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新证券法落地实施两年以来,财务造假一直是监管机构关注焦点。在过去的2021年中,乐视网、宜华生活等因财务造假而被大额处罚。
在2月份的时候,证监会发布了2022年的一号罚单:山东知名肥料企业正大财务造假!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决定对金正大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万连步等8位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755万元,同时对万连步、李计国、唐勇3名主要负责人分别采取10年、5年、3年市场禁入措施。
违法过程:
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通过与其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外部单位虚构合同,空转资金,开展无实物流转的虚构贸易业务,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
子公司通过与其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外部单位虚构合同,空转资金,开展无实物流转的虚构贸易业务,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构利润总额近20亿。
这三年合计营业收入600.88亿,扣非净利润为35.37亿。这么大的造假幅度导致“ST金正大部分资产、负债科目存在虚假记载。”
最后处罚:
被罚755万,其中公司承担150万,董事长罚款240万,财富负责人罚款60万,财务中心总监罚款50万。
如此的惩罚举措,却让投资者直呼“违法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同时金正大化肥也给所有的上市公司敲响了一个警钟:财务造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那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财务造假主要都有那些方法?
1、虚构收入
上文的使用的就是该种方法。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3、推迟确定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4、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5、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即推迟确认费用
6、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7、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8、虚增自残和漏列负债
9、潜亏挂账
10、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便是资产重组。
最后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就请点个关注、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