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萨顶顶,左手指月歌词欣赏
左手指月这首歌很好听,旋律非常优美,表现很有张力,高亢有 *** ,歌词写的也非常深刻。今天我们来细品这些歌词的含义。
“左手握大地右手握着天“
歌词的开始就以天地来开篇,非常大气恢弘,有一种寂寥空旷感,一下把人拉到了非常广域的范围内,从时间和空间上打开了一扇巨大的门。就像是四大名著一样,一开始就说天下大事或者叫洪荒年代,把人引入了一个非常古典而又宽厚的时间概念中去。
红楼梦一开始就说,女娲炼石补天,从天地原始、鸿蒙初分开始,把人引向一个非常古老悠远的年代,增加了叙事的厚重性和道统的合理性。
左手指月也是这样的,一开始就说左手握大地,右手握着天,把人放到一个空旷的天地之间,正像是乾卦三爻所说的天、地、人。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构成了世界的一个整体结构。第一句就奠定了一化开天地的吊门,乾卦为歌词的第一句也起到了统领全歌的作用,抓住了整个叙事的一个整体,就是在讲述天、地、人,人与自然,自然和万物之间的协调共生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左手握大地,右手握着天“呢?能不能倒过来,右手握大地,左手握着天,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左表示尊贵的方位,在对待宾客的时候也是这样,在酒席上左手是最重要的位置,也是最尊贵的客人坐的位置,左是比右重要的。所以把左最重要的给了实实在在的大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
地为坤卦,是我们可以依托的载体。他如同母亲一样养育万物。
在五行中治病的方法是“欲补其子先实其母,欲泄其母,先空其子”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欲望比较强烈,那就是心火比较盛,火是由木生成的,也就是说属于木的肝脏过于强大了,生的火太多,木是火的母亲,火是木的儿子。那么我们就要吃黄莲上清,把心火泄一泄,欲望就没有那么强了。
母亲对儿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是有形的,我们对有形的东西有着必要的尊重,而天是形而上的,我们对形而上的东西的理解是在追求有形的基础上才可能追求的,所以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左手指月的歌词把左手分配给了大地,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的前奏音乐一下子让人进入那种恢宏的意境中,仿佛是站在历史的高处俯瞰历史的进程,像一个长镜头一样,逐渐逐渐的看清了在生命轮转中的一些轨迹。又仿佛是在纷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的一个局部,如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洒脱。
然后才开始讲故事。
“掌纹裂出了十方的闪电”
唐朝乐队在他的代表作梦回唐朝有一句: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通过看手掌的掌纹是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命运的,掌纹有着特别重要的文化符号意义,他是一个人生命密码的全部表示。
只是这种表示方法过于复杂,普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容易看懂,一个人的掌纹所代表的含义就像是普通人对一些稀有文字莫名其妙一样,在有专业知识的人的眼里面,只要看到你的掌纹,就对你的命运就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就像是有些人可以通过生辰八字来给一个人判断命运是一样的。在现代社会,有人通过掌纹可以来诊断疾病,这是一门科学的诊断学。
我们不去深究这些判断人的命运的方法科学性有多少,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化中长期留存,这本身就是有一个生命活力很顽强的文化现象。
第二句“掌纹裂出了十方的闪电”由实实在在的掌纹突然到十方闪电,由实入虚。
掌纹裂出的是人的命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命运关系着天地万物,所以他说掌纹裂出了十方的闪电,说的是一些重要人物,出生的一种异象。向中国古代,有些人一出生就会天降祥云,什么白鹤飞过,什么大蟒蛇进入妈妈的肚子里,这些裂象都是说明这个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掌纹列出十方的闪电,就是说这些重要的人要出生的一种异象,这些重要的人,他的掌纹和普通人的掌纹肯定有极大的差别,所以说他们的掌纹就像是十方的闪电一样在天地之间释放出一些巨大的能量。
“把时光匆匆兑换成了年”
“三千世 如所不见”
我们现在生活中说的“一刹那”,“弹指之间”就是佛教用语,说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两句歌词也说的是时间概念,在不同的时间层面对时间的理解。
佛教对时间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时间比作一个转动的大圆盘,站在圆盘边上的人,他都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而站在圆盘中心的人,他会感觉时间过得非常慢非常慢。
就是说在一个转动物体边缘的人,他感觉到的角速度非常大,而在圆盘中心的人感觉的角速度很小,在正中心的人是没有角速度是0。
(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秒,读作弧度每秒。它是描述物体转动或一质点绕另一质点转动的快慢和转动方向的物理量。)
所以,时间是一种假象。
这种假象只针对所处半经长度相同位置的人是真实的。而对所处半径长度不相同的位置的人是不真实的。
如图:
道家对时间的观念和佛家的是一致的,或者说佛家的时间观念和道家的是一致的,因为佛道在更高层次上有很多东西是统一的,法门有千万种,入门不同,但是修到高阶以后会遇到相同的东西,这个相同的东西会统一一个人对时空的认知。
这两句话讲的就是这种高层次对时空的一个认知。
“三千世”的说法虽然说还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比如说一劫是多长时间,但是这样说可能就脱离群众,他们对这些认知比较虚幻,还是说“三千世”可能更能理解,因为道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是一个“多”的代表,“三千世”不一定就是“三千世”,时而是有很多很多的“三千世”。
“如所不见”,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没有看歌词,听的是如“娑婆界”。 娑婆界是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
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百度说)
“如所不见” 把时间和人拉到一起,在一瞬间就是永恒的时间概念中,如果没有人,时间失去了他的意义。就像三体中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在所有的时空中,如果没有感情,就是我们这些娑婆世间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承认感情才是生活中基础,只有丰富的感情才和我们的某些认知相匹配,才能在我们共同的感情世界里产生共鸣。
所以几百年前东坡先生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才会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引起那么多的涟漪。如果没有这些渗透到我们思想深层次的诗歌,那么东坡也仅仅是东边的坡上的那一块土地。跟我们没有任何的感情联系,正是因为苏东坡一首又一首让我们感情引起共鸣的诗歌,使我们知道了“东坡”的另外的含义,成为一种具体而有意义的文化符号。
“三千世 如所不见”
见与不见,不同看与不看。看与不看是主观上的看。一种积极的追求过程,见是看后的一种内心映射。
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了不一定能见,但是我见了一定是我看了。
歌曲《白狐》中有几句就是诉说“见”了后的感情。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 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 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 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 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 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见”是深入内心的感受,如同针入肌肤。
所以“三千世 如所不见”是长久思念的痛苦与挣扎。“如所不见”,“如所见”在久远的时空相隔后,是“见”还是“不见”。
时间飞速流逝,物是人非。
我在多世以来保留的那一份情感还能不能和你一起共鸣。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在内心的高处还为对方留着一片自由的天空。在空闲无事时静静的回忆曾经的过往。
“三千世 如所不见”
待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