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

2016年是网红元年。

随着直播的兴起,我们看到一个个浓妆艳抹的女子坐在摄像头面前,不断向打赏的用户说着谢谢。在资本的催化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屏幕完成自己意淫,网红也俨然变成了一种职业。

我们看到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名字出现在“网红月收入榜”的前排,而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后,她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波一波妙龄女子涌向直播行业,而直播也开始从单纯的社交打赏开始走向“直播综艺”这个新领域,开始走进下半场。

在这里,我想盘点几个百万级别的网红,看看到底是哪些网红剩了下来,他们在做些什么。而那些吃着十块钱盒饭说着十个亿生意的互联网人,他们口中的“网红红利期”又究竟有多红。

咪蒙

如果要谈网红,怎么都绕不开咪蒙,她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既然绕不开,那就先说她。

咪蒙究竟有多红呢?她在自己的文章末尾曾经写过,她的一个朋友去上自媒体培训课,老师跟他们说,想红其实很容易,你撕咪蒙就能红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咪蒙确实已经实

要说她究竟为什么这么红,我觉得是因为她触碰到了价值,她在用 *** 一般的价值观饲养读者。

如果你在百度上输入她的名字,你会看到百度百科对她的描述是“,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咪蒙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她读过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多的书。她本科是山东大学毕业,研究生也是在山东大学上的,毕业之后在传统媒体(南方都市报)工作,直到她出来做自媒体,她已经做到了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总编辑。

大学的时候,她是出了名的哲学控,研究生阶段更是主攻魏晋南北朝哲学,最后以一篇《阮籍诗歌与玄学本体论》顺利说懵老师,答辩过关。

她在一篇推文的末尾,回应那些说自己的文章好模仿的人:你们先去以每周三本的速度看三年书再来跟我说话。

而她写出的东西呢?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致 *** 》《致Low逼》。。。

大彻大悟之后的咪蒙,选择放弃这个世界。这样说未免有些武断,但事实就是这样,她用满篇的逻辑不通和矫情价值观饲养着读者心中的欲念,灵活自如地游走于七情六欲之间。

说白了,她就是在惯着读者。而这样具有极强传播价值的文章为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她也习惯了躺在自己营造的“歪曲价值观王国”的顶层,俯瞰众生的无知。

咪蒙是新媒体的里程碑,她可以说是第一个实现跨不同领域的刷屏,同时又输出如此稳定的人。

当我知道她出了书,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签名版,不是喜欢她的文字,而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人,把这本书摆在书架上,时过境迁之后再来看看,看看那时候自媒体的人声鼎沸,人们都在信奉着怎样的文字,或许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罗尔

罗尔是前段时间突然火了一把,因为他可怜的女儿。

本来我是不想说他的,互联网上多一个关于这件事的文字,对一笑小朋友就多一份伤害。但罗尔俨然已经成了新媒体时代的第二个风向标。

如果说咪蒙的走红是因为她用价值观实现了人群的割裂,那罗尔的那篇文章就触及到了人与人的信任。

互联网时代的热点都逃不了“反转”这个词,不论什么事,都能反转。虽然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观点-反调-中立”的舆论变迁,为了防止自己被媒体愚弄,更多的人选择了冷漠。

罗尔事件开始刷屏的那天,很多人在事情越闹越大之后开始选择删除自己刚刚转发的朋友圈。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媒体没有担当,人们自然也失去了寻找事实真相的心,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漠不关心。

咪蒙的价值,和罗尔的信任,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如果说咪蒙只是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割据,那罗尔事件则让互联网变得分崩离析。

以罗尔事件的火爆程度,按照常理,它应该有很大规模的发酵和后续报道,但我们没有看到。即使有,规模也小了很多,因为大家知道,这样的恶性事件已经越过了红线。

救狗男子——“美国罗尔”

互联网上的反转已经不是仅出现在中国了。

美籍华人Marc Ching策划了一次关闭玉林屠宰场的活动,从餐桌上救下1000只狗,并声称已将这些狗送到西方国家的爱狗家庭寄养。他还因为这次活动成为被人传颂的英雄。

但这也只是声称。

不久之后网友就爆出众筹的善款和慈善机构的拨款,都流入到MarcChing个人经营的宠物店和福利站,被救的狗大多数仍被关在笼子里,弃于一个寺庙。因为没有基本的治疗,三分之二都死掉了。Marc Ching拍的亚洲虐狗纪录片,被怀疑是刻意摆拍。他为了博取同情心,制造狗的惨状以获取更多善款。Marc Ching为了营造自己的英雄形象,荒唐地编造自己在救狗时遭遇过枪击、暴徒殴打、嘴巴被机枪顶着……

整个玉林救狗,不过是一出热闹的好戏!

