阳照,太阳一出雪就消,雪人不见了!”很显浅的道理但和旋律一起就是绝配。

上海时期的姚莉是模仿周璇的嗓音,特别注重清脆的高音,但自从来港后,她便迷恋上了美国歌星Patti Page的歌声,因而大大地改变了她的演唱风格。香港的姚莉嗓音转向中低音,简直就是一个“小Patti Page”。在电影《哪个不多情》她唱出的《春风吻上我的脸》(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就是用那种富有磁性的中音演绎的。在片中这首歌曲出现在主角钟情欣赏着春天的阳光时候,旋律婉转动听,情景交融。全曲用了中国的五声音阶,属于“小调流行歌曲”,这类型的歌曲推动了以后整个香港乐坛的发展。中段的“趁着那春色在人间,起一个清早跟春相见,让春风吹到我身边,轻轻地吻上我的脸!”教人一听便醉。另外一首和《春风吻上我的脸》曲风差不多的是“小周璇” 董佩佩于1956年影片《恋之火》演唱的《第二春》(明明是冷冷清清的长夜,为什么还有叮叮当当的声音……),这首歌曲是继陈歌辛《玫瑰玫瑰我爱你》,黎锦光《夜来香》和刘雪庵《何日君再来》之后被填上外国歌词流传世界的中国歌曲。《第二春》1959年被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Lionel Bart填上英文歌词,然后成了音乐剧《The World of Suzie Wong》的插曲,名为《The Ding Dong Song》,由著名的华裔演员周采芹(Irene Chow)演唱。

The Ding Dong Song

Lyrics:Lionel Bart

Music:Yao Ming(姚敏)

Arrangement:Harry Robinson

I hear the bell go Ding Dong ,

Ding Dong inside my heart.

Each time you say kiss me,

Then I know it’s time for Ding Dong to start!

Each time you say hug me,

Ding Dong, Ding Dong!

Each time you say love me,

Ding Dong, Ding Dong!

I hope I don’t wait too long,

To hear my bell go Ding Dong!

此曲被英国的Decca唱片公司灌录成唱片以后在本地受到热烈的欢迎,销量令Decca都大吃一惊,不久《The Ding Dong Song》就流传全世界,成为中国人在世界的第四首世界名曲。

姚敏在他的电影歌曲里的中国成分是十分浓厚的。作品如《卖汤圆》、《知道不知道》、《初一到十五》、《卖馄饨》、《小时候》、《我是一只画眉鸟》、《雪里红》、《瓜棚小唱》、《站在高岗上》、《月桃花》、《待嫁女儿心》、《何必旁人来说媒》、《月下对口》、《兰闺寂寂》、《陌上花开》等等都是令人津津乐道的中式电影姚曲。香港时期的姚敏谱写民歌旋律的水平是至今中国作曲家望尘莫及的,他笔下的神韵不是常人能学到的。所谓“神韵”就是“精神”加上“韵味”结合的艺术气质。“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嘛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这曲《知道不知道》是姚敏根据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改编而成的新民歌。除了把原民歌的速度降慢一半以外,姚敏还改写了大部分乐句,比如说第一句“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嘛好风飘”和第三句“为了那心上人,起呀起大早”原曲是没有的,从而将原曲的两句变成了四句。音调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使《知道不知道》从“信天游”中脱胎换骨,成了一首新的改编创作民歌,流传全国以及亚洲。

另外一首改编民歌就是《初一到十五》:“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它摆摇,杨呀么杨柳梢……”,就是改自山西民歌《绣荷包》。这一次姚敏没有把原曲的结构变动,仍然保留了两句体,甚至旋律的形状都没有做很大的改编,但在曲调上做了很明显的修饰,使歌曲的民间气色更为强烈。

除了《知道不知道》和《初一到十五》两首民歌改编外,其他的都是纯属原创作品。这些原创民歌都是经过姚敏多年勤奋地研究中国民歌得来的精品中的精品。其中一曲“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台湾民歌的《卖汤圆》就是姚敏电影歌曲的杰作之一,也是华人地区最为流传的经典名曲之一。它以轻快调皮的曲调,诱人的韵味和极易上口的歌词取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早就家喻户晓了。汤圆卖完了,就“卖馄饨”吧!“卖馄饨呀卖呀卖馄饨,卖馄饨!要是你吃了我的热馄饨,肚子吃饱混身热啊热腾腾……”曾经参加过香港小姐竞选的李湄穿着泳装在1962年《桃李争春》里唱的小调《卖馄饨》也是脍炙人口的歌曲。葛士培把歌曲的间奏编成了爵士风,把爵士乐的swing和chromatici *** 都用上了,洋为中用,听起来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

1957年电影《阿里山之莺》是部以台湾高山族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其中《站在高岗上》(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和《月桃花》(一处一处开满月桃花,远远近近都是月桃花,采一朵花来襟上插,月桃花呀是奇葩是奇葩……)最令人难忘。两首都是以台湾小数民族风格谱成的歌曲,《站在高岗上》由姚莉和杨光幕后代唱,《月桃花》则由姚莉独唱。歌唱片鼻祖《桃花江》中的著名插曲《月下对口》很浪漫地用歌声传达爱意。“对口”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由一对男女表演,男唱一句然后女唱一句。“男:天上的明月光呀,照在那窗儿外。为什么窗不开?我在窗外独徘徊……女:天上的明月光呀,照在那窗儿外,你不要费疑猜,窗里人也没有睡……”《月下对口》的旋律特别优美动听,起伏自然,把电影的意境配得淋漓尽致,也借助纯洁的真情感动听众。

