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加强美育培养,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美育议论文800字左右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审美和娱乐,我认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们不仅要认可美育,还要将其贯彻到底。
何为美育?美育不是闲暇时刻的消遣,也不是娱乐至上风气的产物,更不是给门面挂彩的市侩涂料。
美育是飘扬在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是寄留在色彩和线条上的滚烫的思绪,是石像和浮雕谱写的传承千年的神话。美育,是绘画在心灵,歌颂在精神,雕塑在风骨的人生之歌。
一棵小草,有人冷漠习以为常,有人从中看出了三千世界的春华秋实,这何尝不是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就如犹太人从小舔过涂着蜂蜜的书籍,知道书是甜的,有许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放古典音乐称为胎教。
试想,在《巴赫小舞曲》和《致爱丽丝》中成长的胎儿,是否会对音乐更加敏锐?心思更加细腻灵动?美育无用之说,实属可笑。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美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悠闲自在的清新,纯净平和的相思,战火纷飞的铁骨乃至世道不公的哀寞,越来越被这个物质日益充足而精神逐渐干涸的社会所接受,甚至于雕刻与数学建模,音节与起承转合都有了不可言说的情分,美育从来不是教育中的鳏寡孤独,而是上知天文地理下见人生百味的金玉满堂。
钱学森先生说过,音乐艺术给了他在数学领域思考中莫大的助力,美育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在画展中一略江山奇观,岂不美哉?让自己的遐思追溯在诗画的色彩,岂不乐哉?将自己的心灵置于春秋笔法下,岂不快哉?
而事实不然,人们忽视了重要的美育,画展成为功利的名廊,美术课被应试课程取代,人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周而复始——做出这种行为,不更是体现了美育的缺失,只有坚持美育的认可,保证美育的地位,人们才会在无趣和麻木中苏醒。
美育从来是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我言绝知美育要躬行!让美育更深入生活,更深入心灵,而绝非仅仅娱乐和审美。
关于美育的议论文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止。美,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情感表达。美育,是一种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在今日社会尤为重要。
美育,是对审美能力的熏陶,更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力手段。对于美的感知,不是天生,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而这学习、体味美的过程,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性。
杨绛先生在面对污蔑和迫害,不是抱怨,而是保持整洁优雅,不懈学习,最终将珍贵的书稿保存了下来。在美遭受打压时,依然追求美,这就是美育的力量。
美的教育,是春风化雨而润物无声的,是对个人发展影响深远的。可见,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育,对社会风气也有着指导作用。人们以何为美,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导向。近日,有网站统计大数据显示00后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络主播,在短短几十年间,年轻人的理想职业定位已经从科学家变成了“网红”。
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美的认识扭曲、缺失,的确,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或许只有金钱名利才是公认的“美”,然而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才能感染人的灵魂。
真正的美应当来自于内在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美育,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让人们重拾对于美的正确认知。
美育,更是培养文化包容态度的过程。不久前在大火中倒塌的巴黎圣母院,让全人类为之慨叹,在网上有不少中国网友也表达了惋惜和遗憾。这体现了美育成功的一小步,也是全民文化素养提升的一大步。
审美水平,不仅仅是在于鉴赏艺术杰作,更是对于人类文明中不同文化的共情能力,而这种共情能力,恰恰是让人类进步、团结所必不可少的。虽然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但是对于美的欣赏、体会应该是共通的,对于美的叹惋,也就是为人类智慧结晶流下的泪水。
在世界各地区纷争不断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对于文化珍惜、敬畏的态度,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美育来实现。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晶。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一切皆深,存在与意识,不过只是生命的昙花一现,而美的力量,让这一瞬的绽放更加璀璨。让我们拾起美育,构筑人人懂得美、向往美的新时代吧。