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是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国军队破吴都,使夫差自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朱温
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即后梁太祖(907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因继立问题,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为掩人耳目,朱友珪把尸体掩埋在寝殿,在将朱温所定的继承人朱友文杀死后,方才公布了驾崩的消息,并于朱温的灵柩前宣布继位,之后于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高欢
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
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刘裕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㔨,小字匐勒,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
石勒发迹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
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 *** 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
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
慕容垂
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鲜卑名阿六敦,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
建元二十年(384年),起兵反秦,称燕王,史称后燕,次年称帝,建兴十年(395年),遣慕容宝攻北魏,在参合陂之战遭惨败。
次年三月,亲自率军攻北魏,大败魏军;四月,因病还师,卒于途中;时年七十一岁,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