南洋歌手潘秀琼(是姚敏的学生之一)以底蕴丰厚的女中音著称,于1962年《哪个不多情续集》得意地演绎了《我是一只画眉鸟》:“我是一只画眉鸟呀,画眉鸟,彷佛是身上,没有长羽毛!”。有“天王巨星”之美誉的李丽华于1956年《雪里红》演唱“雪里红呀运不通,卖歌卖唱走西东。三餐白饭都难饱,皮鞭儿抽得满身红!咚格隆咚飘一飘,咚格隆咚飘一飘,得儿隆咚飘飘,依格隆咚飘飘一飘哟!”。《我是一只画眉鸟》和《雪里红》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神韵,是人们都能很容易地感受的神韵。《我是一只画眉鸟》的旋律婉转流畅,青春活泼,再配上陈蝶衣趣味天真的好歌词,可是绝了。

吴莺音在香港时,姚敏写给她唱的一首《我有一段情》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温柔,内涵,气质,和爱情观。李香兰在《 *** 》演绎的《兰闺寂寂》跟《我有一段情》的意图差不多。“兰闺寂寂,夜迢迢。意中人,隔断蓝桥,露声儿滴碎了情苗。”姚敏把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巧妙地构造出一幅柔美的音画,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剖开,化作美好和谐的音符,散发着芬芳。还有一曲值得注意的比较显著地利用民间戏曲的特色写的作品就是静婷代林黛唱出的《待嫁女儿心》(冬天那个去了嘿就有那春天来,春天那个一来嘿就有那百花儿开,手拈针线,先把那花儿绣……姐儿呀长到十呀十七八,谁不盼望有个情郎来爱呀……)。

在保留中国传统的同时,姚敏也跟着世界音乐的步伐走。中国式的歌舞片,有歌就必定有舞,有中就必定要有西。在50-60年代他参加过作曲的电影里头,那些风靡群众,出神入化,魅力四射的摩登舞曲无所不在。姚敏的电影舞曲之胆量与创意是当时中国作曲家前所未有的,凡是东西方最流行最时髦的舞曲形式他都接纳。“我们欢欢喜喜一起上学校,我们高高兴兴一起做体操,鼓声兵兵邦邦响,就摇摇摆摆跳,有谁不会,我就来教!……快狐步,太单调,太单调,伊啊CHA CHA CHA CHA CHA!圆舞步,太古老,太古老,伊啊CHA CHA CHA CHA CHA!你学伦巴,不时髦!你学森巴,没情调!……”来自1957年电影《曼波女郎》的插曲《我爱恰恰》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恰恰舞之一。它以富有弹性的音调,活泼时尚的歌词,葛兰带有挑逗的演绎,和出色的配乐缔造了它的魅力。另一首余音绕梁的恰恰舞曲就是“人生就是戏,演不完的戏,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要是你比一比,谁演得最卖力?只怕那演员反而不入迷,看戏的人儿个个是戏迷!恰恰恰!呀呀呀……”即是1960年《入室佳人》里姚莉幕后唱的《人生就是戏》。

钟情是当年影视圈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亮丽的明星之一。绰号“小野猫”的她在《桃花江》,《葡萄仙子》,《哪个不多情》,《阿里山之莺》,《美人鱼》等等影片中无一不得益于片里的优秀音乐、歌曲。那首可以在脑海里回荡数日的1956年《葡萄仙子》插曲《我要为你歌唱》(我要为你歌唱,唱出我心里的舒畅,只因你带给我希望,带给我希望……我若是失去了你,就像那风雨里的玫瑰,失去了她的娇媚,减少了她的原来光辉……),探戈式的旋律,就是马来西亚歌手潘秀琼代她演唱的。

有一部分的舞曲歌曲却带很浓的爵士风。爵士乐的创始人是19世纪末的美国黑人,后来渐渐地搬上了主流音乐舞台,声势日益急升,所支流出来的类型越来越多,最后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栋梁。姚敏在选择爵士风的音乐的时候他会根据剧情和人物来决定,比如说他可以写出愉快的《我要飞上青天》(我要飞上青天,上青天,我要飞上青天,上青天……太阳是我小台灯,月亮是我化妆镜……),热情奔放的《今宵乐》(我要嘻嘻哈哈谈笑,我要热热闹闹舞蹈……) 和《春天的假期》(你陪着我跳个Rock and Roll,你不要把假期来错过……),浪漫醉人的《不管你是谁》(我不管你是谁,在你怀里沉醉……)和《神秘女郎》(你不要对我望,黯淡的灯光使我迷惘……)等等。这些歌曲的戏剧效果都十分杰出,流着西方音乐剧的血液。在《我要飞上青天》的B段“太阳是我小台灯,月亮是我化妆镜,彩虹拿来做项链,摘下一颗星星挂在胸前”后句的“一颗星星挂在胸前”采取的自由节奏则是Broadway Musicals常用的作曲手法。叶枫演唱的《桃李争春》插曲《我爱你恰恰》(我爱你,我爱你,我爱的你,我爱的就是你!……我爱你青春年少时光,到你年老时我也爱你……)中的半音阶和重复的乐句,也是Broadway十足。