我在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想赶快关掉网页,想马上逃离。

互联网上的撕逼是一回事,而涉及到信任的真相反转又是另一回事。信任这东西,不能随着互联网上“极易翻转”而变得冷漠。

和菜头

在朋友的推荐之下,我关注了这个中年老男人。

和菜头写文十多年了,是第一批在互

他的走红程度比不上咪蒙和罗尔事件,他的推送也没什么规律,除了每天早晨准时推送一张北京天空的照片,不定期更新不知道什么主题的文章。拿商业上流行的话来说,定位不准确。

但他还是红了。

除了坚持的时间长,他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撕粉丝、有趣。

只要有粉丝骂他,二话不说,直接把你挂出来吊打一番,然后把你拉黑。在每一个自媒体都在求爷爷告奶奶拉关注的时候,他在号召人们取消关注。

另外一个就是有趣。朴槿惠出事的那几天,他推送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看完朴槿惠辞职信全文的我,不禁目瞪口呆》,点开之后,他竟然把朴槿惠辞职信的韩文全文复制了过来。他用这种方式讽刺着微信上的标题党,同时结结实实地幽了一默。

那篇文章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

我理解,和菜头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他写的影评不如专业的影评人,写的鸡汤没有咪蒙的毒辣,写的人生道理也中规中矩,但人们就是喜欢上了这个有趣的老男人。

坚守、幽默、喜欢撕粉丝,他没有玩弄人性,只是在诉说自己想说的东西。

同道大叔

同道大叔,清华美院毕业的,绘画功底一流。

从2014年7月在微博开始发布一系列星座吐槽漫画而走红。至今,各平台粉丝总计超过3000万人,每天超过300万人次访问其微博微信主页,每天超过30万人转发其内容。

算得上全网华人中最具现象级的女性文化类博主之一。按照套路,他今年也开始进军电影、娱乐行业。

某种程度上说,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其实是“女性互联网”,上面充斥着“右脑经济”。不仅咪蒙的粉丝有90%是女性,同道大叔生产的内容也基本是给女性消费的。

人们一方面讨厌鸡汤,一方面却又时常去消费鸡汤文化。鸡汤开始穿上外衣,用更华丽的方式面向受众。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几年前的酸腐鸡汤金句,被明星豪华阵容搬上大银幕,而人们最后消费的却还是张嘉佳“矫情老男人”的逻辑。

罗胖

罗胖是这几个网红当中粉丝数量最多的了,因为有一整个公司在支撑着他。

他和他的罗辑思维,主打的是兜售知识。他从脱口秀开始,聚集了第一批粉丝,然后开始卖书、办跨年演讲、开发APP。

我曾经一度非常信奉罗辑思维中的思想,觉得非常颠覆,能让我先人一步。后来我发现其中的知识是有限的,酒桌上的谈资倒是知道了不少,这也是外界对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评价不高的原因。所以后来也很少看他的节目了。

但我对罗胖这个人还是非常尊敬甚至有点崇拜的。

他是互联网红人中少数坚持做知识传播的,更很少有人能做到他这种级别。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斥着反智情绪的时代,人们谈论的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读了书之后赚了多少票子,如果能不读书直接赚票子,那最好。

罗胖执着地在做知识传播,兜售知识。虽然中间夹藏私货,也有很多广告,但每天早晨6:30坚持推送60s语音,对外宣称要做20年跨年演讲,也是勇敢至极了。

Papi酱

Papi酱和前面几个不是一个路子的,她玩得是短视频,她也是我最喜欢的网红。

最初看到她的视频是在内涵段子上。一个四五分钟的视频,非常紧凑,句句命中槽点。

她说的话题也非常亲民,和咪蒙不同的是,她不玩弄那些七情六欲,不输出价值观,她只是吐槽,而且异常精准,再加上女神经的气质,最后呈现出来的视频确实有趣,基本每次都能笑出声来。

她在全网的粉丝量超过千万,但即使如此火爆,我们仍然看到她的流量变现能力不及火爆程度。

她曾和楼上的罗胖合作,以2200万的最终价格拍卖了自己的贴片广告权,不过后来又和罗辑思维分道扬镳。最近又做了积家手表的代言人,发布了宣传片之后,网友一篇骂声,觉得papi配不上这样的品牌。