1960年的一部《野玫瑰之恋》是姚敏和他的老师,日本著名音乐大师服部良一合作谱写音乐的,也是俩师徒最成功的合作经历。《野》片的歌曲支支经典:《卡门》,《蝴蝶夫人》,《说不出的快活》,《爱情像气球》,《稀奇真稀奇》,《赌徒歌》,《风流寡妇》,《蝴蝶夫人炒什锦》,《一颗心Jajambo》,《同情心》。这些插曲中《卡门》,《蝴蝶夫人》,《赌徒歌》和《风流寡妇》的曲调来自著名的西洋歌剧选段;《卡门》来自Georges Bizet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蝴蝶夫人》来自Giacomo Puccini的同名歌剧,《赌徒歌》来自Giuseppe Verdi的歌剧《弄臣》,和《风流寡妇》来自Franz Lehar的轻歌剧《风流寡妇》。经过两位作曲家的改编和配乐后这些古典歌剧唱段变成了通俗而丰含感染力的流行歌曲,就像《卡门》(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遣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什么叫情?什么叫意?还不是大家自己骗自己……)的第一段放慢了速度,并且歌曲的结构做了很大的改动,唯独不变的就是原旋律和充满动感的拉丁曲魂。其他所有的歌曲《说不出的快活》(你看我,我看你,你看我几时我有这么高兴过?……Ja-Ja-Jam Bo Ja-Ja-Jam Bo……),《爱情像气球》,《稀奇真稀奇》,《一颗心Jajambo》和《同情心》就由服部良一和姚敏原创,姚敏配乐。不听倒好,听了就忍不住跟着音乐疯狂起舞。

一些舞曲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十里洋场》,《多情世界》,《我有个好家庭》,《偷偷摸摸》等姚敏用了东方的五声音阶,使得它们既有西洋舞曲的节奏又有东方面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想过好光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由潘秀琼演唱,1959年《桃花运》的插曲,旋律流畅怡人;《偷偷摸摸》(你为什么偷偷又摸摸呀?偷偷摸摸跟人去拍拖……)由张莱莱和刘韵合唱,1959年《歌迷小姐》插曲,得意可爱;《十里洋场》(把苏杭,比天堂,苏杭哪现在也平常……)由李香兰演唱,1958年《一夜风流》插曲,带着摩登的民族特色。

除了中国民歌和外国舞曲外,姚敏最后一类电影音乐是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本人喜欢把它们称作“诉心曲”。姚敏的“诉心曲”最大的特点是优美耐听,而且感情深刻,有诗一般的温情。“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望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左三年右三年,这一生见面有几天?横三年竖三年,倒不如不见面?”相信凡是有血肉感情的人都不可不被这样情意缠绵的歌曲所感染。作于1958年的《三年》唱出了等待情人的痛苦心境,旋律可谓巧夺天工,一“音” 千金。

林黛在1956年《杏花溪之恋》唱出的同名主题曲“我们相爱在杏花溪,朝朝暮暮常相依,叶绿花红垂柳摇曳,黄莺儿枝上双……”同样醉人,还有1959年《二八佳人》中叶枫的《心心相印》(景色是多么美丽,处处是花香鸟啼。我要问天上浮云,可知道我的情意?……),1956年《菊子姑娘》中林黛的《雪山盟》(窗前飘下了枫叶,山巅添上了雪堆,为什么你还不回来,不回来?教我苦守在空闺……),《阿里山之莺》中姚莉的《昨夜梦魂中》,1957年《风雨桃花村》中姚莉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同年《酒色财气》中葛兰的《静静的月夜》,等等都是真情表白的佳作。

本人最为喜欢的两首姚式“诉心曲” 电影插曲是1957年《特别快车》中姚莉的《伴侣哪里找》和1960年《六月新娘》中的《海上良宵》。《伴侣哪里找》(向前奔跑,一路上向前奔跑,那树上落叶处处飘,夕阳在山北风号……)的旋律悠扬,属于美国乡村民谣风格,听了就如沐春风,曲子带着的诗意是文字不能表达的。《海上良宵》的意境更为深远,这首曲子带有很浓的热带风情,“你听那音乐多美妙,陶醉在海上良宵,对着这月夜风光多逍遥,嗯……嗯……我要去享受这情调……”扣人心弦的旋律配着阵阵的夏威夷吉他伴奏把人带进一个美好的夜晚,人人愉快的跳着舞,爱意情浓。歌词中的“看到你舞蹈太美妙,叫我神魂颠倒,虽然是萍水相逢初相交,嗯……嗯……心里的热情已燃烧……”和“我这样想法太无聊,以为他放荡轻佻,倒不如唱歌跳舞又谈笑,嗯……嗯……可不能多情惹烦恼……”给予了歌曲很迷人的浪漫情怀,将人的七情六欲都翻滚出来,甚教人陶醉。

1959年,1961年和1962年姚敏因《龙翔凤舞》和《千娇百媚》两部影片的精彩绝伦的原创音乐而获得第六届亚洲电影节,第八届亚洲影展及第一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音乐奖项。其中《千娇百媚》是邵氏公司首部综艺体弧形阔银幕彩色影片,也是星、港、台当年最卖座的影片。片中以歌舞为主题,空前地动用上千名舞蹈演员,表演中国花鼓舞、采荷扑蝶舞、日本樱花舞、扇舞、马来土风舞、 泰国酬神舞、南美热浪舞、法国肯肯舞、西班牙 *** 舞、蜘蛛舞、团圆舞、曼波舞、恰恰舞等等,部份外景在日本拍摄。精美的场面和迷人的音乐,观众可是大饱眼和耳福。

姚敏终身守在EMI唱片公司的岗位,除了为电影作曲配乐外,他还为EMI唱片写下不少唱片歌曲,也同时培养时代曲新秀。马来西亚长大,原籍广东的潘秀琼就是他的高徒之一。姚敏特别钟爱这位带有磁性歌喉的徒弟,很着重地教她音乐理论和表演技巧。1958年的一天,他在房间里的钢琴弹奏着一支旋律,完毕后妹妹姚莉就赶忙说“哥哥,这个就给我唱吧!”未料,姚敏却婉然拒绝了。姚莉就不高兴了,说“哥哥,你是说我唱不来?”。姚敏跟着回答:“不不不,按你的歌唱天分,有什么歌曲难得倒你?不过这首歌,沧桑味浓,我想找一个嗓音较低的歌手来唱。”于是,等陈蝶衣填完词后,姚敏就找到了潘秀琼来灌录这首歌曲。歌曲面世后,就唱遍了大街小巷,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至今的传世名曲。这首歌就是《情人的眼泪》。“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为了爱?只有那有情人,眼泪最珍贵,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都是爱!”姚敏这首绝妙的旋律宝贵在它五声音阶的构成下能塑造现代都市的情怀,它带含蓄,又带热情。《情人的眼泪》通过如诉如泣的情感,打动过无数听众,不少亦落泪。

在EMI姚敏为潘秀琼创作过很多名曲,除了上述的电影歌曲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要为你歌唱》,《爱情像气球》,《我是一只画眉鸟》,《你是春日风》,《何必旁人来说媒》等,唱片歌曲中还有《江水向东流》(江水向东流,它一去不回头,为什么江水悠悠带不去我的烦忧?……),《问你在哪里》(我一天不见你,问你在哪里?我的心跳啊,跳不停呀,朝夕心着急!……),《小亲亲》,《只要你的心》,《神秘的魔力》,《回娘家》等等。风格也是千变万化,使人回味无穷。

当时所有红得发紫的歌星都唱过姚敏笔下的作品。根据不同的性格,声线,音域,姚敏会写出最合适的作品给歌手们。以下是姚敏为唱片行业创作过的一小部份作品:

夏丹、江宏——《采红菱》(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

邓白英——《梦里相思》(我有诉不尽的情意,每晚在梦里,呼唤你……)。

刘韵——《有一个傻姑娘》,《加多一点点》(结识你不止一两年,你对我不算不爱怜,为什么我总觉得呀缺少一点点?……),《一条桥》(南来北往只有一条桥,为什么那样不凑巧?忽然遇上哥儿也来到……)。

于飞——《泥娃娃》(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红花襟上插》(红红的鲜花开满了花架, 为什么你不喜欢它?……)。

叶枫——《空中歌声》,《情人山》(情人山,高高的情人山……),《红泪》。

华怡宝——《茶叶青》(戴起那个竹笠穿花裙,采茶的姑娘一群群……),《东山飘雨西山晴》。

逸敏——《长藤挂铜铃》(叮当叮呤当叮当叮当……墙上挂了根长藤,长藤上面挂铜铃……)。

李晶洁——《流水寄相思》(静静的夜,月儿明又亮。照着我和你,各自在一方……)。

姚莉——《永远守着他》,《夜归人》,《森林之歌》,《一年又一年》,《乡村姑娘》。

张伊雯——《初恋》(夜已深沉,月儿昏昏,寂寞地等候你……)。

张露——《迎春花》,《小木马》,《琴声俪影》,《静静的河边》,《檀岛姑娘》,《情网》。

凌波——《天上没有乌云盖》。

葛兰——《蔷薇诉愿》(你说我像一朵初开的蔷薇,春风一吹就要轻轻的摇曳……),《海鸥》,《扭得多美妙》,《我怎能没有他》。

崔萍——《总有一天等到你》(山有高呀水又急,你在东来我在西,山把我们分,水把我们离,我只有天天等着你……),《吻吻吻》(我需要你,我需要你, 我要投入你的怀里),《夜诉》,《爱的心声》。

张莱莱——《神灯》。

邓小萍——《甜蜜的梦》。

还有很多很多来不及提及的……

姚敏歌曲之艺术造诣除了一听便难忘外,歌曲自身的气质,沉淀性,和想象力都是令到它们不朽的因素。他脑海里的乐思就仿佛奔腾的河流,滔滔不绝有时令他时常不能停笔。每首歌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性格,就像一园子的花卉里,每种花都有特有的魅力。

以上的作品,有著名的中国民歌,如中国人耳熟能详常误以为是民歌的《采红菱》,青春活泼的《一条桥》,《加多一点点》,《红花襟上插》,《茶叶青》;有余韵不绝,百听不厌的《梦里相思》,《东山飘雨西山晴》,《总有一天等到你》, 《情人山》,《夜归人》,《初恋》;有西洋式浪漫奔放的《蔷薇诉愿》,《吻吻吻》,《森林之歌》,《流水寄相思》,《檀岛姑娘》;有绕口令似的《长藤挂铜铃》;还有好玩的《泥娃娃》。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今天的歌曲排行榜,要是有,姚敏的作品上榜是必定无疑的。

无论是电影歌曲或是唱片歌曲,姚敏的作品代表了50到60年代亚洲华人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歌曲首首畅销,一唱即红,它们融进了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华人地区的文化。尽管如此风光,姚敏一点都没有因事业的无比成功而骄傲自满,他为人真诚,善良,谦逊,从来不摆一副大作曲家的架子。他认为任何领域都不可能有止境的,所以他不停地自我改进,不停地进修。他乐于助人,朋友家人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尽量的帮助,讨论,解决。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缘很好,凡是跟他合作过的歌手、词作家、影星,或者是萍水相逢的相识,无一不佩服他艺术家的气量,他的才华和他的为人。

60年代中期,香港的经济开始攀升,城市风貌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都市生活的速度也赶紧加快,物质欲和各界的竞争也高速飙升。唱片业也是如此,香港的唱片除了本地原创歌曲外,欧美流行歌曲也早已逐渐进入本地市场。可是很多普通的市民那时候还不甚懂英语,所以唱片公司就让一些经典的外国歌曲改编,然后填上中文歌词,扩大这片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中词西曲”。