我实在是为papi感到心痛,但不得不承认,从和罗辑思维合作,到做奢侈品代言人不是明智的选择。网红网红,他们的光环是网友给带上的,网友觉得你们有趣的前提是我们在同一个阵营,都是草根,都对生活的琐碎、烦人感到深恶痛绝,但和资本对接,去现实世界中的品牌做实实在在的代言人,都是在脱离网民群体,走向经营阶层。

当papi花着清新的装,戴着6位数的手表,出现在文艺的滤镜当中,她和粉丝间的举例也被拉大了。

虽然她还是那样女神经,还是那么好玩有趣,甚至你能看出她的眼神还是清澈的,但她也走在过气的边缘。

Papi在和罗辑思维合作时宣布要弄一个papitube,支持短视频内容创业,不过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单纯地靠自己为他们导流,不是长久之计。

陈翔

第一次看到陈翔也是在内涵段子上,他创办的《陈翔六点半》于2014年1月8日在腾讯微视每天连续更新,后又登录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陈翔六点半》有灵活的场景和固定的时长,家庭幽默录像式的小情节短剧,无固定演员固定角色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每集均有至少一个笑点,时长一到三分钟,由一到两个情节组成。

平心而论,陈翔做出的内容质量远比不上papi,虽然他的拍摄、服装、场景、道具都显得更专业,但是段子的原创性、新鲜度跟不上。我看的时候总是犯尴尬癌,所以关注的就比较少。

即使这样,他还是吸引到了足够的人气。

从陈翔等很多网红的规矩我们能看出,将一个人顶在整个公司前面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这样网友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罗辑思维走的也是这条路。)

但凭借个人魅力走红之后,内容能否跟上大体量的用户,是绝大部分网红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罗辑思维被资本看到的原因,他们做的兜售知识领域永远不会出现内容跟不上的问题。

薛之谦

薛之谦的网红之路与前面几位都不同。

他在2005年参加选秀节目《我型我秀》。

2006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薛之谦》正式出道,并凭借歌曲《认真的雪》获得一定的关注度。

2007年,推出第二张个人原创专辑《你过得好吗》。

这都说明他在借力互联网之前原本走的就是明星路线,而不是前面几位那样的草根。

薛之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艺人,他在微博上是以写段子著名的。他费尽心力抠出来的段子与现实世界中的歌曲相呼应,共同塑造一个“认真的逗比”,这样的形象为他带来了持续的人气。

薛之谦对互联网的利用,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许是未来几年明星保持新鲜度的最佳玩法。

王尼玛

王尼玛和他的暴走漫画随着聊天表情的火爆再次成为焦点。

他永远不再公开场合摘下自己的面具,即使是新浪举办的网红大会,也没能让他以真面目面对观众。

比起王尼玛本人,我对暴走漫画的形式更感兴趣。

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审美和暴走漫画的审美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前者倾向于单一色调、高清图片、毛玻璃、大色块、扁平化,同时非常杂乱、吃力、歇斯底里的暴走表情却又红遍网络。

这其中包含着大众审美的裂缝。

我们一方面喜欢简约的、扁平的美,另一方面又喜欢把生活中的很多槽点用粗糙的手法进行解构,将大块大块的东西解构成一个一个的暴走漫画。

《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例子。

人们一方面被电影中的美折服,却又把快递小哥、交警叔叔P在电影的海报上,在搞笑的同时为电影形成了另类口碑,它的作用不亚于地铁中的大幅广告。

而王尼玛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人群审美的裂缝。

上面盘点了10位我关注到网红,也是2016年引起大范围关注或争议的网红。

你会发现,他们各有长处,有的读过很多书,擅长玩弄人性,有的精于商业,有的成熟而有味道。

这些都是他们的个人魅力。甚至从根本上说,“直播经济”、“网红经济”都是“个人魅力经济”。那些尖下巴大眼睛的女主播靠的是外貌上的美丽,上面提到的这五位靠的是他们在文字、表演、商业思维等方面的魅力,这要比外貌深一个维度。

互联网让一个人可以如此自由地暴露在大众面前,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想让我们看到的那一面。但时间长了,再大的人格魅力也免不了审美疲劳。

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不能在大众面前保持长时间稳定的出现频率,他们也会像昙花一现。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像看待曾经戴着红袖标的红卫兵一样,看待今天穿着白衬衫的“互联网人”。

更多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网红现象)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