姚敏的妹妹姚莉在香港的十多年光阴灌录了许多首“中词西曲” 的作品,包括流传至今的《大江东去》(改自Marilyn Monroe的《The River of No Return》),《狂舞》(改自Patti Page的《I Can’t Tell A Waltz From A Tango》),《往事似云》(改自Patti Page的《Tennessee Waltz》)等等。姚敏自己也给过一些外国歌曲写过中文歌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妹妹唱的改编自Patti Page的《Changing Partners》的《舞伴泪影》(我俩舞步正轻盈,乐声悠扬又甜蜜……) ,其他的还有《梦里的新娘》(改编自Patti Page的《I went to your wedding》),张露的《称心如意》(改编自Georgia Gibbs的《Tra La La》)和一首“中词日曲”潘秀琼的《意乱情迷》(自从我遇见你,心里永远不忘记……改自白根一男的《次男坊鸦》)等。

从1965年开始,全香港的步伐已经开始往70年代迈步了,港台两地的商业以及娱乐往来格外地繁荣。此时,在新的岁月里姚敏的创作也毫不犹豫地跟着时代的脚步。1965年他为新一辈的歌手蓓蕾写了一首名叫《再会吧!叮当》的作品,是这样的:“我深夜里听到叮叮当,我白夜里听到叮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叮当,我怎能去抵抗?……哎呀呀呀,哎呀呀呀,Sayonara!Sayonara!再会吧叮叮当当,Sayonara!Sayonara!”《再会吧!叮当》的奔放和时代感就富有70年代的憧憬:时尚,开放,繁荣,国际化。姚敏是个十分乐观的人,他的音乐也和他的性格一样,永远是勇往直前的。他向往着70年代的香港,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1966年,参加过乐队主音,演唱过一些英文歌曲的广播出身的新秀詹小屏 (Judi Jim)进军EMI公司。这位声线酷似姚莉偶像Patti Page的歌手立刻得到姚敏的注意,他决定为她写一首歌。他认真地研究了一大批最为经典的美国流行曲,每一首都从头到尾每段乐句地进行反复的剖析和探讨,吸取精华妙处。一天,在钢琴上一曲绝美的曲调在姚敏的手指下展开了翅膀,立刻地,在五线谱上一首动人肺腑的国语永恒名曲——《忘不了的你》产生了。

明知道我不该爱你,

为什么好像有联系?

我也曾决意想忘记,

一转眼偏又想起你!

明知道我不该想你,

为什么好像有回忆?

我也曾决意想忘记,

一转眼偏又惦记你!

你莫非有魔力?总叫我怀念你,怀念着你的情意……

你莫非有魔力?总叫我盼望你,盼望着和你在一起。

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说尽心中无限事”,詹小屏在录完此歌以后就引起了海内外的轰动。不久,《忘不了的你》被一名菲律宾乐师Vir Pereira填上了英文歌词,成为了《Colours Of The Rainbow》,很快也扬名洋人社会,家喻户晓。

Colours Of The Rainbow

Lyrics: Vir Pereira

Music: Yao Ming(姚敏)

I saw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Up there against the distance sunglow

The air was soft and blue birds could hide

I wished that time was on my side

So I could ride that pretty rainbow

And fly across the western sky

So come with me and you’ll see my friend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s end

I always remember of how we used to meet

I heard sweet songs up above

The meadow was so green when I sat down to dream

That was the time when I found love

I saw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Up there against the distance sunglow

One summer’s days that rainbow came

To chase away the morning rain

I always remember of how we used to meet

I heard sweet songs up above

I saw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Up there against the distance sunglow

One summer’s day that rainbow came

To chase away the morning rain

I sat down to dream

And that was the time when I found love

6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歌坛新星们个个都以演唱姚敏的作品为豪,同时姚敏自己也十分注重培育有潜质的新秀。他非常珍爱每一位徒弟,他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卓越的成就在晚辈们的眼里就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良师。后来在70年代走红香港歌坛的李芷苓,刘淑雯(即夏丹和刘韵之妹,艺名华娃)就是他亲手教导的高徒。

社会的人才必定应受到社会的爱戴和珍惜,可是世间的人才很多时候也会被上天看中。上天是无私的,她创造了万物,但上天也是自私的,她仿佛认为只有她才可以拥有并珍惜人才。

1967年3月30日,当整个香港都准备着迎接新春,姚敏和家人以及朋友聚在了一起,满怀开心的打起了麻将。打到一半,姚敏突然脸色骤变,嘴唇发紫,顷刻间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晕倒在地。周围的人都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赶紧就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可是经过医生和护士一番努力后,姚敏被宣布因突发性心脏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年仅49岁。

姚敏过于突然的逝世立即掀起了香港乐坛的大地震,这个噩耗火速地传遍了亚洲及世界的华人地区。一代中国伟大的音乐奇才,竟然就这样没有留下只字片言地离世了,就这样子永别了他灿烂无比的音符人生,离开了他万分热爱的世界和他向往的未来。姚敏的走,各地的乐迷、歌手、音乐人、影星都难以置信,一时间觉得无可能接受,而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妹妹姚莉和妻子叶红更是悲痛欲绝,几次哭得几乎要晕过去,场景十分悲痛。

姚敏的殡礼上,来自香港的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其中有跟他合作过的音乐人和歌星,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心里仰慕但一直未能见他一面的有心人。当天,香港殡仪馆决定不奏任何的哀乐,只播放一首《情人的眼泪》来送这位旷世大师最后一程。“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是为了爱?……”人们在悲伤的泪水中轻轻的唱起了这首永远的金曲……

姚敏的逝世,就如擎天双柱突然崩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国语时代曲时代随着他的英年早逝而画上了句号。这是一个中国音乐界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香港乐坛无法不接受的重大考验。整个香港乐坛已经了解到,本地流行音乐要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变,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车轮,无人能抵抗。

妹妹姚莉陷入了足足长达三年的痛苦熬煎,三年来,她不敢出门,不敢收听电台,皆因害怕听到哥哥的作品而导致情绪的崩溃。同时她也宣布离开舞台,隐居修养,当一名低调的贤妻良母。1969年,她受到了EMI公司的邀请,说服她重返EMI担任唱片总监。她收拾起勇气,将悲哀化为动力,为EMI公司制作、整理了亡兄的作品唱片,让天上的兄长能够看到自己的音乐能继续感到每一个人群角落。

EMI的元老唱片工作者汪淑卫为了纪念姚敏,特意请来了他的高徒之一,有“万能歌手”美誉的静婷翻唱他生前12首著名歌曲:

《情人的眼泪》(潘秀琼原唱)

《第二春》(董佩佩原唱)

《三年》(李香兰原唱)

《兰闺寂寂》(李香兰原唱)

《我爱恰恰》(葛兰原唱)

《春风吻上我的脸》(姚莉原唱)

《永远守着他》(姚莉原唱)

《再会吧!叮当》(蓓蕾原唱)

《恨不相逢未嫁时》(李香兰原唱)

《我有一段情》(吴莺音原唱)

《真稀奇》(潘秀琼原唱)

《森林之歌》(姚莉原唱)

灌录进名叫《仙乐飘飘处处闻——纪念作曲家姚敏》的大碟里。

姚敏走后,香港的时代曲军团片刻间像没有了船长的船,无法避免地解体了。歌星们一个接着一个相继“挂咪”,有些出国,有些隐居照顾家庭。60年代曾创作过《不了情》,《南屏晚钟》,《今宵多珍重》,《痴痴地等》等佳作的王福龄,70年代后创作大减。其他的作曲家如李厚襄和綦湘棠到1970年就没有作品了,李厚襄更于1973年病逝,綦湘棠则移居加拿大。1975年姚莉完全退出了EMI公司,做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中国的Oscar Hammerstein II陈蝶衣偶尔编写一些剧本,一些诗词,最后也是退隐了。唯独一位,就是写过《郊道》,《明日之歌》,《昨天》的邵氏新秀作曲家,曾担任过 *** 领班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叫顾嘉辉,即《不了情》原唱顾媚的弟弟。顾嘉辉从姚敏手中接过了香港流行乐坛的指挥棒,开始谱写香港音乐的另一个传奇,就是粤语流行曲时代……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时到今天,香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风云幻变,香港音乐无论从实质和定义都已是面目全非。都市仍在忙碌着,年轻人口中“时尚”的流行歌曲也在轮流转,歌曲排行榜,艺人绯闻,盲目追星,哈韩哈日……时间可是一个无情的车轮,它走,任何人都停不了它。现在的香港,大家也许已经全忘记了,还有一位84岁的老婆婆和一位年近100的老公公还毫不起眼地生活着,呵呵,别误会,他们不是夫妻,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年的11月13日和3月30日,他们都会从老相册里拿出一名脸带微笑的年轻男子的黑白相片,也会打开唱机,听着“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谁说是春眠不觉晓,只有那偷懒人儿才高眠……”

照片中的男子,通过柔和充满智慧的双眼平静地注视着今天的香港,今天的乐坛,深情地思索,耕耘着……

2006年12月

(博主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由不同文章拼接修改而成。)

姚敏名曲之《情人的眼泪》

催人泪下的名曲,旋律幽怨,情意绵绵,如歌如泣,是“时代曲”的极品。60年代由“磁性歌后”潘秀琼演唱,后来翻唱无数,包括蔡琴和林忆莲。

情人的眼泪

作词:陈蝶衣

作曲:姚敏

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为了爱?

只有那有情人,眼泪最珍贵,

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都是爱!

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为了爱?

要不是有情郎,跟我要分开,我眼泪不会掉下来,掉下来。

好春才来,春花正开,你怎舍得说再会?

我在深闺望穿秋水,你不要忘了我情深,深如海。

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为了爱?

要不是有情郎,跟我要分开,

我眼泪不会掉下来,掉下来。

我眼泪不会掉下来,掉下来。

转发一篇和此曲有关的文章:

作词家林振强英年去世,不少人都为之一掬同情之泪,有人誉之为三十年词坛难得一睹的奇才,见仁见智,很难有一个定论。

若有人问我当今词坛谁是天才?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是陈蝶衣老前辈。”年轻乐迷也许不曾听过陈蝶衣的名字,可一定听过《情人的眼泪》这首歌(原唱为潘秀琼,林忆莲翻唱)。歌词起首是“为什么要对你掉眼泪,你难道不明白是为了爱!”词简意赅,可称绝句。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对音乐素有研究,他谙中文,一看到《情人的眼泪》起首两句,即拍腿道“此乃大汉天声,必成绝响。”

《情人的眼泪》是音乐大师姚敏的得意杰作。曲成试弹一遍给胞妹姚莉听。姚莉一听旋律,喜欢到不得了,忙说:“哥哥,就让我来唱吧!”以为姚敏一定会一口应承。岂料姚敏闻言,轻轻摇了一下头,道:“不!这首歌不合你唱!”姚莉听了,有点不悦:“哥哥!你是说我唱不来?”姚敏说:“不不不!以你的歌唱天分,有什么歌难倒你?可这首歌,沧桑味浓,我想找一个嗓音较低的歌手来唱。”

于是姚敏选中了星洲歌后潘秀琼。而潘秀琼亦是靠了这首歌,闻名天下,盛名至今不衰。

好曲须有好词,这任务落到了陈蝶衣肩上,他大笔一挥,歌词迅即填好,姚敏一看,大声叫好。这词好在哪里?正好在一个“简”字,人人看得明,人人看得懂,情意连绵,感人肺腑。

前几年,香港乐坛颁了“终身成就奖”给陈蝶衣,对他而言,这可真是“迟来的春天”,像他那样优秀的填词家,早就应该名成利就。

最近我在家里听旧歌,听了不少是蝶老填词的歌,像《我有一段情》、《春风吻上我的脸》,真乃天下第一好歌,我称他是“词圣”,谅无人反对!

姚敏名曲之《第二春》

此曲由”小周璇”董佩佩原唱,1959年被定为英国音乐剧《The World of Suzie Wong(苏丝黄的世界)》的插曲,英文名字叫《Ding Dong Song》,是继《玫瑰玫瑰我爱你》、《夜来香》和《何日君再来》后在世界流传最广的中国歌曲。

姚敏名曲之《站在高岗上》

带有很强台湾高山族民歌风格的《站在高岗上》是由姚莉和杨光原唱的男女合唱名歌,电影《阿里山之莺》的插曲。曲风奔放浪漫,B段的“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把自然风光描绘得特别辽阔美丽。近年由张惠妹翻唱后这首歌再一次在青年人中热了起来。

站在高岗上

作词:司徒明

作曲:姚敏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

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

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

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

郎在岗上等红妆呀喂。

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

站着一个有情郎呀喂。

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

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你站在高岗上向下望,

是谁在对你声声唱?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

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

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

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

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

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你站在高岗上向下望,

是谁在对你声声唱?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

郎情妹意配成双呀喂。

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

我俩相爱在高岗,在高岗!

姚敏名曲之《三年》

日本歌手李香兰(山口淑子)原唱,作于1958年,邵氏电影《一夜风流》插曲。后来由费玉清、蔡琴、陈百强等人翻唱,是百年不衰的经典歌曲。

三年

作词:李隽青

作曲:姚敏

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

好容易望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

想不到才见面,别离又在明天。

这一回你去了几时来,难道又三年?

左三年,右三年,

这一生见面有几天?

横三年,竖三年,

倒不如不相见!

明明不能留恋,偏要苦苦缠绵,

为什么放不下这条心?情愿受熬煎。

姚敏名曲之《知道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体裁来自于陕北的“信天游”(一说是广西民歌《山清水秀太阳高》改编的),原曲非常简化原始,是姚敏先生把它重新改编加工以后使歌曲魅力无穷。《知道不知道》是1969年《落马湖》的插曲,刘韵主唱。后来由奚秀兰翻唱后在大陆家喻户晓,遗憾的是,知道这首歌的人很多,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作者是姚敏。下面是一篇关于《知道不知道》这首歌的传闻:

根据王昆提供的线索,我们了解到:1969年经过香港作曲家姚敏的改编,《崖畔上开花》派生成了一首新的民歌《知道不知道》,并被香港电影《落马湖》选为主题歌。1969年2月7日到10日,《落马湖》在香港上映仅仅4天时间,就获得了近5万的票房收入。这部由台湾省著名演员白冰主演的经典电影,是根据京剧《施公案》中的同名折子戏改编而成的。随着电影《落马湖》在香港的热映,《知道不知道》这首小调作为它的插曲,也逐渐名扬天下。最早为电影《落马湖》配唱插曲的,是60年代国语歌曲的天皇巨星刘韵女士。刘韵演唱的歌曲,带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婉转嘹亮而不入俗流。她最为歌迷熟悉的作品有1964年风靡乐坛的《加多一点点》,还有后来的《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上花轿》、《四季歌》、《葬花》、《山前山后百花开》等。如今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刘韵女士,正在香港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今年已有78岁高龄的民族音乐理论家耿生廉教授,是《崖畔上开花》的编曲刘炽和演唱者之一牧虹的学生。1953年4月,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留校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歌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作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审员之一,他不但参与了山西、河北、安徽等十多个省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审工作,同时还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的副主编。耿生廉教授在学术上一丝不苟的严谨让人感动。五十多年来,他与中国民歌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对于他很喜欢的《知道不知道》这首民歌,耿生廉也一直在进行着分析和研究。他认为,“信天游”一般为上下两句八小节,可是《知道不知道》整个曲调比“信天游”《崖畔上开花》要长,实际上《知道不知道》的基本曲调就源自《崖畔上开花》,只不过《知道不知道》把《崖畔上开花》的原曲调速度放慢了,节奏拉宽了,《崖畔上开花》曲调中的一拍,变成了《知道不知道》中的一个小节。《知道不知道》这首歌的根就在陕北,它的基本曲调的素材就来自陕北“信天游”。耿生廉认为,《知道不知道》的变化是画龙点睛式的,它改变了“信天游”的性格,很好地传达出了歌词的意境。信天游原始曲调简洁明快,《知道不知道》的曲调委婉细腻、秀美深情,运用简单的手法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知道不知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

在2005年贺岁大片《天下无贼》当中,由女主角刘若英演唱的片尾歌曲就选用了这首《知道不知道》。由刘若英重新演绎的最新版本还特别邀请台湾省著名词作家姚谦重新填词,虽然歌词只有短短十句,但是刘若英却花了整整五天时间来录制,新版本《知道不知道》的曲调更加空旷和飘逸。也就是这首《知道不知道》,让许多观众在看到《天下无贼》片尾的时候,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不知道是缘分还是巧合,从陕北信天游《崖畔上开花》到抒情小调《知道不知道》,从《陕北牧歌》到《落马湖》再到《天下无贼》,它的流传与演变,始终和电影紧紧相随。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情节会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由民歌改编演变派生而来的新民歌,会一直被人们所传唱,或许这就是民歌的魅力所在吧!

知道不知道

作词:乐韵

编曲:姚敏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

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

为了那心上人,起呀起大早!

也不管那路迢迢,我情愿多辛劳。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飘。 

心想着他呀他,我想得真心焦。

为了那心上人,睡也睡不着!

我只怕呀找不到,那叫我怎么好。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飘。

三步两步跑呀跑,快赶到土地庙。

我情愿陪着他,陪呀陪到老。

除了他呀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

他知道不知道?

姚敏名曲之《卖汤圆》

《卖汤圆》一直被传唱为“台湾民歌”,其实它是由陈蝶衣作词,姚敏作曲的一首富有台湾民谣风格的名曲,是电影《风雨桃花村》的插曲,方静音演唱,后来由徐小凤翻唱。

卖汤圆

作词:陈蝶衣

作曲:姚敏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卖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哎哎哎唷,汤圆汤圆卖汤圆,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卖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公平交易可以包退还。

哎哎哎唷,汤圆汤圆卖汤圆,

公平交易可以包退还。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

要吃汤圆快来买,吃了汤圆好团圆。

汤圆汤圆卖汤圆,慢了一步只怕要卖完。

哎哎哎唷,汤圆汤圆卖汤圆,

慢了一步只怕要卖完。

姚敏名曲之《小小羊儿要回家》

张露(一代歌后,杜德伟的母亲)原唱的一首姚氏民歌,后来由蔡幸娟翻唱的版本最为出名。在国内被当作了儿歌了,记得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也有这首歌曲。

小羊儿要回家

作词:秦冠(姚敏)

作曲:姚敏

红红的太阳下山啦,咿呀嘿呀嘿,

成群的羊儿回家啦,咿呀嘿呀嘿。

小小羊儿跟着妈,有白有黑也有花。

你们可曾吃饱啊,天色已暗啦,星星也亮啦。

小小羊儿跟着妈,不要怕不要怕,我把灯火点着啦。

姚敏名曲之《我有一段情》

脍炙人口的《我有一段情》是“鼻音歌后”吴莺音的名曲,是怀旧老歌的必唱曲目之一。旋律富有民歌特色,意境深远,仿佛一个姑娘在寂寞的晚上弹着七弦琴,诉说着她往年的一段情。翻唱者很多很多,包括凤飞飞、韩宝仪、蔡琴、伊能、徐小凤(粤语版,向雪怀作词)……

我有一段情

作词:辛夷(陈蝶衣)

作曲:梅翁(姚敏)

我有一段情呀,说给谁来听,

知心人儿呀出了门,他一去呀没音讯。

我的有情人呀,莫非变了心,

为什么呀断了信,我等待呀到如今。

夜又深呀月又明,只能怀抱七弦琴,

弹一曲呀唱一声,唱出我的心头恨!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春风听,

春风替我问一问,为什么他要断音讯?

姚敏名曲之《春风吻上我的脸》

由姚敏先生的妹妹“银嗓子”姚莉小姐原唱的《春风吻上我的脸》是一首活泼青春的歌曲,非常流畅,引人入胜。

春风吻上我的脸

作词:狄薏(陈蝶衣)

作曲:姚敏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谁说是春眠不觉晓,只有那偷懒人儿才高眠!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虽然是春光无限好,只怕那春光老去在眼前。

趁着那春色在人间,起一个清早跟春相见,

让春风吹到我身边,轻轻的吻上我的脸!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

春天里处处花争妍,别让那花谢一年又一年。

姚敏名曲之《长藤挂铜铃》

很特别的一只歌,运用了国语中的绕口令。但是唱出来的话很容易,说出来反而很绕口。我曾经试着把歌词读出来,叮叮咚咚嗡嗡嘤嘤的读不清。真真佩服先生的灵感。

最早听的是梅艳芳的翻唱,配乐电子多一些,又有女声扯着嗓子喊叮咚,有些现代也有些诡异,嗓子过于低沉,无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质感,有些遗憾。任贤齐也唱过,曲子变化更大了。似乎还有个英文版。原唱是逸敏。

长藤挂铜铃

词曲:姚敏

叮叮咚咚叮咚叮咚,

叮叮咚咚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听藤上铜铃叮咚叮叮咚。

墙上挂了挂了根长藤,

长藤上挂着挂着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那风停藤停铜铃铜铃停。

长藤好比我,

铜铃好比你。

你我不分离,

两心长相依。

姚敏名曲之《采红菱》

《采红菱》也是一首被误认为民歌的名曲,但事实上是由陈蝶衣作词,姚敏作曲的一首经典老歌,由刘韵和夏丹合唱,收录在《百年百代一百首》里。

采红菱

作词:狄薏(陈蝶衣)

作曲:姚敏

(男)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

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

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

我俩一条心。

(女)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

得呀得妹有情,得呀得郎有心,

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生呀,

我俩心相印。

(男)划着船儿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

湖水清呀照双影,就好像两角菱。

(女)划着船儿到湖心呀,你看呀嘿看分明,

一个你一个我,就好像两角菱。

2011-12-15

更多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最经典的一句话(永远的大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